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年代:唐朝2471   

《千金方》肺髒方 肺髒方·肺痿第六

(論一首方四首)

論曰∶寸口脈數,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出,何也?師曰∶此為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病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數被駛藥下,重亡津液,故得肺痿。又寸口脈不出而反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躕,入而不出,陰脈不澀,身體反冷,其內反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此為肺痿。傷於津液,便如爛瓜下如豚腦,但坐發汗故也。其病欲咳不得咳,咳出幹沫,久久小便不利,其脈平弱。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所以然者,上虛不能製下故也。

此為肺中冷,必眩。師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飲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也。

甘草幹薑湯
溫髒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數,肺中冷,必眩不渴(若渴者屬消渴症,)不咳,上虛下不能製溲方。

甘草(四兩)幹薑(二兩)

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服此湯已小溫覆之。(《集驗》、《肘後》有大棗十二枚。

甘草湯
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溫溫液液方(《翼方》名溫液湯)。

甘草二兩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

生薑甘草湯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

生薑(五兩)甘草(四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麻黃湯
治肺脹咳而上氣,咽燥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方。

麻黃芍藥生薑(仲景用幹薑)細辛桂心(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斤)石膏(四兩)

上八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仲景名小青龍加石膏湯,用甘草二兩,為九味。)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千金方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