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 作者:杜綱年代:清代562   

《北史演義》正文 卷十二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

剪劣馬英雄得路庇幸臣宮闕成仇

話說六渾當日脫身而行,料洛周必不幹休,定有追兵到來,謂眾人曰:“若追兵到來,既要廝殺,又要照顧家眷,勢難兩顧。不如孫、蔡兩兄保著車仗人口先走,我與士真、子茂在此殺退追兵,隨即趕上。”尉景道:“此計甚妥。”於是家眷先行,三人勒馬以待。時近更餘,果見後麵火把齊明,喊聲大振。賀拔文興追至,大叫:“六渾休走,我主待你不薄,奈何背主而逃?此非好男子所為。”六渾答道:“你是賀拔文興,正要與你說明。我們住在牛豆山,原無意相從。你說洛周慷慨英雄,真心待人,故俯首相從。原來是一無知小子,妒賢嫉能。我等相隨一載,雖無大功,亦無大罪,奈何設宴山中,圖害我等性命?汝速回去,將吾言回複洛周,並非吾等不別而行也。”

文興無言回答。又見三人挺槍相待,自料敵他不過,隻得收轉人馬回去。

六渾出得上穀嶺,天已大明。後麵又有喊聲,疑追兵複至,謂眾人曰:“洛周兵力精強,我們寡不敵眾,急急向前,不可回馬與戰。”昭君與端娥、端愛、高澄乘一牛車。澄方六歲,數墮車下。歡怒其羈遲,欲彎弓射之。昭君大驚,高叫段榮曰:“段將軍速救我兒!”段榮飛身下馬,抱起高澄,歸於馬上,加鞭急走。行了一日,天色又晚,荒野中並無宿店,投一野寺權住。

時天氣初寒,風雨暴至。眾人皆倉皇就路,衣衫單薄,不免饑寒。昭君親燃馬矢,作餅與六渾充饑。次日起行,六渾欲南奔葛榮。將近瀛州,聞葛榮強暴甚於洛周,謂眾人曰:“一誤豈容再誤。”尉景曰:“前路茫茫,今將曷歸?”段榮曰:“吾聞北秀容爾朱天寶兵力強盛,大招賢士,若往投之,斷無不納。”六渾曰:“吾從洛周一年,今往投之,倘以反賊視我,加我以罪,我將何逃?”蔡俊曰:“有劉貴、司馬子如數人在彼,必能為我先容,可無憂也。”於是六渾與五人同入並州,先借旅寓安頓家小,然後段榮去尋劉貴。

卻說貴在秀容最為榮所信任,一日從城外歸來,忽見一人在馬上呼曰:“劉君別來無恙?”視之,乃段子茂也。即忙下馬相見,問道:“子茂何來?闊別二年,常懷想念。未識六渾及眾友近況若何?”子茂道:“六渾、尉景等俱在此了,專望兄去相敘。”因把前事細訴一遍。劉貴大喜,遂並馬入城來見六渾。六渾見了劉貴,握手相慰,便將來投爾朱之故細細說了,要他引進。劉貴道:“爾朱慕名久矣。今日一見,必獲重用,無憂不得誌也。”司馬子如、厙狄幹、賈顯智、侯景、竇泰聞得六渾到了,陸續來望,相見皆大喜。劉貴道:“諸君在此敘舊,我先見討虜,訴知六渾來意,明日便好進見。”

眾皆稱善。劉貴起身,忙到府門。值榮在城外桃林寨著兵,便往桃林寨求見。

榮召入,貴在帳前拜賀曰:“主公大業將成,又有高賢來助了。”榮問:“何人?”答道:“高賀六渾並有親友數人同來相投。”榮聞六渾至,大喜問:“在何處?”答道:“在旅店中,明日來參。”榮曰:“我慕其人久矣,速來一會。”便令小校備馬,同劉貴去接。六渾不敢遲延,忙來進謁。榮令別將迎之入帳,六渾見榮再拜,榮欠身請起,賜坐帳下。榮初聞劉貴之言,以六渾為人中之傑,氣象異常。今見其精神憔悴,形容枯槁,殊失所望。問勞數句,不甚深言,歡即辭退。劉貴暗忖道:“天寶平日聞名起慕,今日相見何反淡然?”因留六渾到家,排酒洗塵。忽報討虜有命,六渾有甚親友,皆令明日來見。貴應諾。是夜,六渾宿於劉貴家,貴私語六渾曰:“君才能蓋世,奈與洛周同反,今唯在此立功,以蓋前愆,勿生退誌。”六渾以為然。

次日,貴出全付衣服與六渾更換。令人請尉景、段榮、蔡儁、孫騰同至家中,齊入帥府。榮皆禮待,署為將軍。六渾雖在軍中,未獲重用。

一日,上帳參謁,榮往廄中看馬,諸將隨侍。見一馬甚猛,四麵皆以鐵欄圍之。六渾曰:“此馬何故防衛甚嚴?”榮曰:“此馬號為毒龍,莫能禦他。往往蹄齧傷人,人不敢近。”歡細視之曰:“良馬也。胸項間有旋毛一叢,故此作孽。若剪而去之,必足為明公用也。”榮曰:“吾數使人剪之,毛不能去,反為所害。故棄而置之,鎖縛廄中。”六渾曰:“歡請為明公剪之。”榮曰:“奈何以一馬而殺壯士。”歡固請。榮許之,就把胡床坐下,諸將兩旁侍立。命六渾往廄中牽馬。毒龍一見欄開,雙蹄並起,掙斷鐵索,奔出廄外,騰踔跳躍,勢甚猛烈。六渾當前攔住,喝道:“你雖畜類,亦有性靈。既受豢養,自當任人駕馭,何得蹄齧殺人?我為你改惡為良,異日立功邊上,方顯爾能。”毒龍聽了,頓時收威斂跡,伏地低頭。六渾貼近馬身,不加羈絆,剪去旋毛。眾人皆為危懼,六渾神色自若,以旋毛獻上。榮大喜道:“果然名不虛傳,毒龍殺人多矣,卿乃獨能製之。”歡曰:“禦惡人亦猶是矣。”榮奇其言,便道:“此馬即以賜卿,卿為我試之。”六渾騰身上馬,那馬放開四足,風馳電掣,團團走了幾遍。六渾見有旗杆木豎在百步外,忙取隨身弓箭,連發三矢皆中木上。眾皆喝采。榮亦大喜,起身歸帳,屏去左右,獨留六渾,賜坐帳下,以時事訪之。六渾告榮曰:“聞公有馬十二穀,皆以色別為群,不知明公蓄此何用。”榮曰:“試言汝意若何?”歡曰:“今天子暗弱,太後婬亂,嬖孽專權,宵小亂政,朝綱不振極矣。以明公之雄武,乘時奮發,討鄭儼、徐紇之罪,以清君側,天下孰不俯首畏服,惟命是聽?如是則大功立致,霸業可成。此賀六渾誌也。明公豈有意乎?”榮曰:“卿言正合我意。”兩下情投意合,傾心吐膽,談至更深,六渾始退。次日,爾朱榮移兵屯於晉陽,諸將皆從。六渾家眷住上黨坊內,尉、段、蔡三家皆就傍居住。六渾從軍晉陽。

當是時,洛周侵掠薊南,勢益猖獗;念生奪了岐州,官兵累敗;葛榮據了信都,都督裴衍被殺。其後杜粲殺了莫折念生,占了秦州;葛榮並了洛周之眾,兵勢益大,橫行河北。蕭寶寅出師累年,靡費不資,屢次喪敗,懼朝廷見責,內不自安,定計欲反。行台郎中蘇湛哭而止之曰:“王本以窮鳥投入,朝廷假王羽翼,榮寵至此。屬國步多艱之日,不竭忠報德,乃欲乘人間隙,遽行守關問鼎之事。魏國雖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義未洽於民,但見其敗,未見其成,王若行此,我恐荊棘必生於齋閣也。”寶寅不納,遂反,自稱齊帝,改元隆緒。正平薛鳳賢、薛修義亦聚眾河東,分據鹽池,攻圍蒲阪,東西連結以應寶寅。遠近大震。爾朱榮謀於歡曰:“關西皆反,我欲發兵討賊,何者最先?”歡曰:“平外賊易,除內賊難。公但養精蓄銳,先除朝內之賊,則外賊可指揮而定也。”榮以為是。於是日伺朝廷之隙,按兵以待。

再說孝明帝即位十二載,年已十八,朝政一無所預。太後私幸鄭儼諸人,慮帝年長知其所為不謹,於宮中多樹耳目,務為壅蔽。凡帝親愛者,恐其傳言泄漏,百計去之。時有密多道人善能胡語,帝寵之。又有鴻臚少卿穀會治、通直散騎穀士恢,皆帝所寵信,朝夕侍於禁中。太後忌之。孝昌二年二月,帝奉太後宴於禦園。穀士恢侍側,太後曰:“穀卿聰明多才,必知吏事,令為晉州刺史何如?”士恢心懷帝寵,不願出外,良久不答。太後再言之,帝曰:“士恢年少,難當方麵之任,母後勿遣。”次日,太後坐便殿,召士恢曰:“我命卿為晉州刺史,如何違我?”士恢曰:“容臣入別至尊。”太後不許,士恢再四懇告。鄭儼在旁奏曰:“此等小臣敢違陛下之旨,不斬之無以警後。”太後即命斬之。帝在宮中不知士恢已死,命內侍召之。內侍回奏雲:“士恢已被太後斬訖。”帝失色,驚問:“士恢何罪?”內侍言:“太後欲以為晉州刺史,士恢不從,中書鄭儼奏斬之。”帝怒,稱疾不出。太後使宮女來問,帝不答。太後親至顯陽殿,問帝何疾。帝曰:“我怒穀士恢,受朕深恩,今往晉州,不來一辭。我欲封劍斬之,取其首級來視!”太後聞帝言,已知左右奏知,謂帝曰:“穀士恢一介小臣,敢違我命,抗言犯上,吾故斬之。實未至晉州也。”帝曰:“士恢死乎?”太後曰:“然。”帝曰:“得見其首乎?”太後命左右取首進之,帝見首痛哭流涕曰:“此鄭儼殺汝耳,吾當報之。”太後大驚曰:“帝誤矣,我自殺之,於儼何涉?帝為萬乘主,豈少此等人入侍左右而為此感傷?”帝恐傷太後之意,命以厚禮葬之。儼知帝怒及己,又奏太後道:“士恢雖死,密多道人、穀會治尚在帝側。

二人仇我更深,必除之為妥。”太後曰:“易耳。”命儼暗招刺客,殺密多於城南大巷。帝怒,嚴旨搜捉賊人,限在必得,已心疑太後所為。未幾,又報穀紹達被太後賜死。帝怒甚,忿忿走入紫華宮,謂盧妃曰:“朕以太後之故,鄭儼、徐紇內宮不禁往來。今朕所寵信者,太後必欲置之死地,未識何意。”盧妃奏曰:“陛下深居九重,朝權皆歸國母,陛下所寵焉能得保性命?”

帝曰:“吾殺徐、鄭以報之何如?”妃曰:“徐、鄭朝夕在宮,太後所寵,陛下焉得殺之?”帝曰:“太後與鄭有私乎?”妃曰:“妾不敢說,願陛下留心察之。且陛下還宜加意自防,勿為奸人所算。”帝聞之,益悶悶不樂。

是夜,宿紫華宮中。次日傍晚,帝密敕北宮宦侍,夜來不許鎖斷嘉福殿門。一更後,隨了數個宮人,行至嘉福殿後驎和閣下,聞閣上有笑語聲,帝問:“何人在閣?”宮人悄悄奏道:“太後與尚書鄭儼宿於閣上。”帝知太後不謹是實,長歎一聲,忙即回步退出。明日,宮人奏知太後,言帝昨宵至此,太後之事俱已知之,長歎而去。太後大驚曰:“誰為是兒言之,私來窺我?”

鄭儼失色,跪於太後前曰:“事露,帝不能奈何陛下,臣今死矣。”太後曰:“毋恐,有我在,斷不令卿遭誅也。”儼拜謝曰:“若得陛下作主,臣等方敢常侍左右。”因斬司宮者數人,以其失於防守,縱帝得入也。帝聞之益怒。自此母子遂成嫌隙,兩宮不相往來。但未識後事如何,且聽下回細述。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演義

《北史演義》正文
卷一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 卷二 於皇後暗中被弑 彭城王死後含冤 卷三 改舊製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 卷四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 卷五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仆亡身 卷六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 卷七 幽母後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 卷八 太後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 卷九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卷十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 卷十一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 卷十二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 卷十三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 卷十四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 卷十五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餘勇大破葛榮 卷十六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 卷十七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泄群謀 卷十八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 卷十九 戰丹穀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 卷二十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恒山釋怨成親 卷二十一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 卷二十二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 卷二十三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 卷二十四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 卷二十五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 卷二十六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 卷二十七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 卷二十八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 卷二十九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 卷三十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 卷三十一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卷三十二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 卷三十三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 卷三十四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 卷三十五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卷三十六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 卷三十七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 卷三十八 黑獺忍心甘弑主 道元決誌不同邦 卷三十九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 卷四十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 卷四十一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 卷四十二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 卷四十三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 卷四十四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 卷四十五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 卷四十六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 卷四十七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 卷四十八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 卷四十九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凶 卷五十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 卷五十一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卷五十二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 卷五十三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 卷五十四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卷五十五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 卷五十六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 卷五十七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 卷五十八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 卷五十九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 卷六十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 卷六十一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 卷六十二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 卷六十三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 卷六十四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