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範增觀象識興衰

是日晚,項羽大軍來至新城,屯住人馬。羽私出軍中巡聽,行到秦降卒營寨,隻聽得眾軍卒自相謂曰:“我等被章邯逆賊哄誘錯降項羽,此人專為暴虐,賞罰不明。今聞沛公寬仁大量,不喜殺伐,又先入關,定為天下之主,恨我等不能見也!”言罷各自定鋪歇息,魯公聽罷,即回中軍,召英布等謂曰:“今秦降卒二十萬,皆欲謀反,我才自出軍中巡哨,聽得正在那裏私相謀議,不如先除,以免後患。你可引三十萬眾楚軍,盡將秦卒誅之。止可留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範增諫勸不聽。於是英布引兵三十萬,就夜至城南秦降卒營中,將二十萬人不留一個,盡皆殺之,所存者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將而已。可憐二十萬生命,盡被羽坑之!是時章邯等三人大驚來見項羽求免。羽曰:“非為將軍也。昨私行,偶聞汝帳下眾軍卒欲謀反,吾故坑之,以除後患:”三將始安。次日,引兵又行。

卻說樊啥聞項羽兵來,乃人軍中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勢強勝。今聞項羽號秦降將章邯為雍王,今在關外,其意必欲違約而圖關中,若不早為定計,兵不日至矣!”沛公曰:“他若兵來。吾必不得此地矣,奈何?”噲曰:”可急使兵守函穀關,無納諸侯軍,複證關中兵自益以拒之,可也。”公曰:“善。”於是使薛歐、陳沛,領兵守關拒羽。

是時羽兵至關下,使人探聽,回報沛公令人把住關口,前哨不得進,範增曰:“劉邦先令距關,定欲王關中,如懷王約也。公三年苦戰,百計勞心,一旦為他人所得,豈能忽然不動於中乎?”羽曰:“料劉邦兵不滿十萬,強不如章邯,豈敢距關以敵我耶?”增曰:“亦當急令人攻耳!仍遣人致書與彼達知,庶遵懷王之約,不失前日已弟之好,免諸侯議論。”羽即令英布須十萬人馬,鼓噪攻打,薛歐、陳沛隻是緊守,不敢出戰,羽又遣人寫書與沛公,用箭射上關來。薛歐等得書,就差人報知沛公,說羽攻打甚急,沛公召張良、蕭何等眾將,拆書觀看,書曰:

魯公項籍致書於劉沛公帳下:前日與公共受懷王之約,結為兄弟,興兵破秦,誅此無道。今公得先入關,雖謀獻方略之速,然非吾之立懷王以服天下,降章邯以製諸侯,公何能以至此耶?乘人之功,而奪為己有,大丈夫所不為也。乃今拒關不欲我入,然此關豈能久拒而不破乎?見今兵雄將勇,破關如拉朽耳。關破之後,公何麵目以相見乎?幸早開關,仍存大義,不失兄弟之情,然破秦之功,先入之約,諒自有處也,公無惑焉!籍再拜。

沛公看罷書,問曰:“此事如何?”良曰:“項羽兵勢強大,此關豈能久距?倘攻破之後,波眾我寡,彼強我弱,終為所虜也。不若做個情分,去開關著他進來,臣等自有善解之術。”公即差人執符節分付薛、陳二將開關,著楚兵進關,二將上城大呼曰:“著楚軍答話。”隻見前麵一馬到關下,二將曰:“沛公命某守關者,非距楚也,距他盜也,適見魯公書,即令某等開關,請魯公人馬進關。”英布聽說,即差人報入中軍,催趲前後大隊人馬,陸續進關,至鴻雁川下寨。

魯公安定大營,先差細作十數起,各處打聽,沛公到關如何行事,好作預備。細作去半日,至晚歸寨,將沛公行事,從頭細說一遍。魯公暗思:“劉季到關中,觀其所為,決然是要遵懷王之約,我卻著他空指望一場,關中還是我得。”

不題魯公私自忖度。且說範增也差人打聽沛公行事,心中甚是不樂。到晚,人靜時候,邀項伯徐行緩步,來到鴻雁川迤西高阜處所,隻見萬籟無聲,一天星鬥。範增與伯低言曰:“賢公亦知天文否?”伯曰:“某自幼有一友人,乃韓國人,他嚐說為將之道,須知天文,察地理,辨風雲,觀氣色,方可行兵,以此某常習讀此書,頗知大略,願先生指教。”增遂與伯定睛觀看,先定璿璣,次按經緯,有五星躔度,有十二周天,有二十八宿之方向,有九州分野,有三百六十五度,分至啟閉,晦朔互望,何為北辰,何為南極,何為左輔,何為右弼,何為魯公之景運,何為劉邦之瑞證,周環看了一遍。隻見鴻雁川寨中殺氣彌空,將星甚壯,但隱伏之間,運氣不遠;及觀灞上,帝星明朗,五彩龍成,如水之始達,如日之初升,綿綿迭現,耿耿悠長,東井聚金壁之光,灞陵顯真命之象,雲籠旺氣,星照木宮,增看罷,與伯曰:“公以為劉項如何?”伯曰:“帝星結彩,以應灞陵,旺氣朦朧,擬在劉季;如我楚營,不過成武玄鎮,殺氣剛風,主能製伏群雄耳。”增歎曰:“昔者徐州天子氣,今朝灞上帝星明。公之所見,亦得其仿佛矣!”伯曰:“公以為何如?”增曰:“征祥雖寓於天象,盛衰實決於人事。申包胥曰:‘天定固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吾今委身事楚,竭盡忠謀,死而後己,豈有二心?縱使天機有在,安肯少變其心哉?”伯曰:“先生可謂忠矣。”增曰:“今日之事,惟公與我知耳,不可使播於外也。”

次日魯公升帳,聚集大小將官,正議事間,轅門外小校報說:“有沛公左司馬曹無傷,差人持書報機密事。”羽曰:“召進來!”其人持書上見,羽拆書觀看,書曰:

臣左司馬曹無傷頓首百拜,上啟魯公麾下:竊謂天下苦秦殘暴,百姓不能安於一日,幸賴明公神武,幹戈西指,嬴氏束手,製伏諸侯,四海仰德,明公之功,金石不磨也,若如沛公碌碌,不過因人成事耳!假借威力,僥幸入關,正當掃廬候令,仰聽指揮,庶不沒人之善,而佐成王業可也。今乃遣兵據守,恐難支持,姑從眸命,智賺入關,意要整甲揮戈,與公為敵,布告中外,必欲如約以王關中。臣雖沛公部下,而實楚臣也,於心不甘,特書上啟,非有素恨,實為天下之公論也。仰惟明公察焉!

魯公看罷書,大怒,召範增等計議。增曰:“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鄉人最賤惡之。今入關中,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與民約法三章,安撫百姓,要買人心,其誌不在小也,吾夜觀天象,見雲成五彩,天子氣也。明公急早差人攻擊,不可待養成根本,恐難動也。”魯公即點兵攻打。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