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演義 作者:周遊年代:明代773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地皇分日月星辰

卻說天皇氏雖立六十甲子,晝夜不分,永冥冥焉。正值火德王興於熊耳、龍門等山,忽然山中地出金光數丈,光中現五色祥雲,雲中降下一物,如蓮花樣,乃六白降世。蓮花內有十一孔,於半空中飄蕩,遂至變化,墜於地下,乃十一隻,如蓮子樣。有一大者,忽伸出一頭,全身繼之而出於地中,踴躍數次,自成一人,形成三丈四尺,膊大數圍,麵如黑漆,身似煙煤,目如火光。繼之蓮子亦搖擺數次,如前而出一般十人,形容體態大抵肖似。一出便知尊兄為主,各相言曰:“天皇去後,今兄降世,可繼為地皇。”地皇諾之曰:“弟等既立我以繼天皇,當作用創立,以垂憲萬世。”眾弟曰:“我兄天生聖君,必有睿裁,弟等領命。”地皇曰:“天皇立天子以定歲,地支以定時,而歲時雖定,晝夜不分,日月不明,縱有生民,萬世冥冥如長夜矣,則人民萬物將何以為上宰乎?必得定其日月之升降,以分其晝夜之時刻期限、朔望盈虛,庶民方有所賴矣。”諸弟聞說,皆大歡喜,稽首曰:“願我兄速為處分!”地皇曰:“吾今先代汝諸弟取其姓名,各處而居,再商晝夜之計。”諸弟請曰:“吾兄取何名姓?”地皇曰:“姓則共,而名分,取十字創製諸辰法,永垂憲萬世,以此十字為汝等安名。其一曰地創,二曰地製,三曰地諸,四曰地辰,五曰地法,六曰地永,七曰地垂,八曰地憲,九曰地萬,十曰地世。”諸弟受名謝恩。地皇分付曰:“汝等暫且散居各方,俟有召命,各宜向前立功。”諸弟領命,皆分別而去。

地皇氏自思曰:“必須先得日月分明、星辰有位,然後方可以分晝夜。如是日月不照,星辰不耀,安成晝夜!可召四弟地辰議之。”即遣使命,令召地辰。使命承召,直至地辰地方,入見地辰,具言地皇相召之意。地辰即同使命來見地皇,參拜畢,地皇曰:“今聞日月二人居於鹹池太陽洗浴處,不升明照,樂於愛溺,沉於精魄,恐召不來。汝可試往召之,看彼何如。”地辰領命,辭兄而行,取路徑至鹹池。

卻說太陽日君,姓孫,名開,字子真,乃男身;太陰月君姓唐,名未,字天賢,乃女身。二人自天地消閉之後,陰陽相混,隱避於鹹池,幽居不高。忽報地皇氏差有使命至,日月出接,延入池邊坐定。日君問曰:“地皇差君至此,有何見諭?”地辰宣言:“地皇主上說,汝二君不出升照,不分晝夜,使某白二君前去照臨,以救萬民。”日月曰:“某二人久居在此,難以分離,況升照必有分別,分而難合,煩為轉達,實難領命。”地辰曰:“二君不行,則天下萬民無有賴矣;若無二君,不成天象,幸其勿辭!”日月曰:“以我分離,從彼所欲,不敢從命!”二人遂走入鹹池不出。地辰隻得回見地皇,將前事一一奏上。地皇笑曰:“吾亦知他二人情久不舍,難以善處;但不思天地間豈有久合不分離者乎!汝且退,吾自有取他之法。”

卻說地皇氏乃西方地帝雞降世,隨即沐浴閉氣,飄然而行。至西方,正值世尊升座蓮台說法,諸菩薩侍立,忽座下見地皇氏俯伏言曰:“望佛發大慈悲,行大方便!”佛曰:“地帝雞,汝已為地皇,今有何事至此?”地皇叩首曰:“弟子欲分晝夜,以定日月星辰,遣使宣召孫開、唐未,二人不尊召命、不肯分離,隻得來投世尊,望乞垂憐!”佛曰:“我前命毘多崩娑那降世為盤古氏,亦知其未伏日月三辰,是無晝夜。欲升日月,必得毘多崩娑那再行,方可以製之。”昆多崩娑那聞得佛言,忙向上叩首曰:“蒙佛分付,乃各執一事,弟子已開辟天地,日月之事,該地帝雞製伏,彼今不伏日月,不定三辰,幹弟子何事,卻要弟子代行?”佛曰:“汝當初分天地時便該升起日月,豈有既開天地而不升日月之理?致陰陽交姤已久,不肯分離。慎勿辭勞!汝速一行,可成其功。”裏多崩娑那不敢違佛法旨,隻得啟告曰:“弟子此去,何以製之?”世尊命毘多崩娑那上前,令伸左手,書一“日”字,右手書一“月”字,念真言曰:“唵悉咺哆般恒囉吽。”囑之曰:“汝若去到鹹池,將此真言念動,先分其陰陽,次伸出左手招日,又伸出右手招月,誦心經七遍,送上天宮,則陰陽自分而成晝夜矣。”毘多崩娑那又告曰:“日月既承開示,但不知星辰之事當何如?”世尊曰:“星由月轉,因天地消閉,皆於混沌中已成石矣,今聚在西北角。”昆多崩娑那告佛曰:“用何法升提,令其分位?”世尊曰:“諸星散亂,俱有其方位。汝可先升七辰於北方,此係眾星象之主,諸星必然拱向;

次升五帝大星;

三升天乙、太乙、三師、後妃等星;

四升文昌、玄武、三台、八座等星;

五升七姑星,列於天河、鵲橋之後;

六升角、亢、氏、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音滋、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一此為二十八宿,布列四方;

七升金、木、水、火、土五星,此為五行;

八升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此為十二曜,分十二位;

九升太子、庶子、禦女、左右少微等星;

十升羅喉、計都。一一升提,各居其方位,自然不致紊亂,而燦明矣。”

毘多崩娑那曰:“何法升之?”世尊曰:“念動心經:其星即升。”毘多崩娑那曰:“何隻念心經,便能升提?”世尊曰:“天有天心,地有地心,人有人心。天、地、人三心一正,百邪隱避:三心不正,百邪作祟。心經中有無量無邊功德不可思議,但依而行,自然成功矣。”

毘多崩娑那聽佛此說,滿心歡喜,叩首拜辭如來,即同地帝雞而來。至鹹池,依佛指示,將前真言念動,隻見日、月二君飄飄蕩蕩,放大毫光,顯出赤白二氣衝天而起,便覺天地光明,比前混沌景象大不相同。毘多崩娑那,地帝雞大喜,即向前喝曰:“汝二人久淆違佛法旨,吾不汝較,可速分赤、白二氣前來受戒!”少頃間,赤、白二氣漸漸分開,赤左白右,各聚成一團。毘多崩娑那伸左手呼曰:“孫開速上吾掌!”隻見一團赤氣飛入掌中。再伸右手呼曰:“唐未速上吾掌!”一團白氣飛入掌中。用兩手高擎,念心經七遍,又念動真言,喝曰:“赤左白右,晝日夜月,不得相淆!如違法旨,按令施行!”隻見赤、白二團一齊離掌,直升上天,白月沒於雲內,赤日光明普照四方矣。二人大悅。地帝雞曰:“今,晝則定矣,夜何以分?”毘多崩娑那曰:“吾與汝且候之。——孫開欲心未斷,必戀慕唐未,待其行至身斜,可召雲以掩其光,而推唐未出焉,則成夜矣。”地帝雞聞說大喜。不多時,果然孫開身斜,欲尋唐未,被雲蔽光,不得相會。毘多崩娑那即念動真言催月漸升,遍照四方,而為夜矣。

二人見日月分明,已有晝夜,又依世尊之旨,向西北方念動真言,先升北鬥,隻見七星相連,光芒閃灼,列於北方。將心經持誦,而諸星象辰宿皆燦爛光明明朗,各升本位,拱向北鬥。二人甚悅。

毘多崩娑那曰:“三辰日月星位定矣,日月晝夜分矣,隻是孫開、唐未居鹹池交久,欲愛未斷,久後必有月愛日,日愛月相護之咎。”地帝雞問曰:“若有此咎,何以處分?”毘多崩娑那曰:“某料不妨。若日貪月,則名月蝕;若月貪日.則名日食。民間見其晦暗,必大驚小怪,恐其不光,自用金鼓震動。孫、唐二人心慌,必定驚散而複光明。但不免歲有一次。然太陽之氣充滿;無有虧虛;太陰之氣微弱,必有盈虛。”

說罷,二人作別。毘多崩娑那轉西方回佛法旨,地帝雞回世得晝夜分、日月定、三辰判,滿心歡喜,乃召十弟聚會,相慶稱賀。地皇氏曰:“今晝夜、日月、星辰已定,吾欲以盈虛消長、朔望相繼三百六十五日為一歲,俾後之民庶知日月之道、星辰之理、晝夜之長短、四時之不息所以然也。”眾弟曰:“此吾兄沒世之功也!”各辭歸本地不提。

地皇氏自定日月星辰之後,萬民安泰,與十弟共分治天下一萬八千年而崩,繼之人皇氏出焉。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淮南子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九州之外有八埏,八埏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東西廣二億三萬三千裏,南北廣二億三萬一千五百裏,夏禹所治四海內地,東西二萬八裏,南北二萬六千裏,地之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地當陰陽之中,能吐生萬物者,謂之土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開辟演義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第二回 天皇定幹支甲子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區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曆歌 第六回 五龍列氏治天下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第八回 燧人氏結繩治政 第九回 伏羲畫卦定天下 第十回 龍馬負河圖洛書 第十一回 女媧興兵誅共工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戰康 第十三回 女媧氏煉石補天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國侯 第十五回 神農教民藝五穀 第十六回 親嚐百草療民疾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第十八回 百姓爭殺夙沙氏 第十九回 七帝繼傳承天下 第二十回 軒轅救駕滅蚩尤 第二十一回 軒轅氏即黃帝位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第二十三回 黃帝製冕旒宮室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養蠶絲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龍迎升天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第二十八回 勾龍攻城暗退兵 第二十九回 顓頊帝高陽氏即位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戰九黎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第三十三回 顓頊滅黎伏四夷 第三十四回 帝嚳高辛氏即位 第三十五回 堯率八元諫帝摯 第三十六回 眾諸侯廢摯立堯 第三十七回 堯帝即位都平陽 第三十八回 堯帝命羿射九日 第三十九回 羿繳大風除獸害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宮 第四十一回 四嶽舉鯀治洪水 第四十二回 堯帝康衢聽童謠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於曆山 第四十四回 堯帝訪賢讓天下 第四十五回 堯讓舜天下而崩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愷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風之詩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禪位於禹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會諸侯 第五十二回 禹惡旨酒貶儀狄 第五十三回 諸侯立啟即帝位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訓廢太康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斬羲和 第五十六回 後羿篡夏弑帝相 第五十七回 寒浞誘民殺後羿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興滅寒浞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第六十回 劉累醢龍貢孔甲 第六十一回 桀寵妹喜殺龍逢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湯於夏台 第六十三回 桀王舉鼎會諸侯 第六十四回 湯聘伊尹於莘野 第六十五回 湯伊尹放桀滅夏 第六十六回 桀王喪國走南巢 第六十七回 湯即位除網三麵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責雨桑林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第七十一回 仲丁會巫鹹征夷 第七十二回 祖乙遷都修河決 第七十三回 盤庚作書複興商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築得傅說 第七十五回 傅說奉旨伐鬼方 第七十六回 武乙無道被雷震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曆征夷 第七十八回 季曆受封西伯侯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