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望夷宮二世被害

卻說張良因韓國無糧,往見沛公,韓王曰:“爾去須善為說詞,庶不失兩家和氣。”酈生暗思:“此子中了計也!”即拜辭韓王,遂同子房來見沛公。良未入轅門,尋思酈生借糧,實是假意,隻欲我從沛公伐秦。我今來,正看沛公是何如人。

卻說酈生已與沛公作成圈套,專等子房到轅門外,先使樊噲來迎,子房見了樊噲,便暗想此是一開國功臣也。及到寨門口,隻見沛公引著蕭何、曹參、靳歙、盧綰、滕公、王陵等立在寨門側首。看那沛公隆準龍顏,正是治國安邦真命主;看那蕭何等,卻是開疆展土眾元勳。張良不覺自忖道:“有一代之君,便有一代之臣。我今欲來下說詞,不想看了這起人,非偶然也。正是吾師黃石公吩咐著我輔佐真命,垂名萬代;今遇沛公,不可舍也。”遂入帳來見沛公,納頭起拜畢,乃進言曰:“明公興兵伐秦,聞郡邑望風而降,所得糧米甚多,又何聽狂士之言,假以借糧為由,欲張良為從士耶?”沛公聞言甚駭愕不能答。蕭何在側即應之曰:“吾主借糧者,實借良也。先生來見者,實來說也,來說而不說者,先生見吾主足所以有為,較之力士擊車者百倍矣。韓仇可報,奇功可立,借吾主以成其誌,所當從之伐秦,而不勞說詞也。”子房聞蕭何之言,即下帳拜伏曰:“良之心事,足下知之矣!願從麾下不敢辭。俱須告過韓王,庶好隨行。”沛公大喜。

次日傳令大軍啟行,經過均州,來到韓國。韓王君臣出城迎接,沛公吩咐三軍,不必進城,止同酈生、張良、蕭何、樊噲,領百十騎人馬,拜見韓王。因說借糧一事。韓王曰:“國小初立,未有積蓄,無以應命。昨差張良謝罪,未知足下以為何如?”沛公曰:“殿下無糧,不敢強借。今子房多謀,素有大誌。欲借隨征進,朝夕得以請教,候伐秦之後,仍還殿下,決不敢久羈也。”韓王曰:“張良實不可暫離,但將軍為天下誅此無道,願借張良,以助將軍。破秦事成之後,幸吩咐早來,勿失約也!”時沛公即拜謝。子房亦拜辭韓王,隨同沛公,一路伐秦,共棹而食,共床而寢。講說六韜三略,細與開陳,隨問隨答,沛公了然無一字不通,就如曾講究過一般。子房歎曰:“我自得受黃石公之教,無人講論,茫然無知;及今告沛公,無一字滯礙,雖我數年熟讀,亦不過如此明白,誠聰明天授,不假人力,真英明仁智之主也!”子房自暗喜不題。

卻說有人傳說項羽東路伐秦,所過地方,百裏火飛,滿川流血,殺人惟恐不勝,殘暴與秦無異,大失民望,百姓竄亂。兵馬眾多,又無以應付,一日不過行一二十裏。範增屢次諫勸,羽不聽,隻任性專行殺伐,略無仁愛之意,增亦奈何他不得。以此越顯沛公寬仁厚德,民心屬望。行至武關,有一軍攔路,為首有一將出馬大叫:“快請沛公出來相見!”隻見沛公陣上早有傅寬、傅弼,與來將對敵。戰二十合,被來將活挾傅寬,戰敗傅弼,又高叫:“我求見沛公,亦無他意。見今聚兵三千,要取關中,情願合兵一處,一同征進。”子房聞說,就上馬來到陣上,問來將姓名,其人不言,隻要求見沛公,隻見樊噲大怒,搖戟出馬,呼來將曰:“汝是無名匹夫,我主公豈可與你相見,汝若敵得過我,得請主公相見。”其人更不答話,與噲戰到十合,不分勝敗。沛公在門旗內,見他求見之切,又且武藝出眾,遂匹馬挺身,來到陣上,便問:“壯士要見劉邦,有何指教?”隻見那人見了沛公,有如此容儀,便滾鞍下馬,拜伏在地:“某在此等候日久,仰思真主,今始見麵。適來與諸將對敵,不過麵試武勇,欲我主留用耳,非敢抗阻大兵也。”公曰:“壯士高姓大名?”其人曰:“某姓灌名嬰,洛川人。年少在西川商賈,同伴有五六人,過紫關,忽遇著草寇百餘人,吾一人仗劍出敵,遂將草寇殺死,餘黨盡走,道路寧靜,居民至今傳說。因見秦二世無道,倡舉大義,聚精兵三千,知主公行仁義之兵,所過望風歸附,因此投降我主,願為前部先鋒。”沛公大喜,遂留帳下,與諸將相見。就著領本部人馬攻武關。

卻說把關守將朱蒯,知沛公兵到,不敢出戰,分付嚴加把守,多豎旗幟。卻具表星夜赴鹹陽,見趙高說楚兩路攻秦,十分緊急。趙高驚惶,不敢奏二世,意要遣將調兵抵當,又無人可去。一日十數起奏報,高無法支持,又恐二世見誅,遂托病不朝見。諸公子大臣,俱無所建白,二世全不知,在宮中恣意行樂。一日,夜夢出郊外,忽然大林中,走出一隻白虎,齧其左驂馬殺之。醒來急召占夢者,卜曰:“徑水為祟,宜當遠避。”二世乃齋居望夷宮,祭涇,沉四白馬。以此終日憂悶,因問左右:“近日各處盜賊兵馬如何?”左右各垂淚不敢言,二世愈疑,便問:“有甚話說?”左右奏曰:“近日楚兵,已寇武關,各路諸候,分兵攻秦,指日破關,陛下無佇足之地矣!”二世大驚,急差人召高,高以病不能出,乃遣人深責之曰:“汝為丞相,兵臨城下,尚爾臥病不起!前日蒙蔽妄奏,屈殺李斯;今日危急之際,有何理說?”

高無言回奏,在私宅百樣無措手處,遂心生一計,急陰召女婿鹹陽令閻樂,並弟趙成,邀至宅後,與心腹家將十數人,乃共謀曰:“上下聽諫,國事已壞盡矣!兵到武關,十分危篤,卻欲歸罪我一人;累及宗族,汝等皆是死屬。與其被他殘害,不若爾等假設言有賊在宮作亂,卻調兵卒圍繞,爾等就中將二世誅滅,更立公子子嬰,為人仁厚恭儉,百姓皆悅服,此計庶免家禍。”閻樂、趙成等應聲曰:“此計甚妙。”當日成為內應,詐言有大賊在宮內,可令閻樂引兵卒追撲。內外喧動,閻樂就起人馬千餘人,至望夷宮門口,遂將守衛人綁縛,責之曰:“大賊入內,汝等如何不能關防?”守衛皆曰:“周圍俱有兵卒守把,何得有賊入宮?”樂遂將守衛者斬首,揮動吏卒殺入。有近侍宦言見兵到驚惶,或走或格殺,死者百十人。成與樂徑奔二世幃幄前,二世急呼左右,左右皆惶懼不能抵鬥,惟有一宦者扶二世急欲向後走,乃曰:“汝何不早告我知,何使彼乃至此耶?”宦者曰:“臣急走不敢言,故得全臣命;若有一言,決死,安得扶陛下到此?”言未畢,趙成、閻樂各持兵刃,已到二世前,逼住不得動,因數其罪曰:“足下矯恣橫暴,誅斬太子,神人共怒,諸侯皆叛,乃自取乖戾,以致今日耳!非某等敢侵陵也。”二世曰:“丞相今在何處,可得見乎?”閻樂曰:“不可見。”二世曰“願以吾言,轉致丞相,或得一郡為王,可許之乎?”樂曰:“不許。”又曰:“願為萬戶侯,可乎?”樂曰:“不許。”曰:“願與妻子為黔首,列於諸公子中,可許之乎?”樂曰:“不許。”二世哀求不已,閻樂曰:“臣受命於丞相,為天下以誅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轉致於丞相。”遂揮動兵卒,逼追不能脫。二世乃自殺。

趙成、閻樂歸報趙高曰:“二世已自殺矣!請丞相更立何人?”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之曰:“二世不從吾諫,恣縱暴虐,諸侯叛逆,乃其自取,吾已殺之。況秦本王國,始皇稱為帝,今六國皆複自立矣,秦地甚偏小,徒有空名耳!仍立為王,與六國並,庶免爭奪。今有二世嫡侄子嬰可立為王,汝眾議以為何如?”諸大臣公子曰:“丞相所議甚便。”趙高遂將二世屍葬於宜春苑,乃同諸大臣公子,請子嬰齋戒五日,受以玉璽,高等親往致辭上請,子嬰曰:“諾。”遂同大臣公子至齋所,更衣獨寢。趙高安置停當,乃回私第去訖。子嬰因喚二子密言曰:“今趙高丞相,殺二世者,恐群臣誅之,佯以義立我,使我齋戒告廟,而受玉璽。你可同韓覃、李畢領兵伏齋宮之外,我自稱疾不行,趙高必自來請我,來則你引伏兵殺之,可雪諸父之仇也。”二公子與韓覃等曰:“此謀極善。”於是二子引兵埋伏已了,子嬰稱疾不行。

卻說趙高聞子嬰有病不行,隻得自請,來到齋宮探病,不見子嬰,隻見韓覃等引兵從外殺入。高急呼:“閻樂等安在?”早有子嬰二子,並諸甲士已殺出,李畢手起一槍,將高刺倒,子嬰出來,令斬首號令,眾人將高碎屍萬段,夷三族於市。

卻說子嬰夷了趙高三族,自立為三世皇帝,登大位。百官拜舞畢,三世謂百官曰:“朕今初即寶位,楚軍犯境,卿等用何計?何以殺退楚兵?”百官奏曰:“可速命將拒住嶢關,然後可以興兵。不然,鹹陽難保矣!”於是三世以韓榮、耿沛引兵五萬,來助守將朱蒯守關。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