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年代:清代1784   

《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上 卷五 諸儒學案上·文毅羅一峰先生倫

羅倫字彝正,學者稱一峰先生。吉之永豐人。舉成化丙戌進士,對策大廷,引程正公語:人主一日之間,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宮妾之時少。執政欲節其下句,先生不從。奏名第一,授翰林修撰。會李文達奪情,先生詣其私第,告以不可。待之數日,始上疏曆陳起複之非,為君者當以先王之禮教其臣,為臣者當據先王之禮事其君。疏奏遂落職,提舉泉州市舶司。明年召還,複修撰,改南京,尋以疾辭歸,隱於金牛山,注意經學。《周易》多傳註,間補己意;《禮記》彙集儒先之見,而分章記禮,則先生獨裁;《春秋》則不取褒貶凡例之說,以為《春秋》緣人以立法,因時以措宜,猶化工焉,因物而賦物也,以凡例求《春秋》者,猶以畫筆摹化工,其能肖乎?戊戌九月二十四日卒,年四十八。正德十六年,贈左諭德,諡文毅。先生剛介絕俗,生平不作和同之語,不為軟巽之行,其論太剛則折,則引蘇氏之言曰:“士患不能剛爾,折不折天也,太剛乎何尤?為是言者,鄙夫患失者也。”家貧,日中不能舉火,而對客談學不倦。高守贈以綈袍,遇道殣,輒解以瘞之。嚐欲仿古置義田以贍族人,邑令助之堂食之錢,先生曰:“食以堂名,退食於公之需也,執事且不可取,何所用與?”謝而弗受。凍餒幾於死亡,而一無足以動於中。若先生庶幾可謂之無欲矣!先生與白沙稱石交,白沙超悟神知,先生守宋人之途轍,學非白沙之學也,而皭然塵垢之外,所見專而所守固耳。章楓山稱:“先生方可謂之正君善俗,如我輩隻修政立事而已。”其推重如此。

語要

子路論為國,而其言不讓,夫子哂之。況直居其位而不讓乎?登降作止飲食不辭焉,人皆以為非也,榮以爵而不辭焉,人不以為非也。非其小而不非其大,何也?

治己必先治心,心者舟之柁也,欲正其舟,而不正其柁,可乎?

伯恭居喪授徒,子靜極以為非,今日便子靜在,恐亦不敢以為非也。

居喪須避嫌疑,不可自信而已。古人之受汙者,多以此,人或以?ǜ@?,亦無路分說也。

進善無足處,有足便小了。臧否人物,此是一件不好勾當。稱善雖是美事,然必見得透,恐為偽人所罔。

所以為聖賢,不必刪述定作,如孔子折衷群聖,以垂憲萬世也。不過求之吾心,致慎於動靜語默、衣服飲食、五倫日用,以至辭受取舍、仕止久速,無不合乎聖賢已行之成法而已。

君子視人猶己,以義處己,不以義處人,非君子之道也。

流俗雖不美,而天下未嚐無正人,天下未嚐無正論,此固人心之所以不死,而天道之所以扶持斯世者也。

君子之學,持靜之本,以存其虛,防動之流,以守其一。虛則內有主而不出,一則外有防而不入,則物不交於我矣。物不交於我,則我之所以為我者,非人也,天也。

或曰剛折而柔存,此非知剛者也。天不剛乎?地不柔乎?地有陷而天未嚐墜,不剛者存而柔者墮乎?山止也,水流也,山剛而水柔,不剛者存而柔者去乎?齒之折者,剛之無本者也,發附於頭顱,頭顱存而毛發去者何也?

誠曷終乎?土可入,誠不可得而息也。入土斯已矣,誠曷不息也?所謂生也,守之以死,死則終,誠不可得而息也。

所見專則守固。

與其以一善成名,寧學聖人而未至。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明儒學案》

《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
卷一 江右王門學案·文莊鄒東廓先生守益 卷二 江右王門學案·文莊歐陽南野先生德 卷三 江右王門學案·貞襄聶雙江先生豹 卷四 江右王門學案·文恭羅念菴先生洪先 卷五 江右王門學案·處士劉兩峰先生文敏 卷六 江右王門學案·同知劉師泉先生邦采 卷七 江右王門學案·禦史劉三五先生陽 卷八 江右王門學案·縣令劉梅源先生曉 卷九 江右王門學案·員外劉晴川先生魁 卷十 江右王門學案·主事黃洛村先生弘綱 卷十一 江右王門學案·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 卷十二 江右王門學案·郎中陳明水先生九川 卷十三 江右王門學案·大常魏水洲先生良弼 卷十四 江右王門學案·解元魏師伊先生良政 卷十五 江右王門學案·處士魏藥湖先生良器 卷十六 江右王門學案·太常王塘南先生時槐 卷十七 江右王門學案·文潔鄧定宇先生以讚 卷十八 江右王門學案·參政陳蒙山先生嘉謨 卷十九 江右王門學案·徵君劉瀘瀟先生元卿 卷二十 江右王門學案·督學萬思默先生廷言 卷二十一 江右王門學案·憲使胡廬山先生直 卷二十二 江右王門學案·忠介鄒南臬先生元標 卷二十三 江右王門學案·給諫羅匡湖先生大紘 卷二十四 江右王門學案·中丞宋望之先生儀望 卷二十五 江右王門學案·徵君鄧潛穀先生元錫 卷二十六 江右王門學案·徵君章本清先生潢 卷二十七 江右王門學案·僉事馮慕岡先生應京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