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216   

《西漢演義》正文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張良從赤鬆子遊

卻說帝思韓信,欲召相見,信聞,即入朝見帝,帝曰:“卿久不相見,朕甚思之,召欲一見耳。”信曰:“昔臣破楚之時,每十餘日,未得飽食,因積久成病,今無事閑居,舊病又舉發,臣亦仰思天顏,恨不能常常相見。”帝曰:“卿有疾當迎醫調治,不可遲緩。”信曰:“臣平日居家無事,便生疾病;苟多事之時,則無疾矣。”帝曰:“卿乃有用之才,故能幹濟事變,不可棄置耳。”又與從容論諸將何人可以禦敵?何人可以將兵?何人可以將兵之多,問人可以將兵之少,信一一陳說,皆中肯綮,帝甚喜。又問曰:“如我能將兵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兵十萬耳!”帝曰:“我與將軍何如?”信曰:“臣多多益香耳。”帝大笑:“多多益善,何乃為我擒也?”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能將帥,此臣所以為陛下擒也。且陛下乃天授,非人力所能及也。”帝聞信言,益喜,而心實疑忌,恐終為亂也,仍令私宅養病,而卒不大用。信辭帝回家,悶悶不語。

不說韓信閑居,卻說張良自韓王姬信謀叛之後,每托病閑居,終日辟穀。有人相見者,便說:“人生天地問,如白駒過隙,百年一瞬息耳!吾欲退處深山,修仙學道,為長生之計,一切功名,如浮雲往來,漠然無動於中。但今蒙帝眷顧,未忍舍去,其實此心終不欲誇金紫,戀繁華,居高堂,列鼎食,而貪人間之富貴也!又況一身多病,血氣日衰,若不急早修養,恐他日精氣既耗,神下完體,雖欲藏修,亦無及矣!”左右亦將此言時常奏帝,帝以此每見良稱疾不朝,心不甚疑。一日,帝因探之曰:”朕自先生之教,累建大功,欲以大國封之,以報先生也。”良曰:“臣始從陛下入關,言聽計從,多偶中,殆亦大授,非臣之能也。今封臣為留侯,此布衣之極,於臣足矣。顧受封之後,已領陛下洪恩,即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遊,導引不食,為長生計耳,如金紫輝映,玉食滿前,人所深願而不可得;但臣弱體多病,實不堪此滎貴,非敢負聖恩也。”帝見良辭意懇切,遂準養疾,仍令一月一入朝,就居鹹陽僻靜之處。

良自稱病之後,杜門謝客,修真養性,一月止隨群臣朝參一次;退朝之後,凡百不動於心。一日,良閑居,有子張辟疆進言曰:“阿翁今為帝師,累建大功,位至三公,正當玉食萬鍾,安享富貴,與國鹹休,為萬代元勳,亦非過分。何乃杜門謝客,居此寂寥之地,甘受清若,其意何謂?”良曰:”是非爾所知也!世之貪富貴者,樂功名之既成,喜榮華之眩目,享崇坐高,一呼百諾,妻妥滿前,笙簧盈耳,遂謂平生之誌,此為極矣。豈知位極人臣,天下所忌,處高未有不危,處滿未有不溢,君疑其權重,天惡其太盈,投間抵隙者,得以用其心,起謗生讒者,得以乘其弊;一旦天顏動怒,眾口交攻,無計可挽,無地可逃,身既就戮,妻子為奴,富貴榮華,轉眼皆空矣,豈如我今日,靜觀雲水,笑傲江湖,醉裹乾坤,壺中日月,獨居一室,萬慮沉消;雖處寂寥之濱,而胸中快樂,雖甘黎藿之食,而物外逍遙,寵辱不驚,無關利害,閑來養老氏之玄虛,靜時觀萬物之自得,足以保身惜命,以樂天年,使爾等安居常業,永為良臣,不亦愈於春花之富貴乎?”辟疆拜伏曰:“今日始悟阿翁辟穀之意,乃明哲保身之說也。”

後張良每閑出遊,往穀城之東,忽見黃石一片,乃悟曰:“昔圮上老人曾說:‘他日穀城遇黃石一片,即我也。’今日果見黃石,則前日之言應矣。”因俯伏向石而拜,遂建祠以祀之。

不說張良導引辟穀,修真養性。卻說單於因帝以美人計哄誘出圍,遂糾合大勢人馬,侵擾邊庭,搶擄郡縣,屢有飛報奏帝,帝甚患之。劉敬進言曰:“陛下初定天下,士卒疲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以力為威,未可以仁義說也,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彼必慕以為閼氏,他日生子,必為太子,冒頓在,固為子婿,冒頓死,則外孫為單於,豈聞外孫與外祖抗禮者哉?”帝曰:“堂堂中國,奄有四海,況兵甲尚強,國勢不弱,再無他策以禦外敵,乃以我公主而為腥臊犬羊之配,是何道理?使諸侯聞之,不亦恥笑寡人乎?”敬曰:“白登之圍,陛下所親見,況數年以來,與楚七十餘戰,百姓殺傷者,不知幾百萬,陛下今為天下之主,當以民命為重,何苦終日興師動眾,以疲天下,則百姓何所望乎?今日請和,雖屈一時,實為天下百姓,且陛下不欲以親公主妻之,急令人秘密取庶人之女,藏於宮中,假為公主,臣即為使,齎詔奉公主前與講和,使彼罷兵休爭,陛下無北顧之憂,豈不為長遠乎?”帝從其言,即令劉齎詔奉假公主前往太原與冒頓講和。

一日,劉敬到太原,先差人與冒頓答話,備說漢帝以公主為妻,結為婚姻,盟約為親,誓不相侵,冒頓聞說甚喜,即出城迎接詔書,請劉敬入城,先將公主安歇於公館,冒頓與敬相見,開讀詔曰:

五帝相禪而道隆,三王德盛而服遠;中外雖殊,鹹歸正統。茲者冒頓兵入太原,侵擾土士,跋扈罔恭,似非革命。昔者白登之圍,誤中詭計,今已明章紀過,振赫王師,張皇北伐,欲雪前憤,群臣屢叩闕上言,勸朕講和,複前日美人之盟,結胡越一家之好,仍封爾為單於王,以長公主配爾為後,永結絲籮,百世不逾。詔書到日.勿違朕命。故茲詔示。

冒頓讀詔書,望南叩首拜伏。即差人領胡樂番姬,導引公主入內,置酒款待。自此冒頓遂與漢和親,皆敬之力也。

卻說劉敬和親畢,回朝見帝,帝大喜,重賞劉敬。敬因言:“秦中新殘破,地饒民少,況又北近胡虜,東有六國強族,一旦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願遷徙齊、楚、燕,趙、韓、魏之後,及豪傑名家,開墾肥田,住居關中,無事以備羌胡,有事可以東證,此強本之術,長久之策。”帝曰:“善!”於是徙六國之後,並諸豪傑十萬餘口。

是時關中無事,帝每輟朝,寵幸戚姬,又見所生趙王如意,年已漸長,資性聰敏;見太子盈柔弱,欲廢之,要立趙王如意為太子。遂與諸大臣商議,群臣皆諫諍,數日不決,時有上大夫周昌執笏上殿,大叫曰:“不可不可!陛下此舉,乃取亂之道也!”眾人大驚。不知周昌如何諫帝?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