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呂政立暗絕秦嗣

秦昭王五十六年,季春三月,昭王薨。群臣議立太子安國君為王,以華陽夫人為皇後,子楚為太子,朱氏為夫人。命玉翦、章邯統兵伐趙。李繼叔失守,城陷,遂得漳河。秦加兵於周王,周兵亦敗績。自此秦日益強大,伐魏,取韓,聽到無敵。秦王立一年,薨。群臣立太子子楚為王,封華陽後為華陽太後,生母夏後為夏太後,朱氏為王後,子政為太子,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佩劍上殿,召命不名,威權日重,群臣莫敢仰視。秦王楚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以朱氏為王太後,尊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秦王年少,國政皆不韋統理,出入宮禁,略無忌憚,時時與太後私通。宮門之中,畏不韋之威,莫敢聲言。不韋奢侈日極,養家童萬人,招致四方食客,常數千人,金玉如山,甲第連雲,珍玩奇寶,不可勝數。凡戚屬故舊,皆列貴極,金紫滿前,任其封賞。又延覽天下名士,凡有聞見,著為集論,有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行於鹹陽市門外,懸千金於其上,招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懸告十餘日,無人敢增損之,不韋以為不刊之典,遂將此書頒行天下不題。

且說秦王雖年少,承父祖之餘烈,當國家之強盛,東周不祀,六國益衰不韋專內,王翦治外,滅楚伐趙,破燕取魏,天下縱橫,藩籬固結。人知秦之強不知秦已滅矣。

卻說不韋見秦王蓋世,太後荒淫不止,恐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繆毐以為舍人。太後聞,欲私得之,不韋乃進繆毐,詐以為宦者,拔其須眉,奉侍太後遂與私通,心極愛之,封為長信侯。又恐事敗,詐卜避時,遷居岐雍大鄭宮,凡宮中大小事,皆毐裁決。秦王九年五月五日,太後與毐飲酒,大醉,命禦衣夫人季氏進酒,偶酒傾於地,毐怒而叱之曰:“老婢乃敢無禮耶!”季氏曰:“我居宮禁十餘年來,侍秦先王,多有辛苦,爾何罵我耶?”毐大怒,令人笞背逐出。季氏懷恨,即奔告太史趙高,說毐實非宦者,而與後私通,見生二子,藏匿在宮,待王上春秋後,二子爭圖天下。高聞知大驚!不敢隱諱,見秦王,將季氏之言,一一奏知。秦王大怒!就捉繆毐下獄追究,具得情實。至九月,夷毐三族,殺太後所生二子,遷太後於雍地,拘相國呂不韋於幽室。諸大臣賓客極力上言,而死者二十七人,俱斷其四肢,積之關下。

有齊人茅焦,不避斧鉞,願欲議諫。王大怒,按劍而坐,口沫流出,設油鑊於殿傍,令人召焦進見,欲烹之,焦徐徐而行,旁若無人。行至王前,再拜謁起,稱曰:“臣焦向聞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來之,固欲滿其數矣,臣非畏死者也。凡生者不諱死,存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聖王所欲急聞也。陛下如欲聞其說,臣當極力上言之;如不欲聞其說,臣即投諸鼎鑊,願死王前,不畏也。”王曰:“汝有何說?吾即聽之。”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耶?車裂假父,囊撲二弟,遷母於雍,殘戮諫士,桀紂之行,不至於是矣!今天下聞之,盡瓦解而去,無一人向秦者,王獨立無與,臣竊為陛下危之。臣言已盡,決知必死。”即解衣徑赴油鑊,王急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請就衣,願今受事。”即爵以上卿。

數日後,王命駕虛左方,往迎太後歸於鹹陽,複為母子如初。釋不韋於幽室,以文信候使就國河南。一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宴會無虛■。王恐其為亂,召群臣諭之曰:“不韋雖有救先王之功,今隆以重爵,可謂厚■。況又無汗馬血傷之勳,反位居文武百僚之上,恐不足以勸天下也。意欲■之蜀地,使老死遠方,亦不忍加誅之意耳。”群臣莫敢再諫。王乃出手書與不韋曰: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祿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地,以全不忍加誅之意。勿違朕命,速令起行!

韋見其手書,乃哭泣曰:“吾今年老,何能遠行?”自度難免誅戮,遂飲鴆而死。王聞知,乃厚葬於河南洛陽北邙道西也。

秦王自滅不韋之後,侈心益盛。一日,召群臣議曰:“我今並吞六國,一統疆宇,古今全盛,天下一人,當更國號,以新天下耳目。今自謂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故立尊號曰皇帝;又自以我為始,可稱一世,相繼於後為二世,綿延不已,傳至萬世,故尊始皇帝。”又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銷天下之兵,書一統之法,遷徙天下豪傑於鹹陽,鑄金人十二,以示國富。起章台於上林,通複道於上阪,大興工作,創立宮室,盡將所得諸侯美女、珍玩、鍾鼓充人。

二十七年,始皇召群臣議曰:“古於聖王巡狩天下,以觀民風,朕欲效之出巡,與汝百官計議,汝以為何如?”群臣奏曰:“古先有道之君,巡行天下,以觀民間疾苦,謂坐明堂而聽政也。若深居九重,天下利病,何從知之?陛下此行,正合古意。”始皇隨命駕,先巡隴西北山。偶過雞頭山,登高遙望,見東南有雲氣非煙非霧,隱隱中有五色祥光。命近臣宋無忌問之曰:“此何兆也?”無忌奏曰:“雲氣之出,各有不同:有祥雲,有浮雲,有瑞雲,有霽雲,有慶雲,皆謂之雲。臣觀此雲,非雲也,乃大貴之氣,龍成五色,其應不小也。”始皇曰:“為之奈何?”無忌曰:“此雲非陛下不能鎮也,當遊巡東南以寶物鎮之,可以消此應兆也。”始皇曰:“卿言正合吾意。”遂傳命旋車駕,複轉回東巡,登鄒嶧山立石頌功德,封東嶽太山,遂以所佩太阿寶劍,瘞於山下。遂渡淮浮江,至南郡而還。駕回鹹陽群臣迎接入宮。始皇自回鹹陽之後,一向無事,時常追思東南雲氣,不知有何應兆,心下不樂。有近臣奏請:“連日天氣融和,禦園中百花爭放,陛下何不命駕一遊,以悅聖心?”始皇即命駕,帶領近侍妃嬪,前至禦花園看景。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