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曰:餘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矣,餘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
黃帝說:我聽先生你講述的九針理論,內容真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但是我還有些問題不能領悟。請問九針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根據什麼命名的呢?
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岐伯說:九針之“九”,是天地間的大數,數開始於一,而終止於九。所以九針的創製,第一種針具取法於天,第二種針具取法於地,第三種針具取法於人,第四種針具取法於四時,第五種針具取法於五音,第六種針具取法於六律(陽聲為律,即:黃鍾、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第七種針具取法於北鬥星(北鬥星由七星組成,即: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第八種針具取法於八風,第九種針具取法於九野(指九州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各封地的邊界)。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
黃帝問:將針具與九這個數相應,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鍾數焉,以針應數也。
岐伯說:聖人創立天地間的數理,是從一開始而遞增至九的,所以據此劃定了九野區劃。九與九相乘,九九八十一,據此而創立了黃鍾數(黃鍾為基準律,由9寸長的律管製作,該律管可容納八十一個黍,此稱為黃鍾數),九針之數與此相應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髒之應天者,肺(也)。肺者,五髒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第一種針具,比象於天,天屬陽。在人體五髒中,與天相應的是肺。肺的位置最高,稱為五髒六腑的華蓋,猶如天空覆蓋萬物一樣。皮膚在最外層,內與肺髒相應合,是人的體表。所以,為治療生於皮膚的疾病而製作了第一種針具——鑱針,其式樣,必須針頭大,末端鋒利,使它不能深刺,以防因刺得過深而陽氣泄漏。
二者,地也。(地者,土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員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第二種針具,比象於地,地屬土。人體與土相應的是肌肉。所以,為治療生於肌肉的疾病而製作了第二種針具——圓針,針的式樣,針身呈內空的筒狀且要直,針尖呈卵圓形,使它不能損傷肌肉,損傷了肌肉會導致陽氣衰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員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
第三種針具,比象於人。人之所以能夠成長和維持生命活動,有賴於血脈的輸給和營養,所以,為治療生於血脈的疾病而製作了第三種針具——鍉針,這種針,針身一定要大,末端一定要圓,使它可以按揉脈絡而不致過深地陷進肌肉,引導正氣得以充實,而使邪氣單獨排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
第四種針具,比象於四時。四時的意思是,如果四時八風的賊風邪氣,侵入人體的經絡中,能使血脈留滯瘀結,而形成經久不愈的頑固性疾病。為了治療這種疾病,所以製作了第四種針具——鋒針,針的式樣,針身呈內空的筒狀且要直,末端要鋒銳,用於刺絡放血,開瘀瀉熱,使得頑固性疾病得以根除。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第五種針具,比象於五音。在九宮的順序裏,一為冬至節所屬的北方葉蟄宮,九為夏至節所屬的南方上天宮,五為中央招搖宮,五既把陰寒的冬至與陽熱的夏至分開,也把北方子與南方午分開。人體與季候節令相應合,如果體內陰與陽乖違不和,寒熱相爭,兩氣相互搏擊,就會形成癰腫。為治療這種疾病,所以製作了第五種針具——鈹針,這種針的尖端應如劍刃一般鋒利,可以用來破癰排膿。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氂,且員其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第六種針具,比象於六律。律呂是調和陰陽四時的,律呂各六,合為十二,人的十二經脈同它相應。如果虛邪侵入於經絡,就會形成急性發作的痹症。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而製作了第六種針具——圓利針,這種針一定要針尖如氂毛,圓而且銳利,針身略粗,以便用它來刺治因虛邪驟然侵入經絡而形成的痹症。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合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第七種針具,比象於北鬥七星,在人體應於七竅。人的通身分布著許多孔竅,類如天空星辰密布,如果外邪從孔竅侵入經絡之間而久留不去,使氣血凝滯,就會發生痛痹。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製作了第七種針具——毫針,要使針頭纖細銳利像蚊、虻的嘴。刺治時,進針要平穩而徐緩,而且要留針少時,使正氣借此得以充實,經氣邪氣同時受到了針刺的影響,出針後要較長時間按住針孔,使正氣不致外泄。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第八種針具,比象於八方之風,在人應於大腿和胳膊的肩、肘、髖、膝八處大關節。如果來自八方的賊風邪氣侵襲人體,就會深入而留止在骨縫、腰脊關節及皮膚之間,而形成邪深在裏的痹症。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製作了第八種針具——長針,這種針,針身一定要長,末端一定要鋒利,可以用它來針刺深藏的邪氣,治愈為時已久的痹症。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留(別本作溜)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挺(別本作梃),其鋒微員,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
第九種針具,比象於九野,應於人的周身關節、骨縫和皮膚之間。如果邪氣過盛,在體內逐漸蔓延,出現浮腫而狀似風水病,這是由於水氣流注不能通過關節,以致肌膚積水而出現水腫。所以,為治療這種疾病,製作了第九種針具——大針,要使針尖像竹中空,鋒刃要略圓,用它來通利關節,以使氣機通達去除壅滯在關節的病邪。
黃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
黃帝問:各種針的長短,有一定分寸嗎?
岐伯曰:一曰镵針者,取法於巾針,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主熱在頭身也。二曰員針,取法於絮針,筩其身而卵其鋒,長一寸六分,主治分間氣。三曰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筩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癰熱出血。五曰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者也。六曰員利針,取法於氂針,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內也,長一寸六分,主取癰痹者也。七曰毫針,取注於毫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其鋒微員,長四寸,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也。針形畢矣,此九針大小、長短(之)法也。
岐伯說:第一種針叫鑱針,它仿效巾針(指固定頭巾的短小針具)的式樣,在距離針尖半寸處就陡然銳利起來,針長一寸六分,主治熱邪在頭身的病。第二種針叫圓針,它仿效絮針(指縫棉被的針)的式樣,針身圓直如筒,針尖橢圓如卵,長一寸六分,主治邪氣在分肉間的疾病。第三種針叫鍉針,它仿效大黃米、小黃米的穀粒樣子,圓而微尖,針長三寸半,用以按脈取氣。第四種針叫鋒針,它仿效絮針的式樣,針身直圓,末端鋒利,長一寸六分,主要用於瀉熱出血。第五種針叫鈹針,它仿效劍的鋒刃,針寬二分半,針長四寸,主治癰腫大膿及寒熱兩氣相搏形成的疾病。第六種針叫圓利針,它仿效氂毛的樣子,針尖稍大,針身反小,使它可以深刺,針長一寸六分,主治癰症、痹症。第七種針叫毫針,它仿效毫毛的樣子,長一寸六分,主治寒熱、痛痹在絡脈的病症。第八種針叫長針,它仿效綦針(縫製衣服用的長針)的式樣,針長七寸,主治因病邪滯留深部而形成的積年痹症。第九種針叫大針,它仿效鋒針,鋒刃微圓,針長四寸,主治氣機不能通過關節的疾病。針的形製已講解完畢,這就是九針大小、長短的法式。
黃帝曰:願聞身形應九野,奈何?
黃帝說:我想知道人體各部與九野是怎樣相應的。
岐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醜。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末。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六腑(及)膈下三臓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岐伯說:請讓我談談身形應九野的情況吧。春夏屬陽,氣從左而升,所以人的左足應於東北方的艮宮,在節氣應於立春,其所值的是戊寅日、己醜日。左脅應於正東方的震宮,節氣應於春分,其所值的是乙卯日。左手應於東南方的巽宮,在節氣應於立夏,其所值的是戊辰日、己巳日。前胸、咽喉、頭麵應於南方的離宮,在節氣應於夏至,正是陽氣極盛的時候,其所值的是丙午日。秋冬屬陰,陰氣從右而降,自上而下,所以右手應於西南方的坤宮,在節氣應於立秋,其所值的是戊申日、己未日。右脅應於正西方的兌宮,在節氣應於秋分,其所值的是辛酉日。右足應於西北方的乾宮,在節氣應於立冬,其所值的是戊戌日、己亥日。腰部、臀部、前後二陰應於正北方的坎宮,在節氣應於冬至,這是陰氣極盛,其所值的是壬子六腑和胸膈以下的肝、脾、腎三髒,應於中宮,它的大禁日期是太一移居各宮所在之日以及各戊、己日。上述身形應九野的情況,可以測候八個節氣(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所在的方位。按照九宮所主左右上下的方位,凡身體各部患有癰腫的,如果要進行治療,切不可在它其所值之日進行刺破排膿,這就是所說的天忌日。
形樂誌苦,病生於脈,治之於灸刺。形苦誌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誌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誌苦,病生於咽、喝(張誌聰注:當作??),治之以甘藥。形數驚恐,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五)形(誌也)。
形體安逸而精神苦悶的人,疾病多發生在經脈,治療時適宜用針法和灸法;形體過於勞苦,但精神愉快的人,疾病多發生於筋,治療時適宜溫熨導引的方法;形體和精神都很舒適而好逸惡勞的人,疾病多發生在肌肉,宜用針和砭石刺治;形體勞苦、精神也苦悶的人,多發生聲嘶咽塞或呼吸不利,宜用各種味甘的藥物調治;屢受驚恐而形神不安的人,筋脈氣血不通,多發生肢體麻木不仁,治療時,適宜用藥酒和按摩。以上是五種形誌生病各自的特點和治法。
五髒氣: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語,脾主吞,腎主欠。
五髒之氣失調,各有所主的病症:心氣不舒,發生噫氣;肺氣不利,則發生咳嗽;肝氣鬱結,則表現多語;脾氣不和,發生吞酸;腎氣衰憊,出現嗬欠頻作。
六腑氣:膽為怒,胃為氣逆(為)噦,大腸小腸為泄,膀胱不約為遺溺,下焦溢為水。
六腑之氣失調,各有所主的病症:膽氣鬱而不舒,易於發怒;胃氣上逆則為嘔吐、呃逆;小腸不能泌別清濁,大腸傳導失常,則形成泄瀉;膀胱氣虛而不能約束,則出現遺尿;下焦不通,水液泛溢,則積水為腫。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淡入胃(此句為衍文),是謂五味(別本作入)。
飲食五味入胃後,按其屬性各歸所合的髒腑:酸味屬木入於肝;辛味屬金入於肺;苦味屬火入於心;甘味屬土入於脾;鹹味屬水入於腎,這就是五味各自所入的髒腑。
五並:精氣並肝則憂,並心則喜,並肺則悲,並腎則恐,並脾則畏,是謂五精之氣並於臓也。
五髒精氣並入一髒的病症:精氣並入於肝,則肝氣抑鬱,而生憂慮;並入於心,則心氣有餘而出現嬉笑不休;並入於肺,則肺氣鬱結,而出現悲哀不止;並入於腎,則水盛火衰,而出現心悸善恐;並入於脾,使脾盛而膽虛,則出現膽怯畏懼。這就是五髒精氣並於一髒所發生的各種病症。
五惡: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腎惡燥,脾惡濕,此五髒氣所惡也。
五髒按其不同的性能,各有所厭惡:肝主筋,風能引起筋的拘急,所以厭惡風;心主血脈,高熱能傷血脈,所以厭惡熱;肺主氣,寒則氣滯不宣,所以厭惡寒;腎屬水,其性喜潤,所以厭惡燥;脾屬土,其性喜燥,所以厭惡濕。這就是五髒有所厭惡的具體表現。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
五髒各有所化生的水液:心髒主化生汗液,肝髒主化生淚液,肺髒主化生涕液,腎髒主化生唾液,脾髒主化生涎液。這就是五液的出處。
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
五種疲勞過度所致的損傷:久視則傷血,久臥則傷氣,久坐則傷肌肉,久立則傷骨,久行則傷筋,這就是五種長期疲勞對人體損傷的具體情況。
五走: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也。
五味歸於五髒,按其屬性,各有一定的走向:酸味入肝,肝主筋,故酸走筋;辛味入肺,肺主氣,故辛走氣;苦味入心,心主血,故苦走血;鹹味入腎,腎主骨,所以鹹走骨;甘味入脾,脾主肌肉,所以甘走肉。這就是五味走向各部的具體情況。
五裁: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節製飲食的五種情況:酸性收斂,筋喜柔而不喜收斂,所以筋病不宜多食酸味;辛味發散,氣宜聚斂不喜發散,所以氣病不宜多食辛味;鹹能軟堅,骨宜堅不喜軟,所以骨病不宜多食鹹味;苦味主燥,血不喜燥,所以血病不宜多食苦味;甘味壅滯,肌肉不喜壅滯,所以肌肉病變不宜多食甘味。即使是自己最愛吃的東西,也不要吃得過多,必須自己加以節製,適可而止,這就是節製飲食五味的具體情況。
五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
五髒之病的發生,各有其部位與不同的季節:腎為陰髒而主骨,則腎陰的病多發生在骨;心為陽髒而主血,則心陽的病多發生在血;脾為陰髒而主肌肉,則脾陰的病多發生在肌肉;肝為陽髒而主春,則屬於肝髒的陽病發源於冬季;肺為陰髒而主秋,則屬於肺髒的陰病發源於夏季。
五邪:邪入於陽,則為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癉(別本作痹)。邪入於陽,轉(別本作摶)則為癲疾。邪入於陰,轉(別本作摶)則為瘖。陽入於陰,病靜;陰出之於陽,病喜怒。
邪氣侵擾的五種病變:邪氣入於陽分而陽盛熱極,能使神誌受擾而發生狂症。邪氣入於陰分而陰寒至極,能使營血凝滯,發生血痹症。邪氣入於陽分,陽與邪相搏,則發生頭部巔頂的疾患。邪氣入於陰分,陰與邪相搏,則導致喑啞。陽分的邪氣入於陰分,病人則安靜沉默;陰分的邪氣出於陽分,病人則躁動易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誌也。
五髒各有所藏的精神意識活動: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和誌。
五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腎主骨。
五髒對軀體各部分分別有其所主:心主脈,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
陽明多血多氣,太陽多血少氣,少陽多氣少血,太陰多血少氣,厥陰多血少氣,少陰多氣少血。故曰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血惡氣,刺厥陰出血惡氣,刺少陰出氣惡血也。
手足陽明經多血多氣,手足太陽經多血少氣,手足少陽經多氣少血,手足太陰經多血少氣,手足厥陰經多血少氣,手足少陰經多氣少血。所以說,針刺陽明經可以瀉其氣,也可以瀉其血。針刺太陽經,隻宜瀉其血,不宜瀉其氣。針刺少陽經,隻宜瀉其氣,不宜瀉其血。針刺太陰經,隻宜瀉其血,不宜瀉其氣。針刺厥陰經,隻宜瀉其血,不宜瀉其氣。針刺少陰經,隻宜瀉其氣,不宜瀉其血。
足陽明、太陰為裏表,少陽、厥陰為表裏,太陽、少陰為表裏,是謂足之陰陽也。手陽明、太陰為表裏,少陽、心主為表裏,太陽、少陰為表裏,是謂手之陰陽也。
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為表裏,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為表裏,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為表裏,這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的表裏配合關係。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為表裏,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為表裏,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為表裏,這是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的表裏配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