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年代:清代2035   

《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下 卷十四 諸儒學案下·忠節金伯玉先生鉉

金鉉字伯玉,其先武進人,後籍順天。崇禎戊辰進士。就揚州教職,轉國子博士,陞工部主事。奄人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欲以屬禮待同官。先生累疏爭之,遂引疾歸。彝憲奏彈落職。讀書十二年,甲申二月,起補兵部主事,巡視皇城,賊陷大同,先生請徹宣府監視中官,恐於中掣肘,不無僨事之虞,耑任撫臣,賊騎未便窺宣也。不報。已而宣之迎賊者,果中官杜勳也。京城失守,先生朝服拜母而哭曰:“職在皇城,他非死所。”至禦河投水而死,年三十五。母夫人章氏,亦投井死。初先生巡視,每過禦河,輒流連不能去,嚐歸以語弟,至是而驗。先生卒後,家人簡其書籍,壬午七月晦日,讀《邵子》,記其後曰:“甲申之春,定我進退,進雖遇時,外而弗內,退若苦衷,遠而弗滯。外止三時,遠不卒歲,優哉遊哉!庶沒吾世。”先生未必前知,然真識所至,自能冥契,後來不足異也。先生曾問學於蕺山先師,某過其家,門巷蕭然,殘杯冷灸,都中縉紳之士,清修如先生者,蓋僅見耳。

語錄

言動便要濟人利物,靜中中正和平之意為之根,不得自淪枯寂。

每事思退,《易》三百八十四爻,未聞有退凶者。乾乾不已,惟進德修業為然。

周子曰:“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餘謂戒懼於不睹聞,靜而無靜也。言行之謹信,動而無動也。然則戒慎恐懼也,謹信也,其皆神之所為乎?其即所謂天理乎?

敬之至便是仁,其心收斂,不容一物,即萬物皆備於是矣。

存養省察四字,盡了聖學,致知力行,總在此四字中矣,外此而他求,不支離便懸遠。

湛然無一物時,大用在中也,宜存養而勿失。萬物各得其所時,全體在外也,宜省察而不著。所謂一以貫之者也。

事來我應,皆分所當為,此不可生厭棄心,至於本無一事,我心強要生出事來,此便是憧憧往來。

有一毫從軀殼起念,雖參天讚地之事,鹹是己私,不必功名色貨,有一毫物我隔膜,即知玄知妙之胸,亦錯認本體,馴致害物傷人。

境遇艱苦時,事物勞攘時,正宜提出主宰,令本體不為他物所勝,此處功夫,較之平常百倍矣。不然平常工夫,亦未到妥貼處。

一事不可放過,一念不可放過,一時不可放過,勇猛精進,處處見有善可遷,有過可改,方是主一工夫。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明儒學案》

《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
卷一 江右王門學案·文莊鄒東廓先生守益 卷二 江右王門學案·文莊歐陽南野先生德 卷三 江右王門學案·貞襄聶雙江先生豹 卷四 江右王門學案·文恭羅念菴先生洪先 卷五 江右王門學案·處士劉兩峰先生文敏 卷六 江右王門學案·同知劉師泉先生邦采 卷七 江右王門學案·禦史劉三五先生陽 卷八 江右王門學案·縣令劉梅源先生曉 卷九 江右王門學案·員外劉晴川先生魁 卷十 江右王門學案·主事黃洛村先生弘綱 卷十一 江右王門學案·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 卷十二 江右王門學案·郎中陳明水先生九川 卷十三 江右王門學案·大常魏水洲先生良弼 卷十四 江右王門學案·解元魏師伊先生良政 卷十五 江右王門學案·處士魏藥湖先生良器 卷十六 江右王門學案·太常王塘南先生時槐 卷十七 江右王門學案·文潔鄧定宇先生以讚 卷十八 江右王門學案·參政陳蒙山先生嘉謨 卷十九 江右王門學案·徵君劉瀘瀟先生元卿 卷二十 江右王門學案·督學萬思默先生廷言 卷二十一 江右王門學案·憲使胡廬山先生直 卷二十二 江右王門學案·忠介鄒南臬先生元標 卷二十三 江右王門學案·給諫羅匡湖先生大紘 卷二十四 江右王門學案·中丞宋望之先生儀望 卷二十五 江右王門學案·徵君鄧潛穀先生元錫 卷二十六 江右王門學案·徵君章本清先生潢 卷二十七 江右王門學案·僉事馮慕岡先生應京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