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

卻說蕭何聞知韓信去了,急到公館問時,左右眾人曰:“昨晚吩咐備馬,說是欲遠行,我等不敢不從。不意一夜裝束行李停當,壁上留詩一首,今早五更時啟行,從東門而出,不知何往。我等曾蒙丞相吩咐,但韓大人或出外,或有甚言語,教我等一一報知。今夜遠行,不敢不報。”蕭何看壁上詩,乃是短歌一篇,歌曰:

日未明兮,小星競光;運未逆兮,才能隱藏。驢蹄蹇滯兮,身寄殊鄉;龍泉埋沒兮,若鈍無鋼!芝生函穀兮,誰為與探?蘭長深林兮,孰識其香?安得美人兮,願從與遊;同心斷金兮,為鸞為凰!

何見歌,跌腳曰:“屢次薦舉,漢王不用,直被他走了!若不追回,使我終日不安寢食矣?”隨呼從者五六人,各備驛馬,不脫朝服,不奏知漢王,帶領從人,急急趕到東門上,問守門官兵:“爾曾見一將軍騎銀鬃馬背劍走出門去否?”門官忙答曰:“今早五更方開門,見此人徑過東門去了,今將五十裏遠矣。”何聽罷,急策馬追趕。來到一村,詢問鄉民曰:“爾曾見一將軍過去否?”鄉民曰:“今早有一人騎銀鬃馬背劍,自西而來,今去五六十裏矣。”何出朝,尚未用飯就追趕來,近時腹中饑餒,下馬到一村落用飯畢,即上馬追趕。漸漸天晚,一輪明月初出,蕭何乘著月色,來到寒溪河邊。此時正當七月初間,夜靜江寒,深山路險,秋水新漲,馬不能渡,遠遠的見一人匹馬沿溪尋渡,何大喜曰:“此必信也!”遂合從人趕上,蕭何高聲叫曰:“韓將軍何絕人之甚耶?相處數月,一旦不辭而去,於心獨能忍乎?”遂著從人扯住馬轡。各相違拗之際,從後邊又一匹馬急趕而來,乃滕公夏侯嬰也。蕭何甚喜,問曰:“公何亦追耶?”嬰曰:“某方朝回,有倉大使來報韓將軍匹馬出東門,吾料賢士因漢王未曾大用,欲投他國去,某遂急趕而來。適遇丞相亦來追趕,足見丞相薦賢為國之忠,不辭山險,不恤勞苦,夜深至此,真宰相也!”韓信見蕭何、夏侯嬰如此殷殷懇切,極盡忠愛,遂歎曰:“二公可謂真純臣也。世之為相者,或嫉賢妒能,獨擅威權,大開私門,舉在錯直,好諛喜佞,偏執己見,誰肯犯顏苦諫,極力舉賢,忠心為國,屆己下士也。如二公世亦罕有,足知漢業當興,生此賢相。如信匪才,敢不傾心從命,願為門下賢士也。”蕭何、夏侯嬰當月明之下,握信手告曰:“古人雲:‘士遇知己者死。’吾二人深知賢士為伊呂之儔,管樂之匹,足可以伐秦破楚,必矣!但漢王以賢士平日門戶寒微,而未深知其賢也。賢士且少耐一時,吾二人願以身家竭力保舉,如漢王仍前不重用,吾必棄官回鄉,不欲久困於褒中矣。”韓信聞此言,遂拜謝,挽轡而回,暫且在蕭何府住居不題。

卻說漢王早朝,周勃等徑奏曰:“關東諸將,因謳歌思歸,亡去者有十數人。丞相蕭何亦不辭而去,今兩日矣!”漢王大驚且怒曰:“蕭何從吾豐沛起義,一時未嚐相離。諸將去者,或糾聚而來,或中途相從,今日之去,亦不深怪。蕭何與我分雖君臣,實同父子,何乃亦舍我而去耶?”漢王起坐不安,飲食俱廢,方到宮中,又出便殿,心內急躁,如失左右手。正思議間,隻見禁門大使來報曰:“蕭丞相、滕公回矣!”漢王一見,且喜且怒,大罵曰:“豎子從我數年,未嚐一日相舍,近日諸將多有亡去,爾如何亦去耶?”何曰:“臣等受王知遇之恩,為一國丞相之職,王何負於臣,臣乃亡去耶?臣今去兩日者,連夜追趕亡去之人,欲為我王東歸之計,以圖恢複關中,坐取天下也。”王曰:“追亡去者何人也?”何曰:“追亡去者,韓信也。”漢王又笑罵曰:“諸將亡者皆不追,卻言追韓信者何也?”蕭何曰:“諸將易得,至如韓信,國士無雙。王如常王漢中,不欲東歸,隨韓信去與不去,不足以為輕重,王不必用也。如欲與項王爭衡,東向而圖天下,非韓信不足與議也!今王若不用韓信,臣免冠服,納與我王,願歸田裏,免使他日為項羽所虜也。”夏侯嬰亦奏曰:“蕭何所言,實為國家,非為信,忠心報主,王當知重也。”王曰:“卿等隻聞他議論,見他有一節之能,便以為可用。朕思為將之道,所係甚重,國家之安危,三軍之存亡,仰賴於一人。若一時輕信,用他為將,卻將三十萬兵馬付他統理,七十員將官聽他約束,倘依丞相言,三秦可下,項羽可破,深得今日薦舉之功,如或能言而不能行,資談有餘,臨事不足,非獨我等受虜,三十萬生命死於無辜,丞相一時悔之何及。朕之所以不敢輕用韓信者,此也。朕聞韓信親死不能治葬,無謀也;寄居亭長,乞食漂母,無能也;受辱胯下,鄉人賤之,無勇也;事楚三年,官止執戟,無用也。古人雲:‘有諸中必形諸外’。若有征驗,方可取信,如聞空言,恐難憑據。相國當熟思之!”何曰:“據王之言,似力確論,以臣所見,恐或未然。孔子遭困陳蔡,非無能也;匡人圍之,非無勇也;卒老於行,非無用也。今日韓信之受辱乞食,乃君子不得時也;官止執戟,乃未遇其主也。臣與信言,洞見肺腑,真有用之良材,天下之奇士,決非徒資口談也!臣待罪輔佐,職在求賢,今見賢不能舉,舉賢不重用,臣所以晝夜不安,冒死為王言也。”王曰:“今日色將哺矣,卿且回,明日早朝,與卿等會議。”

蕭何、滕公退朝,複來與信相見:“漢王明日會議,拜公為將。”信曰:“漢王恐尚猶豫,恐二公空費心耳!”何曰:“漢王若不用公,我等決棄官而去,不敢欺也,”須臾,睦公館辭回宅。韓信因思蕭何如此為國求賢,漢王屢次不聽用,因為我家貧賤,以至不肯重用。方欲就寢,隻見人報說:“丞相出見賢士。”信整衣出迎,入坐,信曰:“公此時尚未寢乎?”何曰:“國事係心,豈能安枕,因思賢士在楚,範增極能知人,當時必能薦舉,賢士必有良策,一向未聞論及。”信曰:“在楚範增極為知已,屢次薦舉,霸王不聽。後聞燒絕棧道,某曾有表上諫。”信遂將表文,念訖一遍。蕭何聽罷,驚訝曰:“若使項王依公此奏,我等終身不得出褒中矣!西楚天下,如磐石固矣。”信曰:“項王不用其言,此時某尚無背楚之意,後範增被陳平左使赴彭城,臨行之時,奏三事:第一件,不可放漢王入褒中;第二件不可離鹹陽;第三件,當重用韓信,如不用當殺之。某知項王決不能用,恐終被範增謀害,是以背楚歸漢,無他意也!公夜深,複興此問,必是靜中想起,恐某為範增心腹,又見昨日匹馬逃回,恐打聽褒中虛實,傳報範增,所以乃有此問。公晝夜為國,竭盡心力,既有疑心,某今有一物與公拆看,管教漢王剖析群疑,免勞相國極言苦諫。”蕭何便問:“有何妙物?乞賜一觀,以決衷曲。”那韓信取出此物來,未知蕭何看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