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年代:戰國中期3302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覲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不辭千裏長途的辛勞而來,是不是將給我國帶來利益呢?”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說利呢?也要有仁義才行呢。如果王隻是說‘怎樣才有利於我的國家呢?’大夫也說‘怎樣才有利於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會說‘怎樣才有利於我自己呢?’這樣,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國家便危險了!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裏,殺掉它的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裏,殺掉它的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在一萬輛裏頭,他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裏頭,他就擁有一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不說是夠多的了。假若他把‘義’拋諸腦後而事事‘利’字當先,那他不把國君的一切都剝奪,是不會滿足的。從沒有以‘仁’存心的人會遺棄父母的,也沒有以‘義’存心的人會怠慢君上的。王隻要講仁義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講‘利’呢?”

已是第一節
章節目錄
下一節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孟子》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