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216   

《西漢演義》正文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九裏山十麵埋伏

卻說韓信欲引項王深入重地,求計於左車,左車曰:“霸王累次被元帥誘引,以致取敗,若複行此計,恐霸王識破,決不追趕。明日出陣當請主上答話,主上以言語激之,而向西急走,霸王性暴,決難容忍,定要追趕。如有左右諫止,臣請中途以身當之,彼想日前詐降之恨,豈肯便罷?臣大笑逃走,霸王愈加忿怒,必然前進。如此可引十數裏,可入重地。元帥高見,不知以為何如?”信曰:“此論正合吾意!”隨同左車到漢王大寨,見漢王具說前事,漢王曰:“吾左右須預備大將以當之。”信曰:“即著孔熙、陳賀二將為大王羽翼,王引項王可向西會垓而行,臣於彼處已有布置。”漢王大喜。君臣密密計議停當。

卻說韓信複到中軍,傳下將令,著大小三軍,聽候發落。次日,諸將俱到帳下伺侯。韓信曰:“主上自出褒中來,與項王五年之間,親經七十餘戰,勞師動眾,萬苦千辛。今項王勢孤力弱,勝負之決,在此一舉。諸君務要竭力報效,各圖裂土而封,以成萬年之業。進當奮勇,退當固守,麾左則左,麾右則右,聽吾指揮,共成王事。”諸將應聲而諾曰:“敢不聽元帥號令。”於是韓信按《周易》布陣:乾為天,令王陵管之,引副將十六員,大兵四萬五千,旗幟六十四麵,在西北方埋伏;坎為水,令大將盧綰管之,引副將十六員,大軍四萬五千,旗幟六十四麵,在正北方埋伏;艮為山,令大將曹參管之,照前引軍在東北方埋伏;震為雷,令大將英布管之,照前引軍在正東方埋伏;巽為風,令大將彭越管之,照前引軍在東南方埋伏;離為火,令周勃管之,照前引軍在正南方埋伏;坤為地,令張耳管之,照前引軍在西南方埋伏;兌為澤,令臧荼管之,照前引軍在正西方埋伏。前布八卦,後設五行,左輔右弼,各有方向。夏侯嬰領兵十萬,隨漢王後為應接之兵;子房領兵十萬,在左掖為防護使;陳平領兵十萬,在右掖為救應;使孔熙、陳賀領兵二萬,為羽翼;呂馬通、呂況,領兵二萬,為日月;靳歙領兵一萬二千,副將十二員,為十二方位;柴武領兵二萬八千,副將二十八員,為二十八宿;大將任敖領軍二萬五千,看守漢王大營;劉澤領軍三千,在雞鳴山虛張旗幟,遙為之勢;劉交領兵五千,巡哨後軍;薄昭、孫可懷、高起、張倉、戚思等,各領兵一千,四邊催督人馬前進;陳豨、陸賈、傅寬、吳芮等,各領軍五千,從小路在徐州左近,待楚兵空壁出城,即乘勢入城,捉住霸王宮眷,安撫百姓,勿得擅自搶虜,四門拔楚幟,盡立漢幟;灌嬰佯敗,引霸王入會垓;待霸王敗後,中郎騎將楊喜,與五軍都尉楊武,左軍司馬王翼,右軍司馬呂勝,在烏江左右埋伏。諸將隨韓信擺成陣勢,各有方向,俱已完備。

有王陵等近前曰:“元帥一向操練人馬,布置軍陣,某等俱已明白。但今九裏山去沛縣一百八十裏,此時楚兵五十萬,四方安下營寨,元帥欲令某等去九裏山埋伏,不知從何路而去?在何處埋伏?不知元帥在何處對敵?主上在何處引戰?請問其詳,以決群疑。”信曰:“某未來此處,與楚交兵,預先數四差人踏看地方,細訪埋伏處所,然後分調諸君,各守方位,如不知去路,何以取勝?九裏山在徐州城北,離城九裏遠。項王被左車詐誘來沛縣。心甚懊悔,今與吾戰,一敗之後,決奔彭城。吾因算定此山,極好埋伏,不待霸王進城,就令諸君布此陣勢,將項王圍困在內。四邊皆是漢兵,使項王進無所往,退無所守,決欲過大江,以求救應。某又遣四大將在烏江埋伏,項王亦難渡江,此處定然擒獲成功。諸路人馬可往西而行,從固陵北路沿黃河岸邊,從歸德郡繞虞城縣二百裏,倒轉入彭城九裏山。此山舊名九嶷山,相連有四座山,城東北有雞鳴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北有聖女山,周迴有二百裏。項王到彭城,見城上有漢兵旗幟,決不敢近城,卻從北走。諸君人馬四合而來,豈能出此重圍?某已算定方向,然後敢誘楚兵至此,使往回勞苦,再無軍需,所以為必勝之說也。”王陵等拜伏在地曰:“元帥神機妙算,古今罕有也!”

韓信發落諸將已畢,隻見帳下一人高叫曰:“元帥何視人如土木耶?”信視之,乃舞陽侯樊噲也。信曰:“諸將皆有方向,獨將軍未有調用,非信輕將軍也,但有一大任,欲將軍管領,恐一時誤事,則百萬雄師,如無眼目矣。”噲曰:“元帥有何遣用,某竭力前進,如少誤事,決聽元帥以軍法治之,雖死亦不敢怨恨。”信曰:“諸君大軍到九裏山,當左者則麾左旗,當右者則麾右旗,當前者則照前而麾之,當後者則照後而麾之,四麵八方,轉移布置,全看中軍大旗調度。目令諸事俱備,惟少此一節,欲勞將軍,於九裏山高崗之上,領精兵三千,執掌大旗,指揮三軍,各投方向,又全仗將軍眼明手疾,隨機應變,遠望項王所向之處,以為動轉。”噲曰:“白日可望大旗,若晚間何以為號?”信曰:“晚間執一大燈籠,高豎起山頂上,卻看火把不動,而各占方向者,乃漢兵;若奔走而趨前不定者,為楚兵;揮轉燈籠,自有照應。將軍須用心,不可有誤!”樊噲得令,同諸將向固陵密密進發。止漢王大兵,並左右前後四起,隨韓信與楚交戰,其餘盡數東行不題。

卻說霸王召季布等計議曰:“昨差人四邊探聽,漢兵委的勢重。汝等分為六起進發,仍著鍾離昧、周蘭隨朕防護,以為救應。膚親領兵二十餘萬,其餘三十萬乃六起大將管領,著虞子期守護中軍。”霸王一騎馬早出陣前,傳與漢王:“急早與吾決戰,兩家成敗,在此一舉,不可仍前迴避,卻教韓信暗施詭計,非大丈夫之所為也!”於是漢王全裝甲胄,耀武揚威,來到陣前,要與霸王對敵。未知果與對敵否?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