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 作者:元稹、白行簡等年代:唐代1374   

《唐傳奇》正文 卷一百四十五 張老

張老者,揚州六合縣園叟也。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秩滿而來。有長女既笄,召裏中媒媼,令訪良婿。張老聞之,喜而候媒於韋門。媼出,張老固延入,且備酒食。酒闌,謂媼曰:“聞韋氏有女將適人,求良才幹媼,有之乎?”

曰:“然。”

曰:“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幸為求之,事成厚謝。”

媼大罵而去。他日又邀媼。媼曰:“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顧史非匹,吾安能為哭一杯酒,乃取辱於韋氏?”

叟固曰:“強為吾一言之。言不從,即吾命也。”

媼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韋氏大怒曰:“媼以我貧,輕我乃如是!且韋家焉有此事。況園叟何人,敢發此議?叟固不足責,媼何無別之甚耶?”

媼曰:“誠非所宜言。為叟所逼,不得不達其意。”

韋怒曰:“為吾報之,今日內得五百緡則可。”

媼出以告,張老乃曰:“諾。”

未幾,車載納於韋氏。諸韋大驚曰:“前言戲之耳。且此翁為園,何以致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今不移時而錢到,當如之何?”

乃使人潛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

遂許焉。張老既取韋氏,園業不廢。負穢地,鬻蔬不輟,其妻躬執爨濯,了無作色。親戚惡之,亦不能止,數年,中外之有識者責恕曰:“君家誠貧,鄉裏豈無貧子弟,奈何以女妻園叟?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

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張老,酒酣,微露其意。張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今既相厭,去亦何難。某王屋山下有一小莊,明旦且歸耳。”

天將曙,來別韋氏:“他歲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

遂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隨而去,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麵,不可識也,令其男義方訪之。到天壇南,適遇一昆侖奴,駕黃牛耕田。問曰:“此有張老家莊否?”

昆侖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來?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

遂與俱東去。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連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忽下一山,其水北朱中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鸞鶴孔雀,徊翔其間,歌管晾亮耳目。昆侖指曰:“此張家莊也。”

韋驚駭不測。俄而及門,門有紫衣人吏,拜引入廳中。鋪陳之華,目所未睹,異香氤氳,遍滿崖穀。忽聞珠佩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阿郎來此。”

次見十數青衣,容色絕代,相對而行,若有所引。俄見一人戴遠遊冠,衣朱綃,曳朱履,徐出門。一青衣引韋前拜。儀狀偉然,容色芳嫩,細視之,乃張老也。言曰:“人世勞苦,若在火中。身未清涼,愁焰又熾,而無斯須泰時。兄久客寄,何以自娛?賢妹略梳頭,即當奉見。”

因揖令坐。

未幾,一青衣來曰:“娘子已梳頭畢。”

遂引入見妹於堂前。其堂沉香為梁,玳瑁貼門,碧玉窗,珍珠箔,階砌皆冷滑碧色,不辨其物。其妹眼飾之盛,世間未見。略敘寒暄,問尊長而已,意甚鹵莽。有頃進饌,精美馨芳,不可名狀。食訖,館韋於內廳。明日方曙,張老與韋生坐。忽有一青衣附耳而語。張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歸。”

因曰:“小妹暫欲遊蓬萊山,賢妹亦當去。然未暮即歸,兄但憩此。”

張老揖而入。俄而五雲起於庭中,鸞鳳飛翔,絲竹並作。張老及妹,各乘一鳳,餘從乘鶴者十數人,漸上空中,正東而去。望之已沒,猶隱隱聞音樂之聲。韋君在後,小青衣供侍甚謹。迨暮,稍聞笙簧之音,倏忽複到。及下於庭,張老與妻見韋曰:“獨居大寂寞,然此地神仙之府,非俗人得遊。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亦不可久居。明日當奉別耳。”

及時,妹複出別兄,殷勤傳語父母而已。張老曰:“人世遐遠,不及作書。”

奉金二十鎰,並與一故席帽,曰:“兄若無錢,可於揚州北邸賣藥王老家,取一千萬,持此為信。”

遂別,複令昆侖奴送出。卻到天壇,昆侖奴拜別而去。韋自荷金而歸。其家驚訝問之,或以為神仙,或以為妖妄,不知所謂。五六年間,金盡,欲取王老錢,複疑其妄。或曰:“取爾許餞,不持一字,此帽安足信?”

既而困極,其家強逼之曰:“必不得錢,亦何傷。”

乃在揚州,入北邸,而王老者方當肆陳藥。韋前曰:“叟何姓?”

曰:“姓王。”

韋曰:“張老令取錢一千萬,持此帽為信。”

王曰:“錢即實有,席帽是乎?”

韋曰:“叟可驗之,豈不識耶?”

王老未語,有小女出青布韓中,曰:“張老常過,令縫帽頂,其時無皂線,以紅線縫之。線色手蹤,皆可目驗。”

因取看之,果是也。遂得載錢而歸,乃信真神仙也。其家又思女,複遣義方往天壇南尋之。到即千山萬水,不複有路。時逢樵人,亦無知張老莊者,悲思浩然而歸。舉家以為仙俗路殊,無相見期。又尋王老,亦去矣。後數年,義方偶遊揚州,閑行北邸前,忽見張家昆侖奴前曰:“大郎家中何如?娘子雖不得歸,如日侍左右。家中事無巨細,莫不知之。”

因出懷金十斤以奉曰:“娘子令送與大郎君,阿郎與王老會飲於此酒家。大郎且坐,昆侖當入報。”

義方坐於酒旗下,日暮不見出,乃入觀之,飲者滿坐,坐上並無二老,亦無昆侖。取金視之,乃真金也。驚歎而歸。又以供數年之食,後不複知張老所在。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唐傳奇

《唐傳奇》正文
卷一 板橋三娘子 卷二 補江總白猿傳 卷三 曾季衡 卷四 車中女子 卷五 陳鸞鳳 卷六 陳義郎 卷七 楚兒 卷八 崔護 卷九 崔慎思 卷十 崔書生 卷十一 崔思兢 卷十二 崔煒 卷十三 崔玄微 卷十四 崔張自稱俠 卷十五 鄧廠 卷十六 鄧甲 卷十七 定婚店 卷十八 東城老父傳 卷二十 竇乂 卷二十一 杜牧 卷二十二 杜子春 卷二十三 樊夫人 卷二十四 飛煙傳 卷二十五 封陟 卷二十六 馮俊 卷二十七 馮燕傳 卷二十八 負情儂傳 卷二十九 高昱 卷三十 古鏡記 卷三十一 古嶽瀆經 卷三十二 郭純 卷三十三 郭元振 卷三十四 何婆 卷三十五 紅線 卷三十六 紅線傳 卷三十七 華州參軍 卷三十八 畫琵琶 卷三十九 霍小玉傳 卷四十 吉頊 卷四十一 嘉興繩技 卷四十二 賈人妻 卷四十三 江叟 卷四十四 蔣武 卷四十五 金剛仙 卷四十六 京都儒士 卷四十七 昆侖奴 卷四十八 蘭亭始未記 卷四十九 離魂記 卷五十 李黃 卷五十一 李回 卷五十二 李勣 卷五十三 李俊 卷五十四 李謩 卷五十五 李慶遠 卷五十六 李使君 卷五十七 李娃傳 卷五十八 李衛公靖 卷五十九 李睍 卷六十 李章武傳 卷六十一 廉廣 卷六十二 靈應傳 卷六十三 劉崇龜 卷六十四 柳氏傳 卷六十五 柳毅傳 卷六十六 盧涵 卷六十七 廬江馮媼傳 卷六十八 駱賓王 卷六十九 閭丘子 卷七十 綠翹 卷七十一 馬待封 卷七十二 馬拯 卷七十三 賣?媼 卷七十四 妙女傳 卷七十五 冥音錄 卷七十六 南柯太守傳 卷七十七 尼妙寂 卷七十八 聶隱娘 卷七十九 寧茵 卷八十 裴諶 卷八十一 裴航 卷八十二 破鏡重圓 卷八十三 齊推女 卷八十四 虯髯客傳 卷八十五 卻要 卷八十六 人虎傳 卷八十七 任氏傳 卷八十八 三夢記 卷八十九 僧俠 卷九十 殺妻者 卷九十一 上清傳 卷九十二 申屠澄 卷九十三 宋之愻 卷九十四 蘇無名 卷九十五 孫恪 卷九十六 唐寶記 卷九十七 陶尹二君 卷九十八 田膨郎 卷九十九 田氏子 卷一百 王積薪 卷一百零一 王居貞 卷一百零二 王生 卷一百零三 王燧 卷一百零四 王維 卷一百零五 王之渙 卷一百零六 王知古 卷一百零七 韋皋 卷一百零八 韋自東 卷一百零九 維揚十友 卷一百一十 溫京兆 卷一百一十一 文蕭 卷一百一十二 翁彥樞 卷一百一十三 無雙傳 卷一百一十四 吳保安 卷一百一十五 吳堪 卷一百一十六 吳全素 卷一百一十七 武瞾傳 卷一百一十八 峽口道士 卷一百一十九 湘中怨解 卷一百二十一 謝小娥傳 卷一百二十二 秀師言記 卷一百二十三 許老翁 卷一百二十四 許棲岩 卷一百二十五 宣慈寺門子 卷一百二十六 薛昌緒 卷一百二十八 薛昭 卷一百二十九 閻玄一 卷一百三十 顏浚 卷一百三十一 陽城 卷一百三十二 楊娼傳 卷一百三十三 楊叟 卷一百三十四 楊太真外傳 卷一百三十五 楊虞卿 卷一百三十六 姚坤 卷一百三十七 姚氏三子 卷一百三十八 葉靜能 卷一百三十九 葉限 卷一百四十 義俠 卷一百四十一 鶯鶯傳 卷一百四十二 元柳二公 卷一百四十三 苑抽 卷一百四十四 張藏用 卷一百四十五 張老 卷一百四十六 張利涉 卷一百四十七 張無頗 卷一百四十九 張鷟 卷一百五十 長恨歌傳 卷一百五十一 趙存 卷一百五十二 趙合 卷一百五十三 枕中記 卷一百五十四 鄭德璘 卷一百五十五 中山狼傳 卷一百五十六 周邯 卷一百五十七 周秦行紀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