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演義 作者:周遊年代:明代773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勾龍退圍滅九黎

卻說九太子回營,大太子與勾龍曰:“今日某於陣後觀戰,見九黎兄弟刀法純熟,勇猛過人,若以力敵,終有一損。先生有何妙策,須計勝之方美。”勾龍曰:“太子放心!某亦觀其動靜矣,力敵決不能勝。某用一退圍計必然勝之。”太子曰:“何為退圍計?”勾龍曰:“太子昆玉二次大戰,皆是比對而敵,所以未得獲勝。明日,彼必料我亦隻用力敵,彼又齊出混戰。明日請五位太子出敵,卻教四個副將假裝四位太子立於陣後,使彼不疑。彼見太子九人齊出也,必九黎兄弟皆來迎敵。我軍擂鼓呐喊,先殺過去,彼定忿怒殺來。太子昆玉可略戰數合,佯敗而走。見我敗走,彼必力追。四位太子分左右埋伏於林木茂深之處,候九黎趕過,即放起號炮,四太子於林中左右殺出,斷其歸路;五太子又番身殺回,將彼圍於垓心,則九黎可擒矣。”九太子聽勾龍言退圍計,各踴躍大喜,皆去準備。

次日平明,四個假太子立於陣後,五太子立於陣前,三軍擂鼓呐喊索戰。九黎兄弟披掛出馬,大太子曰:“我祖父有何虧汝兄弟,卻不守本土,混並諸侯,苦害生靈。今日擒住,汝莫後悔!”長黎曰:“自盤古三皇以來,為君為臣非是一姓,都輪流換做。今汝父祖無德,應該讓我兄弟。卻不早早將天下雙手貢獻上,致我兄弟忿怒,起兵來取。汝若曉事,免得交鋒!”太子曰:“汝兄弟若要為天子,今日一戰,便分君臣。”兩家各排開陣勢,各展手中兵刃,一十八人交馬混戰。那四個假太子如何敵得四黎,敗陣先逃。五太子看見,亦隔開五黎兵刃,佯敗而走。三軍大亂,棄甲拋戈,丟下糧草車仗,塞滿道路。九黎怎知是計,招動人馬,忿怒趕來。五太子見九黎中計,且戰且走。過了埋伏之處,心中暗喜。九黎傳令三軍,速迂過林,若捉得一太子者,賞黃金千兩。三軍得令,隻顧趕來。言猶未了,忽聽得一聲炮響,林左二太子殺出,林右二太子殺出,前麵五太子整兵殺回,將黎兵衝作兩三截。九黎大驚,兄弟合聚一處,殺回原路而逃。林中四太子用絆馬索早絆倒黎氏兄弟五人,乃是四文、五廉、六武、七破、八輔,走去長貪、次巨、三祿、九弼。此一陣殺得九黎之兵十喪八九,屍橫遍野,血流成渠。走脫一似喪家之狗,得命如同漏網之魚。

且說五黎被勾龍捉住,左右抑見太子,數其罪而新之,傳首號令天下。

勾龍曰:“今九黎已誅其五人,其四人心膽俱裂。必須星夜兼程趕至蜀中,以絕其根。不然,但恐萌芽複發。”九太子猛醒曰:“先生不言,吾幾忘之。”忙傳號令起兵,連夜追趕。

卻說四黎不顧三軍,隻顧逃回。相隨者止二三百人。忽小卒來報說:“五黎被絆馬索絆倒,今皆斬首號今天下。”四黎聞報,下馬相抱大哭。哭聲未絕,小卒又報說:“有九太子之兵追至矣。”長黎大驚曰:“兄弟等已死五人,況連日奔走,人馬困乏,如何抵敵?不如自縛投降,以免一死。”九黎弼曰:“兄長是何言也?吾兄弟九人,同心竭力,以圖大事。事既不成,有死無生,豈可屈膝降人哉!彼兵追至,小弟斷後,一邊殺,一邊走。若有危急,兄速回國起兵,代我報仇。”黎貪曰:“弟宜謹慎,倘逢敵兵,不可戀戰,隻可脫身為上!”四人大哭而別。黎弼單人獨馬,怒目橫刀立於路口。卻說太子領兵正迫之際,前軍飛報太子,言黎弼獨馬阻路。勾龍曰:“彼兵敗將亡,縱有一人之勇,又何足懼?”即傳令弓弩手四麵射之。黎弼見四麵矢來如雨紛紛,以刀撥之,身帶重傷,尚自怒目揚眉,手下放刀,至死而身不倒。其馬被弼兩腿夾住,不能走脫,亦被箭射死。後人看到此處,歎其驍勇,作詩吊之雲:

橫刀立馬殿狼犇,蝟矢孤身野戰昏。

明月似憐堆恨處,宵風宿草隱英魂。

卻說長黎貪、次黎巨、三黎祿得九黎弼單人獨馬阻住後軍,才得走回本國,將城門緊閉,分付兵卒用心把守。有小軍後走回者,報說九大王被亂箭射死,三黎聞報,放聲大哭曰:“吾兄弟九人橫行天下五十餘年,不想今日遭勾龍詐謀,損去找弟六人。此冤不共戴天!”言未訖,哭未止,小卒忙來報曰:“稟上大王!今有勾龍同九太子領十萬大兵殺至蜀境,隻差百裏之遙,望大王速作定守!”三黎聞報大驚曰:“今日之危何以解之?”黎祿曰:“事到如此,彼我乃生死之仇,決無降理。我欲降之,彼亦不容。今城中尚有可支一年之糧,三萬之兵,二兄領二萬兵守城,我領一萬兵出戰,勝則二兄殺出相助,敗則堅閉勿出。久則有變,思計破之,何必自相驚疑乎!”黎貪曰:“賢弟之言雖是,但我等勢窮力盡,軍心離散,縱有兵三萬,不肯舍死出陣,不如投降,免死亦未可知。”黎祿曰:“二兄為六弟遭害,倘不準降,悔之何及?不如戰死沙場,還得留名千古,待弟戰之不勝,再降未遲。”二兄見阻黎祿不住,隻得點人馬一萬與之出戰。黎祿披掛綽槍上馬,大開城門,別二兄殺出。高陽兵看見,報入中軍。九太子拜各領兵來迎。兩陣對完,黎祿出馬,正是仇人相見,心頭火起,麵目通紅,更不打話,手拈長槍望大太子輅明便刺,太子大怒,舉槍交還。南邊金鼓震天,三軍呐喊助威。約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八太子見兄贏不得黎祿,各持兵刃,八麵殺進。黎祿如何抵當!左衝右撞,不能得出。城內兵少,不敢出救。平明圍至黃昏,外無救兵,料不能出重圍,氣方已盡,大呼曰:“吾圍在此,不怕死者向前。”八方兵卒見其勇猛,俱不敢近其身。隻將矢石望中央攻之。黎祿遮隔不及,大叫一聲,遂自刎而死。眾兵向前斬其首級回報。勾龍令持去城下招降。黎貪、黎巨在城上看見黎祿首級,又聽得城外三軍叫降之聲不絕,二人見光景如此,如萬刃剜心,仰天大慟曰:“兄弟九人已喪其七,我二人更有何麵目出降、立於天地間乎?”即先盡殺家屬,二人自刎而亡。百姓大開城門,香花燈燭迎接九太子入城至公堂坐定。百姓奏說黎貪、黎巨自刎而死,太子即出榜安民,盡將黎氏倉庫分賞人民,百姓大喜。

太子起馬回朝,百姓遮道而送。正是:喜孜孜鞭敲金鐙響,笑盈盈齊唱凱歌還。

後人歎勾龍善謀,有詩為證:

屢壓紅塵白羽揮,陣前飲血凱歌歸。

九黎妄起奸謀意,徒費泉京幾處悲。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開辟演義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第二回 天皇定幹支甲子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區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曆歌 第六回 五龍列氏治天下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第八回 燧人氏結繩治政 第九回 伏羲畫卦定天下 第十回 龍馬負河圖洛書 第十一回 女媧興兵誅共工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戰康 第十三回 女媧氏煉石補天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國侯 第十五回 神農教民藝五穀 第十六回 親嚐百草療民疾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第十八回 百姓爭殺夙沙氏 第十九回 七帝繼傳承天下 第二十回 軒轅救駕滅蚩尤 第二十一回 軒轅氏即黃帝位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第二十三回 黃帝製冕旒宮室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養蠶絲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龍迎升天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第二十八回 勾龍攻城暗退兵 第二十九回 顓頊帝高陽氏即位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戰九黎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第三十三回 顓頊滅黎伏四夷 第三十四回 帝嚳高辛氏即位 第三十五回 堯率八元諫帝摯 第三十六回 眾諸侯廢摯立堯 第三十七回 堯帝即位都平陽 第三十八回 堯帝命羿射九日 第三十九回 羿繳大風除獸害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宮 第四十一回 四嶽舉鯀治洪水 第四十二回 堯帝康衢聽童謠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於曆山 第四十四回 堯帝訪賢讓天下 第四十五回 堯讓舜天下而崩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愷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風之詩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禪位於禹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會諸侯 第五十二回 禹惡旨酒貶儀狄 第五十三回 諸侯立啟即帝位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訓廢太康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斬羲和 第五十六回 後羿篡夏弑帝相 第五十七回 寒浞誘民殺後羿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興滅寒浞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第六十回 劉累醢龍貢孔甲 第六十一回 桀寵妹喜殺龍逢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湯於夏台 第六十三回 桀王舉鼎會諸侯 第六十四回 湯聘伊尹於莘野 第六十五回 湯伊尹放桀滅夏 第六十六回 桀王喪國走南巢 第六十七回 湯即位除網三麵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責雨桑林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第七十一回 仲丁會巫鹹征夷 第七十二回 祖乙遷都修河決 第七十三回 盤庚作書複興商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築得傅說 第七十五回 傅說奉旨伐鬼方 第七十六回 武乙無道被雷震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曆征夷 第七十八回 季曆受封西伯侯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