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演義 作者:甄偉年代:明代1132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張良會諸侯伐楚

卻說張良領漢王符檄,先到齊國,傳報與韓信。信即請良入內,相見畢,複還至便殿,與良各敘賓主之禮。良曰:“今非昔比,元帥為一國之主,坐鎮七十餘城,豈可分賓主而行?”韓信笑曰:“信非先生,何以至此?況先生當賓師之位,信當以師禮事之可也,豈敢以王爵相尚哉?”張良遂將漢王符檄與信開讀,信謝恩畢,筵宴款待張良。良曰:“目今霸王勢孤力弱,主上已悔鴻溝之約,與楚兵燒絕糧道,項王逃回彭城,命良分地以給元帥。元帥當急早會兵破楚,以定幹戈。元帥亦得坐享王封,收萬世之功,立子孫之業,圖廟廊為開國元勳,豈不美哉?若楚兵未定,元帥亦不得自安,雖居齊地,而懸於二王之間,終無定止。想高明必有灼見。”信曰:“前日廣武會兵,楚將破矣,主上乃欲太公還國,遂與楚講和,兩分天下,使信等未有分地,因此鬱鬱不樂。今聞先生之言,實切心肺。指日就起兵,務要滅楚,以成一統之業,使主上坐中國,撫四夷,登大寶而朝諸侯,乃信之素誌,非徒為口說也。”張良起謝曰:“元帥若有此心,乃社稷之福也。元帥正當乘此時急早起兵,與漢王約會伐楚。良亦辭元帥往英布、彭越二處調兵,以助元帥。”信喜曰:“信目今就起兵前赴成皋,料先生回,信操練人馬已完備矣。”

張良辭韓信到淮南見英布,布接良入內相見,甚喜。良將漢王符檄開讀,加封英布為淮南王,自九江迤南一帶,皆屬英布收管。布向西行君臣之禮,謝恩畢,款待張良。良曰:“將軍裂土為王,人臣之位極矣。但項王未滅,將軍之心,終有未安。蓋項王實將軍仇人,仇人尚在,此位能保其無虞乎?即今韓元帥大兵已赴成皋,將軍當急領三軍協助,早奏功績,將軍得以同享富貴,真烈丈夫之所為也。”英布大喜,就領命點押人馬起身,前赴成皋去訖。

張良同從人赴大梁來見彭越,一日到大梁,彭越與客飲酒,聞張良至,急整衣出迎,請入見禮畢。張良將王檄文並封梁王詔書付彭越,越接書,命左右設香案開讀。詔曰:

分茅胙土,所以為建國之典;錫予蕃庶,用以報康侯之功。爾魏相國彭越,屢撓楚後,絕其糧道,不避矢石,為漢立功,久在粱地,未有分土。茲封爾為大梁王,凡五十郡城,皆爾統理,尊以王爵,隆以厚祿,子孫世蔭,萬年永懷。爾其益勵初心,勿違所命!

彭越讀罷詔書,叩首謝恩,心下十分歡悅,遂分付設筵宴款待張良。良曰:“將軍屢建大功,主上久未酬報,欲差他人齎詔,恐未的確,特差某親來封拜,就命將軍急早整點本部人馬,前赴成皋會齊,一同韓元帥破楚,不可遲誤,某亦不敢久住,就欲辭回。”彭越再三苦留,少住數日。張良因出城,信步觀看大梁風景,鎖天之中區,控地之四鄙,岡阜綜繞,龍盤虎伏,濁河限其北,清洛貫其內,提封萬井,都會四達,為九州之咽喉,實中夏之閫域,六街三市,人煙輻輳。張良遊玩不盡,因歎項王不都鹹陽,而都彭城,不守大梁而守徐州,不取敖倉之粟而使楚軍乏糧,此天下之所以失也!張良住數日,辭彭越回成皋不題。

卻說韓信接檄文傳報各郡縣,即擇日起兵赴成皋。有蒯徹一向佯狂在外,通不來見韓信,適聞信將起兵赴成皋,遂急趨到府前,令左右通報與韓信,信即召入相見。信曰:“先生久不相見,因前日不聽教言,遂爾見絕。今複來見,必有高論。”徹曰:“某受足下知遇之恩,不忍足下蹈無涯之禍,以此不避愧赧,複來相見,想足下亦不見責。”信曰:“何為無涯之禍?”徹曰:“足下駐兵於此,漢王被楚圍困固陵,累次召取,乃抗拒不行救援,因無法驅使,不得已遣張良齎檄文,加封足下為三齊王,就以分地與之,此乃利以陷之,使足下自為戰也,非為足下有功之甚,而加以不次之賞,實欲足下破楚以圖天下。吾知天下平,豈容足下高拱王位,宴然以享太平之樂乎?必追思足下累次抗挾之仇,又恐足下複起圖王之誌,決設計以害足下,除心腹之患,而為子孫無疆之謀也。不若今日乘項王困敝之時,足下獨占齊境,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可以永保無事。若仍前不聽臣言,破楚之後,必然遭無辜之禍。足下當熟思之!”信曰:“張良親來召,麵許起兵去破楚矣,若今不往,一則抗違君命,二則食言賣友,三則受恩負德,縱得齊國,天下諸侯非議,他日何麵目以見漢王乎?先生之言,雖為明誓,而信之心實不忍背漢也。”徹曰:“足下不聽臣言,他日被害之時,尚有後悔也。”韓信拂袖而入,遂令人將蒯徹扶出。蒯徹複佯狂如病,行走市上,因而作歌以歎之。歌曰:

隆準遭困兮公罔救,加以厚封兮乃出師;楚若存兮公勢重,羽若亡兮公必夷!李斯東門兮思黃犬,酈生被烹兮念酒卮,臨危思安兮悔已晚,遇難始悔兮意已遲。何如據齊土,登高而視卑,成敗可立見,漁人收兩持,功成一翻手,何乃不自為,舍此萬世業,冒彼湯火危?吾言本金石,奈何不三思?佯狂以自廢,恐為涅所緇。我歌君且聽!不聽吾何之?放蕩南海上,遠害全須眉。

蒯徹行歌於市,左右有聞之者,傳報與韓信,信笑曰:“不過前日所常談也,又何聽焉?”遂發號起兵,不日到成皋,朝見漢王,複又謝加封分地之恩,隨安營操練人馬,仍掛元帥印不題。

卻說張良辭彭越起身之時,又再三囑之曰:“將軍可速起兵,一同韓元帥破楚,不可有誤也!”彭越慨然應允。良遂回成皋見漢王,備道前事,王曰:“若非先生此行,三將恐難賓服。”良曰:“非臣之力,乃大王威德所及,彼自順從也。”張良又聞韓信已到十餘日,大喜。不旬日內,英布、彭越前後亦陸續俱到,朝見謝恩畢,漢王用好言撫恤,著令隨處各安下營寨,總聽韓元帥節製。此時各處諸侯,亦依期前來約會,自成皋、滎陽一路相連數百裏,皆是漢兵。韓信查點燕王兵十五萬,英布兵五萬,兩魏兵二十萬,蕭何兵十五萬,臧荼兵三萬,韓王兵三萬,洛陽兵五萬,三秦兵六萬,漢王原領大兵二十萬,韓信原統齊兵十五萬,總會兵一百萬有餘;諸名將如英布、彭越、樊噲、周勃、王陵等八百餘員;左右輔弼大臣並各謀士,五十餘員。韓信總攢各路諸侯並文武將士及大小三軍,造成文冊一本,啟奏漢王。王見此數目,心下甚喜,遂命蕭何、陳平、夏侯嬰將敖倉之粟,及三秦所運糧米,給散與三軍支用。其中有隨營病故陣亡者,給與賞賜棺木埋葬,仍許子孫勝蔭受賞。三軍蒙其恩澤,莫不歡欣踴躍。

漢王整點大軍已畢,召韓信計議曰:“即今人馬俱已齊備,元帥有何方略?”韓信曰:“人馬雖整,尚未分派,諸將部領,各占方向,臣須照諸將項下,該領多少人馬,占定何處方向,作何應敵,一一調遣停當,那時可請主上車駕啟行。”王曰:“還是著人下書,誘項王親來,以逸代勞,可獲全勝。”信曰:“項王屢次遠來,糧饋不便,以致取敗,今聞諸侯大兵在此,豈親自來?不若主上親往,離彭城五裏外安營,誘項王提兵前來,臣將所操練過人馬,布成陣勢,使項王此來,無複再往之理。”王聞信言大喜。韓信遂領諸將並大小三軍,聽候征進。未知如何布陣?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西漢演義

《西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 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 第六回 呂政立暗絕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 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 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 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借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 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 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二十五回 項羽違約僭王號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諸侯 第二十七回 陳平定計救漢王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絕棧道 第二十九回 張良複為韓報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諫烹韓生 第三十一回 說韓信張良賣劍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義帝 第三十三回 韓信背楚走鹹陽 第三十四回 韓信問路殺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韓信褒中見滕公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第三十七回 韓信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十九回 會角書築壇拜將 第四十回 蕭何議罪釋樊噲 第四十一回 韓信執法斬殷蓋 第四十二回 遣樊噲明修棧道 第四十三回 韓信暗計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諭父老漢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斬虎遇韓信 第四十六回 韓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廢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韓信用計取鹹陽 第四十九回 張良說魏豹歸漢 第五十回 調陸賈智賺申陽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漢 第五十二回 樊噲擒伏司馬卬 第五十三回 懼楚罪陳平歸漢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說漢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戰 第五十六回 漢王收兵入滎陽 第五十七回 張良智韓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車戰韓信勝楚 第五十九回 許負說魏豹反漢 第六十回 知漢興陵母伏劍 第六十一回 韓信斬夏悅張仝 第六十三回 行反間範增遭貶 第六十四回 出滎陽紀信誑楚 第六十五回 漢周苛樅公死節 第六十六回 漢王馳趙壁奪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複取外黃 第六十八回 酈食其說齊降漢 第六十九回 烹酈生韓信背約 第七十回 韓信囊沙斬龍且 第七十一回 蒯徹說韓信背漢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漢王 第七十三回 廣武山楚漢會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挾漢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鴻溝割地講和 第七十六回 會固陵楚漢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張良會諸侯伐楚 第七十九回 周蘭諫霸王出師 第八十回 九裏山十麵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會垓大戰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帳下別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烏江 第八十五回 漢王改韓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齊田橫義士死節 第八十七回 婁敬議遷都鹹陽 第八十八回 漢高帝偽遊雲夢 第八十九回 漢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張良從赤鬆子遊 第九十一回 陳豨監趙代謀叛 第九十二回 漢高帝邯鄲駐馬 第九十三回 呂後未央斬韓信 第九十四回 陸賈智調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栗布洛陽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漢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漢帝封趙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長樂宮高帝拒醫 第一百回 呂太後謀誅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漢惠帝坐享太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