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韓信背楚走鹹陽

英布殺了義帝,聞岸上百姓發喊,欲攏舟上岸,因風色不順,不得傍岸,那百姓一哄都走了。其中三個老人,為首一老人,年八十歲,人稱為董公,為人多讀書,知道理,一鄉最尊他,乃作倡曰:“待英布的人馬回去了,我等務要打撈義帝屍首,帶至郴州,以禮葬埋,卻糾聚幾個壯士,從河南洛陽迎接漢王,做個盟主,與義帝報仇。”眾人應聲曰:“我等願從尊命。”董公率領眾人急奔下流,雇覓十數個會水的船家,下江跟尋,至是晚,月明之下,忽見水麵上,隱隱若有所見,眾船家伏水近前抱住,卻是個人,眾船家撈上岸來,掌起火把看時,顏色如生,並不改變。眾人原不識義帝,又見赤身無一絲衣服,止二足中趾上套二玉環,乃龍形也。董老曰:“此必義帝也;若常人,豈有此玉物耶?”眾人以淨帛遮體,扛至前村,各焚香行禮。至次日,權處棺木殯了,徑投郴州來,有本州官吏裏老人等。抬至原修宮殿中間停放,眾人計議,恐日久霸王知道,決尋事謀害,不若急急葬埋,庶為全美。州官等擇日將義帝葬於郴州。至今人帝墳塚尚在,四時享祭不絕。

英布等弑了義帝,來到彭城會範增等眾人,將前事密說與範增,增懊侮不已,與眾將曰:“義帝乃吾與武信君所立,以服人望,豈想今日弑於江中,甚非人臣之禮,若再遷都彭城,決不足以圖天下矣!我等當急回勸止,不可遷都,庶劉邦不敢東向,若離鹹陽,不百日內,劉邦決出褒中,吾輩不能安一日矣!”季布曰:“前韓生亦曾有此言,被霸王烹之。”增曰:“我等眾人各苦諫,決不可遷都。”

範增留季布修理彭城,卻同眾人赴鹹陽來勸止霸王,隻見鹹陽十分狼狽,各文武官員,通預備行裝,要三二日啟行。範增同英布等進見,備將義帝遇害一一奏知霸王,霸王大喜曰:“除我心腹之患。”範增曰:“心腹之患,不在義帝,實在劉邦也,陛下苦今遷都,不久劉邦決出褒中矣!”霸王曰:“棧道燒絕,吾料劉邦插翅亦不能飛出也。”增曰:“陛下遷都,三秦懈怠,其人決有大誌,必蓄養豪傑,與陛下爭衡,出此棧道,反掌之易耳!望陛下不可遷都。”霸王曰:“朕號令已出,文武行裝已備,豈有中止之理,亞父不必過慮,料劉邦無能為也。”英布曰:“事貴先圖,機難遙度,臣恐陛下一離鹹陽,人心怠緩,此地決難守也,近日各路諸候,漸有叛夫者,陛下不可不慮也。”霸王怒曰:”朕自會稽起義以來,所向無敵,凡叛去者,皆不才之人,何足為用?遷都之事,朕意已決,再不必多言!如有抗拒者,以韓生為鑒。”範增等長籲口氣,各下殿來,隻得各備行裝起行。

卻說韓信自見張良後,此心倦倦不能忘,先將家僮打發回淮陰去,是夜過都尉陳平家拜訪。素日信知陳平有意降漢,因來以言挑之曰:“霸王遷都,漢王決出褒中,鹹陽非國家所有也。”陳平曰:“霸王近日殺義帝,遷彭城,烹韓生,自以為是,決不足以久安。漢王長者,他日終成大事。賢公在此碌碌,不若背而去之,得以展大才也。”信曰:“我亦有此心久矣,恐沿路關津難過。”平曰:“此亦不難,我衙門有印信文書,與賢公一紙隨身,所過關口,有此文書,徑自長行,隻說入褒中探聽消息。”信拜謝曰:“若得此文書,誠千金之賜也:他日若得寸進,決不敢忘盛德。”平曰:“賢公保重,若他日成事之後,不久亦欲投漢,仍望賢公提拔。”信拜辭陳平,得了批文,預備行李,拴束停當,分付門吏:“我城外訪友,明日方得歸來,汝可用心看守。”匹馬徑出鹹陽來。行至關口之時,自範增回關中,見漢王已入褒中,心中憂惶,即差人分付,各關津隘口把守得十分嚴密,韓信來到安平關口,隻見把關軍士攔住,便問:“將軍往何處去?”韓信隨將批文與眾人驗看,仍到關上見守關總管,各施禮畢,問韓信:“足下何處去?”信曰:“霸王差往三秦,會同整飭兵馬,關防漢兵,著星夜傳報。”即辭眾人出關,急策馬西行不題。

卻說把門二吏,連等了兩日,不見韓信回來,急報知亞父,備說:“韓信一月前有一人,夜晚來相會,說了一夜話,就在信家宿歇,其後將家僮行李打發回籍,今卻匹馬假說訪友,次日就回,下意今已又過了兩日,前後共四日,不見歸來。此必是逃走,不敢不報。”範增聞了這話,便跌腳道:“此人我終日懸念在心,前曾叮囑與項王說:若用此人,須當重用;若不甲此人,須殺了方除後患,不意今日卻走了,決投褒中去,吾心上又生一大病矣!若不迫來,使我曉夜不得安然。”隨入內奏知霸王:王怒曰:“此儒夫安敢背我歸漢!”增曰:“韓信極有識見,臣屢次薦舉,陛下隻是不用,今被他走了,決歸褒中去,他日為陛下一大患也!”王曰:“彼無文憑,關上必然攔阻,如何得脫?”急差鍾離昧:“領二百輕騎,快與我捉來,碎屍萬段,以警其眾!”鍾離昧依命追趕,來到安平關,責怪關上官兵:“如何輕放韓信過去,有失關防?”把關總管享道:“韓信有隨身印信批文,為約會三秦緊急公事,某等安敢阻當?今已過關三日矣!將入漢境,明公恐不能追及,不若飛報三秦,遣兵追趕,況餞道燒絕,決難經過,庶可趕上。”鍾離昧曰:“爾眾人所見亦通。”當時作飛檄,即傳報三秦,著兵追趕。鍾離昧回鹹陽,將前事奏知霸王。王曰:“即逃去已遠,料韓信懦夫,成何大事?亦不足掛念!”當傳令著文武大小官員,隨車駕赴彭城建都,卻留呂臣、機公守鹹陽。

且說韓信離安平關,一路直抵散關,照前驗批過關,來到三岔路口,自思此處正是緊要去處,將張良地理圖取出,觀看入褒中去路。看畢,方欲策馬,隻見從東一騎馬飛走前來,手執大牌,分付路口兵:“爾等如遇匹馬過來,當追看批文中姓名,如不是韓信,方許放過去。”眾軍士便道:“方才過去一人,匹馬獨行,不曾追問來曆,何不趕上問他一聲?”那執牌軍官急趕上韓信,便問:“將軍甚姓名?有何公幹?”信曰:“我姓李,前往褒中探親。”那人曰:“有批文否?”信曰:“有批文在此。”那人務要取看,韓信取公文打開,正欲遞與觀看,卻於背上將主劍拔出,望其人一劍殺死。那關中走出五個人來,就向韓信奔來,韓信匹馬近前,舉主劍將五個軍士盡行殺死,策馬急向西行。未知何日得到褒中?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