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演義 作者:周遊年代:明代773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盤古氏開天辟地

邵康節曰:天始開於子,複卦也;子曆一萬八百年為一會,醜曆一會,地始成,曰地辟於醜,臨卦也;寅曆一會,人始生,曰開物於寅,泰卦也;周十二宮,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終,坤卦也。又是一個大闔辟,謂元始至終,更以上,亦複如是。餘仰止曰:若雲天開於子,地辟於醜,則盤古氏乃天開地辟之時也,該計二萬一千六百年,以當子醜之會。若雲天開天皇,地辟地皇,人生人皇,天開地辟之時,陰陽未分,安有人生?天地定位,方可言生。

愚按:天皇生在寅,地皇生在卯,人皇生在辰,伏羲在巳,神農、黃帝、堯、舜在午,不然,今言未何也?若曆考之,尚未至卯,何言至未?今正在午字者是也,不必疑焉。

胡五峰曰:混沌之世,天地始分,有盤古氏者,生於大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於是,混茫開矣。

卻說爾時西方世尊釋迦牟尼佛放大光明,照見天下萬國,四大部洲洪濛久閉而不得升降,天昏地暗,神慘鬼愁,猶人居諸水火之中,奔溺之狀,深為可憐。世尊發大慈悲,即於靈鷲山上,從肉髻中湧出千葉寶蓮,大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恒河沙,擎山持杵,普周虛空世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哀告求佛憐憫開示。佛曰:“善哉,善哉!”乃呼阿難問曰:“汝見天下四大部洲否?”阿難啟佛曰:“弟子愚昧,不知四大部洲何物。”佛複問諸弟子曰:“汝等曾有見識否?”諸弟子皆言未識。佛曰:“天下四大部洲者:吾此方是西牛賀洲,東是東勝神洲,北是北俱盧洲,惟有南贍部洲天地洪荒。”觀音大士出班合掌頂禮,上白佛言曰:“世尊,今南贍部洲曆劫已滿,世尊救度普濟,莫非立教複開天地者乎?”佛曰:“善哉!正是此說。今欲一人開天辟地,為萬世之始主。此非細事,恐不得其人。”見班旁一位菩薩合掌微笑,世尊看是昆多崩姿那,命近前問之,擎拳長跪,稽首佛前,上白世尊,曰:“南贍部洲若得天地開辟,隻恐弟子身遭惡業,何以解脫?”佛曰:“止命汝一身去開天辟地,成萬世不朽之功,有何惡業?不必掛礙,速往前行!天地既分,萬物始成,自有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二氣一分,吾即救汝複至此方。”

昆多崩姿那受佛命畢,隻得頂禮辭別世尊並諸大菩薩,駕一朵祥雲,離了西方佛境,直來至南贍部洲大洪荒處,大吼一聲,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團圓如一蟠桃樣,內有核如孩形,於天地中滾來滾去;約有七七四十九轉,漸漸長成一人,身長三丈六尺,頭角猙獰,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體皆毛;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此而混茫開矣,即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而庶類繁矣,相傳首出禦世。從此,昆多崩娑那立一石碑,長三丈,闊九尺,自鐫二十字於其上曰:

吾乃盤古氏,開天辟地基。

亥子重交媾,依舊似今時。

話分兩頭,不說毘多崩娑那分天地立碑,且說世尊慧眼遙觀,見裏多崩娑那功成行滿,在世已久,分付觀音大士曰:“汝可變一天神,執淨瓶前去傾出甘露,令毘多崩娑那浴身,恐沾汙穢,難以離世;說出西方形骸,救度他轉來。”大士領佛法旨,即辭世尊,駕祥雲至大荒,搖身變一天神,高四丈,手執淨瓶,立於碑前。盤古氏問曰:“汝是何人?執此淨瓶何故?”大士曰:“吾淨瓶有甘露,為汝身觸厭汙,如來使吾代汝洗身。”盤古氏本西方大聖,一聞大士之言,心便開悟,即頂禮皈依,叩求救度。大士見其心轉,隨將淨瓶中甘露於盤古頭頂上傾下,即說偈曰:

隻因合掌一笑,今來二萬餘年。

功完行滿西歸,免墮輪迴苦境。

盤古氏聽偈畢,大吼一聲,滾於地中,霎時依舊化成一蟠桃。大士一見,即向前用淨瓶裝入內,徑回西天,見世尊,叩首參拜,白佛曰:“弟子救得毘多崩娑那至此,望如來慈悲!”遂將蟠桃獻上,世尊一見,便說偈曰:

去此形骸,來此形骸。

功今完滿,現像受戒。

世尊說偈畢,毘多崩娑那即現出原形,於佛前叩首頂禮,世尊大喜。大士又啟佛曰:“雖蒙慈悲,天地已分,弟子不識天開辟地後又當何如。”世尊曰:“天地既分之後,輕清者陽氣上升,重濁者陰氣下降,二氣化而生人,陰陽交媾,自能生育萬物。至於禽獸蠢動含靈,莫不本此。但後降生者,必上、中、下三白清、濁、不清不濁,或乾坎艮起,人間必以為三皇焉。其後曆劫:稟清氣者,為臣則忠,為子則孝,聞善則喜,心慈不殺,仗義輕財;至有罪變獸,則為馬牛、犬羊、獅象、麟象等類,變禽則為鳳鸞、鶴雀、鴛雁等類,變蟲則為魚蝦、蛾蠶等類。稟濁氣者,為臣不忠,為子不孝,作惡執性,不樂善事,貪財好殺;至有罪變獸,則為豺狼、虎豹、鼠狐等類,變禽則為鷹鷂、鴉鸛等類,變蟲則為蜂蠍、蛇蠆等類。稟不清不濁之氣者,為臣貪位,為子或順或逆,好財吝舍,知善不為,不戒殺心;變獸則為驢騾、豕鹿、兔獐等類,變禽則為鵲鴿、鷺雞、鴨鵝等類,變蟲則為蚊虱、蝶蟻之類。日後,四大部洲曆劫已久,蠢動含靈,為眾生善善惡惡,或至人為禽、獸、蟲,或禽、獸、蟲至為人,更易不常。故有天堂、地獄,皆自心造,不能悉舉,汝等往後便知。”大眾諸佛菩薩皆合掌歡喜,稽首而退。但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廣雅雲:天去地凡二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一裏半,度地之厚與天之高等。南北相凡二億三萬三千五十七裏二十五步,東西相去,短減四步。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開辟演義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第二回 天皇定幹支甲子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區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曆歌 第六回 五龍列氏治天下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第八回 燧人氏結繩治政 第九回 伏羲畫卦定天下 第十回 龍馬負河圖洛書 第十一回 女媧興兵誅共工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戰康 第十三回 女媧氏煉石補天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國侯 第十五回 神農教民藝五穀 第十六回 親嚐百草療民疾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第十八回 百姓爭殺夙沙氏 第十九回 七帝繼傳承天下 第二十回 軒轅救駕滅蚩尤 第二十一回 軒轅氏即黃帝位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第二十三回 黃帝製冕旒宮室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養蠶絲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龍迎升天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第二十八回 勾龍攻城暗退兵 第二十九回 顓頊帝高陽氏即位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戰九黎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第三十三回 顓頊滅黎伏四夷 第三十四回 帝嚳高辛氏即位 第三十五回 堯率八元諫帝摯 第三十六回 眾諸侯廢摯立堯 第三十七回 堯帝即位都平陽 第三十八回 堯帝命羿射九日 第三十九回 羿繳大風除獸害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宮 第四十一回 四嶽舉鯀治洪水 第四十二回 堯帝康衢聽童謠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於曆山 第四十四回 堯帝訪賢讓天下 第四十五回 堯讓舜天下而崩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愷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風之詩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禪位於禹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會諸侯 第五十二回 禹惡旨酒貶儀狄 第五十三回 諸侯立啟即帝位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訓廢太康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斬羲和 第五十六回 後羿篡夏弑帝相 第五十七回 寒浞誘民殺後羿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興滅寒浞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第六十回 劉累醢龍貢孔甲 第六十一回 桀寵妹喜殺龍逢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湯於夏台 第六十三回 桀王舉鼎會諸侯 第六十四回 湯聘伊尹於莘野 第六十五回 湯伊尹放桀滅夏 第六十六回 桀王喪國走南巢 第六十七回 湯即位除網三麵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責雨桑林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第七十一回 仲丁會巫鹹征夷 第七十二回 祖乙遷都修河決 第七十三回 盤庚作書複興商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築得傅說 第七十五回 傅說奉旨伐鬼方 第七十六回 武乙無道被雷震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曆征夷 第七十八回 季曆受封西伯侯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