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 作者:杜綱年代:清代563   

《北史演義》正文 卷二十一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

爾朱兆晉陽敗走桐花女秀容立功

話說婁昭君因六渾娶了桐花女,慮為己害,心甚不樂。六渾曰:“汝勿憂,彼雖山寇之女,心地卻良善,人亦溫柔俊雅。況有我在,豈不能製一婦人?”俄而桐花至,夫婦在堂相見。昭君見桐花容顏美麗,和氣迎人,絕無凶暴之相,心下稍安。桐花見昭君麵如滿月,體態端嚴,知是正室夫人,忙即跪下拜見。昭君亦下跪答禮道:“女王是一方之尊,妾何敢當此大禮?”

桐花道:“向在山中為王,今日進府便是府中人了。夫人乃一家之主,得蒙收錄已為萬幸,敢不下拜。”拜罷,遜坐,昭君道:“妾不敢有僭。”桐花曰:“夫人若此謙抑,是外我也。”六渾謂昭君曰:“序齒還是你長,竟以姊妹相稱便了。”二人遂遵六渾之命。又令長幼眷屬盡行相見,排宴後堂,合家歡聚。桐花自進門後,小心事主,與昭君甚是相得。尤愛高澄,澄亦以母稱之。今且按下不表。

且說帝至晉陽,幽於三級佛寺。萬仁歸,防守甚嚴。時建明帝在並州,兆往見曰:“今步蕃南侵,臣將討之。陛下在此,慮有驚恐,請遷駕於長子城。俟賊亂平定,然後擇日還朝。”建明不敢違,即日遷去,城遠晉陽五十裏。一日,秀容告急,報說:“步蕃以救駕為名,奪去沿邊四郡。現今兵臨城下,日夜攻打,秀容危如累卵。”兆謂諸將曰:“秀容吾根本地,今被步蕃圍困,須速救之。但彼以救駕為名,人心易惑。必先除了孝莊,使彼無名可托。”慕容紹宗力諫,以為不可。兆不聽,遣人縊敬宗於三級佛寺。並陳留王殺之,其妃亦爾朱榮女,大罵兆,兆亦逼令自殺。

次日,起兵十萬,親禦步蕃,兵至秀容。步蕃知兆來,退軍十裏,排開陣勢,發書討戰。萬仁帶領兵將,奮勇而來。步蕃私語洞真夫人曰:“吾先與戰,佯為敗走。汝伏兵於旁,從而截擊,作法破之。使他片甲不留,則秀容唾手可得。”夫婦計議已定,步蕃出陣高叫道:“欺君之賊,速來受死!”

萬仁大怒,拍馬舞槍,直奔步蕃。步蕃舉刀相迎。戰了數合,步蕃本事本不及萬仁,看看敗下陣來。萬仁趕去,眾將齊上。河西兵盡皆退走。追至數裏,約近南山,忽然狂風大起,沙霧四塞,天昏地暗,彼此不能相見。四麵喊殺之聲,如有千百萬人馬湧出。石塊如雨,當之者頭破腦裂。兵士各顧性命,四路逃竄。萬仁心慌,亦望後飛馬而走。將至秀容,天色漸朗。隻見一員女將領了數萬人馬,攔路截住,大喝道:“我洞真夫人在此,敗將休走!”萬仁此時僅有殘兵百餘,又怕妖法利害,焉敢戀戰,奪路而走,急急逃入城內。

其餘跟隨軍士,被蠻兵殺得罄盡。十萬兵馬,存者不及三分之一。外邊攻打又急,算來孤城難守,隨即棄城而逃。步蕃得了城池,領軍追趕。萬仁且戰且走,連敗十三次,方到晉陽,閉城拒守。乃召諸將,問計曰:“寇強難犯,若何禦之?”參軍高榮祖曰:“步蕃兵勢甚大,兼有妖婦之助,以大王之雄武尚且失利,何況帳下諸將?唯有高晉州智勇兼備,手下良將又多,大王須召之,並力而戰,則敵可破矣。”兆曰:“六渾與吾有嫌,召之恐不肯來。”

眾將曰:“六渾素受天柱厚恩,必不以小嫌棄大義。”

兆乃修書一封,遣使者二人星夜往晉州求救。歡得書,問諸將曰:“步蕃兵逼晉陽,兆來求救,當救之否?”尉景曰:“兆乃國賊,今敗於步蕃,正宜視其滅亡,何用救之?”眾將皆以為然。歡微笑道:“諸君但欲泄目前之忿,不顧後日之患。步蕃負固久矣,被他奪去並州,撫而有之,兵勢益大,將來必為中國之患,是生一勁敵也。不如乘此爭戰方始,與兆並力滅之,可免後憂。兆乃匹夫之勇,除之甚易,不足慮也。”眾皆歎服。於是使人先去回報,援兵即至,以安兆意。遂點竇泰、彭樂、尉景、段韶等,將精兵三千,往山西進發。又進謂桐花曰:“聞蠻婦妖術利害,欲帶卿去,以破其術。”

桐花欣然受命,領一千軍為後隊。歡又下令:“兵行須緩,日不過三十裏,或隨路登玩,或停軍飲酒。”諸將疑之,都督賀拔過兒曰:“諸公識主帥之意乎?萬仁為步蕃所困,此時猶能支持。故緩行以弊之,直待危急之甚,進兵相救,其感恩方深。”眾疑始釋。歡聞之曰:“過兒知吾心也。”萬仁得報,堅守城池,專等高家人馬到來。日久不見軍至,心甚焦悶。蠻兵在城下日夜辱罵,那裏耐得。此時兵眾稍集,便又開兵出戰。那知洞真作起妖法,又殺得大敗虧輸,傷了勇將數員。乃遣使絡繹告急於歡,歡辭以連日天雨,山路難行,加以汾河無橋,兵不得渡。兆得報,心甚惶急。又見步蕃兵勢日增,危城破在旦夕,隻得棄了晉陽,望汾河進發。探得高軍已渡汾水,心中始安。迎著高軍,遂與相見。兆訴以危急之狀,歡曰:“大王勿憂。步蕃雖強,六渾至此,保為大王一鼓擒之。”遂進兵,兆軍隨後。

步蕃得了晉陽,自道無敵,命洞真鎮守秀容,自領大軍來捉萬仁。一日,聞晉州兵馬來救,大軍不滿五千,兩軍相遇,心甚輕之,下令軍中曰:“今日進兵,莫放一騎得還。”歡率諸將親至陣前觀看,喜曰:“兵雖眾,軍陣不整,易破也。”因命彭樂討戰,須先斬將以挫其鋒。彭樂一騎飛出,高叫道:“我彭樂也。有勇者來,無勇者退。”步蕃命一勇將出敵,戰不數合,被斬於馬下。彭樂呼呼大笑。惱了蠻將二員,雙馬齊出,夾攻彭樂。樂奮起神威,一刀一個,盡皆殺死。歡見對陣都有懼色,鞭梢一指,諸將槍刀齊舉,衝突過來。賊兵迎住混戰。彭樂乘勢直奔中軍。步蕃敵住,戰了數合,不能招架,虛掩一刀而走。歡見步蕃欲走,忙發一箭,正中麵門,步蕃翻身落馬,遂擒之。高聲呼曰:“步蕃已擒,餘眾止殺。”賊兵一聞主帥被擒,頓時潰散。大兵從後掩殺。正是:屍橫遍野,流血成川。城中守兵聞敗,亦相率而逃。遂複晉陽。歡與兆並馬入城,大犒三軍。兆謂歡曰:“晉陽已複,秀容一路尚被賊據。欲屈公前往,掃除妖孽。”歡曰:“不必吾往,吾有女將桐花足以平之。”兆大喜,便請出軍。歡命桐花將後軍改作前隊,付以健將四員,去捉妖婦。桐花領命而往。

時洞真夫人守在秀容,忽報前軍已敗,夫主被擒,不勝憤怒,正欲進兵報仇,高家兵馬已到。忙即設陣相迎,見對過陣上卻是一美貌女子,身披繡甲,手執雙刀,坐在馬上,左右排列數將。洞真道:“女將何名?”桐花應曰:“吾乃高晉州麾下女將桐花是也。你敢是步蕃之婦洞真麼?”洞真欺他柔弱,便道:“今日你我相遇,不用他人助戰,單是二人各顯本事何如?”

桐花笑答道:“使得。”彼此縱馬向前,一個舉刀便砍,一個使劍相迎。劍來刀往,約有三十回合。洞真戰桐花不下,便道:“且住,停一回再戰。”桐花道:“由你。”隻見他回至陣前,口中念念有詞。桐花知他作法,便亦默念真言。那知狂風起而即止,沙石全不走動。洞真見法不靈,愈加憤怒,拍馬向前曰:“來,來,來,我與你再戰。”桐花不慌不忙,便與交兵。戰到酣處,回馬便走。洞真方欲來趕,桐花取出紅繩一條,望空拋起。忽見火龍一條,身長三丈,向洞真身上撲來。洞真心慌便走,已被火龍纏住,跌下馬來。眾將齊上,把撓勾拖住,賊兵無主,一時大潰,遂乘勢奪轉秀容城。

餘眾或降或逃。所失城池,盡行恢複,遣使並州告捷。萬仁大喜,諸將入賀。不一日,桐花回軍,解到洞真夫人。歡命取出步蕃,一齊斬首。兆斯時疆土複完,深感六渾之力。桐花請於歡曰:“妖寇已平,吾欲先歸。”不見萬仁而去。次日,萬仁設宴,酬勞諸將,並請桐花相見。歡辭已去,兆遣人追送珍寶以勞之。兆感歡甚密,語歡曰:“我昔日與君交情本厚,今又救我於危難之中,足見愛我良深。但將來各處一方,恐被他人離間,欲與君結為兄弟,共立盟誓,患難相扶,君意何如?”歡曰:“此六渾之願也。”遂共訂盟,相得益歡。一日,兆與歡共獵南山,見饑民滿道。晚而歸飲,酒至半酣,歡因言:“民窮宜恤,願王少留意。”兆曰:“正有一事,欲與弟商。向來六鎮之人,各立一人為主,後被葛榮吞並。天桂殺榮,乃借其軍,共有四十餘萬,流入並、肆二州。因荒亂不能存活,大小反了二十六次。我已誅殺過半,尚謀亂不已。亡去為盜者,不可勝數。吾弟高見,若何治之?”歡曰:“此等反亂,皆由無人管領所致。大王宜選腹心之佐,統領其眾,使不失所。若有謀畔,罪歸主將,則自然服矣。”兆曰:“弟言甚是,但無人可勝其任。”賀拔允曰:“大王手下諸將,統了數千人馬尚不能整頓,況二十萬之眾,豈易言治?臣意能當此任者,非六渾不可。”歡恐兆疑,大怒曰:“天柱在時,奴輩伏處有如鷹犬。今日天下事取舍在王,允何得妄言?可斬也!”兆曰:“吾意亦然,弟當為我統之。”歡陽為遜謝。兆付箭一枝,曰:“全以相委,以此為信。”宴罷歡出,恐兆酒醒反悔,宣言於眾曰:“受委統州鎮兵,可集汾東,聽受號令。”還營,建牙旗於陽曲川,分列部分。六鎮之兵素惡萬仁殘暴,樂歡寬仁,一聞此令,無不畢至。居無何,歡又使劉貴請於兆曰:“並、肆頻歲荒旱,降戶掘田鼠而食,麵無榖色,徒汙境內。請令就食山東,待溫飽之後,更受處分。”兆從其議。慕容紹宗進諫曰:“聞大王以三州六鎮之兵盡受六渾節製,大事去矣。今天下洶洶,四方紛擾,人懷異望。六渾雄才蓋世,遽以二十萬眾付之,譬如蛟龍借以雲雨,後不可製,王必悔之。”兆曰:“無害,有香火重誓在,六渾必不負我。”紹宗曰:“親兄弟尚不可信,況香火兄弟耶?”時兆兄弟叔侄皆相疑忌,故紹宗以此動之。

兆不語,紹宗遂退。而兆之左右平日皆受歡金,因稱:“紹宗與歡有隙,故爾讒害。晉州聞之,得毋攜貳其心乎?”兆怒曰:“吾與六渾盟言未幹,紹宗何得便來離間?不治其罪,六渾之心不安。”遂收紹宗囚之。遣人通知六渾,催其速發。六渾乃集六鎮之人,各給口糧、路費,陸續起發,半月兵行始盡。然後別了萬仁,一路唱凱歌而回。

斯時歡以三千人破了步蕃四十萬之眾,威振山西,人人悅服,沿途之民皆頂香相送。行至滏口,忽見一枝人馬,旌旗浩浩,劍戟森森,望北而來。相遇之際,各問來曆,乃是北鄉公主同了爾朱皇後回到晉陽去的。歡命停軍一旁,讓他過去。軍兵過完,卻有一群馬匹,形體高大,矯健異常,約有三百餘騎,在後趕著走。歡思軍中正少戰騎,北鄉女流何用此馬,便喚彭樂、段榮二將趕向北鄉告借,如不許,則奪之以歸。二將知北鄉必不肯借。也不去通知,竟殺散管馬軍士,掠取以返。北鄉聞之,大怒道:“高歡吾家舊人,何敢強奪吾馬?”欲回軍追討,奈軍無良將,恐敵他不過,於是遣人飛報萬仁,教他領兵前來,問罪於歡。但未識北鄉何以回北,六渾奪馬之後又生出甚麼事來,且聽下回細述。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演義

《北史演義》正文
卷一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 卷二 於皇後暗中被弑 彭城王死後含冤 卷三 改舊製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 卷四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 卷五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仆亡身 卷六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 卷七 幽母後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 卷八 太後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 卷九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卷十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 卷十一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 卷十二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 卷十三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 卷十四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 卷十五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餘勇大破葛榮 卷十六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 卷十七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泄群謀 卷十八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 卷十九 戰丹穀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 卷二十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恒山釋怨成親 卷二十一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 卷二十二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 卷二十三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 卷二十四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 卷二十五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 卷二十六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 卷二十七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 卷二十八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 卷二十九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 卷三十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 卷三十一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卷三十二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 卷三十三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 卷三十四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 卷三十五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卷三十六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 卷三十七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 卷三十八 黑獺忍心甘弑主 道元決誌不同邦 卷三十九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 卷四十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 卷四十一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 卷四十二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 卷四十三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 卷四十四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 卷四十五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 卷四十六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 卷四十七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 卷四十八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 卷四十九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凶 卷五十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 卷五十一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卷五十二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 卷五十三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 卷五十四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卷五十五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 卷五十六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 卷五十七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 卷五十八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 卷五十九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 卷六十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 卷六十一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 卷六十二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 卷六十三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 卷六十四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