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年代:戰國中期3302   

《孟子》公孫醜章句上 公孫醜章句上·第四節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孟子說:“國君如果實行仁政就光榮,不施行仁政就恥辱;現在的人既厭惡恥辱又一直處於不仁的境地,這就好像既厭惡潮濕卻又一直居於低窪的地方一樣。

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雲:‘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
如果是真的厭惡恥辱,那最好以仁德為貴,尊敬讀書人,讓賢德的人治理國家,有才能的人擔任官職。並且趁國家無內憂外患的時候修明政教法典。隻要這樣做,即使是大國也會畏懼你。《詩經》說:‘趁著天晴還沒陰雨,剝些桑樹根上皮,把門窗修理好。那住在下麵的人,有誰還敢欺侮我?’孔子說:‘寫這首詩的人很懂得治理國家!能夠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誰還敢欺侮他呢?’

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現今國家局勢穩定,趁此時機,一味地追求享樂,且又怠慢國政,這簡直是自取禍害。不管是福是禍都是自找的。《詩經》說:‘長久地與天命相配合,自己去多尋找些幸福。’《尚書大甲》說:‘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想逃都沒有地方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孟子》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