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味與五髒的吸收關係:酸味入肝髒,辛味入肺髒,苦味入心髒,鹹味入腎髒,甘味入脾髒。這就是所說的五味與五髒的吸收關係。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五髒之氣失調後所引起的病變關係:心氣失調則唉聲歎氣。肺氣失調則咳嗽。肝氣失調則表現在言語上,或說個不停,或沉默寡言。脾氣失調則反酸水。腎氣失調則打嗬欠、噴嚏。胃氣失調則為氣上逆(噯氣),或幹嘔,或有恐懼感。大腸、小腸病則不能泌別清濁,傳送糟粕,而為泄瀉。下焦不能通調水道,則水液泛溢於皮膚而為水腫。膀胱之氣,化不利則為癃閉;不能約製則為遺尿。膽氣失調則易發怒。這就是所說的五髒之氣失調而發生的病變。
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
五髒的精氣合並所發生的疾病:精氣彙聚於心髒則嘻笑無常,精氣彙聚於肺髒則悲傷,精氣彙聚於肝髒則憂愁、抑鬱,精氣彙聚於脾髒則畏懼,精氣彙聚於腎髒則驚恐。這就是所說的五並,都是由於本髒虛弱而使邪氣相乘、相侮導致了病變。
五髒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五髒的厭惡:心厭惡熱,肺厭惡寒,肝厭惡風,脾厭惡濕,腎厭惡燥。這就是所說的五髒所厭惡的五惡。
五髒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五髒化生的液體:心之液化為汗液,肺之液化為鼻涕,肝之液化為眼淚,脾之液化為涎水,腎之液化為唾液。這就是所說的五髒化生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味的禁忌:辛味走氣,氣病不可多食辛辣味;鹹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鹹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甘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甘甜味;酸味走筋,筋膜有病不可多食酸味。這就是所說的五髒各有相應的五味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五病所生:陰病發生於骨(即腎髒),陽病發生於血(即心髒),陰病發生於肉(即脾髒),陽病發生於冬天,陰病發生於夏天。這就是所說的陰病、陽病有五種發生的部位或時間。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五邪所亂:邪氣侵入於陽,則躁狂不寧;邪氣侵入於陰,則肢體疼痛麻痹;邪氣搏於陽,則陽氣受傷,而發生頭部疾病;邪氣搏於陰,則陰氣受傷,而發生失聲;邪氣由陽而入於陰,則從陰而為靜、低沉;邪氣由陰而出於陽,則從陽而為多躁好怒。這就是所說的邪氣侵入人體會導致五種不同的病理亂象。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種邪氣所表現的脈象:春天見到秋天的毛脈(即金克木);夏天見到冬天的石脈(即水克火);長夏見到春天的弦脈(即木克土);秋天見到夏天的洪脈(即火克金);冬天見到長夏的濡緩脈(即土克水)。這就是所說的五邪脈。五邪脈的預後相同,都屬於不治的死證。
五髒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誌。是謂五髒所藏。
五髒所藏(蘊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誌。這就是所說的五神髒所藏的神誌。
五髒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五髒所主(主:主宰、主管、相互關聯):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這就是所說的五髒所主的部位。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五種過度的疲勞可以傷耗五髒的精氣:久視則勞於精氣而傷血,久臥則陽氣不伸而傷氣,久坐則血脈灌輸不暢而傷肌肉,久立則勞於腎及腰、膝、脛等而傷骨,久行則勞於筋脈而傷筋。這就是所說的五種過度的疲勞傷耗的五髒精氣。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是謂五髒之脈。
五髒應四時的脈象:肝脈應春,端直而長,其脈象弦(弦脈);心脈應夏,來盛去衰,其脈象鉤(洪脈);脾脈旺於長夏,其脈弱,其脈為代(代脈,是一種複合脈,脈象為緩慢而有規律的停止);肺脈應秋,輕虛而浮,其脈象毛(浮脈);腎脈應冬,其脈象沉堅似石(沉脈)。這就是所謂的應於四時的五髒平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