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年代:戰國中期3302   

《孟子》離婁章句下 離婁章句下·第三節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君主把臣子看待成自己的手足,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待如同心腹;君主把臣子看成馬犬,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塵土草芥,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待如同強盜仇敵。”

王曰:“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
齊宣王說:“按照禮製,臣子要為自己過去的君主服喪,在什麼情況下臣子才為君主服喪呢?”

曰:“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使人導之出疆,又先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裏。此之謂三有禮焉。如此,則為之服矣。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之,又極之於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裏。此之謂寇讎。寇讎何服之有?”
孟子說:“君主對臣子的勸告能夠接受,建議能夠聽取,因而恩惠能夠下達到百姓;臣子因故要離去,君主能派人引導其出國境,並派人事先前往其要去的地方進行妥善安排;其離去三年後不回來,才收回他的土地房產;這樣做叫做三有禮。做到這些,臣子就會為他服喪。現在做臣子,勸諫不被接受,建議不被聽取,因此恩惠到不了百姓;臣子因故要離開國家,君主就派人拘捕他的親族,並故意到他要去的地方為難他,離開的當天就沒收了他的土地房產,這就叫做強盜仇敵。對於強盜仇敵,為什麼還要服喪呢?”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孟子》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