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216   

《西漢演義》正文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淮南王英布反漢

卻說英布殺了使命,就點起精兵二十萬,屯於城外,仍招集四方軍士。一日孿布麻衣扶杖來見英布,備說:“彭越屈死,想當日與大王同力建功,今成畫餅。使漢王無韓侯、彭王與大王,安得滅楚有天下?今無故將韓侯、彭王誅夷,止有大王一人,王不極力起兵與梁王報仇,則大王亦有梁王之禍矣!”英布曰:“吾已殺使命,現今屯兵城外,早晚發行。幸得大夫來讚助,吾成功必矣。”費赫曰:“舉兵當先得地利,不可輕動。大王若傳檄燕趙,據守山東,先立根本,次決勝負,以為勝策,若恃一時之忿,徑與交戰,漢有良、平之智,絳、灌之勇,帶甲百萬,控連四海,決致取敗。”英布怒曰:“汝何妄為議論,阻我軍情,方今漢王春秋已高,韓、彭已死,我何畏哉?”遂叱退費赫,於是舉兵東取吳,西取上蔡,與楚王劉交並劉賈戰於吳楚之間,布兵強盛,一戰遂虜劉交,斬劉賈,聲勢大振。

報入關中,帝大驚,召諸將問計,諸將曰:“英布豎子,何能為乎?天威下臨,必克全勝。”汝陰侯滕公曰:“臣有一門客,乃楚令尹薛公也,足智多謀,聞英布反,深笑其不能為也,想彼必有籌畫。”帝乃急召薛公問之,薛公對曰:“使英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帝曰:“何謂上計?”對曰:“東取吳,西取楚,並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有也。何謂中計?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魂,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上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帝曰:“汝料英布出何計?”對曰:“布決出下計。”帝曰:“何以知之?”曰:“英布乃驪山之徒,無深謀遠慮,一日高居王位,皆為身計,不顧其後,故知決出下計也。”帝大喜,即封薛公為千戶,遂傳命大小三軍,整率人馬,隨帝東征。留蕭何守關中。

大漢十二年冬十月,帝大兵駐蘄西,正遇英布人馬渡淮,兩軍相遇,各立營寨,帝升中軍坐定,有探聽小校回奏:“英布東取吳地,有吳郡大守呂璋,畏布威勢,即開城納降,布從江夏渡淮取蔡,今兵抵蘄西,正與陛下大兵相遇,見今紮營於五十裏甕山之下。”帝聞奏,笑曰:“不出薛公之所料也!”遂命王陵先領一枝人馬哨探,續差灌嬰、周勃接應。

卻說英布聞漢兵到來,親領一枝兵,轉過甕山迤西,正遇王陵,領兵相對。陵曰:“汝乃驪山徒夫,一旦位至王爵,不思安享富貴,乃欲謀叛,自來尋死?”英布怒罵曰:”汝等乃沛縣酒徒,得我等讚助之力,今成大事,前年殺韓信,今年殺彭越,我三人同功一體之人,他二人既被害,早晚必尋到我,我如何不反?乘此時,汝快與我一同起義,免致後日之悔。”王陵更不回話,舉刀直取英布。英布舉斧劈麵交還,二將戰有二十回合。王陵刀法慚怯,灌嬰、周勃二將人馬已到,就勢出馬衝殺來,英布陣上,欒布領過諸將,也都殺來。兩邊混戰。漢兵大勢人馬。拔寨都到來接連交戰,布兵抵當不住,望山後四散奔走。帝乘白龍駒,隨大勢人馬,一概追趕,不防欒布側身在山凹邊。見帝過,挽弓搭箭,想誅彭越之恨,盡力一箭,正中帝右肩,翻身落馬。諸將知漢帝被流矢所傷,傳知遠近,諸將無心戀戰,各紮往人馬安營,扶帝入中軍,用醫敷藥調治,幸未大傷。

帝次日扶病升帳,召諸將曰:”英布知我中箭,決不作預備,汝等可乖機一戰決取勝矣。”陳平曰:“今日人馬,且未可出戰,待數日後且不出,英布決疑帝中傷,定親來搦戰,那時卻乘機衝殺,著他不作提備,方可取勝。”帝令曹參領兵三萬,去長沙絕布糧道;令灌嬰領兵二萬,前往陸安捉拿英布老小;令紀通領精兵二萬,劫於大寨;令周勃等把住淮江渡口,各處調派停當。

英布果見帝數日不出,大喜曰:“此必漢王被箭射傷大重,不能出戰,吾正好乘饑攻取,必獲大勝。”欒布曰:“恐有別計,須當仔細。”英布分二枝人馬殺上漢營來搦戰,漢陣上不見人馬,一連二日,英布曰:“果帝傷重,無人主張.今晚可劫營,決無準備。”孿布曰:“陳平等多詭計,恐中間有詐。”言未畢,後哨人來報,大營被漢將紀通劫了,現今周勃等把住江口,灌嬰往陸安暗取大王老小,曹參斷了糧道,現今軍中已缺糧。英布聽說大驚,急收回人馬望山後安營,人馬方動,隻見漢營中二枝人馬衝出,為首大將樊噲大叫曰:“英布急早投降,奏過主上,免汝一死。”英布大怒,急勒回馬,與噲大戰。交馬五十合,見漢兵陸續增添越多,布不敢久戰,望東南逃走,帝傳令大勢人馬追趕至大江,布引百十騎渡江,漢兵遂屯兵於江北,暗使人探聽英布投何處去。

卻說英布過江,徑至吳國,投吳芮處安身:吳芮正出城外采獵未回。吳芮侄吳臣,曾受英布之辱,每懷忿恨,見布止領百十騎人馬來投,自思:“布平日恃勇獨霸淮南,恣意妄為。今謀反,被漢王一陣殺敗,卻來投奔安身:我若容了他,即是通同叛臣,不若乘叔采獵未回,暗地殺之,投見漢帝,此莫大之功也。”於是迎接英布入府,行禮畢,分付左右置酒款待。布問:“令叔何往?”臣曰:“阿叔無事,即往南山敗獵,或三五日方歸。今日不知降臨,早晚必回城矣。”布曰:“前日兵出吳地,幸賴令叔,率眾歸降,一路過江,並無阻滯,遂取上蔡,直抵蘄西。不料被漢兵劫營,遂爾失利,今日複過江到此,且暫住數日,待令叔回,再糾聚人馬,與漢決戰,如得成功,富貴與令叔共之。”吳臣隻是佯為答應,飲酒至晚,英布大醉,即投公館宿歇,將二鼓之後,吳臣同四十十武士,各執利刃,從公館後門暗地越牆而過,徑到英布寢歇處。隻聞英布鼾睡如雷,吳臣看得較近,用力一劍,將布斬首落地,耳房中有十數從人知覺,便叫道:“大王房中如何有人?”急起身搶出,破四十個武士攔住,遂盡行殺死。

次日天明,吳臣將英布首級過江來見漢帝,帝聞英布被吳臣殺死,甚喜,急召入,令吳臣將英布頭捧上驗看。陳平諫曰:“不可:英布乃世之驍將,今被暴殺,魂魄未散,恐有惡氣,衝犯龍體。”帝曰:“朕自起兵豐沛,十數年來,經百十餘戰,大小首級,不知見幾千萬個,豈懼英布首級耶?”遂捧上觀看,帝乃大罵曰:“黑麵賊:不安守臣節,卻要謀反,今被斬首,汝再敢縱橫吳楚之間耶?”言未畢,隻見布頭睜圓怪眼,須發直豎,一陣惡氣,將帝衝倒,未知性命如問?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