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 作者:元稹、白行簡等年代:唐代1375   

《唐傳奇》正文 卷六十五 柳毅傳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念鄉人有客於徑陽者,遂往告去。至六七裏,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又六七裏,乃止。見有婦人,牧羊於道畔。毅怪視之,乃殊色也。然而娥臉不舒,中袖元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毅詰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此?”

婦始笑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問於長者,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少女也。父母配嫁徑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禦。逮訴頻切,又得罪於舅姑。舅姑毀黜以至此。”

言訖,欷流涕,悲不自勝。又曰:“洞庭於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聞君將還吳,密邇洞庭,欲以尺書寄托侍者,未卜將以為可乎?”

毅曰:“吾義夫也。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致意耶?惟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願,子有何術,可導我耶?”

女悲泣再謝曰:“負戴珍重,不複言矣,脫獲回耗,雖死必謝,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

毅請聞之。女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後舉樹三發,當有應者。因而隨之,元有礙矣。幸君子書敘之外,悉以語之。心誠信托,千萬勿渝。”

毅曰:“敬聞命矣。”

女遂於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愁泣,若不自勝。毅深為之戚。乃置書囊中,因複問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豈宰殺乎?”

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曰:“何為雨工?”

曰:“雷霆之類也。”

毅複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別羊焉。毅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慎勿相避。”

女曰:“寧止不避,當如親戚耳。”

語竟,引別東去。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俱無所見矣。

其夕,至邑而別其友,月餘到家。乃訪於洞庭之陰,果有社橘。遂易帶向樹三叩。俄有武夫出波間,再拜請曰:“貴客將自何所至也?”

毅不告其事,曰:“徒謁大王耳。”

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進。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

毅如其言,遂至其宮。始見台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武夫乃指毅上於大室之隅,曰:“客當居此以伺。”

毅曰:“此何所也?”

夫曰:“此靈虛殿也。”

毅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於此。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晶;雕琉璃於翠媚,飾琥珀於虹棟。奇秀深杳,不可殫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曰:“君方幸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火經》,少選當畢。”

毅曰:“何謂《火經》?”

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波可包陵穀。道士乃人也。人以火為神,發一炬可燎阿房。然而靈用不同,玄化各異。太陽道士精於入理,吾君邀以聽焉。”

言粗畢,而宮門問景從雲合,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夫躍曰:“此吾君也。”

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問曰:“豈非人間之人乎?”

毅曰:“然。”

遂入拜,君亦拜,坐於靈虛之下,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裏而來,將有為乎?”

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長於楚,遊學於秦。昨下第,閑驅涇水之,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毅因詰之,謂毅曰:‘為夫媚所薄,舅姑不念,以至於此。’悲泗淋漓,誠怛人心。遂托書於毅,毅許之,念至此。”

因取書進之。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麵而泣目:“老父之罪,不診鑒聽,坐貽聾瞽,使深閨孺弱,遠罹辱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

詞畢,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時有宦人密侍君者,君目以書授之,令達宮中。須臾,宮中皆慟哭。君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元使有聲,恐錢塘所知。”

毅曰:“錢塘何人也?”

曰:“寡人愛弟也,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

曰:“何故不使知?”

曰:“以其勇過人耳。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與天將失意,穿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於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然猶摩係於此。故錢塘之人,日來候焉。”

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湧。俄有赤龍長萬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須;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繳繞其身,霰雪雨雹,一瞬皆下,乃孽青天而飛去。毅初恐蹶仆地,君親起持之曰:“元懼,固無害。”

毅良久安抑,乃獲自定,因告辭曰:“願得生歸,以避複來。”

君曰:“不必如此,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爾。幸為少盡繾綣。”

因命酌,互舉以人事。俄而祥風慶雲,融融恰恰,幢節玲瓏,簫韶以隨,紅妝千萬,笑語熙熙。中有一人,自然蛾眉,明滿身,綃參差。迫而視之,前所寄辭女。然而若喜若悲,零淚如絲。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凝環旋,入於宮中。君笑謂毅曰:“涇水之囚人至矣。”

君乃辭人宮。須臾,又聞怨苦不已。有頃,君複出,與毅飲。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於君左右。謂毅曰:“此錢塘也。”

毅起趨拜之,錢塘亦盡禮相接。謂毅曰:“女侄不幸,為頑童所辱,賴明君子信義昭彰,致達遠冤。不然者,是為涇陵之土矣。饗德懷恩,辭不渝心。”

毅退辭謝,俯仰唯唯。錢塘乃告兄曰:“適者,辰發靈虛,巳至涇陽,午戰於彼,未還於此。申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上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執,因而獲免。然而剛腸激發,不逞辭候。驚擾宮中,複忤賓客,愧惕慚懼,不知所還。”

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殺幾何?”

曰:“六十萬。”

“傷稼乎?”

曰:“八百裏。”

“無情郎安在?”

曰:“食之矣。”

君憮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過忍,然汝亦大草草。賴上帝靈聖,諒其至冤。不然者,我何辭焉。從此已往,勿複如斯。”
 
錢塘複再拜坐定,遂宿毅於凝光殿,明日,又宴毅於凝碧宮。會友戚,張廣樂,具以醪醴,羅以甘潔。初笳角鼙鼓,旗旌劍乾,舞萬夫於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錢塘破陣樂》。”

族傑氣,顧驟悍,坐客視之,毛發皆豎。複有金石絲竹,羅綺珠翠,舞千女於其左。中有一女前進曰:“此《貴主還宮樂》。”

清音宛轉,如訴如慕,坐客聽之,不覺淚下。

二舞既畢,龍君大悅。賜以紈綺,頒於舞人,然後密席貫坐,縱酒極娛。酒酣,洞庭君乃擊席而歌曰:“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誌兮,何可思量。狐神鼠聖兮,薄社依牆。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貞人兮信義長,令骨肉兮返故鄉。永言慚愧兮何時忘!”

洞庭君歌罷,錢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腹心辛苦兮,涇水之隅。鬟鬢風霜兮,雨雪羅襦。賴公明兮引素書,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鄭重兮無時無。”

錢塘君歌閡,洞庭君俱奉觴於毅。毅躇而受爵。飲訖,複以二觴奉二君,乃歌曰:“碧雲悠悠兮,徑水東流。傷嗟美人兮,雨泣花愁。尺書遠達兮,以解君憂。哀冤果雪兮,還處其休。荷君和雅兮盛甘羞。山家寂寞兮難久留,欲得辭去兮悲綢繆。”

歌罷,皆呼萬歲。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錢塘君亦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璣,皆起進毅。毅辭謝而受。既而宮中之人,鹹以綃彩珠璧,投於毅側。重疊煥赫,須臾埋沒於前後。毅笑語四顧,愧揖不暇。泊酒闌歡極,毅辭起,複宿於凝光殿。翌日,又宴毅於清光閣。

錢塘君因酒作色,謂毅曰:“子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者耶?愚有衷曲,一陳於公。為可,則俱履雲霄;如不可,則綿夷糞壤。足下以為何如哉?”

毅曰:“請聞之。”

錢塘曰:“涇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不幸見辱於匪人,今則絕矣。將欲求托高義,世為親賓。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耶?”

毅肅然而作,笑曰:“誠不知君孱困如是。毅始聞,跨九州,攘五嶽,泄其憤怒;複見斷金鎖,掣玉柱,赴其急難。毅以為剛決明直,無如君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受其生。此真丈夫之誌。奈何蕭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豈仆之素望乎。若遇公於洪波之內,玄山之中,鼓以鱗須,被的雲雨,將迫毅以死,毅則以禽獸視之,亦何恨哉。今體被衣冠,坐談劄義,盡五常之至性,窮百行之微旨,雖人世賢傑,有不如者,況江湖靈類乎?而欲以介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將迫於人,豈近直哉!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間,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強暴之氣,惟王籌之耳。”

錢塘逡巡致謝曰:“寡人生長深宮,不聞正論。邇者詞述狂狷,唐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幸君子不為此乖間也。”

其夕複與歡宴,其樂如舊。毅與錢塘君遂為知心友。明日,毅辭歸。洞庭君夫人別宴毅於潛景殿。男女仆妾,悉出預會。夫人泣謂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睽別。”

使前涇陽女當席拜毅以致謝。夫人又曰:“此別豈有複相遇之日乎?”

毅於始雖不諾錢塘之請,然當此席,殊有歎恨之色。宴罷辭別,滿宮淒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毅於是複循出途上岸。見從者十餘人,擔囊以隨,至其家而辭去。

毅因適廣陵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財已盈兆。故淮右富族,鹹以為莫如。遂娶於張氏,亡。又娶韓氏,數月又亡。徒家金陵,常以鰥曠多感,欲求繼。媒氏來曰:“有盧氏女,範陽人也。父曰浩,嚐為清流宰。晚歲好道,獨遊雲泉,今則不知所在矣。母曰鄭氏。盧氏女前年適清河張氏,無何而張子夭亡。今母憐其少艾,惜其獨居,欲擇德以配焉。尊意可否?”

毅乃卜日就禮。是則男女二姓,俱為豪族,法用禮物,極其豐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餘,毅視其妻,俄憶類於龍女,而逸豔豐狀,則又過之。因與話昔事,妻曰:“世間豈有是理乎?”

經歲餘,生一子,端麗奇特,毅益愛重之。逾月,乃飾煥服,殷勤笑謂毅曰:“君不憶餘之於昔耶?”

毅曰:“昔非姻好,何以為憶?”

妻曰:“餘即洞庭君之女也。涇川之辱,君能救之。自此,誓心求報。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乖負宿心,悵望成疾。中間父母欲配嫁於濯錦小兒,妾遂閉戶剪發,以明無意。雖君子棄絕,分無見期。而當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憐誌,複欲馳白於君。值君累娶張、韓,不可申誌。怠張、韓繼卒,君卜居於茲,父母得以為心矣。不意今日獲奉君子,感喜終世,死何恨焉。”

因泣下,複謂毅曰:“始不言者,知君無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愛子之意。婦人匪薄,不足以歡厚永心。故因君之愛子,以托賤質,未知君意若何?愁懼兼心,不能自解。君附書之日,笑謂妾曰,‘他日歸洞庭,慎勿相避;誠不知當此之際,君豈有意於今日之事乎?其後季父請於君,君不許。君乃誠為不可邪,抑忿然耶?君其語之。”

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見君於長涇之隅,枉抑憔悴,誠有不平之誌。然自約其心,以達君之命,餘無及也。初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洎錢塘君逼迫之際,惟理有不可,是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行義為誌,寧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耶!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直為誌尚,寧有屈於己而負於心者乎?二不可也,因率肆胸臆,酬酢紛綸,惟直是圖,不遑避害。然而將別之日,見子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籲!今子盧氏也,又家於人間,則吾始心未為惑矣。從此以往,永奉歡好,心元纖慮也。”

妻深感,悲喜交至。複謂曰:“勿以異類,遂為無心,固當知報耳。”

夫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適,君不以為妄也?”

毅嘉之曰:“吾不知國客,乃複為神仙之餌。”

乃相與覲洞庭。既至,而賓主盛禮,不可備紀。後徙居南海。僅四十年,其邸第輿馬,珍鮮服玩,雖侯伯之室,無以加也。毅之族,鹹遂濡澤。以其春秋積聚,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驚惑。

及開元中,上方屬意於神仙之事;精索道術。毅不安,遂歸洞庭。凡十餘歲,殆莫知跡。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暇,為京畿令,謫官東南。經洞庭,晴晝長望,俄見碧山出於遠波,舟人皆側立曰:“此本無山,恐水怪耳!”

指顧之際,山與舟稍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馳來,迎問於。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來候耳!”

省然記之,乃促至山下,攝衣疾上。山有宮闕如人世。見毅立於宮室之中,前列絲竹,後羅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間。毅詞理益玄,容顏益少。初,迎於砌,持曰:“別來瞬息,而毛發已黃。”

笑曰:“兄為神仙,弟為枯骨。命也。”

毅因出藥五十丸,遺曰:“此藥一丸,可增一歲。歲滿複來,無久居人世。”

歡宴畢,乃辭行。自是以後,遂絕影響。嚐以是說傳於人世。殆四紀亦不知所在。隴西李朝威,敘而歎曰:“五蟲之長,必以靈者,別斯見矣。人,裸也,移信鱗蟲。洞庭含吐大直,錢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誅而不載,獨可憐其意矣。愚義之,遂為斯文。”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唐傳奇

《唐傳奇》正文
卷一 板橋三娘子 卷二 補江總白猿傳 卷三 曾季衡 卷四 車中女子 卷五 陳鸞鳳 卷六 陳義郎 卷七 楚兒 卷八 崔護 卷九 崔慎思 卷十 崔書生 卷十一 崔思兢 卷十二 崔煒 卷十三 崔玄微 卷十四 崔張自稱俠 卷十五 鄧廠 卷十六 鄧甲 卷十七 定婚店 卷十八 東城老父傳 卷二十 竇乂 卷二十一 杜牧 卷二十二 杜子春 卷二十三 樊夫人 卷二十四 飛煙傳 卷二十五 封陟 卷二十六 馮俊 卷二十七 馮燕傳 卷二十八 負情儂傳 卷二十九 高昱 卷三十 古鏡記 卷三十一 古嶽瀆經 卷三十二 郭純 卷三十三 郭元振 卷三十四 何婆 卷三十五 紅線 卷三十六 紅線傳 卷三十七 華州參軍 卷三十八 畫琵琶 卷三十九 霍小玉傳 卷四十 吉頊 卷四十一 嘉興繩技 卷四十二 賈人妻 卷四十三 江叟 卷四十四 蔣武 卷四十五 金剛仙 卷四十六 京都儒士 卷四十七 昆侖奴 卷四十八 蘭亭始未記 卷四十九 離魂記 卷五十 李黃 卷五十一 李回 卷五十二 李勣 卷五十三 李俊 卷五十四 李謩 卷五十五 李慶遠 卷五十六 李使君 卷五十七 李娃傳 卷五十八 李衛公靖 卷五十九 李睍 卷六十 李章武傳 卷六十一 廉廣 卷六十二 靈應傳 卷六十三 劉崇龜 卷六十四 柳氏傳 卷六十五 柳毅傳 卷六十六 盧涵 卷六十七 廬江馮媼傳 卷六十八 駱賓王 卷六十九 閭丘子 卷七十 綠翹 卷七十一 馬待封 卷七十二 馬拯 卷七十三 賣?媼 卷七十四 妙女傳 卷七十五 冥音錄 卷七十六 南柯太守傳 卷七十七 尼妙寂 卷七十八 聶隱娘 卷七十九 寧茵 卷八十 裴諶 卷八十一 裴航 卷八十二 破鏡重圓 卷八十三 齊推女 卷八十四 虯髯客傳 卷八十五 卻要 卷八十六 人虎傳 卷八十七 任氏傳 卷八十八 三夢記 卷八十九 僧俠 卷九十 殺妻者 卷九十一 上清傳 卷九十二 申屠澄 卷九十三 宋之愻 卷九十四 蘇無名 卷九十五 孫恪 卷九十六 唐寶記 卷九十七 陶尹二君 卷九十八 田膨郎 卷九十九 田氏子 卷一百 王積薪 卷一百零一 王居貞 卷一百零二 王生 卷一百零三 王燧 卷一百零四 王維 卷一百零五 王之渙 卷一百零六 王知古 卷一百零七 韋皋 卷一百零八 韋自東 卷一百零九 維揚十友 卷一百一十 溫京兆 卷一百一十一 文蕭 卷一百一十二 翁彥樞 卷一百一十三 無雙傳 卷一百一十四 吳保安 卷一百一十五 吳堪 卷一百一十六 吳全素 卷一百一十七 武瞾傳 卷一百一十八 峽口道士 卷一百一十九 湘中怨解 卷一百二十一 謝小娥傳 卷一百二十二 秀師言記 卷一百二十三 許老翁 卷一百二十四 許棲岩 卷一百二十五 宣慈寺門子 卷一百二十六 薛昌緒 卷一百二十八 薛昭 卷一百二十九 閻玄一 卷一百三十 顏浚 卷一百三十一 陽城 卷一百三十二 楊娼傳 卷一百三十三 楊叟 卷一百三十四 楊太真外傳 卷一百三十五 楊虞卿 卷一百三十六 姚坤 卷一百三十七 姚氏三子 卷一百三十八 葉靜能 卷一百三十九 葉限 卷一百四十 義俠 卷一百四十一 鶯鶯傳 卷一百四十二 元柳二公 卷一百四十三 苑抽 卷一百四十四 張藏用 卷一百四十五 張老 卷一百四十六 張利涉 卷一百四十七 張無頗 卷一百四十九 張鷟 卷一百五十 長恨歌傳 卷一百五十一 趙存 卷一百五十二 趙合 卷一百五十三 枕中記 卷一百五十四 鄭德璘 卷一百五十五 中山狼傳 卷一百五十六 周邯 卷一百五十七 周秦行紀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