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年代:唐朝2471   

《千金方》胃腑方 胃腑方·脹滿第七

(論一首方八首灸法十一首)

論曰∶病者腹滿,按而不痛者為虛,按之痛者為實也。夫腹中滿不減,減不足言,此當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複如故,此為寒,當得溫藥。腹滿口中苦幹燥,腹?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下部閉塞,大便難,兩下疼痛,此虛寒氣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取瘥。腹滿轉痛來趨小腹,為欲自下利也(一雲∶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小腹,為欲自利)。

溫胃湯
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方。

附子當歸濃樸人參橘皮芍藥甘草(各一兩)幹薑(五分)川椒(三合)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半夏湯
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

半夏(一升)大棗(二十枚)甘草附子當歸人參濃樸茯苓枳實(各二兩)桂心?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二服。

附子粳米湯
治腹中寒氣脹滿,腸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方。

附子(一枚)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驗方》加幹薑二兩)。

濃樸三物湯
治腹滿發熱數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方。

濃樸(半斤)大黃(四兩)陳枳實(大者五枚)

上三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五升納大黃,煎取三升,去滓,服一升。腹中轉動者勿服,不動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兩。

濃樸七物湯
治腹滿氣脹方。

濃樸(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心(二兩)生薑(五兩)

上七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嘔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吳茱萸湯
治久寒胸脅逆滿,不得食方。

吳茱萸半夏小麥(各一升)甘草人參桂心(各二兩)生薑(八兩)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桂湯
治虛羸胸膈滿方。

桂心生薑(各一斤)半夏(一升)黃(四兩)

上四味咀,以水一鬥半,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男子卒勞內傷,汗出中風,腹脹大,饑食不下,心痛,小便赤黃時白,大便不利方∶

大黃葶藶寒水石苦參黃連栝蔞根(等分)

上六味為末蜜丸,以豉汁和飲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加至十丸。

灸法
臚脹脅腹滿,灸膈俞百壯,三報。

胸滿心腹積聚痞痛,灸肝俞百壯,三報。

脹滿水腫,灸脾俞隨年壯,三報。

腹中氣脹引脊痛,多飲食,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

髒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飲食,灸三焦俞,隨年壯。

脹滿雷鳴,灸大腸俞百壯,三報。

脹滿氣聚寒冷,灸胃脘百壯,三報。穴在鳩尾下三寸。

腹滿脹繞臍結痛,堅不能食,灸中守百壯。穴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

脹滿瘕聚滯下痛冷,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忌不可針。

脹滿氣如水腫狀,小腹堅如石,灸膀胱募百壯。穴在中極臍下四寸。

脹滿腎冷瘕積泄利,灸天樞百壯。穴在臍旁相對,橫去臍兩旁各二寸。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千金方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