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年代:唐朝2471   

《千金方》胃腑方 胃腑方·噎塞第六

(論一首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嘔逆逆氣,飲食不下,結氣不消方(《古今錄驗》雲∶五噎者,氣噎、憂噎、勞噎、食噎、思噎。氣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噦不徹,胸脅苦痛。憂噎者,天陰苦厥逆,心下悸動,手足逆冷。勞噎者,苦氣膈,脅下支滿,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溫。食噎者恚嗔怒,寒氣上入胸脅所致也。)

幹薑川椒食茱萸桂心人參(各五分)細辛白術茯苓附子(各四分)橘皮(六?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治五種之氣皆令人噎方。

人參半夏桂心防風(一作防葵)小草附子細辛甘草(各二兩)紫菀幹薑食茱萸芍藥烏頭(各六分)枳實(三兩)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烏頭與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湯
治噎聲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葉)細辛(各二兩)甘草生薑通草人參茯苓桂心麻黃五味子(各一兩)

上十味咀,以水一鬥,煮竹皮減二升,去竹皮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幹薑湯
治飲食輒噎方(《集驗》名半夏湯)。

幹薑石膏(各四兩)人參桂心栝蔞根(《集驗》作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半夏小麥(各一升)吳茱萸(二升)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咀,以酒五升,水一鬥,煮棗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氣湯
治胸滿氣噎方。

半夏(八兩)生薑(六兩)桂心(三兩)大棗(三十枚)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湯
治氣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通草橘皮(各二兩)吳茱萸濃樸幹薑(各三兩)烏頭(五枚)

上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杏仁桂心(各三兩)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棗大,稍稍咽之。臨食先含彌佳。

治卒噎方∶

滿口著蜜食之即下。

又方刮舂杵頭細糠,含之即下,神驗。

治諸噎方∶

常食幹粳米飯即不噎。

又方末火炭蜜丸如彈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老牛涎如棗核大,納水中飲之,終身不複噎。

論曰∶凡療病者,皆以其類。至如治之法,豈宜以鸕治骨,狸虎治魚?至於竹篾?

治諸方∶

以鹿筋漬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彈丸,以線係,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處,徐徐引之,著筋出。

又方以竹篾刮令滑淨綿裹,納咽中,令至處,可進退引之,即隨出。

又方用綿二兩,以蜜煎使熱,外敷所在處,灼瓠以熨綿上。若故未出,複煮一段綿代用,並以皂莢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出。

又方薤白,煮令半熟,小嚼之。以線係薤中央,捉線吞薤下喉至處牽引,即出矣治咽方∶

虎骨末或狸骨,服方寸匕又方服瞿麥末方寸匕。

治魚骨方∶

鸕屎,服方寸匕。

又方服橘皮湯。

又方服沙糖水。

又方魚網燒灰,服方寸匕。(《必效方》雲∶取魚網覆頭,立下)。

治骨鯁在喉,眾治不出方∶

取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去更吞。漸大作丸,可至十丸。

又方燒虎野狼屎服之。

又方吞豬膏如雞子,不瘥更吞。

治食中吞發,咽不去繞喉方∶

取亂發燒灰,酒服一錢匕。

治吞錢方∶

艾蒿五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即下。

又方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銀釵環方∶

白糖二斤,一頓漸漸食之,多食亦佳。

誤吞環及指方∶

燒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鵝羽亦得。

誤吞釵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麥葉筋縷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誤吞銅鐵方∶

燒銅弩牙令赤,納酒中,飲之立愈。

誤吞釘針及箭鏃方∶

但多食豬脂肥肉令飽,自裹出。

誤吞針方∶

取懸針磁石末,飲服方寸匕即下(《古今錄驗》雲∶吞針在喉中,而服磁末入腹。若含磁石於口中,吸針而出)。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千金方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