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作者:杜佑年代:唐代668   

《通典》正文 卷一百三十八 禮九十八 開元禮纂類三十三 凶禮五

禮九十八開元禮纂類三十三凶禮五

三品以上喪上(四品以下至庶人附)

初終

有疾,丈夫婦人各齊於正寢北墉下,東首。(墉,牆也。東首,順生氣。)養者男子婦人皆朝服,齊。親飲藥,子先嚐之。(嚐,度其所堪。)疾困,去故衣,加新衣,(為人來穢惡也。)徹樂,清掃內外,(為賓客來問。)分禱所祀。(盡孝子之情也。五祀及所封境內名山大川。四品五品祀中霤、門、戶、灶、行。六品以下祀門及行。)侍者四人(六品以下俱四人也。)坐持手足。(為不能自屈伸。內喪則婦人持之。)遺言則書之。屬纊以候氣,(纊,新綿,置於口鼻。)氣絕,廢床,寢於地。(人始生在地,庶其生氣反也。)主人啼,餘皆哭。(哀有深淺者。)男子易以白布衣,被發,徒跣。婦人青縑衣,被發,不徒跣,女子子亦然。(父為長子、為人後者為其本生父母,皆素冠不徒跣。女子子嫁者髽。六品以下內外改著素服,妻妾皆被發徒跣,女子子不徒跣,出嫁者髽。出後人者為本生父母,素服不徒跣,主人主婦衣服無改,男女隨事設帷幛。)齊縗以下丈夫素冠,婦人去首飾。(謂齊縗婦人也。)內外皆素服。(素服謂有服者白布十五升;無服者不服列采,則常服素衣。)主人坐於床東,啼踴無數。眾主人在主人之後,兄弟之子以下又在其後,俱西麵南上哭。妻坐於床西,妾及女子子在妻之後,哭踴無數;兄弟之女以下又在其後,俱東麵南上,藉稿坐哭。(六品以下又孫及兄弟孫在諸子之後,女孫及兄弟女孫在兄弟女子子之後。各依服精粗為坐先後,下準此。)內外之際,隔以行帷。(帷堂內門南北隔之。)祖父以下於帷東北壁下,南麵西上;祖母以下於帷西北壁下,南麵東上:皆舒席坐哭。(六品以下為嫡子三年者則草薦。)外姻丈夫於戶外之東,北麵西上;婦人於主婦西南,北麵東上:皆舒席坐哭。(若舍窄則宗親丈夫在戶外之東,北麵西上;外姻丈夫在戶外之西,北麵東上。)諸內喪,則尊行丈夫、外親丈夫席位於前堂,若戶外之左右,俱南麵,宗親戶東西上,外親戶西東上。凡喪位,皆以服精粗為序。國官位於門內之東,重行北麵,以西為上,俱蒞巾帕頭,舒稿薦坐;參佐位於門內之西,重行北麵,以東為上,俱素服,舒席坐哭。(自國官以下,六品以下無。)斬縗三日不食,齊縗二日不食,大功一日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

複(始死則複)

複於正寢。複者三人(複謂招魂複魄。四品五品則二人。)皆常服,以死者之上服左荷之,升自前東霤,(六品以下則升自前東榮。榮,屋翼也。)當屋履危,北麵西上。(危,棟。)左執領,右執腰,招以左。每招,長聲呼某複。(男子皆稱字及伯仲,婦人稱姓,其複者人數依其夫也。六品以下男子稱名。)三呼而止,以衣投於前,承之以篋,(六品以下以箱。)升自阼階,入以覆屍。(若得魂魄返然。)複者徹舍西北厞,降自後西霤。(不由前降,不以虛返。因徹西北厞,若雲此室凶,不可居然。自是行死事。所徹厞之薪,以充煮沐。六品以下西榮,餘同。)複衣不以襲斂。(浴則去之。)乃設床。

設床

設床於室戶內之西,去腳,舒簟,設枕,施幄。(六品以下不施幄。)去裙,遷屍於床,南首,覆用斂衾,去死衣。(斂衾,大斂所用之衾,黃表素裏也。死衣,病時所加新衣。)楔齒用角柶。(為將含也。)綴足以燕幾,校在南,(綴猶拘也。校,幾脛也。屍南首,幾脛在南以拘足,則不使辟戾。)侍者坐持之。其內外哭位如始死之儀。乃奠。

奠(六品以下於含而後奠,文與此同。)

奠以脯、醢、酒,用吉器,無巾柶,升自阼階,奠於屍東,當腢。(鬼神無象,故設奠以憑依之。)內喪,內讚者皆受於戶外而設之。(凡內喪,皆內讚者行事。)既奠,讚者降出帷堂。(初氣絕,室內隨事設帷,至此事小訖,故設帷堂。若有赴者遣赴,赴禮合在此。下含篇後為與飭使吊篇宜相近,故列在後也。)

沐浴(自沐浴下至設重,其事皆可同時而興。)

掌事者掘埳於階閒,近西,南順,廣尺,長二尺,深三尺,南其壤。為塊灶於西牆下,東向,以俟煮沐。新盆、盤、瓶、六婼(四品五品四婼,六品以下二婼。)皆濯之,陳於西階下。(新此器者,重死事,塊灶,累土為灶。盆以盛水,盤以承濡濯,瓶以汲也。婼,瓦甖,受二升,有蓋。濯謂滌溉。)沐巾一,浴巾二,用絺若綌,實於笲,(巾所以拭也。浴巾二者,上體下體異。絺,細葛。綌,粗葛也。笲,竹器也。)櫛實於箱若簞,浴衣實於篋,(浴衣,以浴所衣之衣,其製今之眠帕也。六品以下櫛及浴衣各實於箱。)皆具於西序下,南上。水淅稷米,(六品以下淅粱米。)取潘煮之。又汲為湯,以俟浴。以盆盛潘,及沐盤升自西階,授,沐者執潘及盛入。主人皆出戶外。(象平生沐浴,子孫不在旁。主人出而袒簀,謂床簀去席。)主人以下於戶東,北麵西上,主婦以下皆於戶西,北麵東上,俱立哭。其尊行者,丈夫於主人之東,北麵西上,婦人於主婦之西,北麵東上,俱坐哭。婦人權障以帷。主人以下既出,乃沐櫛。(櫛,梳。)束發用組,挋用巾。(挋,晞也,清也。)浴則四人(六品以下則二人。)抗衾,二人浴,拭用巾,挋用浴衣。設床於屍東,衽下莞上簟。浴者舉屍,易床,設枕。剪發斷爪如平常,須發爪盛以小囊,大斂內於棺。楔齒之柶、浴巾,皆埋於埳,窴之。著明衣裳,以方巾覆麵,仍以大斂之衾覆之訖,內外入就位,哭。乃襲。

陳襲事於房內。襲衣三稱,(六品以下一稱。)西領南上,(朝服一稱,常服二稱。凡陳衣者實之以箱篋,承以席。)明衣裳;(合用生絹單衫。)舄一;(六品以下履一。)帛巾一,方尺八寸;充耳用白纊;麵衣用玄,方尺,纁裏,組係;(六品以下裏亦纁。)握手用玄,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削約於內旁寸,著以綿,組係。(握手,手所握者。麵衣及手衣皆通用餘色。六品以下係手衣一具。)執服者陳襲衣,庶襚繼陳不用。(庶,眾也。不用,不襲也。多陳之為榮,少納之為貴。)將襲,具床席於西階西,內外皆出哭於戶外,其位如浴時。襲者以床升,入設於屍東,布枕席如初。(自庶襚繼陳以下,六品以下無。)執服者陳襲衣於席。祝去巾,(六品以下襲者去巾。)加麵衣,設充耳,著握手,納舄若履。(凡衣死者,左衽不紐。將襲辟奠,既襲則設。六品以下皆納履,著手衣。)既襲,乃覆以大斂之衾。(始死時所覆衾。)內外俱入,複位坐哭。(諸尊者於卑幼之喪及嫂叔兄妐弟婦相哭,朝晡之間非有事,則休於別室。)

讚者奉盤水及笲,(笲,竹器。)飯用粱,含用璧,(四品五品用稷與璧,六品以下粱與貝。)升堂。含者盥手於戶外,讚者沃盥,含者洗粱、璧,(四品五品洗稷璧,六品以下洗粱貝。)實於笲,執以入,祝從入,北麵。(六品以下無祝從。)徹枕,去楔。受笲,奠於屍東。含者(六品以下主人含。)坐於床東,西麵,鑿巾,(巾先覆麵,將含,當口鑿之。六品以下去巾。)納飯含於屍口。既含,主人複位。楔齒之柶與浴巾同埋於坎。(六品以下於此後用奠與上文同。)

赴闕(六品以下無。)

遣使赴於闕。使者進立於西階,東麵南上。主人詣使者前,北麵曰:"臣某之父某官臣某薨,(若母若妻,各隨其稱。四品以下言死,餘同。)謹遣某官臣姓某奉聞。"訖,再拜。使者出,主人哭入,複位。

飭使吊

使者公服入立於寢門外之西,東麵。相者入告。主人素冠降自西階,迎於寢門外,見賓不哭,先入立於門右,北麵。內外皆止哭。開帷。(帷堂之帷。事畢則下之。)使者入,升立西階上,東麵。進主人於階下,北麵。使者稱:"有飭。"主人再拜。使者宣飭雲:"某封位薨,(無封者稱姓位。四品五品雲某封喪,餘同。)情以惻然,如何不淑。"主人哭拜稽顙,內外皆哭。使者出,主人拜送於大門外。親故為使吊者,既出,易服入,向屍立哭十數聲,止,降出。主人候飭使出,升降自西階。(主人升降自西階者,親始死,未忍當主位。)

銘(銘,明旌也。)

為銘以絳,廣充幅,(四品以下廣終幅。)長九尺,韜杠。(杠,銘旌竿也。杠之長準其絳也。公以上杠為龍首。四品五品幅長八尺,龍首,韜杠。六品以下幅長六尺,韜杠。)書曰"某官封之柩"。(在棺曰柩。婦人其夫有官封,雲"某官封夫人姓之柩"。子有官封者,雲"太夫人之柩"。郡縣君隨其稱。若無封者,雲"某姓官之柩"。六品以下亦如之。)置於宇西階上。

重木,刊鑿之,為懸孔也,長八尺,(四品五品長七尺,六品以下六尺。)橫者半之,置於庭三分庭一在南。以沐之米為粥,實於婼,既實以踈布蓋其口,係以竹{竹密},懸於重木。覆用葦席,北向,屈兩端交於後,西端在上,綴以竹{竹密}。祝取銘置於重。殯堂前楹下,夾以葦席,簾門以布,又設葦障於庭。

陳小斂衣

小斂之禮,以喪之明日,各陳其斂衣一十九稱。(無者各隨所辦。六品以下服一稱,於東房,西領,夏則裙衫。)朝服一稱,自餘皆常服。陳於東序,(四品五品以下於東房。)西領,北上。笏一。凡斂非正色不入,絺綌不入。乃奠。(將小斂,又奠。)

饌於東堂下:(凡奠器皆素。六品以下籩豆無漆。以下至虞祭,其器同。)瓦甒二,實醴及酒,觶二,(六品以下瓦甒一,實酒,觶一。)角柶一,(六品以下無。)少牢及臘(六品以下特牲。)三俎,籩豆各八。(籩實鹽脯棗栗之屬也。豆實醢醬齏菹之類也。四品五品則籩豆各六。六品以下籩豆之數各二,實亦如之。)設盆盥於饌東,布巾。(為奠者設盥。喪事略,故無洗。)讚者辟脯醢之奠於屍床西南。乃斂。

小斂

將小斂,具床席於堂西,又設盆盥於西階之西如東方。(為舉屍者設盥。)斂者盥訖,與執服者以斂衣入。主人以下少退,西麵,主婦以下少退,東麵,內外俱哭。斂者斂訖,覆以夷衾,設床於堂上兩楹閒,衽下莞上簟,(屍臥之席。)有枕。卒斂,開帷,主人以下西麵憑哭,主婦以下東麵憑哭,俱南上。(凡憑屍,父母先,妻子後。)訖,退。乃斂發。

斂發

男子斂發,蒞巾帕頭,(六品以下則男子以蒞巾束發。)女子斂發而髽。主人以下立哭於屍東,西麵南上;主婦以下坐哭於屍西,東麵南上。祖父母以下仍哭於位各如初,外姻丈夫婦人哭於位各如初。斂者舉屍,男女從奉之,遷於堂,仍覆以夷衾。(棺衣。)哭位皆如室內。

讚者盥手,奉饌至階,豆去蓋,籩俎去巾冪,升,奠於屍東,醴酒奠於饌南,西上。訖,其俎,祝受巾巾之。(六品以下奉饌升,奠於屍東訖,斂者受巾巾之。)奠者徹襲奠,自西階降,出。下帷,內外俱坐。有國官僚佐者,以官代哭,無者以親疏為之。夜則為燎於庭。厥明,滅燎,乃大斂。

陳大斂衣

大斂之禮,以小斂之明日。其日夙興,陳衣於序東三十稱,(無者各隨所辦。六品以下上服三稱,西領南上。)各具上服一稱,西領南上,自餘皆常服。冕具導、簪、纓,在北。內喪花釵、衾一。(衾以黃為表,素為裏。六品以下朝服、公服、常服俱各為一稱,製用隨所有。)

奠於堂東階下兩甒醴及酒,(六品以下甒酒置於席。)醴在南,各加勺。(六品以下無。)篚在東,南肆,(四品五品雲東肆。)實角觶二,木柶一。(六品以下一籩一豆。)豆在甒北,籩次之,牢饌如小斂。籩豆俎皆冪以功布。有簟席、素幾、功布巾在饌北。掘殯埳於西階之上。(喪從外來者,殯於兩楹之間。)乃斂。

大斂

將大斂,棺入,內外皆止哭,升棺於殯所。棺中之具灰炭、枕席之類,皆先設於棺內。置棺訖,內外皆哭。熬穀八筐,(熬所以惑蚍蜉,令不至棺旁。四品五品則六筐,六品以下則二筐。)黍稷稻粱各二,(六品以下無。)皆加魚臘。燭俟於饌東。設盆盥於東階東南。(六品以下設盆盥於饌西。)祝盥訖,(六品以下掌事者盥於門外。)升自阼階,徹巾授執巾者,執巾者降待於阼階下。祝盥。(六品以下掌事者盥。)讚者徹小斂之饌,降自西階,設於序西南,當西霤,(六品以下西榮。)如設於堂上,(堂上謂屍東。凡奠設序西者,事畢而去之。)乃適於東階下新饌所。帷堂內外皆少退,立哭。禦者斂,丈夫加冠,婦人加花釵,覆以衾。(六品以下禦者設覆以衾。)斂訖,開帷,主人以下西麵憑哭,主婦以下東麵憑哭,退,複位次,諸親憑哭。斂者四人舉床,男女從奉之,奉屍斂於棺,乃加蓋,覆以夷衾,內外皆複位如初。設熬穀首足各一筐,旁各三筐,(六品以下一筐。)以木覆棺上,乃塗之。設帟於殯上。(帟,柩上承塵。)祝取銘置於殯。(六品以下既殯,設靈座於殯東。)

將奠,執巾、幾、席者升自阼階,入設於室之西南隅,東麵,右幾,加以巾。(四品以下升自阼階,設於座右,加以巾。)讚者以饌升,入室,西麵設於席前。(六品以下設於靈座前席上。殯於外者,施蓋訖,設大斂之奠於殯東。)祝受巾,巾俎。(六品以下掌事者受巾。)奠者降自西階以出。下帷,內外皆就位,哭如初。既殯,設靈座於下室西閒,東向;施床、幾案、屏障、服飾,以時上膳羞及湯沐皆如平生。當殷奠之日,不饋於下室。(下室謂燕寢。無下室者,則設靈座於殯東,朝夕進常食之具於靈前,如平常也。自當殷奠之日以下,六品以下無文。)

廬次

將成服,掌事者先為廬於殯堂東廊下,(六品以下於墉下。)近南,北戶,設苫塊於廬內。(諸子各一廬。凡廬,五品以上營之。)齊縗於廬南累墼為堊室,俱北戶,翦蒲為席,不緣。(父兄不次殯所,各在其正寢之東為廬次、堊室。祖為嫡孫居堊室,有床。皆南麵,西出戶。)父不為眾子次於外。(於庶子略,自若居寢。)大功於堊室之南,張帷,席以蒲。小功、緦麻於大功之南,設床,席以蒲。婦人次於西房若殯後,施下床;殯堂無房者,次於後若別室。

成服

三日成服,(皆除去死日數。六品以下則並死日為三日。)內外皆哭,盡哀。內外俱降,就次著縗服。無服者仍素服。相者引主人以下俱杖,(三日而後食,杖而後能起,眾子皆杖,以病故也。童子、婦人不能病,故不杖,亦不居廬,不著菲屨。若嫡子,雖童亦杖,幼不能自杖,人代執之,所謂當室杖者也。自此以後,唯嫡子及有爵之庶子,皆得杖在位。其庶子無爵者,杖於他所,不杖在位。凡正寢,戶內曰室,戶外曰堂,虞杖不入室,祔杖不升堂。以今言之,即靈堂戶之內外也。周人祔在卒哭,今之百日也。哀衰敬生,故其杖不升靈寢。當之堂前,其縗服及杖皆致之於廬內。應杖者,朝夕哭則杖之。若孝子,出無異適,唯向殯又向墳墓而已。遠則乘車,近則使人代執杖。六品以下則不著菲屨。)升,立哭於殯東,西向南上。齊縗以下就位。婦人升詣殯西位,若殯逼西壁,婦人皆位於殯北,南麵東上。(尊行者坐。)內外皆哭,盡哀。諸子孫就祖父及諸父前跪哭,皆撫哭盡哀,就祖母及母、諸母前哭亦如之。女子子對祖母及諸母哭,遂就祖父前哭,如男子之儀,唯諸父不撫之耳。訖,各複位。伯叔母以下就主婦哭亦如之。(始遭親喪,孝子荒迷,三日不食,服又成矣,是以尊卑內外聚哭盡哀。)諸尊者降出還次。主人以下降立於阼階下,外姻在南少退,俱西麵,北上,哭盡哀,各還次。闔戶。小功以下各還歸其家。自成服之後,諸尊者及婦人於諸親男女之喪,有事則哭於殯所;無事有時須哭者,或在正寢,則於北壁下舒席南麵坐哭。父母喪,食粥,朝米四合,暮米四合。不能食粥,以米為飯。婦人皆以米為飯。

朝夕哭奠(朝奠日出,夕奠逮日。)

每日先具朝奠於東階下。(瓦甒二,實以醴及酒,椫杓,疏布冪。角觶一,木柶一。籩一,豆一,實以脯醢也。六品以下瓦甒一,實以酒,素勺,疏布冪。籩一,豆一,實脯醢。)內外夙興,各縗服,(凡言縗服,應杖者皆杖,以下準此。)男子就東階下位,(若升哭於殯東也,其位如始成服之式。)婦人升詣殯西位,內外皆哭。(凡朝夕哭皆開帷。)質明,掌事者升自阼階,入,徹奠出,置於序西南,如殯東之儀。又以朝奠入,至阼階,豆去蓋,籩甒去巾冪,升阼階,入設於室如初。執饌者出,降自西階。日出後少頃,內外皆止哭,各還次。朝夕之間,主人及諸子、妻、妾、女子子哭於其次,無時。至夕,內外俱就位哭,徹朝奠,進夕奠如初儀。日入後,內外俱止哭,各還次。哭者出,闔門。自是以後,至於啟殯,每朝夕如上儀。既殯,大功以下異門者,歸於家。

賓吊(親故同。)

賓至,掌次者引之次,賓著素服。相者入告。內外縗服。相者引主人以下立哭於阼階下,婦人升哭於殯西。相者引賓入立於庭,北麵西上。為首者一人進,當主人東麵立,雲"如何不淑"。主人哭,再拜稽顙。為首者複北麵位。吊者俱哭十餘聲。相者引出。少頃,相者引主人以下各還次。

親故哭(五品以下無。)

若有親故哭殯者,內外俱升就殯堂位,尊者坐,(若賓敵體以上,賓初入則起,賓坐亦坐,賓起亦起。)內外俱哭。相者引賓入,升堂立於殯東,西麵南上,尊者坐,俱哭盡哀。尊者起,相者引出。卑者再拜訖,乃就主人前稍南,東北麵執慰。相者引以次出。(恩深者,賓拜訖,又哭盡哀,或就孝子撫哭盡哀而出。)少頃,相者引主人以下降還次。

州縣官長吊

若刺史哭其所部,主人設席於柩東,西向。刺史素服將到,相者引主人去杖立於門內之左,北麵。刺史入,升自東階,即座,西向坐哭。主人升就位哭。刺史哭盡哀,將起,主人降複階下位。刺史降出,主人拜送於大門外,杖哭而入。

刺史遣使吊

若刺史遣使吊,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內外俱縗服。主人以下就階下位,婦人入就堂上位,內外俱哭。使者素服執書,相者引入門而左,立於階閒東麵。使者致辭,主人拜,稽顙,相者引主人進詣使者前,西麵受書,退複位,左右進,受書。主人拜送於位,相者引使者出。使者若自入吊哭,如上吊儀。客出少頃,內外止哭,各就次。

親故遣使致賻(六品以下無。)

使者立於大門外之西,東麵。從者以篚奉玄纁束帛立於使者西南,俱東麵。(凡賻通以貨財,使者隨執其物,不限以玄纁。)相者入告。主人立哭。相者進主人前,東麵受命,出,詣使者前,西麵曰:"敢請事。"使之從者以篚進詣使者前,西向以授使者,退複位。使者曰:"某封若某官(無官封者即稱某子。)使某賻。"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相者引使者入,立於內門外之西,東麵。主人止哭。使者少進,東麵曰:"某封若某官使某賻。"主人哭,再拜。使者少進,坐委之,興,複位。掌事者進,坐舉之,興以東。相者引使者出,主人拜送。若使者致物不以器,掌事者迓受之,不委於地。(其餘賻物,從者執之,立於使者東南,北麵西上。掌事者受之以東,藏之。)

殷奠(六品以下無。)

每朔望具殷奠,饌於東堂下。瓦甒二,實以醴及酒。角觶二,角柶一。少牢及臘三俎,二簋,二簠,二鉶,六籩,六豆。設盆盥於饌東,布巾。(為奠者盥。)其日,內外夙興,縗服,升就位哭。質明,執饌者徹宿奠,遂以饌入,至阼階,去巾蓋,升,入室,設於席前。酌奠訖,冪俎以巾,執饌者降自西階以出。少頃,內外各還次,既出,闔門。及夕,執饌者升,徹殷奠,進夕奠如常禮。若有薦新,如朔奠。(薦五穀若時物新出者。)其日不饋於下室。(不饋於下室者,為殷奠有黍稷。)

卜宅兆(六品以下筮宅。)

既度宅兆,掘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宅,葬居也。兆,域也。南其壤者,為葬將北首故。壤,土。)

既朝哭,主人遂哭出,乘堊車詣宅兆所。出國門,止哭。(六品以下出郭門止哭。)掌事者先設主人以下次於宅兆東南。將到,主人又哭。至宅兆所,主人停於次,止哭。蒞卜者一人(國官若僚佐之長蒞之。無者親屬為之。)緇布冠,不緌,布深衣,因喪屨。(蒞卜者非國官,則吉冠素服。)祝及卜師凡行事者,皆吉冠素服。掌事者布卜筮席於兆南,北向西上。相者引蒞卜筮者及祝立於卜筮席西南,東麵南上;卜師、筮師立於祝南,東麵北上。相者引主人詣卜筮席南十五步許,當內壤北向立。相者立於主人之左少南,俱北向。親賓及從者立於筮席東南,重行西麵,諸親北上,諸賓南上。立定,相者少進,東麵稱:"事具。"退複位。主人免首絰,左擁之。蒞卜者進立於主人東北,西麵。卜師抱龜,筮師開韇出策,兼執之,(韇,藏策器。)執韇以擊策,(擊之以動其神。)進立於蒞卜前,東麵南上。蒞卜者命曰:"孤子姓名為父某官封某甫,(某甫,且字也。無封者去封。四品以下,父祖稱孤子孤孫,母及祖母稱哀子哀孫,下皆準此。)度茲幽宅,無有後艱。"(度,謀也。宅,居也。言為父卜筮葬居。今謀此以為幽冥居域之處,得無有後艱難乎?謂有非常崩壞。若內喪,雲為某母夫人某氏。)卜師、筮師俱曰諾,遂述命,訖,右旋就席北麵坐,命龜筮曰:"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指中封遂卜筮。訖,興,各以龜筮東麵稱:"占曰從。"還本位。主人絰,哭,從者哭,盡哀,止。相者進主人之左,東麵稱:"禮畢。"相者遂引主人退立於東南隅,西麵。又相者引卜者立於主人之後,重行西麵,俱北上。掌事者徹卜席。當安墓處立一標,又於四隅各立一標,當南門兩廂各立一標。

祝帥掌事者入鋪後土氏神席於墓左,南向。設酒樽於神座東南,加勺冪。設洗於酒樽東南,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加以冪。)相者引告者及祝與執樽罍篚者,俱立於罍洗東南,重行西麵,以北為上。(國官若僚佐之長告。無國官僚佐者,親賓及主人告之。主人告俱去絰杖。)立定,俱再拜。祝與執樽罍篚者先立於樽罍篚之後。執饌者以脯醢跪設於神座前,興,還本位。相者引告者詣罍洗,盥手洗爵,詣酒樽所,酌,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少退,北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麵跪讀祝文曰;"維年月朔日,子某官姓名,(若主人自告,父稱孤子,母稱哀子名字。)敢昭告於後土氏之神:今為某官姓名,(若主人自告,雲為父某官封某甫,母雲太夫人若郡君某氏,各隨官職稱之。)營建宅兆,神其保佑,俾無後艱。謹以清酌脯醢,祗薦於後土之神,尚饗。"訖,興。告者再拜。相者引告者還本位,西麵再拜,相者引出。掌事以下俱複位,再拜,遂徹饌席樽罍以出。

主人哭還,去墓三裏許,止哭。及國門,又哭。內外升,哭於位。主人入,升詣殯前,北麵哭,盡哀止哭,西麵再拜,降,就次。(有國官僚佐,從主人入,就門內哭,主人拜,俱再拜,主人降就次,各就次。若不從,又卜筮擇地如初儀。)

卜葬日(六品以下筮日。)

既朝哭,主人及諸子以下出,立於殯門外之東壁下,西麵北上。國官僚佐之長蒞卜(無國官僚佐者,親賓為之。)行事者俱吉服,立於門西,東麵南上。卜師抱龜(六品以下筮人執韇。韇,藏策哭。)在其南,東麵。闔門東扇,主婦立於其內。掌事者設卜席於閾外闑西。相者詣主人前,東麵告事具,遂引主人立於門南,北麵;相者立於主人之左,少退,俱北麵。主人免首絰,左擁之。蒞卜者進立於主人東北,西麵。卜師少進,(筮則筮人開韇出策,兼執之少進。)蒞卜前東麵受命。蒞卜命曰:"孤子某來日謀卜葬某父某官封某甫,(母則雲"為某母太夫人某氏"。)考降無有近悔。"(考,登也。降,下也。言卜此日葬,魂神上下,得無近於咎悔也。)卜師曰諾,遂述命。訖,右旋進,就席西麵坐,(六品以下執韇擊策。)命龜曰:"假爾太龜(筮雲太筮。)有常。"乃作龜。(筮雲遂筮。)訖,興,以龜退,東麵稱:"占曰從。"(筮雲"以卦東麵旅占曰從。"從,順。)主人絰,興,諸子以下哭,盡哀。相者告於主婦,哭入。遂使人告於親賓。(諸親及僚友卜日不來者。)卜師以龜退。(筮則筮人以韇退。)掌事者徹卜席。相者進,(六品以下涖筮進。)告禮畢。主人與諸子以下入,升詣殯前,北麵立哭,內外俱哭,盡哀。內外各還次。若不從,又卜擇如初儀。

啟殯

葬有期,前一日之夕,掌事者除葦障,備啟奠。(其饌如大斂。)設賓次於大門外之右,南向。內外夕哭如常儀。啟殯之日,內外夙興,縗服,主人及諸子皆去冠絰,以蒞巾帕頭。(國官亦以蒞巾帕頭。)內外升階就位哭。(尊行者坐,國官及僚佐就下位哭之。)祝縗服執功布,(功布長五尺也。六品以下祝素服,執功布長三尺。)升自東階,詣殯南,北向。內外皆止哭。祝三聲噫嘻,乃曰:"謹以吉辰啟殯。"既告,內外皆哭,盡哀,內外各還次。祝降,與執饌者升,徹宿奠如常。祝取銘,置於重北建之。掌事者升,徹殯塗訖,設席於柩東,升柩於席上,又設席於柩東。祝執功布升,以拂柩,覆用夷衾,降出。周設帷,東麵開戶。(若不為坎而殯,則徹塗訖,設席於柩東。)相者引主人以下升,哭於帷東,西向;妻、妾、女子子以下哭於帷西,東向,俱南上。諸祖父以下哭於帷東北壁下,南麵西上;諸祖母以下哭於帷西北壁下,南麵東上。外姻丈夫帷東,北麵西上;婦人帷西,北麵東上。(尊者坐。)內外俱哭。祝與進饌者各以奠升,設於柩東席上,祝酌醴奠之,內外俱哭於位,如未成服之禮。親賓致奠如別儀。有國官僚佐者,以官代哭,無者以親疏為之,晝夜不絕聲。

贈諡(六品以下無。)

告贈諡於柩。(無贈者,設啟奠訖即告諡。)其日,主人入,升立於饌東,西麵。祝持贈諡文升自東階,進立於柩東南,北向。內外皆止哭。祝少進,跪讀文訖,興。主人哭拜稽顙,內外應拜者皆再拜。祝進,跪奠贈諡文於柩東,興,退複位。內外皆就位坐哭。

親賓致奠

啟之日,親賓致奠於主人。設啟奠後,諸奠者入,立於寢門之外,東向。(謂卑幼者。其有故則遣使。)祭具陳於奠者東南,北向西上。相者入告。內外卑者皆興,立哭於位。又相者引奠者入,升,當柩東,西麵。奠者哭,祭具從升,陳於柩東奠者之西,西向南上。設饌訖,執饌者降出。奠者止哭,詣酒樽所,取爵酌酒,跪奠於柩東,興,少退,西麵立。內外皆止哭。奠者曰:"某封若某位伯叔,(各從官爵稱之。)將歸幽宅,謹奉奠。"若異姓,各從其稱。若使者,雲"某封若某姓位,聞某封若某官將歸幽宅,使某奉辭"。奠畢,應拜者再拜,內外皆哭,主人哭拜稽顙。奠者哭,盡哀止,相者引出。執事者以次徹饌而出。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通典》

《通典》正文
卷二 食貨二 卷五 食貨五 卷六 食貨六 卷九 食貨九 卷十 食貨十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職官十九 卷三十八 職官二十 卷三十九 職官二十一 卷四十 職官二十二 卷四十一 禮一 沿革一 卷六十四 禮二十四 沿革二十四 嘉禮九 卷六十五 禮二十五 沿革二十五 嘉禮十 卷七十五 禮三十五 沿革三十五 賓禮二 卷一百五 禮六十五 沿革六十五 凶禮二十七 卷一百六 禮六十六 開元禮纂類一 序例上 卷一百七 禮六十七 開元禮纂類二 序例中 卷一百八 禮六十八 開元禮纂類三 序例下 卷一百九 禮六十九 開元禮纂類四 吉禮一 卷一百十 禮七十 開元禮纂類五 吉禮二 卷一百十一 禮七十一 開元禮纂類六 吉禮三 卷一百十二 禮七十二 開元禮纂類七 吉禮四 卷一百十三 禮七十三 開元禮纂類八 吉禮五 卷一百十四 禮七十四 開元禮纂類九 吉禮六 卷一百十五 禮七十五 開元禮纂類十 吉禮七 卷一百十六 禮七十六 開元禮纂類十一 吉禮八 卷一百十七 禮七十七 開元禮纂類十二 吉禮九 卷一百十八 禮七十八 開元禮纂類十三 吉禮十 卷一百十九 禮七十九 開元禮纂類十四 吉禮十一 卷一百二十 禮八十 開元禮纂類十五 吉禮十二 卷一百二十一 禮八十一 開元禮纂類十六 吉禮十三 卷一百二十二 禮八十二 開元禮纂類十七 嘉禮一 卷一百二十三 禮八十三 開元禮纂類十八 嘉禮二 卷一百二十四 禮八十四 開元禮纂類十九 嘉禮三 卷一百二十五 禮八十五 開元禮纂類二十 嘉禮四 卷一百二十六 禮八十六 開元禮纂類二十一 嘉禮五 卷一百二十七 禮八十七 開元禮纂類二十二 嘉禮六 卷一百二十八 禮八十八 開元禮纂類二十三 嘉禮七 卷一百二十九 禮八十九 開元禮纂類二十四 嘉禮八 卷一百三十 禮九十 開元禮纂類二十五 嘉禮九 卷一百三十一 禮九十一 開元禮纂類二十六 賓禮 卷一百三十二 禮九十二 開元禮纂類二十七 軍禮一 卷一百三十三 禮九十三 開元禮纂類二十八 軍禮二 卷一百三十四 禮九十四 開元禮纂類二十九 凶禮一 卷一百三十五 禮九十五 開元禮纂類三十 凶禮二 卷一百三十六 禮九十六 開元禮纂類三十一 凶禮三 卷一百三十七 禮九十七 開元禮纂類三十二 凶禮四 卷一百三十八 禮九十八 開元禮纂類三十三 凶禮五 卷一百三十九 禮九十九 開元禮纂類三十四 凶禮六 卷一百四十 禮一百 開元禮纂類三十五 凶禮七 卷一百六十三 刑法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刑法二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一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卷一百七十三 州郡三 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卷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 卷一百七十七 州郡七 卷一百八十一 州郡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州郡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州郡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邊防一 卷一百九十七 邊防十三 卷一百九十九 邊防十五 附錄一 禦製重刻通典序 附錄二 奉旨開列校刻通典諸臣職名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