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義 作者:杜綱年代:清代562   

《北史演義》正文 卷六十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

拒敵軍延宗力戰棄宗社後主被擒

話說齊主戰尚未敗,即以淑妃奔往高梁橋。武衛奚長諫曰:“半進半退,戰之常體。今兵眾全整,未有虧傷,陛下舍此安之。馬足一動,人情慌亂,不可複振。願速還安慰之。”武衛張常山亦自後趕上曰:“軍尋收訖甚完整,圍城兵亦不動,至尊宜回。不信,臣乞將內參往視。”齊主欲從之,提婆引齊主肘曰:“此言難信。”齊王遂以淑妃北走,師大潰。死者萬餘人,軍資器械,數百裏間,委棄山積。奔至洪洞,以去敵軍既遠,暫少休息。淑妃重施新妝,方以粉鏡自玩。後喧聲大震,唱言賊至,於是複走。先是後主以淑妃有功,將立為左皇後,遣內參往晉陽取皇後服禦、禕翟等件。至是遇於中途。為之緩轡,命淑妃著之,然後去。再說周主入平陽,梁士彥接見,持帝須而泣曰:“臣幾不見陛下。”帝亦為之流涕。周主以將士倦疲,欲引還。士彥叩馬諫曰:“今齊師遁散,眾心皆動,因其懼而攻之,其勢必舉。陛下奚疑?”周主從之,執其手曰:“餘得晉州,為平齊之基,卿善守之。”遂率諸將追齊師。或請西還,周主曰:“縱敵患生,卿等若疑,朕將獨往。”諸將乃不敢言。於是星夜疾馳。後主入晉陽,憂懼不知所為,向朝臣問計,皆曰:“宜省賦息役,以慰民心,收遺兵,背城死戰,以全社稷。”後主以為難。是役也,安德王延宗獨全軍而還。後主壯之,因曰:“吾欲留安德守晉陽,自向北朔州。若晉陽不守,則奔突厥以避之,再圖後舉。”群臣皆以為不可。時阿那肱有兵一萬,尚守高璧。周師至高璧,阿那肱望風退走。後主遂決意遁去,密遣左右先送皇太後、太子於北朔州,以安德王為相國、並州刺史,總山西兵,謂曰:“並州兄自取之,兒今去矣。”延宗曰:“陛下為社稷主,幸勿動。臣為陛下出死力戰,必能破之。”提婆曰:“至尊計已成,王勿阻。”乃夜斬五龍門而出,欲奔突厥。從官皆散,不得已,仍向鄴。穆提婆西奔周軍,令萱見其子降周,懼誅,遂自殺。周主以提婆為柱國、宜州刺史,下詔諭齊臣曰:“若妙盡人謀,深達天命,官榮爵賞,各有加隆,一如提婆爵賞。”或我之將士,逃逸彼朝,無問貴賤,皆從蕩滌。自是齊臣降者相繼。延宗知周師將至,同諸將固守,諸將請曰:“王不為天子,諸臣實不能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下詔曰:武平孱弱,政由宦豎。斬關夜遁,莫知所之。王公大臣,猥見推逼。忝為宗藩,祗承寶位。嗚呼,痛大廈之將傾,唯恃背城借一。回狂瀾於既倒,庶幾轉弱為強。勖哉卿士,無負朕懷。

於是大赦,改元永昌。以唐邕為宰相,莫多婁敬顯、和阿於子、段暢、韓骨胡為將帥。眾聞之,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延宗發府藏及後宮美女,以賜將士,籍沒內參十餘家。後主聞之,謂近臣曰:“我寧使周得並州,不欲安德得之。”左右曰:“理然。”延宗見士卒,皆親執手稱名,流涕嗚咽。於是眾爭為死。周主至晉陽,引兵圍之,四合如黑雲。延宗命敬顯、韓骨胡拒城南,和阿於子、段暢拒城東,自率兵拒齊王憲於城北。延宗體素肥,前如偃,後如伏,人常笑之。至是奮大矟,往來督戰,勁捷若飛,所向無前。

俄而,和阿於子、段暢奔降周軍,周主遂自東門入,焚燒民室佛寺,合城慌亂,喊聲震天。延宗知周兵入,率數十騎自北來,以死奮擊。婁敬顯見東路火起,亦從南路來援,率兵搏殺。城中兒童婦女,皆乘屋攘袂,投磚石禦敵。

周師大亂,相填壓塞路,不得進。齊人從後斫刺之,死者二千餘人。周主雜亂軍中,自投無路。左右皆惶急,宇文忻牽馬首,賀拔伏恩拂馬後,崎嶇得出。齊人奮刃幾及之。時已四更,延宗疑周主為亂兵所殺,遣人於積屍中求長鬣者,遍索不得。然以敵既敗去,冀其不複來攻,軍心漸懈。將士燒肉飲酒,多倦臥。延宗苦戰一日,亦退而少息。再說周主回營,腹已饑甚,欲遁去。諸將亦勸之還。宇文忻勃然進曰:“陛下自克晉州,乘勝至北,今偽主奔波,關東響震,自古行兵,未有若此之盛。昨日破賊,將士輕敵,微有不利,何足為懷?大丈夫當死中求生,敗中取勝。今破竹之勢已成,奈何棄之而去?”齊王憲亦以去為不可。降將段暢極言城內空虛,再往必克。周主乃駐馬,鳴角收兵,俄頃複振。及旦,還攻東門,克之。延宗挺身搏戰,左右散亡略盡,力屈被執。周主見之,下馬握其手。延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周主曰:“兩國天子,非有怨惡,直為百姓來耳。終不相害,勿怖也。”使複衣帽而禮之。唐邕等皆降於周。婁敬顯奔鄴。齊主聞並州破,懼周師來逼,立重賞以募戰士,而竟不出物。廣寧王孝珩進曰:“為今之計,莫若使任城王將幽州道兵入土門,揚聲趨並州;獨孤永業將洛州道兵入潼關,揚聲趨長安。臣請將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戰。敵聞南北有兵,自然逃潰。陛下出宮人珍寶,以賞將士,庶克有濟。”齊主不從。斛律孝卿請齊主親勞將士,為之撰辭。且曰:“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齊主既出,臨眾不複記所受言,遂大笑,左右亦笑。

將士怒曰:“身尚如此,我輩何苦為之效死!”由是皆無戰誌。朔州行台高勱將兵衛太後、太子還鄴,宦官荀子溢猶恃寵縱暴民間,勱斬以徇。太後救之不及。或謂勱曰:“子獨不畏太後怒耶?”勱攘袂曰:“今西寇已據並州,達官率皆委叛。正坐此輩濁亂朝廷,若得今日斬之,明日受誅,亦無所恨。”

延宗在周軍,周主問以取鄴之策。辭曰:“此非亡國之臣所及。”強問之,乃曰:“若任城王據鄴,臣不能知。若今上自守,陛下兵不血刃。”癸酉,周師趨鄴,齊王憲為先驅。是時齊人洶懼,望風欲走,朝士出降者晝夜相屬。齊主計無所出,複召群臣議之。言人人異,莫知所從。高勱曰:“今之叛者,多在貴人。至於卒伍,猶未離心。請追五品已上家屬,置之三台,因脅之以戰,若不捷,則焚台。此曹顧惜妻子,誓當死戰。且王師頻北,賊徒輕我,背城一決。理必勝之。”齊主不能用。望氣者言,當有革易。乃依天統故事,禪位於太子恒,自稱太上皇帝。恒生八年矣,孝珩乞兵拒周師,不許,出為滄州刺史。孝珩謂阿那肱曰:“朝廷不遣賜擊賊,豈畏孝珩反耶?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長安,反亦何預國家事!以今日之急,猶如此猜忌耶?”

灑涕而去。齊主使尉世辨帥千餘騎拒周師,世辨本非將才,性又懦怯,出滏口,登高阜四望,遙見群烏飛起,謂是西兵旗幟,即馳還北,至紫陌橋,不敢回顧。左右謂曰:“敵兵未至,頃所見者,群烏耳,走尚可緩。”世辨曰:“烏亦欺我耶?我已為之膽落矣。”歸報後主曰:“周兵勢大,不可抗也。”

壬辰,周師至鄴。後主及太後、幼主、穆後、淑妃等,率千餘騎東走,使慕容三藏守鄴宮。周主破城入,齊王公以下皆降。三藏猶拒戰,周主引見禮之,拜儀同大將軍。三藏,紹宗子也。執莫多婁敬顯,周主數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晉陽歸鄴,攜妾棄母,不孝也。外為偽朝戮力,內實通啟於朕,不忠也。送款之後,猶持兩端,不信也。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斬之。使將軍尉遲勤追齊主。鄴有處士熊安生,博通五經,聞周主入鄴,遽令家人掃門。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俄而,周主幸其家,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給安車駟馬以自隨。又遣使至李德林宅,宣旨慰諭曰:“平齊之利,唯在於爾。”德林來見,引入帳中,訪問齊朝風俗政教、人物善惡,語三宿不倦。

再說齊主渡河,入濟州,使阿那肱守濟州關,覘候周師。自帥百餘騎奔青州,即欲入陳。而阿那肱密召周師,約生致齊主,屢啟雲周師尚遠,已令燒斷河橋。齊主由是淹留自寬。周師至關,阿那肱迎降,尉遲勤奄至青州,獲太後、幼主、後妃等。齊主係囊金於鞍後,從十餘騎南走。周兵追至南鄧村及之,執以送鄴。庚子,周主詔齊故臣斛律光等,宜追加贈諡;家口田宅沒官者,給還其子孫。指其名曰:“此人在,朕安得至此?”又詔齊之東山南園三台,皆竭民脂膏為之,令皆毀拆。瓦木材料,並以給民。山園之田,各還其主。東民大悅。二月丙午,齊主緯至鄴,複其衣冠。帝以賓禮見之。

會報廣寧、任城二王起兵信都,集眾四萬,共謀匡複。帝曰:“此可諭之使來也。”令後主作書招之,許以若降,富貴如故。湝不從,乃命齊王憲、隋公楊堅引兵平之。軍至趙州,湝遣諜覘之,為周候騎所執。解至營中,憲命釋其縛,集齊舊將遍示之,謂曰:“吾所爭者大,不在汝曹。今縱汝還,即充吾使。”乃與湝書曰:足下諜者,為候騎所拘。軍中情實,具諸執事。戰非上計,無待卜疑;守乃下策,或未相許。已勒諸軍分道並進,相望非遠,憑軾有期,不俟終日,所望知機,勿貽後悔。

憲及楊堅至信都,湝同孝珩軍於城南以拒之。其將尉相願詐出略陣,遂以眾降。相願,湝之心腹將也。眾皆駭懼。湝怒,收其妻子,即陣前斬之。

明日進戰,湝與孝珩親自出馬,衝堅陷銳。齊王憲敵於前,楊忠率勁騎橫擊之,分其軍為二,遂大破之。俘斬三萬人,執湝及孝珩。憲謂湝曰:“任城王何苦若此?”湝曰:“下官獻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獨存。逢宗社顛覆,今日得死,無愧墳陵。”憲壯之,歸其妻子。憲問孝珩齊亡所由。

孝珩自陳國難,辭淚俱下,俯仰有節。憲為之改容,親為洗瘡傅藥,禮遇甚厚。孝珩歎曰:“李穆叔言齊氏二十八年天下,今果然矣。自獻武皇帝以來,吾諸父兄弟,無一人至四十者,命也。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鉞,展我心力耳。”初,任城母朱金婉,以失節被幽。

幼時獻武不甚愛之。及齊亡,而湝建義信都,獨以忠孝著。廣寧王,文襄第二子,好文學,工丹青,嚐於廳事堂畫蒼鷹,見者皆疑為真。又作朝士圖,妙絕一時。今以兵弱被執,蓋不愧高氏子孫雲。以故憲皆重之。先是周主破平陽,遣使招東雍州刺史傅伏。伏不從。既克並州,獲其子,使以上將軍、武鄉公告身,及金馬腦二酒盞賜伏為信。並遣韋孝寬致書招之。伏複孝寬曰:“事君有死無二,此兒為臣不忠,為子不孝,願速斬之,以令天下。”及周主自鄴還至晉陽,遣降將阿那肱等百餘人臨汾水招伏。伏隔水見之,問:“至尊何在?”答曰:“已被擒矣。”伏仰天大哭,率眾入城。於廳事前北麵,哀號良久,然後出降。周主曰:“何不早下?”伏流涕對曰:“臣三世為齊臣,食齊祿,不能自死,羞見天地。”周主執其手曰:“為臣當如此也。”

引使宿衛,授為儀同大將軍。他日,又問伏曰:“前救河陰得何賞?”對曰:“蒙一轉,授特進、永昌郡公。”時齊主在座,周主顧而謂曰:“朕三年習戰,決取河陰,政為傅伏善守,城不可動,故斂軍而退。公當日賞功,何其薄也!”是時周主方欲班師,忽北朔州飛章告急:有範陽王紹義進據馬邑,號召義旅,自肆州以北,從而叛者二百八十餘城,兵勢大振。又有高寶寧者,齊之疏屬,有勇略,久鎮和龍,甚得夷夏之心,亦起兵數萬,與紹義遙為聲援,勢甚猖獗。遂遣大將軍宇文神舉率兵十萬討之。大駕暫駐晉州。正是:全齊已屬他人手,一旅猶為宗國謀。

你道範陽王何以得據北朔州?且聽下文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演義

《北史演義》正文
卷一 魏宣武聽讒害賢 高領軍固寵獻女 卷二 於皇後暗中被弑 彭城王死後含冤 卷三 改舊製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 卷四 白道村中困俊傑 武川城上識英雄 卷五 怒求婚蘭春受責 暗行刺張仆亡身 卷六 諧私願六渾得婦 逼承幸元懌上蒸 卷七 幽母後二賊專權 失民心六鎮皆反 卷八 太後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 卷九 騁騎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卷十 五原路破胡斬將 安亭道延伯捐軀 卷十一 天寶求賢問劉貴 洛周設計害高歡 卷十二 剪劣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宮闕成仇 卷十三 賜鐵券欲圖邊帥 生公主假作儲君 卷十四 內釁成肅宗遇毒 外難至靈後沉河 卷十五 改逆謀重扶魏主 賈餘勇大破葛榮 卷十六 魏元顥長驅入洛 爾朱榮救駕還京 卷十七 趙嬪無辜遭大戮 世隆通信泄群謀 卷十八 明光殿強臣殞命 北中城逆黨屯兵 卷十九 戰丹穀陣亡伯鳳 縮黃河天破洛陽 卷二十 救帝駕逢妖被阻 戰恒山釋怨成親 卷二十一 爾朱兆晉陽敗走 桐花女秀容立功 卷二十二 立廣陵建明讓位 殺白鷂高乾起兵 卷二十三 假遣軍六鎮願反 播流言萬仁失援 卷二十四 據鄴城四方響應 平洛邑百爾歸誠 卷二十五 立新君誓圖撥亂 遇舊後私逼成婚 卷二十六 運神謀進兵元旦 追窮寇逼死深山 卷二十七 乙弗氏感成奇夢 宇文泰獲配良緣 卷二十八 思政開誠感賀拔 虛無作法病高王 卷二十九 妖術暗侵凶少吉 神靈阿護死還生 卷三十 宇文定計敵高王 侯莫變心害賀拔 卷三十一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卷三十二 魏孝武計滅晉陽 高渤海兵臨京洛 卷三十三 逼京洛六渾逐主 奔長安黑獺迎君 卷三十四 娶國色適諧前夢 遷帝都重立新基 卷三十五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卷三十六 施邪術蠱惑夫人 審私情加刑世子 卷三十七 改口詞曲全骨肉 佯進退平定妖氛 卷三十八 黑獺忍心甘弑主 道元決誌不同邦 卷三十九 夢遊仙玉女傳音 入輔政廷臣畏法 卷四十 潼關道世寧捐軀 鎖雲軒金婉失節 卷四十一 結外援西魏廢後 棄群策東鄴亡師 卷四十二 奔河陽敖曹殞命 敗黑獺侯景立功 卷四十三 歸西京一朝平亂 懼東鄴三將歸元 卷四十四 私靜儀高澄囚北 逼瓊仙仲密投西 卷四十五 縱黑獺大將懷私 克虎牢智臣行計 卷四十六 玉儀陌路成婚媾 勝明誓願嫁英雄 卷四十七 攻玉壁高王疾作 據河南侯景叛生 卷四十八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 卷四十九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凶 卷五十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 卷五十一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卷五十二 晉公護掌朝革命 齊主洋亂性敗常 卷五十三 燒鐵籠焚死二弟 棄漳水殺盡諸元 卷五十四 齊肅宗叔承侄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卷五十五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 卷五十六 爭宜陽大兵屢卻 施玉珽天誅亟行 卷五十七 和士開穢亂春宮 祖孝征請傳大位 卷五十八 琅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後私幸沙門 卷五十九 齊後主自號無愁 馮淑妃賜稱續命 卷六十 拒敵軍延宗力戰 棄宗社後主被擒 卷六十一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 卷六十二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 卷六十三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 卷六十四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