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216   

《西漢演義》正文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樊噲擒伏司馬卬

且說韓信人馬,到了河內郡,離城五十裏,安下營寨,有殷王預知韓信兵到來,離城三十裏下營,各門設人馬防守,殷王司馬卬有大將孫寅,副將魏亨,謀士都萬達,眾人聞韓信人馬到來,與卬會議,卬曰:“韓信兵勢眾大,又兼詭計甚多,卿等有何良策?”都萬達曰:“以臣愚見,且著三軍,嚴加防守,一邊差人報知霸王,遣兵來救援,河內可保無事。若與對敵,恐難取勝。”孫寅曰:“韓信遠來,利在速戰,豈容坐待救軍至而後攻賊耶,一麵差人求救於楚,一麵出城對敵,倘勝則韓信必走,如不勝則固守,未為晚也。”卬曰:“寅之言是也。”遂遣使修書,求救於楚。

孫寅等領一枝人馬,出河內與韓信對敵,信曰:“汝殷王不知天時,不曉人事,各國諸侯望風歸降,況汝偏邦小國,乃敢抗拒天兵耶?”寅曰:“汝漢王已得鹹陽,苟延性命足矣,尚不知止,複差汝來送死也!”韓信背後樊噲大怒,一馬衝出,與孫寅交戰,二將兵器齊舉,戰五十合,不分勝敗,魏亨見孫寅戰樊噲不下,急舉刀出馬助戰,韓信陣上走出兩員大將薛歐、陳沛,各舉兵器,截戰魏亨,五員大將,戰在一處,起一縷征塵,滿天殺氣,正在戰鬥中間,司馬卬城上望見,急領一枝精兵,開了城門,放下吊橋,突出軍前,一聲炮響,衝殺漢兵。這邊二將勒回馬,退下陣來,韓信見司馬卬衝來,急著周勃、柴武、盧縮、靳歙領大隊人馬抵住,信高處大呼曰:“如有一人退後者,即斬首示眾!”以此眾人紮住營盤不動。司馬卬連衝三陣,見信兵不動,急撥轉人馬進城。韓信卻催漢兵追殺,司馬卬人馬俱進城矣,此日彼此俱未折兵。韓信傳令且回營休息人馬,預備攻城。

有司馬卬遣使臣一儒赴彭城求救,儒到彭城,霸王已起兵征齊梁未回,便到齊梁來見霸王,將表文呈上。表曰:

殷王臣司馬卬頓首上言:劉邦失職,入寇關中,三秦敗亡,鹹陽被虜,郡縣承風,二魏離叛,兵圍河內,事在急危,蓋河內乃關中之要害,西楚之襟喉也;此地失守,河東振動,陛下疆土,漢得其半。言至於此,臣實寒心!伏乞早發救兵,急為經畫,齊梁可緩,漢兵為要,廟堂之議,當為預定;燎眉之勢,懸望救援,若或少行延緩,陛下貽宵旰之憂,臣等為亡國之虜矣!臨表涕泣,不勝惶懇之至。

霸王覽表大驚曰:“不意劉邦兵到河內,一旦如此猖獗!”急召範增議曰:“朕今齊梁未下,不便遽離此地;欲差人往救,又恐不得其人。亞父以為如何?”增曰:“必得陛下親征,方可以禦漢兵。但齊梁未下,又不可速往,今且差大將項莊、季布二將,領兵三萬,前赴河內防護。待齊梁既定,陛下就統大兵征進,調各路諸侯協防,此為上策。”霸王曰:“然。”遂遣項莊、季布救護不題。

卻說韓信圍河內日久,司馬卬隻是堅壁不出。信密與請將計議曰:“司馬卬城高池深,一時難破,又不見人馬出來對敵,倘救兵或至,裏應外合,反中其計。爾等必須如此如此,方可取勝。”諸將聽令,各調人馬,分頭行事,次日,韓信將四門人馬,徐徐盡散,令各營預備行李,偃旗息鼓,若有退兵之狀。

城上見如此模樣,便報知司馬卬,說韓信人馬,今日金鼓不響,漸次退後,不知何意。卬急到城上觀望,果見韓信兵退盡,便召謀士都萬達等計議曰:“韓信兵退,必是打聽救兵到來,或是霸王親征,因此人馬盡退,不然如何忽然一夜將人馬密密便退後而去?”都萬達曰:“韓信詭計甚多,雖是人馬一時退去,恐是詐退,或誘我兵出城追趕。卻埋伏兵馬攻劫,不可不嚴加防護,又須差的當人出城探聽,果是真實,方可追趕。”司馬卬即差精細數軍卒,出城打聽,行至十裏外,村莊店中,遇見有幾個擔行灶的軍人,因買飯吃,便問道:“爾等如何不攻城,卻一時便起身?”那幾個軍人便道:“昨日有探事的來說,霸王從河北親統大兵,徑自攻打鹹陽,漢王惶懼不敢出敵,一連有十數起飛馬來取韓元帥,以此一夜將人馬退盡,此時行了有六七十裏之外。我們因是擔著行灶重物,又連日有疾,不得快走,又恐怕韓元帥點名。”其中又有說道:“元帥忙著救鹹陽,那裏有暇點名。”

那打聽的軍卒,聽了這話,又去各營問人,都是如此說,便回來一一將打聽的話,傳報與司馬卬曰:“此話是實,”便差孫寅、魏亨各領兵一萬,接連追趕,又自己統一萬五千,續後截殺,留五千人馬守城,開了城門,將三起大兵進發。追了五十裏,不見動靜,又見兩邊樹木叢雜,孫寅傳令,且著後軍暫住,天色已晚,不可盡力追趕,恐防埋伏。一言未了,隻見大林中,一聲炮響,閃出兩員大將,乃周勃、柴武也,二將躍馬前來戰孫寅。寅挺槍直取二將,戰未十數合,寅力怯,虛掩一槍,望後逃走:二將催動人馬,盡力追趕,後軍移動,自相踐踏,魏亨見前軍敗動,駐紮不定,往後便退。兵勢眾大,如山崩江沸一般,收煞不住。司馬卬大兵在後,反衝亂陣腳,卬大驚,撥回馬便走,不防山坡邊轉出一員大將來,與卬交戰,隻一合,生擒於馬下。擒卬者,乃舞陽侯樊噲也,四邊火把衝天而起,孫寅、魂亨見楚兵大敗,夜晚各不相顧,又不知司馬卬在何處,漢兵漸次加添,重重疊疊,圍繞上來,孫寅、魏亨左衝有突,不能得出,韓信在高阜處傳令,著三軍大呼曰:“歸降者免死!”孫寅、魏亨見勢危急,遂各下馬降歸。數起飛馬報來,司馬卬被樊噲擒了,都萬達已開城投降,請元帥進城,安撫百姓,韓信催三軍前進,一麵傳令,不可剿殺,遂長驅迸城。樊噲綁縛司馬卬來見韓信,信下階親解其縛,延之上坐,卬拜伏於地而言曰:“亡國之臣,蒙元帥不即加誅,足矣!何勞款曲如此耶?”信曰:“不然,漢王忠厚長者,專以仁義興師,不行殺伐,如公傾心吐膽,肯降漢王,不失封王也。”司馬卬大喜,傳檄於諸郡縣,未歸降者,悉招降之,於是韓信遂平定河內,使人飛報漢王去訖。

且說項莊、季布人馬將近河內,知司馬卬被虜,韓信見今屯大兵於河內,二將大驚曰:“河內已失,吾二人前去,亦無益矣,不若回兵,奏過霸王,必須親領大兵與劉邦會戰,乃為良策。”季布曰:“公之言是也。”隨調轉人馬,來見霸王。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