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春秋 作者:汪寄年代:清代577   

《海國春秋》正文 第三十五回 眾邪誤置蚊聚成雷 三將臨危舍生取義

眾邪誤置蚊聚成雷三將臨危舍生取義

話說雙龍之北最大的島曰屏風島。其四麵沙洲島嶼,大者有無煙、烏風、廣溟、烏沙、杓子、飛鴉、元光、漠滇等,其小者不可勝數。所食無菜蔬五穀,惟逐獸擒魚。所衣無錦葛絲麻,惟魚皮獸革。工用五兵,蔑顧法度。尚膂力而棄禮義,重橫矮而賤直長。凡見貨貝必得而後已,雖父子兄弟,未嚐相讓。

結筏刳船,四出邀截,雖死不悔。遇有折肢傷體,至親亦莫矜恤,視同路人,為浮山最壞之地。所以各國有作奸犯科者,皆竄於此,世代相沿,習以為常。先時來者稀少,不能為患,久則戶口繁盛,強壯眾多,漸事樹藝。自柏彪以後,浮石莊、畢、牛、包,浮金郎子、鍾、羅各黨接踵不絕。凡犯十惡之徒,又俱潛逃躲避於此而為之用。若是各處為政者早慮眾惡成群,而分散安置,也不致大受其害。皆因未籌於機先,所以此國犯法之徒竄來,彼國犯法之徒亦竄來;此犯竄來北沙,彼犯也約往北沙。眾惡相濟,結黨同心,引誘士人,得堪勝兵者二十餘萬。

也是該當有事,屏風島四麵大小各島嶼漸漸連成一片,南北數百餘裏,東西二千餘裏。南邊又有天生石埂,如長蛇般護於外麵,形勢險峻,端的非凡。其間為之首者,浮金威敵侯柏彪、浮石滋榮關鎮將牛市之子牛達。柏彪自竄到後,其黨羽萬勝等使白額虎之弟白麵虎,將柏彪家私陸續搬運交還。柏彪以之滾剝厚利,延接武勇,招納流亡,有廉能、賀德、苟新、施懷、郎費等,及郎滸之子郎勝祖、宋任之子宋仁、管匈之子管靖、顧嗣之子顧垂、包靖之子包瓊,俱依傍為生。莊無為、畢誌又相附和,黨羽眾多,士卒壯銳,共推柏彪為首,氣象規模儼然大國。

牛達居於無煙島,勇而且譎,藐視眾人,奈貧而無資。惟交接得錢猛之子錢如山、安大壯之子安得勝、羅多材之侄羅繼和羅括、鍾受祿之子鍾圖泰、包赤心之子包慕光等亡命少壯,及土人哈氏七雄、佟家五虎,並麻賴番巴巴郎葉習戚土等各姓強梁,亦有眾數萬。

及千秋節後,複有衛國之子衛斯、文行優之子文三畏、閻思廣之子閻觀射、錢世達之子錢萬壟石可信之子石中、許成仁之子許爽、胡爾仁之子胡益、陳德言之子陳英傑,並餘大忠等二等箋上楊充、雷善、蔣升、金布、蕭宏、連登、查清、龔得位、逢滿、方在午、石樓、石岑、山峻、高鳳、高郎、子書、淩青霄、淩青漢等,俱係牛達少時相知。牛達竄到島後,諸人時常饋送往還,並邀約來島相敘。其中陳英傑、石中、衛斯尤其狡猾,牛達結為死交。垂涎柏彪富庶,常欲圖之。因其兵多糧足而未得其便。

迨石中等到,衛斯係郎費的表弟,前去拜望,得知苟新、郎費疾白麵虎之驕,與畢誌、莊無為謀欲去之而不能。衛斯歸求告牛達,乃召苟新等聚飲。席間言白麵虎驕傲輕人以探之,畢誌道:“如果才足壓眾,也還氣得他過。”

苟新道:“豈但墨水全無,連強弓也不能開,算什麼漢子!怎怪郎將軍欲甘心於彼,緣力量單弱而忍耐耳!”

牛達道:“四公如有所委,姓牛的無不竭蹷!”

苟新、郎費齊道:“牛將軍真的麼!”

牛達舉杯灌他,道:“誑言者如此酒!”

苟新、郎費出位稱謝,莊、畢慫慂諛讚。牛達道:“須等有便,方能效勞。”

郎費道:“後日柏夫人息氏八十大壽,勢必開筵,待席散後掩而擒之。”

莊、畢道:“以其家資五分分散眾人,五分存公濟用,豈猶有不遵者?”

牛達道:“所謀盡善,小將至期托事先歸,整眾待宴畢而往。四公須要勸其暢飲。”

畢誌道:“小將同莊大夫勸飲,苟、郎二將軍留心接應。”

牛達喜道:“如此更妙。”

當日各散。

第三日,牛達送過壽禮,複往拜賀,柏彪率幼子柏璜陪宴。

片時,莊無為、畢誌又到,開懷暢飲。牛達起身說:“早晨猶有俗務未及分撥,暫時告別,少刻便來奉陪。”

柏彪拉住道:“有何不可委辦之事,必須親去?”

牛達道:“昨日,金蓮島石猶,專劄邀往彼處與童據仁麵議興兵複仇,回書已經寫就,須親交來將,當麵叮囑,開發動身。”

畢誌道:“這係必須自去的,但不可爽約,我等在此守候?”

牛達道:“豈有此理!百裏之遙,上馬片時就到了,焉敢失信!”

柏彪送去,回席複陪眾人。

原來雙龍島當初被廣望君破時,童體仁、童深仁受戮,其弟據仁年方九歲,有石犴之弟石猶潛負藏匿。晚間出來探聽,得知禁令無搜惡族之條,即暗邀同鐵鷂之弟鐵準及未受傷將官,各將家眷細軟運行裝載巨艦,揚帆覓險躲避。初居於杓子島,後見沙洲長合失其隘塞,左畔柏彪,右邊牛達,氣勢相聯,恐為所並,乃移於屏風島。有牛偉之子牛惺正、曾景之子曾必祿、府彰之子府秘、晉亭之子晉梧材、遂鴻之子遂塞思、林亭之子林驍和林琦、顏兆之子顏島、易種之子易哲、後佩之子後英等先已在上島居住。見石猶橐囊充盛,屢行借貸。

石猶探知曾必祿等並不窮困,意在吞噬,乃四出探訪形勢。見金蓮島險峻,饋禮借居。鬱廷貪其禮物,便指金蓮島北邊四瓣峰頭之地與石猶等為家。童據仁漸漸長大,暗到雙龍,見峻嶺盤纏,膏腴沃壤,民殷國富,兵壯馬強,心中切恨,常有複仇之誌,所以交結各島。知牛達猛勇,黨羽彪驍,更用心結識。又聞浮石誅殺多人,逃亡絡繹,始決意約牛達出兵。議定:得勝,浮石歸牛達,雙龍歸據仁。所以專書遣將約期。牛達因船筏衣甲器械雖辦齊全,仍少錢糧物料,欲待圖得柏彪,再訂時日回書,昨已打發去了,因柏彪切問,隨口如此回答。

當下到家,即令土豪葉涉堞領五卒,戚擊益領五騎前往柏彪村落,循環窺探,騎兵在三裏之外,步卒往柏彪家中,迭相傳報。葉涉堞、戚擊益率領卒騎去後,乃暗集八千精騎,使羅繼、衛斯、錢如山、許爽各領精兵五百,到彼分開巡翼。自領精騎二千,帶著陳英傑、石中為護參。令鍾圖泰領二千精騎接應,方在午、羅括為副;令包枚、鐵萬隆領精騎一千襲屏風島,文三畏、閻觀射領精騎一千接應。

分撥已定,傍虎騎士報道:“遠客已散。”

牛達令各營飽餐,領羅繼等上馬,馳驟如狂風暴雨,片時即到。令羅繼等各由三裏外邀巡入內,自帶兵馬銜枚直趨柏彪村落。

將次進門,聞得喊聲正高,帶著陳英傑、石中,提刀領將士入內看時,卻係白麵虎同郎費醉後鬧酒相打,柏彪坐在椅上,口內嗬叱,身卻不動。苟新解勸,白麵虎兜麵一掌,推倒在地。

賀德、廉能俱衛白麵虎打郎費。牛達近前道:“如何三個打一個?來不得!”

白麵虎向前告訴,牛達手起刀落,白麵虎用手隔時,連手連頭俱落於地,身隨倒下。石中砍倒柏彪,陳英傑同軍土齊上,逢人便殺,除莊、畢、苟、郎之外,男女不留。羅繼等亦俱巡進。

牛達令止殺掠,查點柏黨,俱已盡絕。令分頭搜羅各死者家資,並招降人民兵壯。到天亮時,紛紛來投。牛達即令四處勸諭,管懶散、井嶺景、郭托作等皆情願歸順。第三日,遠近陸續俱降。男女共得四十七萬三千五百餘口,馬四萬餘匹,資貝無數,糧食山積。包枚等襲屏風島,報到已經暗入得斧倚城矣。牛達令將糧食存貯,資財盡駝運往屏風島。十日清訖。

牛達得了屏風島,招安曾必祿等。見斧倚城四麵陡峭,有十餘丈高,以為天險,居民稠密,強悍勇猛,好不快活。軍資廣多,兵馬壯盛,反心益熾。選揀兵士,得二十五萬。約會童據仁,複令哈裏藻邀齊諸島為後應。自選兵二十萬,駕筏進發。

又遇浮石職守西邊諸員弁,因餘大忠等被平絡斬除籍沒家資,料知平素交結實情必然敗露,罪犯難辭潛逃奔投。當日牛達大喜,眾人哭訴緣由,牛達分別委用。

將到金蓮島,接得童據仁文書,已經率領精兵三萬、戰艦百艘,帶石猶、鐵準、白琢、元鶴、鐵鶩等諸將作先鋒,向陽光嶺進發矣。

再說鐵柱自競羊關調到滋榮,見陽光嶺控北帶東,乃留副將鐵萬、白瑩守滋榮,自同蒼敏、穀虛分軍來嶺屯紮。及聞牛達等反叛,晝夜瞭望。當日見敵軍上岸,令蒼敏、穀虛各領兵五百伏於十裏外山中,有穀名橐悅,形勢亙袤叢雜,最好藏匿,自帶兵一千迎進,正遇鐵準舉崩衝來,便舞鞭迎上。鬥過四十合,不分勝敗。見鐵準武藝高強,架開金崩,詐敗而走。鐵準性起,引兵趕來,已入伏內。

蒼敏、穀虛兩邊殺出,鐵柱翻身回戰。鐵準心慌,使崩盡力打下,鐵柱閃過。鐵準將崩舉起,鐵柱趁勢左鞭自下挑上,右鞭自上擊下,打傷鐵準左腕,棄崩掣劍,拚命殺出重圍。恰逢蒼敏挺戟趕來鉤住,左右用力挽拖,便趁勢斜入,順劍掃砍,蒼敏措手不及,正為所殺。鐵柱飛馬早到,手起鞭落,擊得鐵準頸折而死。所帶將士三千餘人,不曾走漏半個。

後麵,童據仁引兵驟來,隻道鐵準在裏麵打仗,輪刀殺入。

穀虛將鐵準首級劈麵摔來,據仁認得,魂飛魄散。穀虛湊空挺矛當心刺入,童據仁急閃時,已著肩窩,翻身落馬,眾將舍死救回。這邊得勝之兵勇氣百倍。鐵柱領著由左截殺,穀虛從中驅逐,恰如秋雨擊霜林,春風吹柳絮,後趕前奔,不能駐足,直至昏暮乃止。

童據仁將到海邊,石猶正領兵來迎。告訴鐵準同軍盡歿,肩窩受得重傷,石猶道:“勝敗不足為奇,且回船調養。”

童據仁上船敷飲靈丹,次早平複,便欲領兵報仇。裨將元鶴諫道:“瘡口雖平,元氣尚虛,豈可輕動?”

白琢道:“銳氣已失,必須養之,況戰鬥甚長,何爭在此一日?”

隻見鐵準之弟鐵鶩哭道:“島主旦在船調養,小將今去報仇。鐵柱不死,誓不回營!”

童據仁應允,令領兵五千,同白琢前往。石猶見令已出,不能諫止,乃叮囑小心。鐵、白二將答應,領兵殺奔陽光嶺。

穀虛遠遠望見敵兵前來,對鐵柱道:“童據仁昨既大敗,今日猶來,兵雖畏懦,將有必死之心,不可迎敵。待武備、雍伸等援兵到齊,合戰可也。”

鐵柱道:“寇銳已挫,正好剿除。若待武備等來,彼接應之兵亦到,氣複盛矣。”

穀虛道:“現兵不滿五千,內中許多昨日受傷者。若係俱去,則嶺空虛,若分留守,何能抵敵?仍係待援為妙。”

鐵柱道:“我引一千兵前往,見可而進。將軍領餘眾居守也。”

當日領兵一千上馬,下嶺迎敵。穀虛終不放心,揀選二千未傷軍士,俱命飽餐。其餘腿傷者,令坐而彀弩。手傷者令立旌旗之下,安排嶺腰兩旁。手足俱傷者,令坐於嶺上。乃率士接應。

卻說鐵柱行到山外,正逢著鐵鶩,使兩柄渾鐵狼牙棒衝到,並不打話,奮勇便擊。鐵柱使鞭相還。鬥有三十餘合,勝負未分,白鶩後軍又到,兩翼合圍。鐵柱見軍勢漸弱,架開雙棒,拚命衝殺。無奈鐵鶩、白琢隨往裏緊,東衝西撞,俱屬無用。

正在危急,忽見西南角上敵軍回頭。鐵柱即隨率眾衝出,正遇穀虛同武備殺人,鐵柱大喜。隻見石猶亦引生力軍前來救應,鐵鶩拚命截住,兩下混戰。

忽又聽得鼓聲大震,一騎當先由北馳到,喊道:“鐵將軍,吾乃雍伸副將烏剛,帶兵二萬飛趕來也!”

手起斧落,將白琢砍倒。鐵鶩、石猶見折了白琢,慌忙收兵逃回。穀虛不舍,策馬挺矛追上。鐵鶩大怒,舉棒再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石猶見後麵鐵柱趕來,慌忙掛住金槍,取出彈子,開弓急發,正中穀虛額角,矛稍鬆緩。鐵鶩逼入,舉棒打下,慌忙閃時,躲遮攔不及,左臂傷折,拖矛轉馬。鐵柱等馳到,擁護回嶺。兩下收兵。

童據仁見又折了白琢,與石猶道:“明日我當先,元鶴居左,鐵鶩居右,三路取嶺,爾在後接應。各引兵五千,餘者守船。”

石猶道:“此嶺,須擒得鐵柱,方可言取。明日留鐵將軍守船,我們三人去罷。”

童據仁道:“鐵柱亦係強敵,今又添到人馬,我之兵將尚不敷用,豈可又留勇將下來?仍係分三路前去,汝接應為是。”

謾談據仁不聽石猶的話。且說鐵柱回嶺,視穀虛臂已折斷,令軍醫診視治理。對武備、烏剛道:“若二位將軍不到,小將將被幾為敵人所算。明日童據仁等必來,我們分三路而進,迭戰以破之。”

武備、烏剛齊聲遵命。

次早,令武備領三千兵當先,烏剛領五千兵居後,自領五千兵押後下嶺,飽餐而進。

武備出得橐龠山,見鐵鶩已到,列成陣勢,喊道:“可叫鐵柱來,爾不必枉送性命!”

武備大怒,挺槍就刺。戰到五十餘合,元鶴從斜刺裏殺來,烏剛策馬接著。鐵鶩見武備槍法漸漸散亂,緊緊逼入,揮棒打得武備落馬,翻身下騎抓取首級,足未及地,武備身隨槍起,早到左肋。鐵鶩急隔,武備轉手槍到,正中鐵鶩咽喉,死於非命——此係落馬奪魂槍。先到左肋的乃係槍鏢,誘敵架隔,順勢倒紮,出其不意,方係槍鋒。

武備取得首級,便上馬馳來夾攻元鶴。石猶兵到,見鐵鶩已死,又看不見童據仁,乃鳴金收兵。

元鶴敗回,聞得南畔戰鼓聲洪,元鶴道:“此鼓鼙聲,定係島主交戰,我們須要救援。”

石猶道:“仍分兩隊前往。”

元鶴領兵加鞭而去。

再說鐵柱正催後隊人馬前來,忽聞嶺上小軍飛來報道:“將軍莫進!穀將軍望見敵將領兵往南潛去,恐其抄出嶺後,請將軍隨往截殺。”

鐵柱急令人馬轉往南行,迎個正著。原來,童據仁軍到中途,想道:“鐵柱等兵力悉敵,驟難取勝。聞南邊有路可以繞出嶺後,何不徑往襲之?得嶺順勢壓殺下聚,此黃忠所以斬夏侯也!”

主意已定,便令人馬往南。行有五十餘裏,轉過山坡,當頭迎住鐵柱,大加驚異,也不打話,排開陣勢,刀鞭並舉。鬥有六十餘合,元鶴飛騎遠遠望見,喊道:“我等已將敵人殺盡,全軍到也!”

正喊得高興,突然出嘴內鼓角齊鳴,雄軍湧出,正是武備。

元鶴因有石猶在後,也不將武備放在心上,直向前去。武備見後麵又有兵來,卻看不見將官。再往遠望,隻見半邊煙火騰騰而起。烏剛道:“這係洋邊,並無人居,定係童寇船隻遭焚。”

話猶未了,石猶馳到,叫道:“快納下首級罷!望什麼東西?”

武備道:“石猶,爾家巢穴俱經燒毀,還在此耀武揚威麼?”

寇軍隊內發起喊來,石猶回看東北半壁都為白煙遮迷,心內大驚,慌令後隊作前隊,速趕回船,親自斷後。烏剛道:“彼心已亂,可邀而取也。”

武備道:“石猶智而且勇,未可輕視,況係歸師。今若追之,則童據仁、元鶴乘我之後。此刻且向前,殺得童據仁、元鶴,回取石猶,如振落耳!”

烏剛加鞭道:“有理。追元鶴去!”

二人趕向前來。

這邊元鶴因軍士回頭望後軍,見煙漫起嘈嚷,轉騎觀看,烏剛飛騎到來,從旁挺戟刺入。元鶴慌忙舉鐧隔開,武備槍又刺到。元鶴雖然驍勇,怎奈在驚慌之際,如何當得住兩隻猛虎!

不曾十合,被武備槍中前心,結果性命。

童據仁不能勝得鐵柱,忽聞元鶴殺到,大喜,勇力加倍。

又鬥數合,聽得兩邊軍士高聲道:“好大火也!好大火也!”

慌忙隔開鞭撥馬看時,正係泊船之處,膽顫心驚,落荒而走。武備、烏剛正在後麵趕逐敗兵,忽見童據仁敗下陣來,烏剛慌忙截住廝殺。武備隻做不見,讓童據仁過去,圈槍往馬糞門紮進,直入腹中,那馬痛倒,便將童據仁翻滾下來。這時烏剛畫戟已到,童據仁招架不及,扭身棄刀,捉得戟杆。武備槍又刺入,據仁左手接著夾住,舍死拉奪。眾軍齊上,殺倒據仁,再分殺敗軍。鐵柱趕到,見童據仁已死,大喜道:“隻走了石猶。我們且追到海邊,看他係何景狀!”

武備、烏剛隨著馳向東北。

行過多時,見蘆葦旁邊有寇屯聚,意料石猶在內。將到跟前,隻見人眾盡將兵甲兜鍪棄去,卻係本國軍士。三將不解,有數卒走來泣道:“穀將軍為敵人所殺。”

鐵柱驚道:“穀將軍居後調養,敵人安能殺之?莫非嶺被襲取了麼?”

軍士道:“穀將軍在營朝見寇轉往南,即令飛報,請將軍隨剿。後見敵收兵不上船,複向南行,又令報與武將軍、烏將軍,同來接應。料船上存寇無多,乃將前日所得敵人衣甲,選小的們刀斧手五百名穿著,下嶺轉向北來,見有小艇靠在岸邊,解下渡上大船。

守將不知,前來詢問,穀將軍手起劍落,砍翻入水。小的們殺死百十名寇兵,穀將軍令將眾船纜結成團,放火延燒,若渡回岸。穀將軍道:‘敵人見火,必定心慌趕回,我等伏於要道殺而取之。’乃同來埋伏。如此片刻,敗兵倉惶逃竄。穀將軍放過大半,再上馬殺出。敵人驚亂,識認不清,穀將軍砍死兵將無數。隨後,有一飛騎奔到,自旁舉斧斲下,未曾防備,頭角遭斧劈落半邊。穀將軍隻得一隻手,頭又受傷,拚命戰得二三合,交架不住,正被砍死。那將帶百餘敗兵,上小船,不顧命的逃去了。”

鐵柱笑道:“原來這大功勞係穀將軍所建——死有餘榮!且先殯葬。”

同回上嶺。

再說石猶趕回救火,又逢伏兵,隻道中計。料童據仁等必無生理。到得洋邊,大艦焚盡,奔上小船,趕回金蓮島起兵複仇。過元武島,正逢著牛達的大筏。石猶哭訴軍敗的情形,牛達道:“一條陽光嶺尚取不得,損去三萬雄兵,數員猛將,浮石安能望乎?今與汝老弱三千、大艦十隻,再去,如此如此,即可複仇。我這裏自有調度。”

石猶欣然領兵過船。揚帆去後,牛達傳集諸將,筵宴已畢,使牙將捧出大竹筒,令謀將於中各取一簽,兵馬、地方俱開載明白於上,來日飛速舉行。當夜盡歡而散。

再說鐵柱、武備、烏剛回到嶺上,將童據仁、元鶴、鐵鶩首級祭過穀虛、蒼敏,葬二將於嶺之南隈,凡陣亡將士俱附於側,築墳植樹,終日而畢。大開筵宴,賞賚將士。正暢飲時,隻見望樓上小軍進來稟道:“適有寇船數隻,聯帆而來,不泊舊所,往左邊去了。”

鐵柱使騎卒往北探,探有兩個時辰,席散。騎卒回道:“共有大船十隻,分散泊停,上岸擄掠。”

次日報道:“海邊莊鎮市集受其萘毒,廬舍盡空。”

望樓小卒又報道:“寇船又往南去了。”

烏剛道:“可往中途待彼重載回來,截而取之。”

鐵柱道:“截之,不如徑奪其船,使彼歸失巢穴,可不戰而屈之。”

乃點軍二千,自領先行,令武備領軍二千接應,烏剛居守。

安排已定,下嶺。來到船邊,石猶恰好回來,遇個正著。

戰有三十多合,武備已到,石猶棄馬奔上小船,趕登大艦,揚帆而去。鐵柱等奪得四隻,見好西南風,即起錨,拽滿各篷追去。武備喊道:“石猶奸詐,恐有詭計,不可趕!”

無奈帆懸風盛,前船那裏聽得清。

武備惆悵,令騎士飛報烏剛得知,亦同開向前來。奇怪,連鐵柱的船都望不見了,疑為島嶼所隔。及近跟前看時,卻係一片排城,又聞喊殺之聲,知係鐵柱受困。正欲尋路救援,忽見烏剛揚帆趕至,膽氣更旺,分頭尋找,不得入路,天色將晚,料想鐵柱難救,恐嶺有失,乃循著排城倒回走。奇怪!亦尋不得出路,四麵如銅牆鐵壁。烏剛棄戟爬上桅頂,見鐵柱船檣已入島中,鼓聲漸起,再看排城之內,俱有兵士伏著。乃下與武備說明,武備道:“隻有舉火以燒耳。”

及下船內細尋,並無發火之具。歎道:“不期今日誤喪於此!”

乃卸甲除盔,捆紮加緊,腰間取出兩柄銀錘,跳出柁樓,解數使行,身隨錘轉,直躍入排城之內。伏軍齊起,喊殺連天。烏剛複緣桅頂見無數兵將圍住武備,料難入救,乃取出鐵胎弓,探得金彈子,擇向前的兵將彈去。一彈一個,打倒無數。滿囊金丸,片時都荊看武備愈戰愈勇,打死的兵將更多。忽見許多軍士各持魚網,不分彼此,滿蓋撒來,武備閃出數次,踴躍趕殺落後,正遭網倒,敵將攢上,撾錘並下,腦裂而死。烏剛失聲歎息,墜落頸折而亡。

再說鐵柱追石猶,看著漸近,石猶駛入島邊港中,鐵柱奮勇追逐,旁邊軍士喊道:“這島岸如何是木頭的?”

鐵柱細看,卻是木牌上豎的排牆,情知中計,急今轉柁退出。無奈西南風勢比前更勁,進易退難。木牌漸逼攏來,牆下無數大小圈洞,內中銳首撞杵,伸縮不止。鐵柱望見前有島口,乃令進去再作道理。入得口時,內中伏船殺出,鐵柱使鋒刺倒數人,後麵的賊兵俱不敢上前,隻是發喊。鐵柱棄戟提鞭躍過對船奮擊,軍士亦隨跳上,砍殺盡絕。木牌塞攔島口,船無法開出。看兩邊山陵,均是光滑黑石,不能住足,細尋艙內,隻有細軟,並無糧食。餓過兩天,軍士多有倒者。鐵柱問道:“此島何名?”

有認得的軍士道:“此盤蛇島也,與金龜島相對峙立。”

鐵柱驚道:“盤蛇外寬裏窄,惟頭平可住。今既不能出,又絕糧餉,如何待得救兵?”

正躊躇間,忽聞有隻小艇劃到船邊。軍士查問,艙內走出個儒者裝束的人來,答道:“鐵將軍舊交嚴勃求見。”

軍士回過鐵柱。嚴勃上船禮畢,道:“往歲屢蒙青照,至今夢寐不忘。”

鐵柱道:“往事免談,今日之來有何話說?”

嚴勃道:“牛領兵風仰將軍英雄,願結剄頸之交。”

鐵柱道:“住口,彼係背叛逆種,理宜正法。國家恩赦不誅,則當感戴君仁於生生世世,胡為反結群凶,安心為賊?其罪豈勝誅乎?今爾來此,我隻道牛達悔過,自新無路,求代為奏明耳,乃計不出此,殆畜生之不若也!爾為之用,尚是人乎?”

掣劍作色道:“若非故舊,一劍兩段!速去照會牛達,備辦受死!”

嚴勃再欲開口,隻見旁邊兩個家將推扶下船。

嚴勃去後,鐵柱怒猶未息。家將雲霽道:“處於絕境,何不詭從之,再想良謀?”

鐵柱道:“汝未之思也。從之而遭誘殺,是身名俱損也。即不死而無可乘之機;幸而成功,執刀筆者謂已降敵,因不滿所欲而更叛之,將何所辯訴耶?若係小島之主,則可為之,於死中求生。今乃大國堂堂之將,且朝內奇才異能者不乏其人,智謀驍勇之士何勝屈指。節義而死,豈愁無執仇泄恨者乎?向聞西庶長雲:‘人生浮漚泡影,得所即死,切勿亂步’。今日方信此言之妙也。”

雲霽諸人點頭歎息。

忽聞船內喊道:“艙板都漂浮起也!”

原來牛達見嚴勃說鐵柱不動,立將嚴勃斬首,隨令熟悉島內水性的將官海鷗、海鵝領軍沒入,將鐵柱艙底絮眼放通,水漸冒上,船漸沉下。眾將士或持篙,或拖棹,紛紛赴水逃命。鐵柱安心待死,坐著不動。

忽然搭鉤由後到來,鉤住肩膊,雲霽慌忙撥開。又有搭鉤伸到,鉤住雲霽往下拉去。鐵柱神閑氣定,數鉤到身,腳底板浮,坐立不穩,加之餓久,力氣全無,正為擒去。雲霽被鉤,掙不能脫,乃拔刀自剄而亡。

鐵柱遭縛,見著牛達大罵“叛國賊種”,牛達大怒,令放前行,將鐵柱懸空吊起,著五十名軍士,分十次輪流鞭打,須待叫饒方止。鞭有兩個時辰,愈打愈重,愈罵愈高。牛達道:“且止。用火香燒之!”

軍士割去衣褲,用火香亂戳,燒得皮爛血盡,渾身焦枯。住嘴不罵時,已無氣矣。牛達令拋於洋內,其屍不倒,立浮水上,逆潮向北而去。賊眾駭然。

牌行次早,隻見快船紛紛而來,都係諸將報得沿邊城邑。

牛達逐次登記查檢,直到日暮,隻無望真、新岸二處信息。想道:“趙世基、談古二人員才德優裕,然兵將倍於他處,如何不下?事有可疑。”

差快船再去打聽。當晚筏到陽光灘邊,有船迎上牌來,卻係曉將哈裏丁,因同安得勝奪了陽光嶺,望見巨筏將到,自來迎接。細道得勝情由。牛達大喜,令會筵宴,持玉觥敬酒以榮之。

次日,同上岸,到得嶺頭,安得勝接見,牛達攜手入營。

得勝道:“今早探軍報道,有兵馬由青牛山後分往南北而去,俱係‘韓’字的旗號。”

牛達驚道:“係韓速領乒來也!”

石猶道:“未必係韓速。他隻一人,如何兩處旗號都係‘韓’字?此刻就係韓速,也不能避,隻須得地利,便可製勝也。”

牛達道:“地利何在?”

鍾圖泰道,“控製高峻,莫若青牛山。離此一百五十裏,北通比山,南達滋榮。”

石猶道:“似此利便,當飛往取之。遲恐為敵占據也。”

牛達道:“哈裏盯石猶、鍾圖泰、錢如山四將,帶裨將百員、精兵五千,前往據之。如有敵兵在上,必須奮勇奪來,不可有誤!”

哈裏丁等得令帶齊兵將,如飛趲去,兩個時辰,早到青牛山下。望見上麵旗旌飄飄,已經有兵屯紮。石猶道:“此山形勢控帶非常,可惜遲了!”

哈裏丁道:“來遲,難道就罷了?況上麵兵將無多,若不盡力攻取,空手回營,定然為人所笑。”

鍾圖泰道:“且用戰書以誘之。他不理,再攻未遲。”

哈裏丁道:“哪裏守得?”

石猶道:“軍士行來,已經饑疲困殆。仍是先下戰書為是。”

哈裏丁道:“爾寫!爾寫!令飛持去。”

石猶修書,著健卒投遞。

又見探騎報:“南邊有‘韓’字旗號大隊到也。”

哈裏丁提刀上馬道:“且待我去抓得首級,回奪青牛山,以免在此閑坐。”

石猶道:“隻奉令取山,並未奉令截殺,多什麼事?”

哈裏丁道:“這軍若不先除,使成犄角之勢,山更難取。”

乃帶五百騎兵如飛而去。

行到三十裏處,隻見一簇人馬不徐不疾而來,旌旗上果係“韓”字。哈裏丁高聲喊道:“姓韓的可將首級留下再去!”

這簇人馬卻係冰珠巡寇的,因出關往南邊,第二日清晨飽餐前進。

忽有探騎報道:“陽光嶺已失,寇兵往西前進。”

冰珠想道:“昨日青牛山崎嶇隘塞未有兵守,若被寇據著,則南北路斷,必須紮寨於上。”

申報請命,乃令兵馬依舊回來。忽見有軍攔住,大吃一驚,隻道係山已失了。看那高聲的將官,坐在馬上連盔高隻二尺,開闊倒是二尺有餘。想道:“聞北沙人事,重橫賤直,今看來寇定係強敵。”

乃持虎眼金鞭向前道:“矮畜,可報姓名,待俺回營好上功勞簿。”

哈裏丁哈哈笑道:“斬汝這乳臭小兒,也算不得什麼功勞!”

兩下逼近,刀鞭並舉,戰有一百餘合,哈裏丁道:“腳力不堪,更換再來。”

各回營食息。

半個時辰,易馬出陣。又戰一百餘合,天色晚了,始肯分歸。

次日,飽餐上陣,哈裏丁使兩柄板斧,冰珠左手持金鋼琢,右手使虎眼鞭迎戰。五十餘合,哈裏丁架住鞭道:“馬上英雄,彼此皆知,今步戰如何?”

冰珠自幼逐虎擒猱,非常矯捷,今聞哈裏丁要步戰,正中其懷,隨即應道:“馬上、馬下有何不可!”

乃同翻身下騎。又戰半個時辰,冰珠將金剛琢劈麵擊去,哈裏丁斧隔不及,將頭閃開,冰珠的鞭便從襠下挑起。哈裏丁踴身向上,用斧沉攔,冰珠順鞭往玻璃骨披去,哈裏丁受著,慌縮腳時,這條鞭複從襠中翻上,哈裏丁睾丸傷重拚命,雙斧劈下,冰珠閃開,回鞭擊倒在地,複認定胸前連擊。隻見哈裏丁張開嘴來,血湧氣溢,登時命絕,五百騎兵飛奔而逃。冰珠斬了首級,領兵趕奔青牛山。

再說昨日小卒投書到山營外,軍士接了,呈上,鐵石拆開看時,係請即日交戰。鐵石道:“我眾聞知失去城邑,損傷兵馬,孰不膽寒?須待養足銳氣,接應到來,方可言戰。”

郗瓏、遊光起身道:“敵人慣於乘舟,今俱馳馬,山林險阻,非其所長。逼山而陣,有輕我心,且戰而後守,彼方不敢輕視。末將二人帶兵下去,見一陣來。”

鐵石道:“明日戰罷,今朝累矣。”

遊光道:“我們到此已歇一宵,氣力還複,寇兵方到,其反不勞乎?”

郗瓏曰:“遊光之言是也。”

鐵石付兵二千,兩將上馬出營。方珠道:“小子也去觀觀陣。”

鐵石道:“須要擔心,遠遠看罷!”

方珠答應上馬,隨到山下。

石猶等陣已排成,並百餘裨將分列兩旁。錢如山提拔風刀闖出陣前喊道:“不怕死的,前來耍耍。”

遊光挺矛驟馬接著。

鍾圖泰攜斧馳出道:“可再有會鬥的?”

郗瓏使渾鐵槊,躍馬道:“取汝首級的來也!”

斧、槊並舉,刀矛交還,真正棋逢敵手,高下難分。鬥有五十餘合,石猶在旗門下安上勁弩,認得親切,發機飛矢,正中郗瓏右肋,翻身落馬。鍾圖泰加上一斧,登時畢命。遊光見勢不好,隻得敗陣托矛而走,二將騾馬趕來。

方珠見敵將強橫,按納不住,取出兩柄金錘衝向前來,喊道:“不必追!小將軍錘到也!”

錢如山舉刀就砍,方珠左錘挑開,右錘滾入,錢如山慌將刀柄攔隔,飛錘又到。連忙閃時,已將手指折斷三個,棄刀逃回。方珠追去,忽有飛矢射來,用錘撥落,認得係旗下射死郗瓏的賊將,乃舍錢如山,直入陣內捉取。石猶丟弩使斧迎來,鍾圖泰背後趕到,方珠早已分開雙斧,攔腰抱過鞍來,回馬飛錘擊去,正中鍾圖泰麵門,落馬而死。

陣前百十員裨將見石猶遭擒,圖泰喪命,紛紛敗逃,同時出馬搶奪,方珠隻做不見。回到陣門,將石猶擊下,單錘向百十員將內殺來。諸寇團團圍住,上下四麵都係攻入的兵器,這柄金錘使發,隻見金光團團滾滾,並不見人,凡碰著者無不折傷,紛紛落馬。層層密密,打得稀稀疏疏,餘者逃回。方珠乃緩馬拾錘歸陣。

寇內仍有不服的道:“他隻雙手,又非三頭六臂,難道輕輕讓他去麼?”

話音剛落,欲報仇雪恨者千餘爭出。方珠再轉馬頭,不迎追來的將士,卻向敵陣內殺去,這邊追的人又趕回營。方珠如入無人之境,衝突縱橫,敵兵四散奔逃。然後尋著郗瓏屍首,令軍士抬回山寨。鐵石令將石猶心肝取出,梟下首級祭奠鐵柱、穀虛、武備、烏剛、郗瓏等不題。

再說牛達在嶺盼望望真、新岸兩處捷音,忽見錢如山奔歸,牛達驚道:“如何獨自回來?”

錢如山下馬道:“小將到彼,先與郗瓏狠鬥,殺死郗瓏,即追趕遊光。敵營衝出一員小將,使兩柄金錘,驍猛無比。戰得五合,右手中間三指俱被打斷。小將見勢凶惡,隻得敗奔回來,請添兵將救應。”

牛達道:“哈裏丁何在?”

錢如山道:“聞南邊有韓字旗號兵來,他迎上截殺去了。”

牛達道:“天色已經過中午多時,再起兵前去,如何能戰?哈裏盯石猶等自然紮定營寨,明日清晨下去不遲。”

錢如山退往後營醫治。約有半個時辰,隻見殘兵敗將,陣陣奔回,告訴石猶被擒,鍾圖泰被殺,裨將打死四十七員,五十三員莫不帶傷,兵士折去一千有零。牛達驚道:“鐵石武藝也隻著中,此小將自何處來?明日且去會他。”

當有軍士報道:“衛將軍已到營前。”

牛達出位相迎。衛斯道:“小將、哈裏藻、石中、陳英傑,四出約會,共得兵士二十萬有餘,挑得精銳十二萬、健將千員,哈裏藻、石中領來,泊於黑蜂洲。陳英傑帶其餘八萬回島訓練。小將先來報知。”

牛達道:“有勞辛苦。”

衛斯問道:“所發令簽,可俱成功?”

牛達道:“除望真、新岸,餘俱成功。今又接得招集精壯饑民數萬十餘萬不等,軍聲大振。”

衛斯抓頭道:“新岸無關緊要,望真乃北邊大郡,趙世基謀而能斷,田受、陸倚熟練兵士,久不見報,少勝多負。可速遣猛將接應。”

牛達令哈裏喇、羅括領兵五千,往望真接應。再將取不得青牛山、損兵折將的事說與得知。衛斯道:“聞武侯幼子名喚方珠,並龍街之子名喚龍峰,驍勇絕倫,此小將非方珠則龍峰耳。勇卻不足慮,鐵石平素最能持重,青牛山又極險隘,看來不能即得。然彼亦不能逾陽光嶺而北。為今之計,隻好過葡萄嶺取北山關以為進路,或北山關另有名將鎮守,則踞葡萄嶺以斷望真歸途。望真若下,則嶺外二百餘裏沿邊城邑可長有也。”

牛達稱善道:“算無遺策,進退俱可。速點兵將前去,占往葡萄嶺,以便進退北山關。”

衛斯道:“須要精兵猛將辦此第一件要事。”

牛達乃令佟充壟麻裏賴、羅繼、曹航濟領飛騎五千作先鋒,令麻解賴、安得勝領兵三千接應,令苟新、施懷、郎勝祖守營,自帶諸將,同衛斯為後隊,下嶺往北進發。

次日到時,佟充隆策馬正欲上嶺,羅繼喊道:“佟將軍不可造次!那飄飄的不是旌旗麼?”

佟充隆仍往前行,看那嶺隈藏著無數旌旗,旌旗中間一個“韓”字,乃退下來與羅繼道:“埋伏有兵,不可輕視,姓韓的旗號係什麼人?”

羅繼道:“姓韓的係廣望君。怪道青牛山預先據住,這裏又有把守。今次起兵成畫餅矣!”

正在歎息之際,麻解賴等接應的兵又到,見嶺上石峰大大小小磊磊成球,如萄葡樣子,光滑無立足之處,攻打殊難。乃紮定營寨,後軍亦到。

牛達、衛斯聞知嶺上已有兵占據,方將策馬前去觀看山勢。

忽有飛騎報道:“佟克特等攻取望真城,全軍盡沒。”

正是:專心翹望捷畜至,碎膽驚聞敗信來。

欲知其詳細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海國春秋

《海國春秋》正文
第一回 悲歌一曲招賢士 國傾家亡出傑人 第二回 食周粟不為宋臣 睹覆巢安能完卵 第三回 鬧皇莊狂童取辱 焚歌苑俠氣遭擒 第四回 重心膂入獄脫真才 掩耳目焚牢燒假犯 第五回 驗骨殖圖書行鄰國 辨聲音指引入名山 第六回 隱士避功名奚啻阱陷 忠心甘節義尤切神魂 第七回 囊空不免欲吹篪 腹實何須談彈鋏 第八回 籌國政賢相辭朝 行新法乞兒受爵 第九回 救澆漓立議修文德 整散漫揮毫著武謀 第十回 明薦暗傾難國手 順留逆去試盤根 第十一回 妒嫉暗暗招兵馬 胡塗偏偏選將才 第十二回 尋良友霧漫認龍駒 奪佳人陣前成敗犬 第十三回 得情由良相保奇才 知確實賢君任驕將 第十四回 饋賂交鄰為敵樹敵 正名施令攻心結心 第十五回 計中計賺開百結關 身外身誘過獨鎖渡 第十六回 乘虛取城易於拾芥 以武破嶺擬若登天 第十七回 察陣勢漆膠吳越 中反間魚水參商 第十八回 義膽忠肝難勝讒夫 誌悲氣憤單摧大敵 第十九回 酬知己剖腹表丹心 救良朋束腰擒白額 第二十回 絆雄兵兩途襲敵 燔巨艦單艇擒酋 第二十一回 鹿角車斃驍騎取勝 蜂房卵毀屯積成功 第二十二回 數節迎刃星馳電掣 一著錯布瓦解冰消 第二十三回 地利人和援絕可守 依危恃勢求隙而攻 第二十四回 兩函書商量和議 一道表惶恐求成 第二十五回 五猴掣天印 百雉炬雙毫 第二十六回 定河為界大將軍封侯 指石喻心老庶長製佞 第二十七回 變成法補全成法 戮貪員懲勸貪員 第二十八回 追逃犯得金船渡弱水 求快婿將木氏作王郎 第二十九回 招駙馬籠絡英雄 認公主成全窈窕 第三十回 為奸謀散分奸勢 進正士扶持正人 第三十一回 重宿儒盈庭皓首 除痼疾遍野春風 第三十二回 念疾苦一輛尋源 審形勢三年奏績 第三十三回 破肚移心善仇都了結 拘魂易體奸惡自災殃 第三十四回 懷逆謀群奸授首 舒忠憤二子捐軀 第三十五回 眾邪誤置蚊聚成雷 三將臨危舍生取義 第三十六回 守令得人民安寇殄 渠魁失計險喪親離 第三十七回 武事無庸武備 攻堅莫若攻心 第三十八回 金蓮瓣倒垂群英智竭 紫竹根斜畫眾鄙魂窮 第三十九回 覆舟詢鄉快意對傷心 追友別妻生離成永訣 第四十回 夢回剩得須眉白 國喪難禁篡奪評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