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演義 作者:周遊年代:明代773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紂寵姐己喪亡商

卻說帝乙後莫氏崩,無嗣。妃伊氏生三子,長即微子啟,次微仲衍,皆大賢。帝乙見伊妃賢明,即立為後,又生一子名受辛,剛勇好色。一夕帝後賞月,三子侍立,更闌而散。伊後奏帝乙曰:“妾每觀受辛,不如微子,他日無以嫡庶之分,而立受卒,以誤天下大事。”帝曰:“愛卿賢哉,賢哉!我今年老,正為此事心中不定,既然所商,朕於明日與百官言之,立微子為太子。”

早朝,帝乙升殿,群臣朝參畢,帝曰:“朕生三子,惟微子啟賢,欲立。伊後商之,所見皆同。立微子啟為太子,以傳殷國,卿等無得別議。”禦弟比幹、箕子奏曰:“立微子,天下萬世之至公也。”有臣大史司馬政劉德、費仲、季且等據法爭之曰:“聖上有嫡子受辛不立,何私愛於啟,以亂祖訓?”帝曰:“皆一母所生,何分嫡庶?”眾臣又奏曰:“雖是一母所生,先為妃生者,長亦庶子。後為後生者,幼乃嫡子。我主決不可廢嫡立庶。”帝不悅,抱悶而退,遂得病沉重。伊後奏曰:“主上待眾臣入宮問安,必言立太子之事,無被眾臣所誤。古雲知子者,莫如父母。主上豈不知子之賢愚,而聽迂腐執一之見?”帝曰:“然。”

次日眾臣問安,帝曰:“卿等當以天下為大事,不可以嫡庶堅執,信小義而損大事。”眾臣爭執,務立受辛為太子。帝命眾臣且退,宣比幹入寢宮,告說:“受辛臨位,恐失先烈。眾臣硬執,卿其如何?”幹奏曰:“臣薦一人輔佐之,同掌天下庶務,萬無一失。”帝曰:“何人?”幹曰:“此人論陰陽,曉天地之機,通墳典,法羲皇之禮。治萬民,社稷當安,掌兵權,華夷率服。據孝行善,素得父母歡心。涼忠酞為,直可軍國無慮。九重有不善,敢直言舍命,誓不苟活偷生,見居岐山之地,官封西伯侯爵,姬昌是也。”帝曰:“聞名久矣。”即遣使去宣。西伯承命,入後宮辭母太妊,隨使入朝。

一日到了朝歌比幹邀同入內。近臣奏知,帝命宣來,二人見駕:

紅光罩定真英主,紫氣遮圍大聖人。

八百餘年開創祖。三分有二盡忠臣。

西伯、比幹望帝乙拜舞禮畢,帝曰:“禦弟舉卿忠藎,朕長子微子啟頗賢,本欲立之,奈眾臣不從,必立三子受辛,特宣卿來,同理後朝大事。”西伯曰:“臣一人不能獨輔,轉舉二人同輔。”帝曰:“二人是誰?”昌曰:“此二人正直無私,文武兼備,真軍國之大才,朝廷之碩輔也。一衛九侯,一濮鄂侯,二人見在朝外,無宣不敢來見陛下。”帝曰:“宣來。”二人見駕禮畢,帝觀三人皆君子,心中大喜,謂曰:“卿三人聞見廣博,諳練宏深,朕授汝重托,卿等勿辭。”三人同聲應曰:“委臣赴湯蹈火,亦不敢辭。”即封西伯侯大塚宰,衛九侯大司徒,濮鄂侯大司寇,進三公之位,命輔東宮。三人謝恩出。內帝與伊後言之,後曰:“受辛既立,三人諫不能聽也。”果後有先見之明。帝乙不覺痰壅,一時氣絕,在位三十有七年而崩。太史費仲等,即立受辛焉。

卻說紂王受辛於丁巳年即位,為人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自以謂天下皆出於己之下。生得身長丈二,腰大十圍,麵如烈火,目若朗星,唇似朱塗,齒排齊玉。自登基之後,奢華不息,貪色無厭。

當時天下大小諸侯共八百餘國,一年一貢,二年一聘,三年一朝。殷紂七年癸醜,天下諸侯,合當朝覲,各資本國土產奇珍異物上貢,有四總侯率領。紂王升殿,聚集兩班文武,有太師比幹,太傅箕子,太保微子,大夫商容、膠鬲、祖伊、梅伯、雷同,蜚廉、惡來、費仲等,朝參禮畢,四總侯出班,乃東伯侯薑桓叔,見為皇丈,西伯侯姬昌,見在輔國,北伯侯黃飛虎,見為國舅,南伯侯崇侯虎等,進各國之貢。紂觀之大悅,命設宴待眾諸侯,教匠以象牙為著。箕子歎曰:“彼今以象牙為著,不久必不用瓦器以盛黍稷。若其不節,國用必竭,竭則必貨民財。民心一變,國必不保,將如之何!”果又教作犀玉之杯。心惟好色,朝夕宴樂。不用菜豆之類,不穿毛裘布素,惟錦衣繡襖。九重造高台廣室。

卻說南伯侯崇侯虎與冀州侯蘇護有隙,知紂王好色,欲要君寵,乘間奏曰:“臣聞蘇護有女名妲己,天姿國色,嫦娥不過如是。我主可發旨,取入宮中,以充掖廷。”紂王聞得此奏,滿心歡喜,即發旨命蘇護送女入朝。蘇護回國,將女送至恩州驛。妲己宿於正堂,至夜半,有一金毛粉麵九尾狐,魅死妲己,盡吸其精血,脫其形容,而臥帳中。合該商朝數盡,次日蘇護隻說是己女,催夫馬送入朝歌。

紂王一見,喜不良勝,寵之甚厚,惟言是從。妲己所好者貴之,所惡者誅之。使師延作朝歌北鄙之音,舞靡靡之樂。造百人床,作長夜宮,建摘星樓,為瓊台玉宇,七年乃成,疲苦萬民之力。狗馬奇物,充滿宮中。厚賦斂,以實鹿台之財,盈巨橋之粟。築沙邱苑台邢台。紂自得妲己之後,不理國政,連月不朝,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女相逐其間,宮中為長夜歡樂。

紂王十一年,三公在朝,見紂慘刻,百姓怨望,諸侯多叛。衛九侯女,為紂元妃,不喜淫亂,紂聽妲己之譖,殺之,而醢九侯。濮鄂侯爭之,並醢鄂侯。妲己奏曰:“諸臣諫者,為誅輕罰薄,故威不立。可製炮烙之刑,鑄以銅柱,內以炭火,外以膏塗,使有罪者,緣柱而抱之,頃刻骨肉焦爛。又為熨鬥,以火燒熱,使罪人舉之,雙手炙落。”紂與妲己以為笑樂。

西伯侯聞之,歎息曰:“三公已死其二,吾何獨生乎!”立意入朝進諫,諸公子諫阻不聽,徑至朝歌。比幹接著,問:“公此來為何?”西伯曰:“主上無道之甚,昌來諫之。”幹曰:“惜主上不能受耳。且諫淨者誅,諂諛者榮,公豈不知之?”西伯曰:“老夫八旬有餘,縱批鱗而死,實所願也。敢羈縻爵祿,以貽諸大夫羞哉!誓不以西岐為念矣。”比幹與箕子、微子、微仲、商容歎服:“此公真疾風中之勁草,烈火內之精金也!”

紂王設朝,文武班齊,俱皆見駕。搢笏拜跪,朝參禮畢,奏曰:“西伯侯爵臣姬昌上奏陛下垂鑒:臣聞伊尹之訓曰:君有過而臣不諫,非忠也。臣畏死而不諫,非直也。”又對眾官曰:“舉朝文武聽著,臣聞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語者,人之文也。天失其文,則有昃蝕之變。地失其文,則有崩塌之災。人失其文,則有殞滅之患。故口為言語之門戶,舌為門戶之關鑰,鑰動則門戶開,開則言語出,出言善,則千裏應之,出言不善,則千裏遠之。言失於己,取辱於人,情發於近,流播於遠,是以君子慎其關鑰。開鑰在口,譬如鋒劍,斂不可動,稍動其鋒,必傷喉舌。言出害隨,非止鋒劍,計其所傷,不慎喉舌故也。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緘口之銘。人之口舌,禍患之宮,亡滅之府。言出禍入,語失身亡。身亡不可複存,言出不可複入。一言可以存身,一言可以喪體,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滅國,念臣姬昌不風不魔,千裏而來,冒死闕下,呈誹謗之言,進訕諫之語,豈不自知夷宗滅族之禍?然臣百死不避者,實願陛下改已遂之過,開自新之途。非臣能言,在聖君善聽耳。”紂王曰:“朕有何過,卿當細說。倘有中節,朕亦改之。”西伯曰:“願陛下釋今以往,罷摘星樓戲宴,毀長夜宮淫樂。散鹿台之財,以賑貧乏。發巨橋之粟,以濟饑寒。劈百人床,拆九市宮,填酒池,撤肉林,去炮烙刑,表忠諫墓,如此則天下常為殷有矣,不然家破國亡,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也已矣!”紂王曰:“姬昌毀朕太甚,命武士金瓜錘死!”比幹、箕子、微子抱住西伯曰:“臣等願與西伯同死!”廷諍不已,崇侯虎譖曰:“可將西伯囚於羑裏湯陰。聞彼陰陽術數甚靈,看其何日可出。”紂準奏,西伯被囚,演易數於羑裏。

長子伯邑考,大夫太顛、閎天、散宜生,知紂貪貨好色,乃求有莘氏之美女,有熊國之九駟車,驪戎國之紋馬,及珍寶奇異之物,賄托劈臣費仲而獻之。紂見美女大悅,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伯邑考得罪妲己,醢之,賜食西伯。西伯佯不知子肉,得赦回國。紂十有三年,西伯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刑。紂許之。西伯被囚七年,廣修德政,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諸侯叛紂多歸之。

紂愈淫亂,殺僇諫臣,西伯三聘子牙於渭水而歸,尊為尚父,號曰太公。子牙曰:“薑尚乃東海鄙人,渭濱釣叟,紂王棄而不用。學無資身之策,力無折枝之能,年已垂老,敢煩主公出見無用之人,尚願致其身,以竭殘喘之力,報主公萬一。”西伯深謝。

一日西伯有疾,武王、太公、周公、召公慰問,曰:“父王宜寬心,頻服藥餌。”文王曰:“予老矣,又兼此沉屙,必不起也。”乃命武王至前,囑曰:“幾事尤當尊信太公,汝宜小心謹慎,不墜先人之業可也。予聞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予為三公,進無所補,退無所裨,不忠之罪,豈能免乎!”武王泣曰:“紂王昏亂,拒諫飾非,父王諫淨不入,何自愧不忠!”文王曰:“第予歿後,切勿葬予骸骨。且勤兵牧野,威諫朝廷,使之速改前非,以安殷邦,以救天下萬民之苦,庶幾盡吾補報心也。”年九十七而薨。

史臣斷曰:太史等據法爭力,獨不知堯舜之傳天下乎!堯之子丹朱不肖,堯以天下為重,不肯私於己,擇舜以傳之。舜子商均亦不肖,不私於己,擇禹傳之。古之聖人,皆擇才德以任大位,而不敢露其不善之心。眾臣奏堯立丹朱,堯曰:朕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何太史苦以嫡庶之分,而立受辛以誤天下。帝乙、伊後不可謂不知子者,亦賢君賢後也。太史若不執愚見,任帝乙立微子啟,則殷國奚至於滅哉。殷之滅,罪不在受辛,罪在太史等眾口嗷嗷咻咻之不通也。今之朝臣,不識大義,寧緘口勿言之,可笑。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開辟演義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第二回 天皇定幹支甲子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區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曆歌 第六回 五龍列氏治天下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第八回 燧人氏結繩治政 第九回 伏羲畫卦定天下 第十回 龍馬負河圖洛書 第十一回 女媧興兵誅共工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戰康 第十三回 女媧氏煉石補天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國侯 第十五回 神農教民藝五穀 第十六回 親嚐百草療民疾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第十八回 百姓爭殺夙沙氏 第十九回 七帝繼傳承天下 第二十回 軒轅救駕滅蚩尤 第二十一回 軒轅氏即黃帝位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第二十三回 黃帝製冕旒宮室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養蠶絲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龍迎升天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第二十八回 勾龍攻城暗退兵 第二十九回 顓頊帝高陽氏即位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戰九黎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第三十三回 顓頊滅黎伏四夷 第三十四回 帝嚳高辛氏即位 第三十五回 堯率八元諫帝摯 第三十六回 眾諸侯廢摯立堯 第三十七回 堯帝即位都平陽 第三十八回 堯帝命羿射九日 第三十九回 羿繳大風除獸害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宮 第四十一回 四嶽舉鯀治洪水 第四十二回 堯帝康衢聽童謠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於曆山 第四十四回 堯帝訪賢讓天下 第四十五回 堯讓舜天下而崩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愷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風之詩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禪位於禹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會諸侯 第五十二回 禹惡旨酒貶儀狄 第五十三回 諸侯立啟即帝位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訓廢太康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斬羲和 第五十六回 後羿篡夏弑帝相 第五十七回 寒浞誘民殺後羿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興滅寒浞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第六十回 劉累醢龍貢孔甲 第六十一回 桀寵妹喜殺龍逢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湯於夏台 第六十三回 桀王舉鼎會諸侯 第六十四回 湯聘伊尹於莘野 第六十五回 湯伊尹放桀滅夏 第六十六回 桀王喪國走南巢 第六十七回 湯即位除網三麵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責雨桑林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第七十一回 仲丁會巫鹹征夷 第七十二回 祖乙遷都修河決 第七十三回 盤庚作書複興商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築得傅說 第七十五回 傅說奉旨伐鬼方 第七十六回 武乙無道被雷震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曆征夷 第七十八回 季曆受封西伯侯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