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作者: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年代:北宋2089   

《新唐書》列傳 列傳·卷八十三

韋張嚴韓
韋正貫是韋皋的弟弟韋平的兒子,字公理,年幼時父親就死了,韋皋認為他能光大韋家門戶,取名叫臧孫。朝廷因他先輩是功臣,封他為單父縣尉。正貫認為不得誌,辭去了官,離開了單父縣,把原名改成現在這個名字。正貫被選到賢良方正異等科,任命為太子校書郎,調出任華原縣尉。後來又考中詳閑吏治科,升萬年縣主簿,連續升到司農卿,犯了掌管皇帝膳食缺乏供應的罪,降任均州刺史。過了很久,升任壽州團練使。

韋皋,字城武,京兆萬年人。六代祖範,有勳力周、隋間。皋始仕為建陵挽郎,諸帥府更辟,擢監察禦史。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以殿中侍禦史知隴州行營留事。
宣宗即位,因韋正貫政績好,升任京兆尹、同州刺史。不久升嶺南節度使。

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殺鎰,劫眾叛歸硃泚,隴州刺史郝通奔降楚琳。始,泚以範陽軍鎮鳳翔,既歸節,而留兵五百戍隴上,以部將牛雲光督之。至是,雲光謀請皋為帥,將劫以臣泚。別將翟曄伺知以白皋。雲光懼不克,率眾出奔,至汧陽,遇泚奴使皋所,謂雲光曰:“太尉已為天子,使我以禦史中丞授皋。若聽,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誅之。請以兵俱。”許之。皋迎勞,先納奴,偽受泚詔。即讓雲光曰:“既去而複,何也?”對曰:“向未知公之命,故去;今還,願與公同生死。”皋曰:“大使固善,苟無它圖,請釋甲以安眾,而後可入也。”雲光以皋諸生,亡能為,乃命士委仗鎧,皋受而內其卒。明日,置酒大會,奴、雲光與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廡,酒行,盡殺之,以其首徇。泚複使它奴拜皋鳳翔節度使,皋亦斬之及從騎三人,縱一人使報泚。帝聞,乃授皋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寵其功。皋遣兄平及弇繼至奉天,士氣益壯,乃築壇血牲與士盟曰:“協力一心,以誅元惡,有渝此盟,神其殛之。”又馳使吐蕃與連和,隴坻遂安。帝自梁、洋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
原先,南海商人一到,大帥一定索取象牙、犀角、明珠、上等珍品而壓低價。正貫到任後,一塵不染,官吏讚歎他清廉。

貞元初,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初,雲南蠻羈附吐蕃,其盜塞必以蠻為鄉道。皋計得雲南則斬虜右支,乃間使招徠之,稍稍通西南夷。明年,蠻大首領苴那時以王爵讓其兄子烏星。始,烏星幼,那時攝領其部,故請歸爵。皋上言:“禮讓行於殊俗,則怫戾者化,願皆封以示褒進。”詔可。又明年,雲南款邊求內屬,約東蠻鬼主驃傍、苴夢衝等絕吐蕃盟。五年,東蠻斷瀘水橋攻吐蕃,請皋濟師。皋遣精卒二千,與蠻共破吐蕃於台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硃及論東柴等,虜墜死崖穀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進檢校吏部尚書。
南方風俗尊崇魔鬼,正貫拆毀供奉魔鬼的廟祠,教育百姓不要胡亂祈禱。有一次碰到海潮泛濫,百姓都爭著歸罪於拆毀了供奉魔鬼的廟祠,認為神不滿意。

初,東蠻地二千裏,勝兵常數萬,南倚閣羅鳳,西結吐蕃,狙勢強弱為患,皋能綏服之,故戰有功。詔以那時為順政王、夢衝懷化王、驃傍和義王,刻“兩林”、“勿鄧”等印以賜之。而夢衝複與吐蕃盟,皋遣別將蘇峞召之,詰其叛,斬於琵琶川,立次鬼主樣棄等,蠻部震服。乃建安夷軍於資州,維製諸蠻;城龍溪於西山,保納降羌。
正貫登城灑酒宣誓說:“不合神的心意,我當官的承擔錯誤,不要禍及百姓。”不久海潮退去,百姓才相信他的教化。在嶺南任職三年,病重,留下遺囑:不要厚葬,不用樂隊奏樂,不要請朝廷贈諡號。

九年,天子城鹽州,策虜且來撓襲,詔皋出師牽維之。乃命大將董勔、張芬分出西山、靈關,破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遂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劍山屯焚之。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與戰,破其軍,進收白岸,乃城鹽州。詔皋休士。以功為檢校尚書右仆射、扶風縣伯。
病故,享年六十八歲,追封為工部尚書。

於是西山羌女、訶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遠、咄霸八國酋長,皆因皋請入朝。乃遣幕府崔佐時由石門趣雲南,而南詔複通。石門者,隋史萬歲南征道也,天寶中,鮮於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閉。至是蠻徑北穀,近吐蕃,故皋治複之。繇黎州出邛部,直雲南,置青溪關,號曰“南道”。乃詔皋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雲南安撫使。俄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劉辟字太初,選拔為進士宏詞科,任韋皋府中幕僚,連續升官,任禦史中丞、支度副使。韋皋死了,劉辟主持善後事務,暗示諸將向朝廷求取旄節。憲宗召他回朝任給事中,他不接受朝廷的命令。

十三年,複巂州。吐蕃怨,完壘造舟謀擾邊,皋輒破卻之。自是曩貢、臘城等九節度嬰嬰、籠官馬定德與大將舉落皆降,昆明管些蠻又內附。讚普怒,遂北掠靈、朔,破麟州以取償焉。帝詔皋深入以橈虜。皋遣大將陳泊等出三奇,崔堯臣趨石門無衣山,仇冕、董振走維州,邢玼出黃崖略棲雞、老翁城,高倜、王英俊繇峨和、清溪道薄故鬆州,元膺出濕山、成溪,臧守至道黎、巂,韋良金趨平夷,路惟明自靈壁、夏陽攻逋租、偏鬆城,王有道涉大度河,陳孝陽率蠻苴那時等道西瀘攻昆明、諾濟,師無慮五萬,以八月悉出塞。十月,大破吐蕃,拔其保鎮捕候,追奔轉戰千裏,遂圍維州。吐蕃釋靈、朔兵,使論莽熱以內大相兼東境五節度大使,率雜虜十萬來救。師伏以待,虜乘勝深入,師噪而奮,虜大潰,生禽莽熱獻諸朝。帝悅,進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南康郡王,帝製紀功碑褒賜之。
當時皇帝剛即位,想讓國家寧靜,就任命他為檢校工部尚書,劍南、西川節度使。

順宗立,詔檢校太尉。會王叔文等幹政,皋遣劉辟來京師謁叔文曰:“公使私於君,請盡領劍南,則惟君之報。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斬辟,辟遁去。皋知叔文多釁,又自以大臣可與國大議,即上表請皇太子監國,又上箋太子,暴叔文、伾之奸,且勸進。會大臣繼請,太子遂受禪,因投殛奸黨。是歲,皋暴卒,年六十一,贈太師,諡曰忠武。
劉辟認為可以迫使皇帝改變決定,更加驕橫不法,說出了背叛皇帝的話,要求統領三川,想任用與他感情好的盧文若任東川節度使,就派兵攻取梓州。並且借口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員說五福神、太一神住在四川,竟然建築高樓來求吉祥。

皋治蜀二十一年,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善拊士,至雖昏嫁皆厚資之,婿給錦衣,女給銀塗衣,賜各萬錢,死喪者稱是。其僚掾官雖顯,不使還朝,即署屬州刺史,自以侈橫,務蓋藏之。故劉辟階其厲,卒以叛。朝廷欲追繩其咎,而不與皋者詆所進兵皆鏤“定秦”字,有陸暢者上言:“臣向在蜀,知‘定秦’者,匠名也。”繇是議息。暢,字達夫,皋雅所厚禮。始,天寶時,李白為《蜀道難》篇以斥嚴武,暢更為《蜀道易》以美皋焉。
皇帝這才重視征討,但宰相杜黃裳勸皇帝,並且說:“劉辟不過是一個狂妄的書生,可以一交戰就活捉過來。”推薦高崇文、李元弈等率領神策軍行營的部隊向西進軍,派嚴礪、李康夾攻劉辟。朝廷下詔書準許他悔過自新,劉辟不聽,高崇文攻取東川,皇帝下詔書削去劉辟的官職爵位,進軍攻破鹿頭關,順利地攻占成都。劉辟帶幾十個騎兵逃到洋灌田,投水自殺,又沒有淹死,騎將酈定進活捉了他,盧文若先殺了自己的全族人,身上綁石頭自己沉到長江裏,沒有找到屍體。

始,皋務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歲一複。皋沒,蜀人德之,見其遺象必拜。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镵其文尊諱之。
用囚車把劉辟送往京城,他還希望不處死,在路上高興地吃喝。快到京城,神策軍派兵接著押送,用鐵練套著他的頭,拉進城,劉辟吃驚地說:“怎麼到了這地步了?”皇帝親臨興安樓行受俘禮,接收俘虜,皇帝審訊他謀反的罪狀,劉辟說“:我不敢造反,是五院的子弟做壞事,我製止不住。”皇帝說“:派使者賜給的符節為什麼不接受?”劉辟這才認罪。獻給社稷宗廟後,在大街上示眾,在城西南獨柳下殺死了他。兒子超郎等九人,與部將崔綱先後處死。

兄聿,弟平。聿以廕調南陵尉,遷秘書郎,以父嫌名換太子司議郎,辟淮南杜佑府。元和初,為國子司業。劉辟與盧文若反,皋子行式娶文若女弟,聿不以聞。辟平,行式妻當沒掖庭,有司並按聿,或以道遠不應坐,乃皆赦之。終太子右庶子。平與皋斬硃泚使者,間走奉天上功,擢萬年尉。
當初,劉辟曾經病重,見到探病的人,必定要把手送入他口中,劉辟就張嘴咬。隻有盧文若來了,才與平常一樣,所以更加與他親密,結果都被殺了全族。

平子正貫,字公理,少孤,皋謂能大其門,名曰臧孫。推廕為單父尉,不得意,棄官去,改今名。舉賢良方正異等,除太子校書郎,調華原尉。後又中詳閑吏治科,遷萬年主簿,擢累司農卿。坐尚食乏供,貶均州刺史。久之,進壽州團練使。宣宗立,以治當最,拜京兆尹、同州刺史。俄擢嶺南節度使。南海舶賈始至,大帥必取象犀明珠,上珍而售以下直。正貫既至,無所取,吏谘其清。南方風俗右鬼,正貫毀淫祠,教民毋妄祈。會海水溢,人爭咎撤祠事,以為神不厭,正貫登城沃酒以誓曰:“不當神意,長人任其咎,無逮下民。”俄而水去,民乃信之。居鎮三歲,既病,遺令無厚葬,無用鼓吹,無請諡。卒,年六十八,贈工部尚書。
張建封的兒子叫張愔。當初因為是功臣的兒子任命為虢州參軍的職務。建封去世後,節度府的屬官鄭通誠代理節度府留後,害怕他的軍隊發生兵亂,趁浙西的守衛部隊經過徐州,打算請求留下作為自己的援軍。全軍憤怒,劈開武器庫取出兵器,圍繞著府衙大聲鼓噪呐喊,殺死鄭通誠和大將多人,於是向朝廷送上表章,請求任張忄音為徐州留後,給予旌節,皇帝不答應。分濠州、泗州隸屬於淮南,命令杜佑征討徐州的亂軍,泗州刺史張亻丕帶兵攻打土甬橋,與徐州的軍隊作戰,張亻丕被打得大敗,皇帝沒有辦法製服,於是任命張忄音為右驍衛將軍、徐州刺史,主持留後的工作。任命張亻丕為泗州留後,杜佑兼任濠州留後。不久,升張忄音為武寧軍節度使。

劉辟者,字太初,擢進士宏詞科,佐韋皋府,遷累禦史中丞、支度副使。皋卒,辟主後務,諷諸將徼旄節,憲宗以給事中召之,不奉詔。時帝新即位,欲靜鎮四方,即拜檢校工部尚書、劍南西川節度使。辟意帝可動,益驁蹇,吐不臣語,求統三川,欲以所善盧文若節度東川,即以兵取梓州。且以術家言五福、太一舍於蜀,乃造大樓以祈祥。帝始重征討,而宰相杜黃裳勸帝,且言:“辟,妄書生耳,可鼓而俘也。”薦高崇文、李元弈等將神策行營兵皆西,使嚴礪、李康掎角之。
元和初年,因生病請求朝廷派人代替他,皇帝召他回朝任工部尚書,用王紹任武寧節度使,把濠州、泗州仍劃歸徐州,徐州人很高興,於是不敢作亂,因而張忄音得以離開徐州,還沒有走出徐州地界,就去世了。張忄音治理徐州七年,他的政事都處理得好,境內太平。追封為尚書右仆射。

詔許自新,辟不聽。崇文取東川,帝乃下詔奪其官,進破鹿頭關,遂下成都。辟從數十騎走,至羊灌田,自投水,不能死,騎將酈定進禽之。文若先殺其族,縋石自沈於江,失其屍。檻車送辟京師,尚冀不死,食飲於道晏然。將至都,神策以兵迎之,係其首,曳而入,驚曰:“何至是邪?”帝禦興安樓受俘,詔詰反狀,辟曰:“臣不敢反,五院子弟為惡,不能製。”詔問:“遣使賜節何不受?”乃伏罪。獻廟社,徇於市,斬於城西南獨柳下。子超郎等九人,與部將崔綱以次誅。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新唐書》

《新唐書》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列傳·卷八十九 列傳·卷九十 列傳·卷九十一 列傳·卷九十二 列傳·卷九十三 列傳·卷九十四 列傳·卷九十五 列傳·卷九十六 列傳·卷九十七 列傳·卷九十八 列傳·卷九十九 列傳·卷一百 列傳·卷一百零一 列傳·卷一百零二 列傳·卷一百零三 列傳·卷一百零四 列傳·卷一百零五 列傳·卷一百零六 列傳·卷一百零七 列傳·卷一百零八 列傳·卷一百零九 列傳·卷一百一十 列傳·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卷一百二十 列傳·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卷一百三十 列傳·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卷一百四十 列傳·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卷一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