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作者:左丘明年代:春秋時期2591   

《國語》楚語 卷四 楚語·蔡聲子論楚材晉用

椒舉娶於申公子牟,子牟有罪而亡,康王以為椒舉遣之,椒舉奔鄭,將遂奔晉。蔡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饗之以璧侑,曰:“子尚良食,二先子其皆相子,尚能事晉君以為諸侯主。”辭曰:“非所願也。若得歸骨於楚,死且不朽。”聲子曰:“子尚良食,吾歸子。”椒舉降三拜,納其乘馬,聲子受之。
椒舉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兒,子牟犯罪逃亡,楚康王認為是椒舉放他走的,椒舉就逃亡到鄭國,又打算逃亡到晉國去。蔡聲子將出使晉國,在鄭國遇見了椒舉,拿出璧玉勸他進食,說:“您努力加餐飯,我倆的先人在天之靈都會幫助你,你還能事奉晉君成為諸侯的盟主。”椒舉辭謝說:“這不是我的願望。如果我的屍骨能回到楚國,那死了也是不朽的。”聲子說:“您努力加餐飯,我設法讓你回到楚國去。”椒舉下堂拜謝了三次,送給聲子四匹馬,聲子接受了。

還見令尹子木,子木與之語,曰:“子雖兄弟於晉,然蔡吾甥也,二國孰賢?”對曰:“晉卿不若楚,其大夫則賢,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實遺之,雖楚有材,不能用也。”子木曰:“彼有公族甥、舅,若之何其遺之材也?”對曰:“昔令尹子元之難,或譖王孫啟於成王,王弗是,王孫啟奔晉,晉人用之。及城濮之役,晉將遁矣,王孫啟與於軍事,謂先軫曰:‘是師也,唯子玉欲之,與王心違,故唯東宮與西廣實來。諸侯之從者,叛者半矣,若敖氏離矣,楚師必敗,何故去之!’先軫從之,大敗楚師,則王孫啟之為也。
聲子回到楚國後會見令尹子木,子木和他談話,說:“你雖然和晉國是同姓兄弟,但蔡君是我們楚君的外甥,你看晉、楚兩國誰好呢?”聲子回答說:“晉國的正卿不如楚國的令尹,但是晉國的大夫卻很賢明,他們都是當卿的人才。就像杞木、梓木和皮革一樣,都是楚國送給晉國的,雖然楚國有人才,卻是晉國在使用他們。”子木說:“難道晉國沒有公族和甥、舅之類的親戚當大夫嗎,為什麼還要送給他們人才呢?”聲子回答說:“以前令尹子元遇難,有人對楚成王說他兒子王孫啟的壞話,成王不能正確審理,王孫啟就逃到了晉國,晉國任用了他。等到城濮之戰的時候,晉軍將要撤退,王孫啟當時參與軍事謀劃,對先軫說:‘這次出兵,隻是子玉想打,他和楚王的想法不一致,所以隻有東宮和西廣兩支部隊前來參戰。諸侯隨從來的,背叛的有半數以上,連子玉的同族若敖氏都不想打了,楚軍一定要失敗,為什麼要撤退呢!’先軫聽從了他的意見,大敗楚軍,這是王孫啟幹的。

“昔莊王方弱,申公子儀父為師,王子燮為傅,使師崇、子孔帥師以伐舒。燮及儀父施二帥而分其室。師還至,則以王如廬,廬戢黎殺二子而複王。或譖析公臣於王,王弗是,析公奔晉,晉人用之。實讒敗楚,使不規東夏,則析公之為也。
“以前楚莊王還未成年,申公子儀父任太師,王子燮任太傅,派師崇和子孔率領軍隊去討伐舒國。王子燮和儀父給兩人施加罪名,瓜分了兩家的財產。軍隊回國,他們帶著莊王跑到廬城。廬城大夫戢黎殺了王子燮和儀父,將莊王送回都城。有人對莊王說析公臣的壞話,莊王不能正確審理,析公逃亡到晉國,晉國任用了他。這些讒言後來導致楚國打了敗仗,使它不再占有東夏,這是析公臣幹的。

“昔雍子之父兄譖雍子於恭王,王弗是,雍子奔晉,晉人用之。及鄢之役,晉將遁矣,雍子與於軍事,謂欒書曰:‘楚師可料也,在中軍王族而已。若易中下,楚必歆之。若合而臽吾中,吾上下必敗其左右,則三萃以攻其王族,必大敗之。’欒書從之,大敗楚師,王親麵傷,則雍子之為也。
“以前雍子的父兄對楚恭王說雍子的壞話,恭王不能正確審理,雍子逃亡到晉國,晉國任用了他。等到鄢陵之戰的時候,晉軍將要撤退,雍子當時參與軍事謀劃,對欒書說:‘楚軍可以預測,它的主力隻是在中軍的王族親兵罷了。如果我們調換中軍和下軍的,楚軍必然貪利中計。如果他們來交戰,就會遭遇我們的中軍,我們上下兩軍必然打敗他們的左右兩軍,然後我們結集中軍、上軍、下軍和新軍攻打他們的王族親兵,一定將它們打敗。’欒書聽從了他的意見,大敗楚軍,恭王眼睛被射傷,這是雍子幹的。

“昔陳公子夏為禦叔娶於鄭穆公,生子南。子南之母亂陳而亡之,使子南戮於諸侯。莊王既以夏氏之室賜申公巫臣,則又界之子反,卒於襄老。襄老死於邲,二子爭之,未有成。恭王使巫臣聘於齊,以夏姬行,遂奔晉。晉人用之,實通吳晉。使其子狐庸為行人於吳,而教之射禦,導之伐楚。至於今為患,則申公巫臣之為也。
“以前陳公子夏給禦叔娶了鄭穆公的女兒,生了子南。子南的母親夏姬給陳國造成了禍亂,導致陳國滅亡,使子南被諸侯所殺。楚莊王把夏姬賞賜給申公巫臣,接著又賞給子反,最後又給了襄老。襄老在邲地戰役中死去,巫臣和子反兩人爭奪夏姬,沒有個結果。恭王派巫臣出使齊國,巫臣帶著夏姬同行,於是逃亡到晉國。晉國任用了他,溝通了吳國和晉國的關係。巫臣派他的兒子狐庸在吳國當外交官,並且教吳人駕車射箭,引導吳國進攻楚國。一直到今天還成為禍患,這是申公巫臣幹的。

“今椒舉娶於子牟,子牟得罪而亡,執政弗是,謂椒舉曰:‘女實遣之。’彼懼而奔鄭,緬然引領南望,曰:‘庶幾赦吾罪。’又不圖也,乃遂奔晉,晉人又用之矣。彼若謀楚,其亦必有豐敗也哉。”
“現在椒舉娶了子牟的女兒,子牟犯罪逃亡了,執政的不能正確審理,對椒舉說:‘是你放他跑的。’椒舉害怕而逃亡到鄭國,遠遠地伸長脖子望著南方,說:‘也許能赦免我的罪。’楚國如不處置好這件事,他就會逃亡到晉國,晉國又將任用他了。他假如謀取楚國,那又勢必會給楚國造成慘敗。”

子木愀然,曰:“夫子何如,召之其來乎?”對曰:“亡人得生,又何不來為。”子木曰:“不來,則若之何?”對曰:“夫子不居矣,春秋相事,以還軫於諸侯。若資東陽之盜使殺之,其可乎?不然,不來矣。”子木曰:“不可。我為楚卿,而賂盜以賊一夫於晉,非義也。子為我召之,吾倍其室。”乃使椒鳴召其父而複之。
子木聽了很發愁,說:“對他怎麼辦,召他能回來嗎?”聲子回答說:“逃亡的人得到一條生路,又怎麼能不回來呢。”子木說:“假如他不回來,那怎麼辦?”聲子回答說:“椒舉不在楚國了,他將一年四季要奉命出去聘問,乘車往返於諸侯各國。如果出錢買通東陽大盜殺了他,可以嗎?不這樣,他是不會回來的。”子木說:“不行。我作為楚國的卿,卻買通大盜到晉國去殺一個人,這是不義。您替我召回他,我加倍給他家產。”於是就派椒鳴召他的父親回國,恢複了他的職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國語

《國語》周語
卷一 周語·祭公諫穆王征犬戎 卷二 周語·密康公母論小醜備物終必亡 卷三 周語·邵公諫厲王弭謗 卷四 周語·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 卷五 周語·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卷六 周語·虢文公諫宣王不籍千畝 卷七 周語·仲山父諫宣王立戲 卷八 周語·穆仲論魯侯孝 卷九 周語·仲山父諫宣王料民 卷十 周語·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論周將亡 卷十一 周語·鄭厲公與虢叔殺子頹納惠王 卷十二 周語·內史過論神 卷十三 周語·內史過論晉惠公必無後 卷十四 周語·內史興論晉文公必霸 卷十五 周語·富辰諫襄王以狄伐鄭及以狄女為後 卷十六 周語·襄王拒晉文公請隧 卷十七 周語·陽人不服晉侯 卷十八 周語·襄王拒殺衛成公 卷十九 周語·王孫滿觀秦師 卷二十 周語·定王論不用全烝之故 卷二十一 周語·單襄公論陳必亡 卷二十二 周語·劉康公論魯大夫儉與侈 卷二十三 周語·王孫說請勿賜叔孫僑如 卷二十四 周語·單襄公論郤至佻天之功 卷二十五 周語·單襄公論晉將有亂 卷二十六 周語·單襄公論晉周將得晉國 卷二十七 周語·太子晉諫靈王壅穀水 卷二十八 周語·晉羊舌肸聘周論單靖公敬儉讓谘 卷二十九 周語·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 卷三十 周語·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鍾 卷三十一 周語·景王問鍾律於伶州鳩 卷三十二 周語·賓孟見雄雞自斷其尾 卷三十三 周語·劉文公與萇弘欲城周
《國語》魯語
卷一 魯語·曹劌問戰 卷二 魯語·曹劌諫莊公如齊觀社 卷三 魯語·匠師慶諫莊公丹楹刻桷 卷四 魯語·夏父展諫宗婦覿哀薑用幣 卷五 魯語·臧文仲如齊告糴 卷六 魯語·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 卷七 魯語·臧文仲說僖公請免衛成公 卷八 魯語·臧文仲請賞重館人 卷九 魯語·展禽論祭爰居非政之宜 卷十 魯語·文公欲弛孟文子與郈敬子之宅 卷十一 魯語·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卷十二 魯語·裏革更書逐莒太子仆 卷十三 魯語·裏革斷宣公罟而棄之 卷十四 魯語·子叔聲伯辭邑 卷十五 魯語·裏革論君之過 卷十六 魯語·季文子論妾馬 卷十七 魯語·叔孫穆子聘於晉 卷十八 魯語·叔孫穆子諫季武子為三軍 卷十九 魯語·諸侯伐秦魯人以莒人先濟 卷二十 魯語·襄公如楚 卷二十一 魯語·季冶致祿 卷二十二 魯語·叔孫穆子知楚公子圍有篡國之心 卷二十三 魯語·叔孫穆子不以貨私免 卷二十四 魯語·子服惠伯從季平子如晉 卷二十五 魯語·季桓子穿井獲羊 卷二十六 魯語·公父文伯之母對季康子問 卷二十七 魯語·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 卷二十八 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內朝與外朝 卷二十九 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 卷三十 魯語·公父文伯之母別於男女之禮 卷三十一 魯語·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卷三十二 魯語·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卷三十三 魯語·孔丘謂公父文伯之母知禮 卷三十四 魯語·孔丘論大骨 卷三十五 魯語·孔丘論楛矢 卷三十六 魯語·閔馬父笑子服景伯 卷三十七 魯語·孔丘非難季康子以田賦
《國語》晉語
卷一 晉語·武公伐翼止欒共子無死 卷二 晉語·史蘇論獻公伐驪戎勝而不吉 卷三 晉語·史蘇論驪姬必亂晉 卷四 晉語·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卷五 晉語·獻公伐翟柤 卷六 晉語·優施教驪姬遠太子 卷七 晉語·獻公作二軍以伐霍 卷八 晉語·優施教驪姬譖申生 卷九 晉語·申生伐東山 卷十 晉語·驪姬譖殺太子申生 卷十一 晉語·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卷十二 晉語·虢將亡舟之僑以其族適晉 卷十三 晉語·宮之奇知虞將亡 卷十四 晉語·獻公問卜偃攻虢何月 卷十五 晉語·宰周公論齊侯好示 卷十六 晉語·宰周公論晉侯將死 卷十七 晉語·裏克殺奚齊而秦立惠公 卷十八 晉語·冀芮答秦穆公問 卷十九 晉語·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 卷二十 晉語·惠公改葬共世子 卷二十一 晉語·惠公悔殺裏克 卷二十二 晉語·惠公殺丕鄭 卷二十三 晉語·秦薦晉饑晉不予秦糴 卷二十四 晉語·秦侵晉止惠公於秦 卷二十五 晉語·呂甥逆惠公於秦 卷二十六 晉語·惠公斬慶鄭 卷二十七 晉語·重耳自狄適齊 卷二十八 晉語·齊薑勸重耳勿懷安 卷二十九 晉語·齊薑與子犯謀遣重耳 卷三十 晉語·衛文公不禮重耳 卷三十一 晉語·曹共公不禮重耳而觀其骿肋 卷三十二 晉語·宋襄公贈重耳以馬二十乘 卷三十三 晉語·鄭文公不禮重耳 卷三十四 晉語·楚成王以周禮享重耳 卷三十五 晉語·重耳婚媾懷嬴 卷三十六 晉語·秦伯享重耳以國君之禮 卷三十七 晉語·重耳親筮得晉國 卷三十八 晉語·秦伯納重耳於晉 卷三十九 晉語·寺人勃鞮求見文公 卷四十 晉語·文公遽見豎頭須 卷四十一 晉語·文公修內政納襄王 卷四十二 晉語·文公出陽人 卷四十三 晉語·文公伐原 卷四十四 晉語·文公救宋敗楚於城濮 卷四十五 晉語·鄭叔詹據鼎耳而疾號 卷四十六 晉語·箕鄭對文公問 卷四十七 晉語·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卷四十八 晉語·文公學讀書於臼季 卷四十九 晉語·郭偃論治國之難易 卷五十 晉語·胥臣論教誨之力 卷五十一 晉語·文公稱霸 卷五十二 晉語·臼季舉冀缺 卷五十三 晉語·寧嬴氏論貌與言 卷五十四 晉語·趙宣子論比與黨 卷五十五 晉語·趙宣子請師伐宋 卷五十六 晉語·靈公使麑殺趙宣子 卷五十七 晉語·範武子退朝告老 卷五十八 晉語·範武子杖文子 卷五十九 晉語·郤獻子分謗 卷六十 晉語·張侯禦郤獻子 卷六十一 晉語·帥勝而範文子後入 卷六十二 晉語·郤獻子等各推功於上 卷六十三 晉語·苗賁皇謂郤獻子不知禮 卷六十四 晉語·車者論梁山崩 卷六十五 晉語·伯宗妻謂民不戴其上難必及 卷六十六 晉語·趙文子冠 卷六十七 晉語·範文子不欲伐鄭 卷六十八 晉語·晉敗楚師於鄢陵 卷六十九 晉語·郤至勇而知禮 卷七十 晉語·範文子論內睦而後圖外 卷七十一 晉語·範文子論外患與內憂 卷七十二 晉語·範文子論勝楚必有內憂 卷七十三 晉語·範文子論德為福之基 卷七十四 晉語·範文子論私難必作 卷七十五 晉語·欒書發郤至之罪 卷七十六 晉語·長魚矯脅欒中行 卷七十七 晉語·韓獻子不從欒中行召 卷七十八 晉語·欒武子立悼公 卷七十九 晉語·悼公即位 卷八十 晉語·悼公始合諸侯 卷八十一 晉語·祁奚薦子午以自代 卷八十二 晉語·魏絳諫悼公伐諸戎 卷八十三 晉語·悼公使韓穆子掌公族大夫 卷八十四 晉語·悼公使魏絳佐新軍 卷八十五 晉語·悼公賜魏絳女樂歌鍾 卷八十六 晉語·司馬侯薦叔向 卷八十七 晉語·陽平教平公滅欒氏 卷八十八 晉語·辛俞從欒氏出奔 卷八十九 晉語·叔向母謂羊舌氏必滅 卷九十 晉語·叔孫穆子論死而不朽 卷九十一 晉語·範宣子與和大夫爭田 卷九十二 晉語·訾祏死範宣子勉範獻子 卷九十三 晉語·師曠論樂 卷九十四 晉語·叔向諫殺豎襄 卷九十五 晉語·叔向論比而不別 卷九十六 晉語·叔向與子朱不心競而力爭 卷九十七 晉語·叔向論忠信而本固 卷九十八 晉語·叔向論務德無爭先 卷九十九 晉語·趙文子請免叔孫穆子 卷一百 晉語·趙文子為室張老謂應從禮 卷一百零一 晉語·趙文子稱賢隨武子 卷一百零二 晉語·秦後子謂趙孟將死 卷一百零三 晉語·醫和視平公疾 卷一百零四 晉語·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祿 卷一百零五 晉語·鄭子產來聘 卷一百零六 晉語·叔向論憂德不憂貧 卷一百零七 晉語·叔向論三奸同罪 卷一百零八 晉語·中行穆子帥師伐狄圍鼓 卷一百零九 晉語·範獻子戒人不可以不學 卷一百一十 晉語·董叔欲為係援 卷一百一十一 晉語·趙簡子欲有鬥臣 卷一百一十二 晉語·閻沒、叔寬諫魏獻子無受賄 卷一百一十三 晉語·董安於辭趙簡子賞 卷一百一十四 晉語·趙簡子以晉陽為保鄣 卷一百一十五 晉語·郵無正諫趙簡子無殺尹鐸 卷一百一十六 晉語·鐵之戰趙簡子等三人誇功 卷一百一十七 晉語·衛莊公禱 卷一百一十八 晉語·史黯諫趙簡子田於螻 卷一百一十九 晉語·少室周知賢而讓 卷一百二十 晉語·史黯論良臣 卷一百二十一 晉語·趙簡子問賢於壯馳茲 卷一百二十二 晉語·竇犨謂君子哀無人 卷一百二十三 晉語·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卷一百二十四 晉語·智果論智瑤必滅宗 卷一百二十五 晉語·士茁謂土木勝懼其不安人 卷一百二十六 晉語·智伯國諫智襄子 卷一百二十七 晉語·晉陽之圍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