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年代:唐朝2471   

《千金方》膀胱腑方 膀胱腑方·膀胱腑脈論第一

(論一首脈四首)

論曰∶膀胱者,主腎也,耳中是其候也。腎合氣於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號水曹掾,名玉海,重九兩二銖,左回疊積上下縱廣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兩邊等。應二十四氣,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黃帝問曰∶夫五髒各一名一形,腎乃獨兩何也?岐伯對曰∶膀胱為腑,有二處、腎亦二形應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

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病苦逆冷,婦人月使不調,旺月則閉。男子失精,尿有餘瀝,刺足少陰經,治陰。在足內踝下動脈是也。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病苦足逆寒,絕產,帶下,無子,陰中寒,刺足少陰經,治陰。

左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逆冷,脅下邪氣相引痛,刺足太陽經,治陽。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

右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小腹滿引腰痛,刺足太陽經,治陽。

病先發於膀胱者,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之腎,小腹腰脊痛,脛酸,一日之小腸脹,一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一雲日夕)。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趾外側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

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

腎前受病,傳於膀胱,腎咳不已,咳則遺溺。

厥氣客於膀胱,則夢遊行。

腎應骨,密理濃皮者,三焦膀胱濃。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疏者,三焦膀胱緩急皮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扁鵲雲∶六腑有病徹麵形,腎膀胱與足少陰太陽為表裏。膀胱總通於五髒,所以五髒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傷熱則小便不通,膀胱急尿苦黃赤,傷寒則小便數清白,或發石水,根在膀胱,四肢小,其腹獨大也。(方見治水篇中)。

骨絕不治,齒黃落,十日死。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會於後陰,下貫臀入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胂,(一作髖),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中以下貫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是也。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一作回),如結,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腦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腳皆痛,小趾不用,盛者則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千金方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