唐傳奇 作者:元稹、白行簡等年代:唐代1374   

《唐傳奇》正文 卷一百四十一 鶯鶯傳

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或朋從遊宴,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嚐近女色。知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餘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嚐不留連於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詰者識之。無幾何,張生遊於蒲。蒲之東十餘裏,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亦止於茲寺。

崔氏婦,鄭女也。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渾瑊薨於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駭,不知所托。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十餘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戎節,令於軍,軍由是戢。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複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

命其子曰歡郎,可十餘歲,容甚溫美。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

久之,辭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亙遠嫌乎?”

久之,乃至。常服睟容!

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睬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於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

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願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張生悔之。翼日,婢複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複雲所求矣。婢因謂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

張曰:“餘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時紈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爾其謂何?”

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

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

是夕,紅娘複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

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張亦微喻其旨。

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於床。生因驚之。紅娘駭曰:“郎何以至?”

張因紿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爾為我告之。”

無幾,紅娘複來。連曰:“至矣!至矣!”

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於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於婢仆,又懼不得發其真誠。是用托短章,願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願以禮自持,毋及於亂!”

言畢,翻然而逝。張自失者久之。複逾而出,於是絕望。

數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黨之。驚駭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

並枕重衾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複同矣。

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瑩,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矣。有頃,寺鍾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

及明,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於茵席而已。

是後又十餘日,杳不複知。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而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複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於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張生常詰鄭氏之情。則曰:“我不可奈何矣。”

因欲就成之。無何,張生將之長安,先以情諭之。崔氏宛無難詞,然而愁怨之容動人矣。將行之再夕。不複可見,而張生遂西下。

數月,複遊於蒲,會於崔氏者又累月。崔氏甚工刀劄,善屬文。求索再三,終不可見。往往張生自以文挑,亦不甚睹覽。大略崔之出人者,藝必窮極,而貌若不知;言則敏辨,而寡於酬對。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嚐以詞繼之。時愁豔幽邃,恒若不識,喜溫之容,亦罕形見。異時獨夜操琴,愁弄淒惻。張竊聽之。求之,則終不複鼓矣。以是愈惑之。張生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當去之夕,不複自言其情,愁歎於崔氏之側。崔已陰知將訣矣,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亂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則沒身之誓,其有終矣。又何必深感於此行?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君常謂我善鼓琴,向時羞顏,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誠。”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聲,哀音怨亂,不複知其是曲也。左右皆欷歔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連,趨歸鄭所,遂不複至。明旦而張行。

明年,文戰不勝,張遂止於京。因贈書幹崔,以廣其意。崔氏緘報之詞,粗載於此,曰:“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後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飾。雖荷殊恩,誰複為容?睹物增懷,但積悲歡耳。伏承使於京中就業,進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棄。命也如此,知複何言!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於喧嘩之下,或勉為語笑,閑宵自處,無不淚零。乃至夢寐之間,亦多感咽,離優之恩,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一咋拜辭,倏逾舊歲。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無斁國。鄙薄之誌,無以奉酬。至於終始之盟,則固不忒!”

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仆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撫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及薦寢席,義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謂終托。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複明侍巾幘。沒身永恨,含歎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如或達士略情,舍小從大,以先配為醜行,以要盟為可欺。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存沒之誠,言盡於此。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玉環一枚,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所佩。玉取其堅潤不渝,環取其終始不絕。兼亂絲一絢,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誌如環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紊絲。因物達情,永以為好耳。心邇身遐,拜會無期。幽憤所鍾,千裏神合。千萬珍重!春風多厲,強飯為嘉。慎言自保,無以鄙為深念。”

張生發其書於所知,由是時人多聞之。所善楊巨源好屬詞,因為賦《崔娘詩》一絕雲:“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銷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河南元稹亦續生《會真詩》三十韻,詩曰:

微月透簾櫳,螢光度碧空。
遙天初縹緲,低樹漸蔥蘢。
風吹過庭竹,鸞歌拂井桐。
羅綃垂薄霧,環珮響輕風。
絳節隨金母,雲心捧玉童。
更深人悄悄,晨會雨濛濛。
珠瑩光文履,花明隱繡龍。
瑤釵行彩鳳,羅帔掩丹紅。
言自瑤華蒲,將朝碧玉宮。
因遊洛城北,偶向宋家東。
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
轉麵流花雪,登床抱綺叢。
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
眉黛董偏聚,唇朱暖更融。
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
汗流珠點點,發亂綠蔥蔥,
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
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
慢臉含愁態,芳詞誓素衷。
贈環明連台,留結表心問。
啼粉流宵鏡,殘燈遠暗蟲。
華光猶苒苒,旭日漸瞳瞳。
乘騖還歸洛,吹蕭亦上嵩。
衣香猶染麝,枕膩尚殘紅。
冪冪臨塘草,飄飄思渚蓬。
素琴鳴怨鶴,清漢望歸鴻。
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衝。
行雲無處所,簫史在樓中。

張之友聞之者,莫不聳異之,然而張誌亦絕矣。稹特與張厚,因征其詞。張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為雨,則為蛟,為螭,吾不知其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

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於是坐者皆為深歎。

後歲餘,崔已委身於人,張亦有所娶。適經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顏色,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即。”

竟不之見。後數日,張生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絕雲:“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自是絕不複知矣。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予嚐於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貞元歲九月,執事李公垂宿於予靖安裏第,語及於是,公垂卓然稱異,遂為《鶯鶯歌》以傳之。崔氏小名鶯鶯,公垂以命篇。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唐傳奇

《唐傳奇》正文
卷一 板橋三娘子 卷二 補江總白猿傳 卷三 曾季衡 卷四 車中女子 卷五 陳鸞鳳 卷六 陳義郎 卷七 楚兒 卷八 崔護 卷九 崔慎思 卷十 崔書生 卷十一 崔思兢 卷十二 崔煒 卷十三 崔玄微 卷十四 崔張自稱俠 卷十五 鄧廠 卷十六 鄧甲 卷十七 定婚店 卷十八 東城老父傳 卷二十 竇乂 卷二十一 杜牧 卷二十二 杜子春 卷二十三 樊夫人 卷二十四 飛煙傳 卷二十五 封陟 卷二十六 馮俊 卷二十七 馮燕傳 卷二十八 負情儂傳 卷二十九 高昱 卷三十 古鏡記 卷三十一 古嶽瀆經 卷三十二 郭純 卷三十三 郭元振 卷三十四 何婆 卷三十五 紅線 卷三十六 紅線傳 卷三十七 華州參軍 卷三十八 畫琵琶 卷三十九 霍小玉傳 卷四十 吉頊 卷四十一 嘉興繩技 卷四十二 賈人妻 卷四十三 江叟 卷四十四 蔣武 卷四十五 金剛仙 卷四十六 京都儒士 卷四十七 昆侖奴 卷四十八 蘭亭始未記 卷四十九 離魂記 卷五十 李黃 卷五十一 李回 卷五十二 李勣 卷五十三 李俊 卷五十四 李謩 卷五十五 李慶遠 卷五十六 李使君 卷五十七 李娃傳 卷五十八 李衛公靖 卷五十九 李睍 卷六十 李章武傳 卷六十一 廉廣 卷六十二 靈應傳 卷六十三 劉崇龜 卷六十四 柳氏傳 卷六十五 柳毅傳 卷六十六 盧涵 卷六十七 廬江馮媼傳 卷六十八 駱賓王 卷六十九 閭丘子 卷七十 綠翹 卷七十一 馬待封 卷七十二 馬拯 卷七十三 賣?媼 卷七十四 妙女傳 卷七十五 冥音錄 卷七十六 南柯太守傳 卷七十七 尼妙寂 卷七十八 聶隱娘 卷七十九 寧茵 卷八十 裴諶 卷八十一 裴航 卷八十二 破鏡重圓 卷八十三 齊推女 卷八十四 虯髯客傳 卷八十五 卻要 卷八十六 人虎傳 卷八十七 任氏傳 卷八十八 三夢記 卷八十九 僧俠 卷九十 殺妻者 卷九十一 上清傳 卷九十二 申屠澄 卷九十三 宋之愻 卷九十四 蘇無名 卷九十五 孫恪 卷九十六 唐寶記 卷九十七 陶尹二君 卷九十八 田膨郎 卷九十九 田氏子 卷一百 王積薪 卷一百零一 王居貞 卷一百零二 王生 卷一百零三 王燧 卷一百零四 王維 卷一百零五 王之渙 卷一百零六 王知古 卷一百零七 韋皋 卷一百零八 韋自東 卷一百零九 維揚十友 卷一百一十 溫京兆 卷一百一十一 文蕭 卷一百一十二 翁彥樞 卷一百一十三 無雙傳 卷一百一十四 吳保安 卷一百一十五 吳堪 卷一百一十六 吳全素 卷一百一十七 武瞾傳 卷一百一十八 峽口道士 卷一百一十九 湘中怨解 卷一百二十一 謝小娥傳 卷一百二十二 秀師言記 卷一百二十三 許老翁 卷一百二十四 許棲岩 卷一百二十五 宣慈寺門子 卷一百二十六 薛昌緒 卷一百二十八 薛昭 卷一百二十九 閻玄一 卷一百三十 顏浚 卷一百三十一 陽城 卷一百三十二 楊娼傳 卷一百三十三 楊叟 卷一百三十四 楊太真外傳 卷一百三十五 楊虞卿 卷一百三十六 姚坤 卷一百三十七 姚氏三子 卷一百三十八 葉靜能 卷一百三十九 葉限 卷一百四十 義俠 卷一百四十一 鶯鶯傳 卷一百四十二 元柳二公 卷一百四十三 苑抽 卷一百四十四 張藏用 卷一百四十五 張老 卷一百四十六 張利涉 卷一百四十七 張無頗 卷一百四十九 張鷟 卷一百五十 長恨歌傳 卷一百五十一 趙存 卷一百五十二 趙合 卷一百五十三 枕中記 卷一百五十四 鄭德璘 卷一百五十五 中山狼傳 卷一百五十六 周邯 卷一百五十七 周秦行紀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