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演義 作者:周遊年代:明代773   

《開辟演義》正文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精衛公主訪神仙

卻說神農帝所生一女,名曰精衛公主,以其喜服黃精也。年一十五歲,生得麵如傅粉,眉似遠山,椒眼朱唇,螓首蜂腰。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尚未曾招駙馬。

一日暮春之時,心無聊賴,喚侍女同往禦花園遊玩,見蜂蝶眷戀花心。忽所采花心被風吹落一瓣,蜂蝶即棄,複采他花心,公主發歎謂侍女曰:“人生在世上,豈能顏不改?你看那花盛開時,蜂蝶前來恣采,稍損一葉,遂去此而戀彼耳。正是:相思時作浣花女,重到誰為載酒人?那得長生不老之術遨遊世外耶!”徘徊久之,不覺紅輪西墜,玉兔東升。隻見芳氣襲人,隱隱有車聲從空中來,漸漸近前,乃一女子,年可二十許,形容體態,不減公主。旁有丫鬟二人,身著青衣,手執異草數莖,隨與公主施禮分坐畢,謂公主曰:“吾乃西王母是也,適從東海來,欲歸西昆去,聞公主有出塵之想,故特至此,為汝洗濯凡心。”公主曰:“閨中少女,敢勞仙母遙臨?但不知仙在於何處,仙景與中國何如,乞一明示!”

王母曰:“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州之外,如赤縣神州者有九,環居四方;仙人常在東西二方,南北無之;東方多在海中,西方多在山頂。”

公主曰:“請問東方之景!”王母曰:“東海中有五山:一名岱輿,二名員嶠,三名方壺,四名方丈,五名瀛州,皆仙人所居。但岱輿、員嶠、方壺、方丈奇景少,奇景多在蓬萊、瀛州二處,去中國數十萬裏,所居皆金宮、玉殿、紫閣、瑤台,花木常如二三月;人但長生不死。”

公主曰:“請問蓬萊景致!”王母曰:“蓬萊有久視山,山有金池,水、石、泥沙皆有金色,複生金莖花如蝶,人皆帶之。故彼處人雲:‘不帶金莖花,不得到仙家。’”

公主曰:“請問瀛州景致!”王母曰:“瀛州有聚窟山,山生十樣草,皆名還魂草。人既死後,取而服之即蘇。一名震檀,十種中之最上者。又有玉膏山,出泉如酒,飲之返老還童。”

公主曰:“請問西方之景!”王母曰:“西昆之山有六,皆在昆侖之頂:一曰玄圃,二曰積石瑤房,三曰閬風台,四曰華蓋,五曰大柱,六曰承淵,皆瓊樓玉字。我所居處,即承淵山也。”公主曰:“二女手中所執何草?”王母曰:“早從瀛州歸,小婢折來為嬉。一種即震檀,一種影木也——日中視之,一葉百影。汝欲之,即以惠汝。”公主曰:“今往東海,如何可到?”王母曰:“須造淩風舸,自東萊下海,不旬日可達。必要堅意向道,始可到彼岸也。稍一不堅,怪濤溺水,隨處橫生。”言訖,王母辭去。公主大喜,心勃勃就寢。

次早起來,稟知父母,欲往東海訪仙遊覽勝景,或一二月即便回來。帝曰:“我日前親嚐百草,見茯苓大有補益,用水洗去黑皮,搗未浸酒,封固百日,日服七寸,久服不斷,一年易髓,二年換骨,三年腸化為箸,額有夜光,玉女來侍,亦可成仙。何必往蓬萊、瀛州而後快耶!況仙凡異路,且隔海數萬裏,以一女子輕弱之身蹈不測之險,倘有長短,叫父母淚灑何地?”公主固執要行,後曰:“汝父亦有仙氣,醫盡了半死半活的人,所言豈不合理?汝勿執拗!”公主見父母俱不允其去,啼哭滾倒在地,父母再三勸解,並不回心,隻堅要去。帝雖神聖,不離人情,未免有些姑息幼女之念,扶起謂之曰:“吾今令人造船送汝去,須一二月,作速回來,毋牽父母倚閭望也!”

公主聞言,回悲作喜,收淚謝曰:“父皇成兒此去,果若成仙,即來超度父母。”帝發帑銀二千兩,差官往東萊揀選木料,興工造船。遂拔壯兵二千,護送公主上船下海。

公主辭別帝後而行。一路上,左右侍從宮娥各執彩仗導引,逢府支糧,過縣添夫,不則一日,早到東萊。

卻說公主自幼不離繈褓,未嚐眼見一美男子,一旦出宮闈,到處百姓都來觀看。公主見一少年,儀容絕世,豐采俊雅,不覺動了塵念。正是:仙樹有花忙問種,異香聞氣不知名。令侍女召他前來,詢其年庚、姓名、籍貫,以玉釵二股賜之,曰:“待我成仙回來,稟白父王,招汝作駙馬。”此時雖不野合,超出桑中萬萬,而道心稍移,終久半途而廢。不想東王公往西昆探西王母,正好回來,雲頭聽見此語,急歸蓬萊,遣使速召東海龍王,分付曰:“今有精衛公主特來求仙,何意凡心不淨,道遇美男,遂熾求婚之想。初尚如此,倘到蓬萊、瀛州,此間玉色仙童不可指數,彼且將為鶉奔之所矣。再得不老不死之方,仙規帝敕徒供一女玩弄,是尤物也。僥彼船到發鳩,你可大興波濤,覆溺其舟。”龍王領命而去。正是:莫道陰陽無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

時公主同數十侍女坐船艙之內,各船皆護衛官軍。舟發東萊,舟人方謂:“此處多危磯暗石,舟又巨大,或恐難行!”不覺一二日,過了勞山、成山、黑水洋、蓬頭雪浪等處,喜危磯暗石一無所得。正是“福兮禍所伏”。使出港之時到處險阻,彼且何由得到大洋,以致覆溺之禍?事該如此。公主見舟出大洋,心裏自思:此去到蓬萊、瀛洲,先取玉酒、震檀等件,然後拜訪仙童,逍遙二處,一年半載回家,多帶長生不老之藥,分賜所見少年;夫婦俱仙,玉顏不減,豈非大快事哉!五六日,舟近發鳩山,陡然颶風大作,波浪如山,須臾舟覆,溺於萬丈深潭。那龍王見一個嬌貌女子,即連忙救護:拉入龍宮水晶殿,求其配偶。公主感他救護,思欲報德,見其麵藍如鬼,白光如炬:髯若棘刺,肉若粗沙,回想東萊少年,忽忽如有所失,欲死不舍,欲回不能,怨氣感充,遂化成小鳥,銜南山木石填塞東海,至今尚然,人因呼曰精衛。

卻說帝後見女去久不歸,差官往東萊尋討,那有音信?後傳公主被溺發鳩山,差官回奏,帝後涕泗懊恨而已。後人讀史至此,嗟其女子定力不渝,有詩為證:

趨避凋華自古然,玉顏獨肯問神仙。

孤身萬裏淩滄海。絲發雙親付碧天。

曠野有盟操不褻,深濤尤許力為填。

世間多少奇男子,爭向枝頭說杜鵑。

但不知後事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開辟演義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第二回 天皇定幹支甲子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區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曆歌 第六回 五龍列氏治天下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第八回 燧人氏結繩治政 第九回 伏羲畫卦定天下 第十回 龍馬負河圖洛書 第十一回 女媧興兵誅共工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戰康 第十三回 女媧氏煉石補天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國侯 第十五回 神農教民藝五穀 第十六回 親嚐百草療民疾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第十八回 百姓爭殺夙沙氏 第十九回 七帝繼傳承天下 第二十回 軒轅救駕滅蚩尤 第二十一回 軒轅氏即黃帝位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第二十三回 黃帝製冕旒宮室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養蠶絲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龍迎升天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第二十八回 勾龍攻城暗退兵 第二十九回 顓頊帝高陽氏即位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戰九黎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第三十三回 顓頊滅黎伏四夷 第三十四回 帝嚳高辛氏即位 第三十五回 堯率八元諫帝摯 第三十六回 眾諸侯廢摯立堯 第三十七回 堯帝即位都平陽 第三十八回 堯帝命羿射九日 第三十九回 羿繳大風除獸害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宮 第四十一回 四嶽舉鯀治洪水 第四十二回 堯帝康衢聽童謠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於曆山 第四十四回 堯帝訪賢讓天下 第四十五回 堯讓舜天下而崩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愷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風之詩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禪位於禹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會諸侯 第五十二回 禹惡旨酒貶儀狄 第五十三回 諸侯立啟即帝位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訓廢太康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斬羲和 第五十六回 後羿篡夏弑帝相 第五十七回 寒浞誘民殺後羿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興滅寒浞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第六十回 劉累醢龍貢孔甲 第六十一回 桀寵妹喜殺龍逢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湯於夏台 第六十三回 桀王舉鼎會諸侯 第六十四回 湯聘伊尹於莘野 第六十五回 湯伊尹放桀滅夏 第六十六回 桀王喪國走南巢 第六十七回 湯即位除網三麵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責雨桑林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第七十一回 仲丁會巫鹹征夷 第七十二回 祖乙遷都修河決 第七十三回 盤庚作書複興商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築得傅說 第七十五回 傅說奉旨伐鬼方 第七十六回 武乙無道被雷震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曆征夷 第七十八回 季曆受封西伯侯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