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諭父老漢王布德

卻說漢王同大小文武百官,到東門高阜處,看韓元帥出師。但見:

按九宮四象八卦,列五行十幹十二支。隊有陰陽,陣有前後;將有紀律,兵有行伍。旗雖尚赤,而引軍開道者則按五方;製雖為王,而威儀號令則專九伐。人各有能,量才而用;人馬廢棄,隨長而取;身材長大者拽弓拽弩,身材短小者持戟持矛,身力強壯者執旌執旗,身力少弱者鳴金擊鼓,不能視遠者專聽號令,不能聰聽者專望風火,身肥者為馬軍,身瘦者為步軍,日能食鬥粟者專為前驅,日行二百裏者專探機密。灌嬰領四牙將,逐隊前行;張倉領二文士,隨軍後進;陸賈同二謀士,識地利之夷險;叔通領八裨將,參行兵之可否;盧綰靳歡為主將之態度;解甌陳沛乃中軍之驍騎。三軍如虎,多士如雲,鼓動神威昭萬象,蕩開征旅給千兵。

漢王同百官看罷出師,眾皆歡悅。韓信乃近前奏王曰:“臣兵先行二日,王卻徐徐而來。臣過關,那時與陛下約會也。”信拜辭,揮動三軍前進,王乃回車駕進城來看的人扶老攜幼,不計其數,盡道自生長褒中,不曾見今日出師。王聞之益喜。

次日,王召蕭何問曰:“朕前日曾傳旨,著卿等行文書去各郡縣,召父老來宣諭他,不知曾來否?”蕭何曰:“連日無數百姓,見王將起兵東征,盡道大王今離褒中,伐楚破六國,建都鹹陽,我等再不得回睹天顏,願來進朝見王,現今正在外邊伺候數日矣。臣見陛下未得暇,不敢奏聞。”王曰:“既百姓父老在外,俱著進來。”蕭何傳命出,著百姓進朝。有門禁官傳旨出,著百姓進來。那百姓父老在外,紛紛攘攘,要進內朝見,聽得宣召,一個個爭先快睹,引領而見。有傳班甲士呼曰:“百姓肅靜,毋得喧嘩!”王曰:“父老鄉民也,甲士毋得驚恐。”漢王遂起身出殿簷下,看那百姓,不知其數。有幾個為首年老的,近前奏王曰:“自從陛下到褒中,風調雨順,萬民樂業,道不拾遺,夜戶不■,正是堯舜之世!不想陛下今日興兵東征,又不知何時得睹天顏!”言罷,個個拜伏在地,淚如雨下。漢王見百姓如此愛戴,亦垂涕不忍相舍。父老又奏曰:“陛下今日車駕啟行,不知何人在此鎮守?”王曰:“朕看蕭何相國在此安撫百姓。”眾人以手加額曰:“若是蕭相國在此鎮守,臣等褒中萬民之福也!”王曰:“汝百姓中有三鄉老,可著近前,聽朕訓諭!”鄉老者,乃古製也。古製:十裏為一亭,一亭之中,擇一亭長管之;十亭為一鄉,一鄉之中,擇一鄉老管之。共有三個鄉老:一個掌管鄉約,一個掌管耕種,一個掌管爭訟,三老總統於縣。今日三老上前聽宣諭,漢王命一人高聲宣讀諭文,其文曰:

朕惟古先明王之治天下也,以安民為務,而安民之道,以教治為先,是以上下承相,風俗淳厚,一國和平,臻於至治。朕自治國以來,夙夜倦倦,誌圖治理,建都南鄭,思與百姓共臻於道,及天下而為一統。以此特加曉諭,使知為善去處,趨吉避凶,為永保身家之道。如居家者,有一家之長,居鄉者,有一鄉之長。為一家之長者,教訓子弟,講讀詩書,明達道理,父慈於子,子孝於父,兄愛於弟,弟敬於兄,尊卑長幼,各循其序,毋相淩奪也!使一家之內仁讓浹洽,親睦相勸,便為一家之福。為一鄉之長者,勸其一鄉之內,士農工商,各居一業。士則修明義理,勤習課業;農則力於田畋,無欠賦稅;工則專於藝術,毋作淫巧;商則用心生理,毋為遊蕩。大小相安,長幼和睦,毋爭告訐,而陷於刑戮;毋賭博淫秩,以墮於凶德;毋遊手好閑,以廢其生意;毋竊取人財,以陷於死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婚姻死喪,鄰保相資。如此則一鄉之內,禮樂雍容,風俗淳美,富壽安秩,共享太平,而為一鄉之福。故曰:作善降之百祥,作惡降之百殃,善惡之報,不差毫厘。朕今約法三章,見有定律。使宣汝等來,倦倦開諭者,正欲爾等守法奉公,鹹歸良善。其有不遵朕誨,仍陷於惡者,明有國法,暗有鬼神,罪亦難逭。爾等欽之守之,毋或勿忘!故諭。大漢元年乙未秋八月一日。

漢王宣諭父老,賜與酒飯,各著令回鄉,因謂蕭何曰:“留卿在褒中,撫恤百姓,勸課農桑,省刑薄稅,舉善罰惡,催趲糧儲,以給軍餉,卿之職也。”蕭何曰:“謹遵王命。”漢王於是傳令三軍啟行,陸續徐徐進發。如有過期後至者斬,逃匿者斬,父母妻子族人等隱容者悉斬,鄰裏鄉黨知而不舉首者,罪亦如之。即日車駕啟行,蕭何率領所屬百官送出褒中,各鄉父老百姓,望塵遮道,攀轅臥轍,哭泣滿道。漢王以袍袖掩麵而泣,君臣百姓,戀戀不舍。蕭何等送漢王過褒中辭回,帶領百官父老,安撫地方,催趲糧餉。漢王車駕向東從容而行不題。

卻說韓信領三大隊人馬出褒中,不往棧道去,卻從陳倉小路而行。來到孤雲、雨腳山下,從山後僻路進兵,前麵已有樊噲開路,雖有夾江之水,從寒溪河流出,壘石可過;山傍雖有險路,魚貫而進,行三五裏,便有闊路;雖被樹木長合,樊噲卻命三軍砍去,有路可通。韓信乃與眾將曰:“某前日匹馬夜間行到此寒溪河邊,正值秋水泛漲不得過,卻有蕭丞相趕入到此,明月之下,複得相見。若使渡河長往,今已到淮陰矣!”眾將曰:“此實天意有在,留元帥興劉滅楚,使我等得出褒中。不然,棧道燒絕,我等亦不知此路,又無元帥如此大才,我等徒死褒中耳!”眾將請立石以傳示後世,韓信遂令立石山頂之上,上刻曰:“漢相國追韓信至此”八字。

韓信揮動三軍前進,山路危險,回徑盤折,眾將下馬步行,牽藤扳葛,登高步險。雖是辛苦,而思歸之心踴躍而進,亦忘其勞也。正行之次,忽見前軍來報曰:“軍不能前進,亂山之內,溪澗之間,有條毒蛇長數丈,兩眼射出光芒來,據山隨處,戳住去路,乞元帥除之。”信曰:“毒蛇當路,須令箭手百人,各掩身山凹之內,箭頭以藥塗之,密密射去;仍令炮手,各執火炮,以防毒蛇性發,恐跳躍傷人,各放炮擊之,則無事矣。”眾人得令,方欲動手,隻見中軍帳下一人,到元帥麵前高聲叫曰:“一蛇當道,何須用許多人治之?便是滄海蛟龍,某亦敢去!”左右聽說大駭。不知此人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