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216   

《西漢演義》正文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章邯劫寨破項梁

卻說此一枝人馬,為首的姓劉名邦,字季,沛縣人也,芒碭山斬蛇,豐西澤起義,聚兵十萬,聞項梁兵到,同夏侯嬰、樊噲一幹眾將領兵來迎,糾合一處,協力伐秦。與項梁、範增相見,甚喜。隨後兵馬俱到,一同過淮河到盱胎,會合陳嬰,聚兵一處,懷王建都盱胎,各文武百官朝見訖。

武信君駐紮大軍於泗水河,有淮陰人韓信,仗劍來見項梁。梁見信容貌不悅,欲不用,增曰:“此人外貌清臒,中有蘊藉,既來投見,即當留用,如若棄置,恐塞賢路。”梁依增言,封信為持戟郎官,就留帳下聽用。初時韓信釣魚淮下,終日不得一飯。漂母見信有饑色,以飯與之,信謝曰:“吾後日得地,當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一日往市賣魚,江淮有惡少年辱之曰:“汝常佩劍上街,能刺我耶?如不能刺,當出我胯下!”於是信俯首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之,以為怯。獨許負者,善相人,一見信曰:“吾子有王侯之貴,當為天下元戎,富貴不輕也。”信笑曰:“一日不能一飯,尚望貴乎?”不意聞項梁兵起,遂來投見,梁隻與持戟郎官,信悶悶不悅,維於行伍中伺侯不題。

卻說楚兵聲勢振天,隨到歸附。傳人西秦,趙高恐懼,召章邯計議:“方今天下兵馬縱橫,吳楚尤甚。項梁立楚後,以收人心,與陳嬰、劉邦合兵一處,屯聚盱胎,十分作亂。汝為大將,坐視不行剿殺,以致猖獗,恐兵臨秦地,震動京輔,悔將何及?”邯曰:“連日節次傳報,正欲具奏出師,不意丞相召邯會議,且兵貴神速,不可遷延,即日啟行。”章邯、司馬欣、董翳、李由便帶領大小將官,統領三十萬精兵,出函穀關東向伐魏,以次伐楚。

魏見秦兵勢眾,不敢出戰,便遣二使求救於齊、楚二國。齊王田儋親領兵救魏;楚以新得襄陽舊將項明兵三萬,就令明先領兵臨魏境,遙為之勢。邯遣司馬欣禦齊,遣董翳禦楚,卻自領大兵在後救應。司馬欣與齊王田儋對敵,欣令後軍分二路為左右翼,卻領輕騎一千與儋交戰。儋見欣兵少,盡力戮殺,欣詐敗,儋驅兵來趕,忽聽金鼓齊鳴,秦兵兩路從後突出,箭如飛蝗,儋知中計,急回兵,已中箭落馬,被欣就勢斬於馬下,齊兵大敗。董翳兵到南魏,正遇項明,翳兵遠來未及歇息,人馬疲乏,明兵一出,翳不能敵,退三十裏,駐紮未定,明又領兵追殺,翳大敗奔走。正在危急之際,章邯後兵已到,遣李由急出救援,項明追翳晝夜未定,李由生力軍初到,不三合,斬明於馬下,大殺楚兵。秦兵三路人馬,通合一處,魏兵聞知救兵已敗,孤城難守,魏王咎遂同魏豹棄城,出西門奔楚。章邯兵入城安撫百姓畢,隨啟行,前至東阿駐紮,差人探聽不題。

卻說項明敗殘人馬,回見楚王,奏曰:“秦將章邯,兵勢浩大,齊魏兵俱敗今屯住東阿,指日東向入寇,乞陛下早遣人剿捕。”王召武信君會議,梁曰:“臣親領一枝兵,先斬章邯,次起兵伐秦。”王準奏。於是項梁同項籍、範增一幹眾將領兵二十萬,赴東阿來,離城三十裏下寨。梁遣項籍出馬刺探,籍到陣前,大叫章邯出馬。邯領兵出陣,與項籍答話,籍曰:“爾秦二世無道,趙高大肆惡逆,汝輩結黨害民,不過魚遊釜中,尚不知死,乃敢東向入寇耶?”邯曰:“某上國天兵,所向無敵,汝乃湖南草莽,妄立楚後,豈足為天人之應哉!”籍大怒,舉槍直取章邯,邯舉槍相迎。戰不三十合,章邯敗走,籍遂驅兵來趕。不十裏之地,有秦健將李由,李由乃李斯子也,放過章邯,攔住去路,籍大喝一聲,暗啞叱吒,李由馬倒退二十步之遠。籍舉槍正欲刺由後心,司馬欣、董翳接住,各挺兵器來迎,籍撇了李由,力敵二將,不二十合,二將不能抵敵,拍馬望後便走。羽正欲追殺秦軍,武信君恐羽深入重地,複差英布、桓楚、於英領兵五千接應,大殺一陣。章邯退五十裏遠下寨,與秦將商議曰:“楚兵勢猛不可力敵,我今漸次退後,當用緩兵之計,使彼將驕兵惰,不相提防,然後一戰而楚可破矣。若以力戰,項籍勇不可敵,徒自取敗耳。”眾將曰:“將軍所見甚當。”遂按兵不出。

卻說項籍領兵回見項梁,備說章邯敗兵,已退五十裏下寨,明日密統領三路人馬,分頭截殺,決獲全勝。梁曰:“章邯舊有虛名,年老力乏,料彼無能為也。”梁遂宴會諸將,高歌飲酒,盡歡而散。次日,籍仍領兵分三路出戰,籍自引兵敵中路,英布敵西路,劉邦敵東路,鼓噪呐喊大進,向章邯營殺來。邯各隊人馬,見三路大軍勢眾,住紮不定,拔寨通起。楚兵揮動三軍,分頭追趕,遂將秦兵折為三處,章邯走走陶,司馬欣、董翳走濮陽,李由走雍丘。

卻說項羽人馬,正趕至雍丘,追上李由,由與羽交戰,不三合,刺由於馬下,秦軍大敗。劉邦追司馬欣等至濮陽,一晝夜行三百裏,蕭何急止之曰:“窮寇莫追!防有伏兵,以逸待勞,反中其計,不如且屯兵於濮陽,以觀其變。”邦遂依言屯住人馬不題。

且說英布追章邯兵至定陶,邯進定陶屯住人馬,固守不與布戰。英布於城下安營,終日搦戰,邯兵隻是不出,布無計可施。人報武信君大兵到來,英布出迎,項梁大軍安營畢。梁曰:“邯兵勢窮力竭,逃入孤城,正好極力攻打,如何坐守遷延?恐師老兵疲,救兵或至,將如之何?”布曰:“邯兵雖敗,人馬尚多,四門堅閉,恐難遽破,意欲相時而動,庶為便益。”梁叱之曰:“為將無謀,俄延時日,伐兵既到,立等破城,何待相時而後動耶?”遂將布喝退。隨即分付四邊每隊軍士,各設雲梯上城攻打,喊聲振舉,驚動天地,不期城上火炮火箭齊發,雲梯盡著,又兼矢石如雨,站立不住,隻得退下城來。梁又安排數百輛衝車,鼓噪呐喊而進,邯急令鐵索貫穿鐵錘,繞城飛打,衝車皆折。千方百計,城不罷破,梁十分暴躁。有執乾郎韓信密至帳下告稟:“大軍人馬久住城下,恐敵軍窺見我軍懶怠,夜黑開城,攻劫營寨,一時無備,反遭毒手,攻城之策小,提防之策大,請將軍思之。”梁大怒曰:“吾自起兵會稽,所向無敵,量此孤城,何足為難!章邯聞吾之名,心膽皆碎,何敢出城劫吾營寨耶?爾何等之人,乃敢妄為籌策,以阻軍心?”遂將韓信叉出。有宋義聞信言,急說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必敗!今士卒懈怠久矣。秦見雖圍困在城,連日養精蓄銳,又兼章邯秦之名將,善能甲兵,果如信言,甚幹利害,信言亦良策也。”梁益不聽。是夜章邯果分付將士飽飯畢,人各銜枚,開放城門,統領三軍,暗分二路,來到楚寨,楚兵正睡熟,章邯密傳將令,一聲炮響,金鼓大振,殺人楚營。夜晚兵來,如天覆地陷,山崩海沸一般。此時項梁已帶酒不能起,左右扶出轅門,未曾上馬,一將殺入中軍來,乃秦偏將孫勝也,梁措手不及,被勝一刀斬於門旗下。項梁被誅,各隊人馬驚惶亂竄,自相踐踏。宋義、英布禁止不住,隻得棄營逃走。殺到天明,秦兵大獲全勝,徑趨外黃,入陳留屯住人馬,聲勢複振。

劉邦知梁敗績,領兵來定陶救援,已無及矣。遂同義等收回敗殘軍馬,急投雍丘來報,說武信君被邯所殺。項羽聞知,大叫一聲,氣倒在地下,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