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 作者:房玄齡年代:唐朝1497   

《晉書》帝紀 帝紀·第三章

武皇帝諱炎,字安世,文帝長子也。寬惠仁厚,沈深有度量。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曆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加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假節。迎常道鄉公於東武陽,遷中撫軍,進封新昌鄉侯。及晉國建,立為世子,拜撫軍大將軍,開府、副貳相國。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何曾等固爭曰:“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
武皇帝名炎,字安世,是晉文帝的長子。為人寬惠仁厚,深沉有度量。

鹹熙二年五月,立為晉王太子。八月辛卯,文帝崩,太子嗣相國、晉王位。下令寬刑宥罪,撫眾息役,國內行服三日。是月,長人見於襄武,長三丈,告縣人王始曰:“今當太平。”九月戊午,以魏司徒何曾為丞相,鎮南將軍王沈為禦史大夫,中護軍賈充為衛將軍,議郎裴秀為尚書令、光祿大夫,皆開府。十一月,初置四護軍,以統城外諸軍。乙未,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於兄弟,四曰潔身勞謙,五曰信義可複,六曰學以為己。是時晉德既洽,四海宅心。於是天子知曆數有在,乃使太保鄭衝奉策曰:“谘爾晉王:我皇祖有虞氏誕膺靈運,受終於陶唐,亦以命於有夏。惟三後陟配於天,而鹹用光敷聖德。自茲厥後,天又輯大命於漢。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軌虞夏四代之明顯,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輔亮我皇家,勳德光於四海。格爾上下神祗,罔不克順,地平天成,萬邦以乂。應受上帝之命,協皇極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爾位,曆數實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於戲!王其欽順天命。率循訓典,底綏四國,用保天休,無替我二皇之弘烈。”帝初以禮讓,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固請,乃從之。
魏嘉平年間(249~254),封為北平亭侯,曆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加散騎常侍,又遷為中護軍、假節。到東武陽迎常道鄉公即位,遷為中撫軍,晉封為新昌鄉侯。晉國建立,立為世子,授予撫軍大將軍,開府、副貳相國。當初,文帝因為景帝是宣帝的繼承人,去世早而無後,便把武帝的弟弟司馬攸作為景帝後嗣,看得與眾不同,特加愛護,自以為居丞相之位,死後應將大業傳給司馬攸。常說:“這是景王的天下,我是不會參與其事的。”將要議定世子時,文帝的意思想立司馬攸。何曾等人堅持異議說:“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頭發拖地,手臂過膝,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便定下來了。

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設壇於南郊,百僚在位及匈奴南單於四夷會者數萬人,柴燎告類於上帝曰:“皇帝臣炎敢用玄牡明告於皇皇後帝:魏帝稽協皇運,紹天明命以命炎。昔者唐堯,熙隆大道,禪位虞舜,舜又以禪禹,邁德垂訓,多曆年載。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於漢。粵在魏室,仍世多故,幾於顛墜,實賴有晉匡拯之德,用獲保厥肆祀,弘濟於艱難,此則晉之有大造於魏也。誕惟四方,罔不祗順,郭清梁岷,包懷揚越,八紘同軌,祥瑞屢臻,天人協應,無思不服。肆予憲章三後,用集大命於茲。炎維德不嗣,辭不獲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獻陪隸,暨於百蠻君長,僉曰:‘皇天鑒下,求人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讓所得距違。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炎虔奉皇運。寅畏天威,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永答眾望。”禮畢,即洛陽宮幸太極前殿,詔曰:“昔朕皇祖宣王,聖哲欽明,誕應期運,熙帝之載,肇啟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緝熙諸夏。至於皇考文王,睿哲光遠,允協靈祗,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仁濟於宇宙,功格於上下。肆魏氏弘鑒於古訓,儀刑於唐虞,疇谘群後,爰輯大命於朕身。予一人畏天之命,用不敢違。惟朕寡德,負荷洪烈,托於王公之上,以君臨四海,惴惴惟懼,罔知所濟。惟爾股肱爪牙之佐,文武不貳之臣,乃祖乃父,實左右我先王,光隆我大業。思與萬國,共享休祚。”於是大赦,改元。賜天下爵,人五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斛。複天下租賦及關市之稅一年,逋債宿負皆勿收。除舊嫌,解禁錮,亡官失爵者悉複之。丁卯,遣太仆劉原告於太廟。封魏帝為陳留王,邑萬戶,居於鄴宮;魏氏諸王皆為縣侯。迫尊宣王為宣皇帝,景王為景皇帝,文王為文皇帝,宣王妃張氏為宣穆皇後。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後,宮曰崇化。封皇叔祖父孚為安平王,皇叔父幹為平原王,亮為扶風王,伷為東莞王,駿為汝陰王,肜為梁王,倫為琅邪王,皇弟攸為齊王,鑒為樂安王,幾為燕王,皇從伯父望為義陽王,皇從叔父輔為渤海王,晃為下邳王,瑰為太原王,圭為高陽王,衡為常山王,子文為沛王,泰為隴西王,權為彭城王,綏為範陽王,遂為濟南王,遜為譙王,睦為中山王,淩為北海王,斌為陳王,皇從父兄洪為河間王,皇從父弟楙為東平王。以驃騎將軍石苞為大司馬,封樂陵公,車騎將軍陳騫為高平公,衛將軍賈充為車騎將軍、魯公,尚書令裴秀為巨鹿公,侍中荀勖為濟北公,太保鄭衝為太傅、壽光公,太尉王祥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為太尉、郎陵公,禦史大夫王沈為驃騎將軍、博陵公,司空荀顗為臨淮公,鎮北大將軍衛瓘為菑陽公。其餘增封進爵各有差,文武普增位二等。改景初曆為太始曆,臘以酉,社以醜。戊辰,下詔大弘儉約,出禦府珠玉玩好之物,頒賜王公以下各在差。置中軍將軍,以統宿衛七軍。己巳,詔陳留王載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製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賜山陽公劉康、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附馬都尉。乙亥,以安平王孚為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詔曰:“昔王淩謀廢齊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鄧艾雖矜功失節,然束手受罪。今大赦其家,還使立後。興滅繼絕,約法省刑。除魏氏宗室禁錮。諸將吏遭三年喪者,遣寧終喪。百姓複其徭役。罷部曲將長吏以下質任。省郡國禦調,禁樂府靡麗百戲之伎及雕文遊畋之具。開直言之路,置諫官以掌之。”是月,鳳皇六、青龍三、白龍二、麒麟各一見於郡國。
魏元帝鹹熙二年(265)五月立為晉王太子。八月初九,文帝死,太子繼承了相國和晉王的官爵。下令放寬刑罰,赦免罪人,安撫百姓,減輕徭役,國內服喪三日。這個月,在襄武出現一個長人,高三丈,對當地人王始說:“現在當是太平盛世了。”九月初七,以魏司徒何曾為丞相,鎮南將軍王沈為禦史大夫,中護軍賈充為衛將軍,議郎裴秀為尚書令、光祿大夫,這些人都可以開府署設僚屬。十一月,初次設置四護軍,統率城外諸軍。十五日,下令讓諸郡中正官按六條標準薦拔淹沒於民間的人才:第一條是忠誠恭謹奮不顧身,第二條是孝敬盡禮,第三條是兄弟友善,第四條是潔身自好勤勞謙恭,第五條是嚴守信義言行可驗,第六條是為修養自己刻苦學習。此時晉王之德廣施天下,四海歸心。於是天子知道天道運轉將移於晉,就使太保鄭衝奉讀策書說:“告知晉王,我皇祖有虞氏,應天之命,受陶唐之禪而得位,亦以天下授於有夏。惟夏禹、商湯、周文上能配天,都因為他們聖德如日月普照。此後天又將大命傾注於漢,漢之火德既衰,皇天眷顧我高祖,授以天下,我朝仿效虞、夏、商、周四代之明德顯績,我不盡知。隻是你祖你父,心性明哲,輔助我皇家,勳德光照四海,及於上下鬼神,無不和順,水土平治,天行有序,萬邦以安。應受上天之命,協和帝王中正之道。我謹受天命,將天子之位敬授於你,新朝重任在於你身,允當行中正之道,國運得以長久。啊!王應敬順天命。一切遵循先聖訓典,安撫四方之國,維護天之美意,不要廢棄我二皇大業。”武帝開始以禮辭讓,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堅決請求,武帝這才答應即天子位。

二年春正月丙戌,遣兼侍中侯史光等持節四方,循省風俗,除禳祝之不在祀典者。丁亥,有司請建七廟,帝重其役,不許。庚寅,罷雞鳴鼓。辛醜,尊景皇帝夫人羊氏曰景皇後,宮曰弘訓。丙午,立皇後楊氏。二月,除漢宗室禁錮。己未,常山王衡薨。詔曰:“五等之封,皆錄舊勳。本為縣侯者傳封次子為亭侯,鄉侯為關內侯,亭侯為關中侯,皆食本戶十分之一。”丁醜,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庚午,詔曰:“古者百官,官箴王闕。然保氏特以諫諍為職,今之侍中、常侍實處此位。擇其能正色弼違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選。”三月戊戌,吳人來吊祭,有司奏為答詔。帝曰:“昔漢文、光武懷撫尉佗、公孫述,皆未正君臣之儀,所以羈糜未賓也。皓遣使之始,未知國慶,但以書答之。”夏五月戊辰,詔曰:“陳留王操尚謙衝,每事輒表,非所以優崇之也。主者喻意,非大事皆使王官表上之。”壬子,驃騎將軍博陵公王沈卒。六月壬申,濟南王遂薨。秋七月辛巳,營太廟,致荊山之木,采華山之石’鑄銅柱十二,塗以黃金,鏤以百物,綴以明珠。戊戌,譙王遜薨。丙午晦,日有蝕之。八月丙辰,省右將軍官。初,帝雖從漢魏之製,既葬除服。而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哀敬如喪者。戊辰,有司奏改服進膳,不許,遂禮終而後複吉。及太後之喪,亦如之。九月乙未,散騎常侍皇甫陶、傅玄領諫官,上書諫諍,有司奏請寢之。詔曰:“凡關言人主,人臣所至難,而苦不能聽納,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也。每陳事出付主者,多從深刻,乃雲恩貸當由主上,是何言乎?其詳評議。”戊戌,有司奏:“大晉繼三皇之蹤,蹈舜禹之跡,應天順時,受禪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虞遵唐故事。”奏可。冬十月丙午朔,日有蝕之。丁未,詔曰:“昔舜葬蒼梧,農不易畝;禹葬成紀,市不改肆。上惟祖考清簡之旨,所徙陵十裏內居人,動為煩擾,一切停之。”十一月己卯,倭人來獻方物。並圜丘、方丘於南、北郊,二至之祀合於二郊。罷山陽公國督軍,除其禁製。己醜,追尊景帝夫人夏侯氏為景懷皇後。辛卯,遷祖禰神主於太廟。十二月,罷農官為郡縣。是歲,鳳皇六、青龍十、黃龍九、麒麟各一見於郡國。
泰始元年(265)冬十二月十七日,在南郊設壇,在位的百僚及匈奴南單於等四方少數民族來集會的數萬人,燃起燎火,舉行米犬祭,告於上天說:“皇帝臣司馬炎敢用玄牡告於皇天後土,魏帝考皇運之所歸,承天之明命以命炎。昔日唐堯興隆大道,禪讓於虞舜,舜又禪讓於禹,高德垂於後世,經久不衰。及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撥亂反正,拯救時局,扶助劉氏,因而漢禪讓於魏。魏室連年多故,幾乎敗亡,實賴晉匡扶拯救之德,因而得保宗祀,渡過艱難。這說明晉是有大功於魏的。四方之人無不順服,廓清梁岷,安撫揚越,八方同軌,祥瑞屢呈,天人應和,有思皆服。我效法三後,天命因集於此。炎之德不足嗣位,辭讓而不獲準。於是群公卿士,諸侯臣僚,諸賢陪臣,百蠻君長,都說:‘皇天鑒於下土,求民間之疾苦,天命既成,本非謙讓所能拒違。帝王世係不可無繼,人神不可以無主。’炎敬奉皇運,敬畏天威,敬選吉日,升壇受禪,告於上天,以滿眾望。”禮畢,到洛陽宮太極前殿,下詔說:“昔朕皇祖宣王,聖哲欽明,順應天運,興隆帝業,開創洪基。伯考景王,行大道而遍謀於眾,光照諸夏。至於宣考文王,明哲光遠,協和人神,應天順時,受此明命,仁德匡濟宇宙,功勳及於上下,魏氏鑒於古訓,仿效堯舜,谘詢於群臣,委大命於朕身。我畏天命,不敢違抗。朕德微薄,肩負大任,托身於王公之上而君臨四海,惴惴恐懼,不知所為。爾等為股肱爪牙之佐,文武忠貞之臣,爾祖爾父,實為我先王左右輔臣,光大興隆我晉大業。欲與萬國臣民共享天下。”於是實行大赦,改年號。賜天下官吏爵位,每人五級,鰥寡孤獨不能自養者,每人給穀五斛,免征天下租賦及關市之稅一年,過去的舊債不再收,舊的嫌疑禁錮都解除,失去官爵者都予恢複。

三年春正月癸醜,白龍二見於弘農澠池。丁卯,立皇子衷為皇太子。詔曰:“朕以不德,托於四海之上,兢兢祗畏,懼無以康濟寓內,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又近世每建太子,寬宥施惠之事,間不獲已,順從王公卿士之議耳。方今世運垂平,將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使百姓蠲多幸之慮,篤終始之行,曲惠小仁,故無取焉。鹹使知聞。”三月戊寅,初令二千石得終三年喪。丁未,晝昏。罷武衛將軍官。以李憙為太子太傅。太山石崩。夏四月戊午,張掖太守焦勝上言,氐池縣大柳穀口有玄石一所,白畫成文,實大晉之休祥,圖之以獻。詔以製幣告於太廟,藏之天府。秋八月,罷都護將軍,以其五署還光祿勳。九月甲申,詔曰:“古者以德詔爵,以庸製祿,雖下士猶食上農,外足以奉公忘私,內足以養親施惠。今在位者祿不代耕,非所以崇化之本也。其議增吏俸。”賜王公以下帛各有差。以太尉何曾為太保,義陽王望為太尉,司空荀顗為司徒。冬十月,聽士卒遭父母喪者,非在疆場,皆得奔赴。十二月,徙宗聖侯孔震為奉聖亭侯。山陽公劉康來朝。禁星氣讖緯之學。
十八日,派遣太仆劉原告於太廟。封魏帝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居住鄴宮;魏氏諸王都封為縣侯。追尊宣王為宣皇帝,景王為景皇帝,文王為文皇帝,宣王妃張氏為宣穆皇後。尊太妃王氏為皇太後,所住之宮叫崇化宮。封皇叔祖父司馬孚為安平王,皇叔父司馬幹為平原王,司馬亮為扶風王,司馬亻由為東莞王,司馬駿為汝陰王,司馬肜為梁王,司馬倫為琅王牙王,皇弟司馬攸為齊王,司馬鑒為樂安王,司馬機為燕王,皇從伯父司馬望為義陽王,皇從叔父司馬輔為渤海王,司馬晃為下邳王,司馬環為太原王,司馬王圭為高陽王,司馬衡為常山王,司馬子文為沛王,司馬泰為隴西王,司馬權為彭城王,司馬綏為範陽王,司馬遂為濟南王,司馬遜為譙王,司馬睦為中山王,司馬陵為北海王,司馬斌為陳王,皇從父兄司馬洪為河間王,皇從父弟司馬楙為東平王。以驃騎將軍石苞為大司馬,封為樂陵公,車騎將軍陳騫為高平公,衛將軍賈充為車騎將軍、魯公,尚書令裴秀為巨鹿公,侍中荀勖為濟北公,太保鄭衝為太傅、壽光公,太尉王祥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為太尉、郎陵公,禦史大夫王沈為驃騎將軍、博陵公,司空荀豈頁為臨淮公,鎮北大將軍衛瓘為菑陽公。其餘增封晉爵不等,文武官員普遍晉位二等,改《景初曆》為《泰始曆》,臘祭在酉,社日在醜。十九日,下詔大張儉約之風,將宮中的珠玉玩好之物,拿出來賞賜給王公以下的官吏,多少不等。設置中軍將軍以統領宿衛七軍。

四年春正月辛未,以尚書令裴秀為司空。丙戌,律令成,封爵賜帛各有差。有星孛於軫。丁亥,帝耕於藉田。戊子,詔曰:“古設象刑而眾不犯,今雖參夷而奸不絕,何德刑相去之遠哉!先帝深湣黎元,哀矜庶獄,乃命群後,考正典刑。朕守遺業,永惟保乂皇基,思與萬國以無為為政。方今陽春養物,東作始興,朕親率王公卿士耕藉田千畝。又律令既就,班之天下,將以簡法務本,惠育海內。宜寬有罪,使得自新,其大赦天下。長吏、郡丞、長史各賜馬一匹。”二月庚子,增置山陽公國相、郎中令、陵令、雜工宰人、鼓吹車馬各有差。罷中軍將軍,置北軍中候官。甲寅,以東海劉儉有至行,拜為郎。以中軍將軍羊祜為尚書左仆射,東莞王伷為尚書右仆射。三月戊子,皇太後王氏崩。夏四月戊戌,太保、睢陵公王祥薨。己亥,祔葬文明皇後王氏於崇陽陵。罷振威、揚威護軍官,置左右積弩將軍。六月甲申朔,詔曰:“郡國守相,三載一巡行屬縣,必以春,此古者所以述職宣風展義也。見長吏,觀風俗,協禮律,考度量,存問耆老,親見百年。錄囚徒,理冤枉,詳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無有遠近,便若朕親臨之。敦喻五教,勸務農功,勉勵學者,思勤正典,無為百家庸末,致遠必泥。士庶有好學篤道,孝弟忠信,清白異行者,舉而進之;有不孝敬於父母,不長悌於族黨,悖禮棄常,不率法令者,糾而罪之。田疇辟,生業修,禮教設,禁令行,則長吏之能也。人窮匱,農事荒,奸盜起刑,獄煩,下陵上替,禮義不興,斯長吏之否也。若長吏在官公廉,慮不及私,正色直節,不飾名譽者,及身行貪穢,謅黷求容,公節不立,而私門日富者,並謹察之。揚清激濁,舉善彈違,此朕所以垂拱總綱,責成於良二千石也。於戲戒哉!”秋七月,太山石崩,眾星西流。戊午,遣使者侯史光循行天下。己卯,謁崇陽陵。九月,青、徐、兗、豫四州大水,伊洛溢,合於河,開倉以振之。詔曰:“雖詔有所欲,及奏得可而於事不便者,皆不可隱情。”冬十月,吳將施績入江夏,萬鬱寇襄陽。遣太尉義陽王望屯龍陂。荊州刺史胡烈擊敗鬱。吳將顧容寇鬱林,太守毛炅大破之,斬其交州刺史劉俊、將軍修則。十一月,吳將丁奉等出芍陂,安東將軍汝陰王駿與義陽王望擊走之。己未,詔王公卿尹及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班五條詔書於郡國: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庚寅,帝臨聽訟觀,錄廷尉洛陽獄囚,親平決焉。扶南、林邑各遣使來獻。
二十日,下詔讓陳留王出行時可舉天子的旌旗,備有五種季節的副車,使用魏的曆法,可以像天子一樣郊祀天地,禮樂製度皆照魏例,上書不稱臣。賜山陽公劉康、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二十六日,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下詔說:“昔日王腸謀廢齊王,而齊王最終還是被廢。鄧艾雖恃功驕傲有失臣節,然束手認罪。今大赦二人家屬,回故鄉立後嗣。使滅者複興,絕者有繼,簡法省刑。解除對魏氏宗室的禁錮。諸將士官吏遭三年喪者,遣回守喪三年。百姓有三年喪者,服喪期免除徭役。免除部曲將及長吏以下以家屬作人質,儉省各郡國向京師調運的物資,禁止樂府、靡麗的百戲技藝及雕飾華麗的遊獵器具,廣開言路,設諫官掌管此事。”這個月裏,有六隻鳳凰、三條青龍、兩條白龍、麒麟各一在各郡國出現。二年正月初七,派遣兼侍中侯史光等持節到全國各地,巡視考察風俗,罷除不在祀典的祭祀。初八,有司請求建七廟,武帝以為徭役太重,不允許。十一日,罷唱雞鳴歌的人。

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國計吏守相令長,務盡地利,禁遊食商販。丙申,帝臨聽訟觀錄囚徒,多所原遣。青龍二見於滎陽。二月,以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置秦州。辛巳,白龍二見於趙國。青、徐、兗三州水,遣使振恤之。壬寅,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衛瓘都督青州諸軍事,東莞王伷為鎮東大將軍都督徐州諸軍事。丁亥,詔曰:“古者歲書群吏之能否,三年而誅賞之。諸令史前後,但簡遣疏劣,而無有勸進,非黜陟之謂也。其條勤能有稱尤異者,歲以為常。吾將議其功勞。”己未,詔蜀相諸葛亮孫京隨才署吏。夏四月,地震。五月辛卯朔,鳳皇見於趙國。曲赦交趾、九真、日南五歲刑。六月,鄴奚官督郭暠上疏陳五事以諫,言甚切直,擢為屯留令,西平人曲路伐登聞彭,言多襖謗,有司奏棄市。帝曰:“朕之過也。”舍而不問。罷鎮軍將軍,複置左右將軍官。秋七月,延群公,詢讜言。九月,有星孛於紫宮。冬十月丙子,以汲郡太守王宏有政績,賜穀千斛。十一月,追封諡皇弟兆為城陽哀王,以皇子景度嗣。十二月,詔州郡舉勇猛秀異之才。
二十二日,尊景皇帝夫人羊氏為景皇後,所居宮叫弘訓宮。二十七日,立皇後楊氏。二月,解除對漢宗室的禁錮。十一日,常山王司馬衡死。皇帝下詔說:“五等爵位之封,都是舊時功臣。原為縣侯者,襲爵時次子封為亭侯;原為鄉侯者,次子為關內侯;原為亭侯者,次子為關中侯,皆食本爵封戶的十分之一。”二十九日,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在明堂祀文皇帝以配上天。二十二日下詔說:“古時設百官,就是讓他規勸王的過失,而保氏官特以諫諍為職業,今之侍中、常侍實處於這個職位。選擇那些能正色糾正違法匡救缺漏的人,以兼此職。”三月二十日,吳人來吊祭,有司上奏以詔書答複。武帝說:“昔日漢文帝招撫尉他,光武帝招撫公孫述,都沒有按君對臣的禮儀,這是為了籠絡未歸附的人。孫皓開始派使者時,不知晉已開國建帝號,隻用書信形式答謝他。”夏五月戊辰,下詔說:“陳留王品德謙虛,每有事都要上表,這不是我對他優待尊崇的要求。主管此事的人向他說明,隻要不是大事,讓陳留王的官吏上表就行了。”壬子這天,驃騎將軍博陵公王沈死。

六年春正月丁亥朔,帝臨軒,不設樂。吳將丁奉入渦口,揚州刺史牽弘擊走之。三月,赦五歲刑已下。夏四月,白龍二見於東莞。五月,立壽安亭侯承為南宮王。六月戊午,秦州刺史胡烈擊叛虜於萬斛堆,力戰,死之。詔遣尚書石鑒行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與奮威護軍田章討之。秋七月丁酉,複隴右五郡遇寇害者租賦,不能自存者稟貸之。乙巳,城陽王景度薨。詔曰:“自泰始以來,大事皆撰錄秘書,寫副。後有其事,輒宜綴集以為常。”丁未,以汝陰王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九月,大宛獻汗血馬,焉耆來貢方物。冬十一月,幸辟雍,行鄉飲酒之禮,賜太常博士、學生帛牛酒各有差。立皇子柬為汝南王。十二月,吳夏口督、前將軍孫秀帥眾來奔,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戊辰,複置鎮軍官。
六月二十五日,濟南王司馬遂死。秋七月初五,營建太廟,從荊山運來木材,開采華山的石料,鑄造十二根銅柱,塗一層黃金,刻鏤百物,綴上明珠。二十二日,譙王司馬遜死。三十日,日蝕。

七年春正月丙子,皇太子冠,賜王公以下帛各有差。匈奴帥劉猛叛出塞。二月,孫皓帥眾趨壽陽,遣大司馬望屯淮北以距之。三月,丙戌,司空、巨鹿公裴秀薨。癸巳,以中護軍王業為尚書左仆射,高陽王珪為尚書右仆射。孫秀部將何崇帥眾五千人來降。夏四月,九真太守董元為吳將虞氾所攻,軍敗,死之。北地胡寇金城,涼州刺史牽弘討之。群虜內叛,圍弘於青山,弘軍敗,死之。五月,立皇子憲為城陽王。雍、涼、秦三州饑,赦其境內殊死以下。閏月,大雩,太官減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諸郡無出今年戶調。六月,詔公卿以下舉將帥各一人。辛醜,大司馬義陽王望薨。大雨霖,伊、洛、河溢,流居人四千餘家,殺三百餘人,有詔振貸給棺。秋七月癸酉,以車騎將軍賈充為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吳將陶璜等圍交趾,太守楊稷與鬱林太守毛炅及日南等三郡降於吳。八月丙戌,以征東大將軍衛瓘為征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丙申,城陽王憲薨。分益州之南中四郡置寧州,曲赦四郡殊死已下。冬十月丁醜,日有蝕之。十一月丁巳,衛公姬署薨。十二月,大雪。罷中領軍,並北軍中候。以光祿大夫鄭袤為司空。
八月初十,裁減右將軍官職。當初,武帝雖實行漢魏喪製,安葬後即除喪服,而還是穿深色衣服,戴素冠,食則避席減膳,哀敬同於服喪。二十二日,有司奏請改換服裝,照常進膳,武帝不許,一直守喪滿期才恢複正常,後為太後服喪也是如此,九月二十日,散騎常侍皇甫陶、傅玄兼諫官,上書諫諍,有司奏請壓下諫書,不予議論。武帝下詔說:“凡關係到人主的言論批評,人臣是很難做到的,而又苦於人主不能聽納,自古忠臣直士為此而慷慨歎息,每每將陳事之書交付主事者,主事者深究苛求,說什麼恩賜當由皇上,這是什麼話呢?還是讓朝臣詳細評議。”九月二十三日,有司上奏說:“大晉繼承三皇的業績,步舜禹的後塵,應天順時,受禪於魏,應該沿用前一代曆法,如虞舜遵循唐堯的例子。”武帝認可。

八年春正月,監軍何楨討匈奴劉猛,累破之,左部帥李恪殺猛而降。癸亥,帝耕於藉田。二月乙亥,禁雕文綺組非法之物。壬辰,太宰、安平王孚薨。詔內外群官舉任邊郡者各三人。帝與右將軍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鄭徽表請罪之。帝曰:“讜言謇諤,所望於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為患,豈以爭臣為損哉!徽越職妄奏,豈朕之意。”遂免徽官。夏四月,置後將軍,以備四軍。六月,益州牙門張弘誣其刺史皇甫晏反,殺之,傳首京師。弘坐伏誅,夷三族。壬辰,大赦。丙申,詔複隴右四郡遇寇害者田租。秋七月,以車騎將軍賈充為司空。九月,吳西陵督步闡來降,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宜都公。吳將陸抗攻闡,遣車騎將軍羊祜帥眾出江陵,荊州刺史楊肇迎闡於西陵,巴東監軍徐胤擊建平以救闡。冬十月辛未朔,日有蝕之。十二月,肇攻抗,不克而還。闡城陷,為抗所禽。
冬十月初一,日蝕。初二,下詔說:“昔日舜在蒼梧安葬,農民不改變耕地,禹安葬在成紀,市場不改變地方。追思祖考清簡的宗旨,遷徙陵墓周圍十裏以內的居民,煩擾百姓,停止實行。”十一月初五,倭人來獻本國異物。將祭天的圜丘與祭地的方丘合並於南、北郊,夏至、冬至的祭祀合並於二郊之祀。罷除山陽公國督軍,除去其禁例。十五日,追封景帝夫人夏侯氏為景懷皇後。十七日將祖、父神主遷於太廟。十二月,罷除各地農官,歸於郡縣。這一年中,有六隻鳳凰、十條青龍、九條黃龍、麒麟各一,出現於各郡國。三年春正月癸醜,兩條白龍出現於弘農澠池。丁卯這天,立皇子司馬衷為皇太子。下詔說:“朕以不德之身,托於四海之上,兢兢業業,敬畏守職,猶恐不能使宇內康濟,思與天下之人申明王法製度,正本清源,至於立太子之事,非當務之急。再者,近世每次立太子,總要施行寬赦恩賜,此事不能免除,往往是順從王公卿士的議論罷了。方今天下太平,將向天下人陳述德義,顯示好惡,使百姓丟掉僥幸得福的想法,而要行為忠實,始終如一,施小恩小惠,是不可取的。都使大家知道此意。”三月初六,初次令二千石官服喪三年。丁未這天,白日昏暗。罷除武衛將軍官職。以李熹為太子太傅。泰山石崩塌。夏四月十六日,張掖太守焦勝上奏說,氐池縣大柳穀口一個地方有黑色石,石上有白色文彩,實是大晉吉祥的象征,把彩文畫出來獻給皇帝,下詔以製幣祭告於太廟,圖文收藏在天府。

九年春正月辛酉,司空、密陵侯鄭袤薨。二月癸巳,司徒、樂陵公石苞薨。立安平亭侯隆為安平王。三月,立皇子祗為東海王。夏四月戊辰朔,日有蝕之。五月,旱。以太保何曾領司徒。六月乙未,東海王祗薨。秋七月丁酉朔,日有蝕之。吳將魯淑圍弋陽,征虜將軍王渾擊敗之。罷五官左右中郎將、弘訓太仆、衛尉、大長秋等官。鮮卑寇廣寧,殺略五千人。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采擇未畢,權禁斷婚姻。冬十月辛巳,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十一月丁酉,臨宣武觀大閱諸軍,甲辰乃罷。
秋八月,罷除都護將軍,將其所轄五署歸光祿勳。九月十五日,下詔說:“古製以德定爵位,以功定俸祿,雖下士的俸祿還要相當於上等農民的收入,對外則可以奉公忘私,對內則足以養親施惠。今在位官吏俸祿不能代耕,這就不能達到推崇教化的目的。可議定增加官吏俸祿。”賜王公以下帛不等。以太尉何曾為太保,義陽王司馬望為太尉,司空荀豈頁為司徒。冬十月,準許士卒遭父母喪者,如不在疆場,都可以回家治喪。十二月,徙宗聖侯孔震為奉聖亭侯。山陽公劉康來朝。禁止觀星望氣讖緯迷信之類的學說。四年春正月初三,以尚書令裴秀為司空。正月十八日,新訂律令完成,封爵賜帛不等。有彗星出現於軫星附近。十九日,武帝到專供帝王大臣耕種的籍田裏耕作。

十年春正月辛亥,帝耕於藉田。閏月癸酉,太傅、壽光公鄭衝薨。己卯,高陽王珪薨。庚辰,太原王瑰薨。丁亥,詔曰:“嫡庶之別,所以辨上下,明貴賤。而近世以來,多皆內寵,登妃後之職,亂尊卑之序。自今以後,皆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二月,分幽州五郡置平州。三月癸亥,日有蝕之。夏四月己未,太尉、臨淮公荀顗薨。六月癸巳,臨聽訟觀錄囚徒,多所原遣。是夏,大蝗。秋七月丙寅,皇後楊氏崩。壬午,吳平虜將軍孟泰、偏將軍王嗣等帥眾降。八月,涼州虜寇金城諸郡,鎮西將軍、汝陰王駿討之,斬其帥乞文泥等。戊申,葬元皇後於峻陽陵。九月癸亥,以大將軍陳騫為大尉。攻拔吳枳裏城,獲吳立信校尉莊祜。吳將孫遵、李承帥眾寇江夏,太守嵇喜擊破之。立河橋於富平津。冬十一月,立城東七裏澗石橋。庚午,帝臨宣武觀,大閱諸軍。十二月,有星孛於軫。置藉田令。立太原王子緝為高陽王。吳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硃買來降。是歲,鑿陝南山,決河,東注洛,以通運漕。
二十日,下詔說:“古代設象征性的刑罰而眾人不犯,今雖誅滅三族而奸邪之事不絕,德與刑相隔多麼遠啊!先帝深憂黎民,哀憐獄囚,才命大臣考正刑律。朕守遺業,應永保皇業安定,思欲無為而治萬國。方今陽春滋養萬物,春耕開始,朕親率王公卿士耕籍田千畝。又律令已成,頒布天下,將可以簡省法律,勸民務本,化育海內。應當寬赦罪人,使能自新。今大赦天下,長吏、郡丞、長史各賜馬一匹。二月初三,增設山陽公國相、郎中令、陵令、雜工宰人、鼓吹車馬不等。罷除中軍將軍,設北軍中侯官。十七日,因東海劉儉品行高尚,拜為郎。以中軍將軍羊祜為尚書左仆射,東莞王司馬亻由為尚書右仆射。三月二十一日,皇太後王氏死。

鹹寧元年春正月戊午朔,大赦,改元。二月,以將士應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給複。辛酉,以故鄴令夏謖有清稱,賜穀百斛。以奉祿薄,賜公卿以下帛有差。叛虜樹機能送質請降。夏五月,下邳、廣陵大風,拔木,壞廬舍。六月,鮮卑力微遣子來獻。吳人寇江夏。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討叛鮮卑,破之,斬其渠帥。戊申,置太子詹事官。秋七月甲申晦,日有蝕之。郡國螟。八月壬寅,沛王子文薨。以故太傅鄭衝、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驃騎將軍王沈、安平獻王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賈充、太尉陳騫、中書監荀勖、平南將軍羊祜、齊王攸等皆列於銘饗。九月甲子,青州螟,徐州大水。冬十月乙酉,常山王殷薨。癸巳,彭城王權薨。十一月癸亥,大閱於宜武觀,至於己巳。十二月丁亥,追尊宣帝廟曰高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是月大疫,洛陽死者大半。封裴頠為钜鹿公。
夏四月初二,太保、睢陵公王祥死。初三,文明皇後王氏合葬於崇陽陵。罷除振威、揚威護軍官,設左右積弩將軍。六月初一,下詔說:“各郡太守,各封國國相,每三年巡行屬縣一次,必在春天。古人即用這種辦法述職守宣風教顯忠義。巡行時要接見長吏,觀察風俗,協調禮律,考正度量衡,慰問老人,親自看望百歲老人。還要訊問囚徒,處理冤案,詳察政刑得失,了解百姓疾苦。遠近必至,就像朕親臨一樣。宣喻孝、義、慈、恭、友五教之德,鼓勵務農,勸勉學子,使民勤於正業,不從事百家末流之事,行遠者必有險阻。士人與庶民中有好學重道,孝悌忠信,清白優異者,推薦提拔他們;有不孝父母,不尊重黨族,背禮越軌,不循法令者,糾察懲罰他們。田地開辟,各業興旺,禮教齊備,令行禁止,這說明長吏有能。人民貧困,農事荒廢,奸盜頻起,刑獄繁多,上下廢弛,禮義不興,這是長吏的失職。若長吏在官公廉,不謀私利,正直有節,不飾名譽者,以及行為貪穢,諂媚鑽謀,無奉公之節而私門日富者,都要嚴肅查處。表揚清廉者而掃蕩汙濁者,推薦善良者而彈劾違法者,即是朕垂拱而治的總綱,也是責成良二千石要做到的。嗚呼!警戒啊!”秋七月,泰山石崩塌,眾星向西流動。戊午,派遣使者侯史光巡行天下。十四日,拜謁崇陽陵。

二年春正月,以疾疫廢朝。賜諸散吏至於士卒絲各有差。二月丙戌,河間王洪薨。甲午,赦五歲刑以下。東夷八國歸化。並州虜犯塞,監並州諸軍事胡奮擊破之。初,燉煌太守尹璩卒,州以燉煌令梁澄領太守事。議郎令狐豐廢澄,自領郡事。豐死,弟宏代之。至是,涼州刺史楊欣斬宏,傳首洛陽。先是,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壽。詔曰:“每念頃遇疫氣死亡,為之愴然。豈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艱邪?諸上禮者皆絕之。”夏五月,鎮西大將軍、汝陰王駿討北胡,斬其渠帥吐敦。立國子學。庚午,大雩。六月癸醜,薦荔支於太廟。甲戌,有星孛於氐。自春旱,至於是月始雨。吳京下督孫楷帥眾來降,以為車騎將軍,封丹陽侯。白龍二見於新興井中。秋七月,有星孛於大角。吳臨平湖自漢末壅塞,至是自開。父老相傳雲:“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癸醜,安平王隆薨。東夷十七國內附。河南、魏郡暴水,殺百餘人,詔給棺。鮮卑阿羅多等寇邊,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討之,斬首四千餘級,獲生九千餘人,於是來降。八月庚辰,河東、平陽地震。己亥,以太保何曾為太傅,太尉陳騫為大司馬,司空賈充為太尉,鎮軍大將軍齊王攸為司空。有星孛於太微,九月又孛於翼。丁未,起太倉於城東,常平倉於東西市。閏月,荊州五郡水,流四千餘家。冬十月,以汝陰王駿為征西大將軍,平南將軍羊祜為征南大將軍。丁卯,立皇後楊氏,大赦,賜王公以下及於鰥寡各有差。十一月,白龍二見於梁國。十二月,征處士安定皇甫謐為太子中庶子,封後父鎮軍將軍楊駿為臨晉侯。是月,以平州刺史傅詢、前廣平太守孟桓清白有聞,詢賜帛二百匹,桓百匹。
九月,青、徐、兗、豫四州發大水,伊水洛水漫堤,入黃河,政府開倉濟民。下詔說:“雖詔書要求做的,及批複奏章要做的,但不便於實行的事,皆如實上報,不可隱瞞。”冬十月,吳將施績入江夏,萬鬱侵擾襄陽。武帝派遣太尉義陽王司馬望屯兵龍陂。荊州刺史胡烈擊敗萬鬱。吳將顧容侵擾玉林,太守毛炅大破其軍,斬吳交州刺史劉俊、將軍修則。十一月,吳將丁奉等出兵芍陂,被安東將軍汝陰王司馬駿與義陽王司馬望擊敗逃走。二十七日,下詔令王公卿尹及郡國太守國相,推薦賢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向各郡國頒發五條詔書,這五條是:第一正身,第二勤於百姓之事,第三撫恤孤寡,第四敦促本務停止末業,第五禁絕請托賄賂。二十八日,武帝親臨聽訟觀,檢查屬於廷尉的洛陽獄囚犯,並親自判決。扶南、林邑各派遣使者納貢。五年春正月初一,申戒郡國計吏守相令長,務必發揮地利,禁止遊手好閑者與商販。初四,武帝臨聽訟觀,檢查囚徒,很多囚徒被寬赦遣返。兩條青龍出現於滎陽。二月,將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合並為秦州。二十日,兩條白龍出現於趙國。青、徐、兗三州有水災,派遣使者救濟百姓。壬寅,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衛馞都督青州諸軍事,東莞王司馬亻由為鎮東大將軍,都督徐州諸軍事。二十六日,下詔說:“古時每歲記載各地官吏的稱職與否,積三年而進行賞罰。今負責記事的前後令史,隻選記疏劣的官吏,而沒有對優異者勸勉,這不符合用人有升有降、有賞有罰的原則。要條陳那些勤於政事,才能聲譽出眾的官吏,每歲一次,形成常規,我將議其功勞。”己未這天,下詔給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安排適合其才能的官職。夏四月,地震。

三年春正月丙子朔,日有蝕之。立皇子裕為始平王,安平穆王隆弟敦為安平王。詔曰:“宗室戚屬,國之枝葉,欲令奉率德義,為天下式。然處富貴而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糾合兄弟而賦《棠棣》之詩,此姬氏所以本枝百世也。今以衛將軍、扶風王亮為宗師,所當施行,皆谘之於宗師也。”庚寅,始平王裕薨。有星孛於西方。使征北大將軍衛訁雚討鮮卑力微。三月,平虜護軍文淑討叛虜樹機能等,破之。有星孛於胃。乙未,帝將射雉,慮損麥苗而止。夏五月戊子,吳將邵凱、夏祥帥眾七千餘人來降。六月,益、梁八郡水,殺三百餘人,沒邸閣別倉。秋七月,以都督豫州諸軍事王渾為都督揚州諸軍事。中山王睦以罪廢為丹水侯。八月癸亥,徙扶風王亮為汝南王,東莞王伷為琅邪王,汝陰王駿為扶風王,琅邪王倫為趙王,渤海王輔為太原王,太原王顒為河間王,北海王陵為任城王,陳王斌為西河王,汝南王柬為南陽王,濟南王耽為中山王,河間王威為章武王。立皇子瑋為始平王,允為濮陽王,該為新都王,遐為清河王,钜平侯羊祜為南城侯。以汝南王亮為鎮南大將軍。大風拔樹,暴寒且冰,郡國五隕霜,傷穀。九月戊子,以左將軍胡奮為都督江北諸軍事。兗、豫、徐、青、荊、益、梁七州大水,傷秋稼,詔振給之。立齊王子蕤為遼東王,讚為廣漢王。冬十一月丙戌,帝臨宣武觀大閱,至於壬辰。十二月,吳將孫慎入江夏、汝南,略千餘家而去。是歲,西北雜虜及鮮卑、匈奴、五溪蠻夷、東夷三國前後十餘輩,各帥種人部落內附。
五月初一,鳳凰出現於趙國。特赦交趾、九真、日南等地五年以內的囚徒。六月,鄴城奚官督郭訥上書陳述五件事以進諫,話懇切而直爽,被提拔為屯留令。西平人麴路敲朝門外的登聞鼓,散布妖言,有司奏請處死暴屍街頭。武帝說:“這是我的過失。”不予追查。罷除鎮軍將軍,恢複左右將軍官職。秋七月,接待群公,詢問正直之言。九月有彗星出現於紫宮星座。冬十月十九日,因汲郡太守王宏有政績,賜穀一千斛。十一月,追封諡皇弟司馬兆為城陽哀王,以自己的兒子司馬景度為繼嗣。十二月,詔州郡推舉猛勇秀異的人才。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日有蝕之。三月甲申,尚書左仆射盧欽卒。辛酉,以尚書右仆射山濤為尚書左仆射。東夷六國來獻。夏四月,蚩尤旗見於東井。六月丁未,陰平、廣武地震,甲子又震。涼州刺史楊欣與虜若羅拔能等戰於武威,敗績,死之。弘訓皇後羊氏崩。秋七月己醜,祔葬景獻皇後羊氏於峻平陵。庚寅,高陽王緝薨。癸巳,範陽王綏薨。荊、揚郡國二十皆大水。九月,以大傅何曾為太宰。辛巳,以尚書令李胤為司徒。冬十月,以征北大將軍衛瓘為尚書令。揚州刺史應綽伐吳皖城,斬首五千級,焚穀米百八十萬斛。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甲申,敕內外敢有犯者罪之。吳昭武將軍劉翻、厲武將軍祖始來降。辛卯,以尚書杜預都督荊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羊祜卒。十二月乙未,西河王斌薨。丁未,太宰郎陵公何曾薨。是歲,東夷九國內附。
六年春正月初一,武帝在殿前接見群臣,不奏樂。吳將丁奉侵入渦口,被揚州刺史牽弘擊退。三月,赦五歲以下刑徒。夏四月,兩條白龍出現於東莞。五月,立壽安亭侯司馬承為南宮王。六月初四,秦州刺史胡烈與叛虜戰於萬斛堆,奮力拚搏,戰死。下詔派遣尚書石鑒代行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職務,與奮威護軍田章共同討伐叛虜。秋七月十四日,免除隴右五郡受寇害居民的租賦,無法生活的,官倉借貸救濟。

五年春正月,虜帥樹機能攻陷涼州。乙醜,使討虜護軍武威太守馬隆擊之。二月甲午,白麟見於平原。三月,匈奴都督拔弈虛帥部落歸化。乙亥,以百姓饑饉,減禦膳之半。有星孛於柳。夏四月,又孛於女禦。大赦,降除部曲督以下質任。丁亥,郡國八雨雹,傷秋稼,壞百姓廬舍。秋七月,有星孛於紫宮。九月甲午,麟見於河南。冬十月戊寅,匈奴餘渠都督獨雍等帥部落歸化。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塚,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秘府。十一月,大舉伐吳,遣鎮軍將軍、琅邪王伷出塗中,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出江陵,龍驤將軍王浚、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東西凡二十餘萬。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行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總統眾軍。十二月,馬隆擊叛虜樹機能,大破,斬之,涼州平。肅慎來獻楛矢石砮。
二十二日,城陽王司馬景度死。下詔說:“自泰始以來,有大事皆撰文記錄,秘書抄寫副本,以後有大事,都應收集整理,作為常規。”二十四日,以汝陰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九月,大宛獻汗血馬,焉耆來貢本地異物。冬十一月,武帝視察京師太學,行鄉飲酒禮,賜給太常博士、學生帛牛酒不等。立皇子司馬柬為汝南王。十二月,吳夏口督、前將軍孫秀率眾來投奔,拜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為會稽公。十七日,恢複設置鎮軍官職。七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皇太子成年加冠,賜王公以下帛不等。匈奴統帥劉猛叛變出塞。三月孫皓率兵進逼壽陽,晉派遣大司馬司馬望屯兵淮北抗拒吳軍。初七,司空、巨鹿公裴秀死。十四日,以中護軍王業為尚書左仆射,高陽王司馬王圭為尚書右仆射。孫秀部將何崇率眾五千人來降。夏四月,九真太守董元被吳將虞汜攻擊,晉軍失敗,董元戰死。北地胡人侵擾金城,涼州刺史牽弘討伐胡人,原來歸降的胡虜在內部叛亂,將牽弘包圍在青山,牽弘的軍隊失敗,牽弘戰死。五月立皇子司馬憲為城陽王。雍、涼、秦三州發生饑荒,赦免三州境內死刑以下的罪人。

太康元年春正月己醜朔,五色氣冠日。癸醜,王渾克吳尋陽賴鄉諸城,獲吳武威將軍周興。二月戊午,王浚、唐棼等克丹陽城。庚申,又克西陵,殺西陵都督、鎮軍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璩,西陵監鄭廣。壬戌,浚又克夷道樂鄉城,殺夷道監陸晏、水軍都督陸景。甲戌,杜預克江陵,斬吳江陵督王延;平南將軍胡奮克江安。於是諸軍並進,樂鄉、荊門諸戍相次來降。乙亥,以浚為都督益、梁二州諸軍事,複下詔曰:“浚、彬東下,掃除巴丘,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順流長鶩,直造秣陵,與奮、戎審量其宜。杜預當鎮靜零、桂,懷輯衡陽。大兵既過,荊州南境固當傳檄而定,預當分萬人給浚,七千給彬。夏口既平,奮宜以七千人給浚。武昌既了,戎當以六千人增彬。太尉充移屯項,總督諸方。”浚進破夏口、武昌,遂泛舟東下,所至皆平。王渾、周浚與吳丞相張悌戰於版橋,大敗之,斬悌及其將孫震、沈瑩,傳首洛陽。孫皓窮蹙請降,送璽綬於琅邪王伷。三月壬申,王浚以舟師至於建鄴之石頭,孫皓大懼,麵縛輿櫬,降於軍門。浚杖節解縛焚櫬,送於京都。收其圖籍,得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三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其牧守下皆因吳所置,除其苛政,示之簡易,吳人大悅。乙酉大赦,改元,大酺五日,恤孤老困窮。夏四月,河東、高平雨雹,傷秋稼。遣兼侍中張側、黃門侍郎硃震分使揚越,尉其初附。白麟見於頓丘。三河、魏郡、弘農雨雹,傷宿麥。五月辛亥,封孫皓為歸命侯,拜其太子為中郎,諸子為郎中。吳之舊望,隨才擢敘。孫氏大將戰亡之家徙於壽陽,將吏渡江複十年,百姓及百工複二十年。丙寅,帝臨軒大會,引皓升殿,群臣鹹稱萬歲。丁卯,薦酃淥酒於太廟。郡國六雹,傷秋稼。庚午,詔諸士卒年六十以上罷歸於家。庚辰,以王浚為輔國大將軍、襄陽侯,杜預當陽侯,王戎安豐侯,唐彬上庸侯,賈充、琅邪王伷以下增封。於是論功行封,賜公卿以下帛各有差。六月丁醜,初置翊軍校尉官。封丹水侯睦為高陽王。甲申,東夷十國歸化。秋七月,虜軻成泥寇西平、浩亹,殺督將以下三百餘人。東夷二十國朝獻。庚寅,以尚書魏舒為尚書右仆射。八月,車師前部遣子入侍。己未,封皇弟延祚為樂平王。白龍三見於永昌。九月,群臣以天下一統,屢請封禪,帝謙讓弗許。冬十月丁巳,除五女複。十二月戊辰,廣漢王讚薨。
閏月,舉行求雨大祭,掌管皇帝百官膳食的太官,減少了膳食費用。下詔交趾三郡、南中各郡,免除每戶今年應交的絹帛。六月,下詔在公卿以下推舉將帥各一人。二十四日,大司馬義陽王司馬望死。大雨連綿,伊水、洛水、黃河泛濫,衝毀居民四千餘家,淹死三百餘人,下詔賑濟災民,死者供給棺材。秋七月二十六日,以車騎將軍賈充為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吳將陶璜等包圍交趾,交趾太守楊稷與玉林太守毛炅及日南等三郡投降吳。八月初九,以征東大將軍衛馞為征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十九日,城陽王司馬憲死。將益州南部四郡分出設置寧州,特赦四郡死刑以下囚徒。冬十月初一,日蝕。

二年春二月,淮南、丹陽地震。三月丙申,安平王敦薨。賜王公以下吳生口各有差。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東夷五國朝獻。夏六月,東夷五國內附。郡國十六雨雹,大風拔樹,壞百姓廬舍。江夏、泰山水,流居人三百餘家。秋七月,上黨又暴風雨雹,傷秋稼。八月,有星孛於張。冬十月,鮮卑慕容廆寇昌黎。十一月壬寅,大司馬陳騫薨。有星孛於軒轅。鮮卑寇遼西,平州刺史鮮於嬰討破之。
十一月十二日,衛公姬署死。十二月,下大雪。撤銷中領軍,並於北軍中侯。以光祿大夫鄭袤為司空。八年春正月,監軍何楨討伐匈奴劉猛,屢破劉猛軍,匈奴左部帥李恪殺劉猛降晉。十九日,武帝耕於籍田。二月初一,禁用雕飾華麗的非法之物。十八日,太宰、安平王司馬孚死。下詔讓內外群官推舉能在邊郡任職者各三人。武帝與右將軍皇甫陶討論問題,皇甫陶與武帝發生爭執,散騎常侍鄭徽上表請求治皇甫陶的罪。武帝說:“剛直不阿,敢於直言,是我對左右群臣的要求。人主常以阿諛諂媚之人為患,怎能以直言之臣為損害呢?鄭徽越職妄奏,不合我意。”於是免了鄭徽的官。夏四月,設置後將軍,備四軍之數。六月,益州牙門將張弘誣陷益州刺史皇甫晏謀反,殺了皇甫晏,將首級傳遞到京師。張弘被判死刑,夷滅三族。十九日,大赦。二十三日,下詔免除隴右四郡中遇寇害人家的田租。秋七月,以車騎將軍賈充為司空。

三年春正月丁醜,罷秦州,並雍州。甲午,以尚書張華都督幽州諸軍事。三月,安北將軍嚴詢敗鮮卑慕容廆於昌黎,殺傷數萬人。夏四月庚午,太尉、魯公賈充薨。閏月丙子,司徒、廣陸侯李胤薨。癸醜,白龍二見於濟南。秋八月,罷平州、寧州刺史三年一入奏事。九月,東夷二十九國歸化,獻其方物。吳故將莞恭、帛奉舉兵反,攻害建鄴令,遂圍揚州,徐州刺史嵇喜討平之。冬十二月甲申,以司空齊王攸為大司馬、督青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琅邪王伷為撫軍大將軍,汝南王亮為太尉,光祿大夫山濤為司徒,尚書令衛瓘為司空。丙申,詔四方水旱甚者無出田租。
九月,吳西陵督步闡來降,拜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為宜都公。吳將陸抗進攻步闡,晉派遣車騎將軍羊祜率軍出江陵,荊州刺史楊肇往西陵迎步闡,巴東監軍徐胤進擊建平以救步闡。冬十月初一,日蝕。十二月,楊肇攻陸抗,不勝而退回,步闡的守城被陸抗攻陷,步闡被俘。九年春正月二十二日,司空、密陵侯鄭袤死。二月二十四日,司徒、樂陵公石苞死。立安平亭侯司馬隆為安平王。三月立皇子司馬祗為東海王。夏四月初一,日蝕。五月,天旱。以太保何曾兼司徒職。六月二十九日,東海王司馬祗死。

四年春正月甲申,以尚書右仆射魏舒為尚書左仆射,下邳王晃為尚書右仆射。戊午,司徒山濤薨。二月己醜,立長樂亭侯寔為北海王。三月辛醜朔,日有蝕之。癸醜,大司馬齊王攸薨。夏四月,任城王陵薨。五月己亥,大將軍、琅邪王伷薨。徙遼東王蕤為東萊王。六月,增九卿禮秩。牂柯獠二千餘落內屬。秋七月壬子,以尚書右仆射、下邳王晃為都督青州諸軍事。丙寅,袞州大水,複田租。八月,鄯善國遣子人侍,假其歸義侯。以隴西王泰為尚書右仆射。冬十一月戊午,新都王該薨。以尚書左仆射魏舒為司徒。十二月庚午,大閱於宣武觀。是歲,河南及荊州、揚州大水。
秋七月初一,日蝕。吳將魯淑圍弋陽,被晉征虜將軍王渾擊敗。罷除五官左右中郎將、弘訓太仆、衛尉、大長秋等官。鮮卑侵擾廣寧,屠殺擄掠五千人。下詔聘公卿以下官吏女子以充實六宮,在沒有挑選完之前,暫且禁止婚嫁。冬十月十七日,下令女子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地方長官為她選擇配偶強迫出嫁。十一月初三,武帝登宣武觀隆重檢閱諸軍,初十才檢閱完畢。十年春正月十八,武帝耕於籍田。閏月十一日,太傅、壽光公鄭衝死。十七日,高陽王司馬王圭死。十八日,太原王司馬環死。二十五日,下詔說:“嫡長與庶親的差別,是為了區別上下,分清貴賤。而近世以來,很多人都是讓寵愛的婢妾登上後妃之位,這就打亂了尊卑的秩序。從今以後都不許以婢妾侍女為嫡正。”二月,從幽州分出五郡設置平州。三月初二,日蝕。夏四月二十八日,太尉、臨淮公荀豈頁死。

五年春正月己亥,青龍二見於武庫井中。二月丙寅,立南宮王子玷為長樂王。壬辰,地震。夏四月,任城、魯國池水赤如血。五月丙午,宣帝廟梁折。六月,初置黃沙獄。秋七月戊申,皇子恢薨。任城、梁國、中山雨雹,傷秋稼。減天下戶課三分之一。九月,南安大風折木。郡國五大水,隕霜,傷秋稼。冬十一月甲辰,太原王輔薨。十二月庚午,大赦。林邑、大秦國各遣使來獻。閏月,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卒。
六月初三,到聽訟觀檢查囚徒,很多囚徒被寬赦遣返。這年夏天,蝗蟲為災。秋七月初六,皇後楊氏死。二十二日,吳平虜將軍孟泰、偏將軍王嗣等率眾投降。八月,涼州胡虜侵擾金城諸郡,鎮西將軍、汝陰王司馬駿率兵討伐,斬胡虜統帥乞文泥等。十九日,葬元皇後楊氏於峻陽陵。九月初四,以大將陳騫為太尉。攻克吳枳裏城,俘獲吳立信校尉莊祜。吳將孫遵、李承率兵侵擾江夏,被江夏太守嵇喜擊破。在富平津建造了黃河橋。紅潮網

六年春正月庚申朔,以比歲不登,免租貸宿負。戊辰,以征南大將軍王渾為尚書左仆射,尚書褚契都督揚州諸軍事,揚濟都督荊州諸軍事。三月,郡國六隕霜,傷桑麥。夏四月,扶南等十國來獻,參離四千餘落內附。郡國四旱,十大水,壞百姓廬舍。秋七月,巴西地震。八月丙戌朔,日有蝕之。減百姓綿絹三分之一。白龍見於京兆。以鎮軍大將軍王浚為撫軍大將軍。九月丙子,山陽公劉康薨。冬十月,南安山崩,水出。南陽郡獲兩足獸。龜茲、焉耆國遣子人侍。十二月甲申,大閱於宣武觀,旬日而罷。庚寅,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浚卒。
冬十一月,建造城東七裏澗石橋。十二日,武帝到宣武觀,舉行大規模閱兵。十二月,有彗星出現於軫星座。設置籍田令官職。立太原王的兒子司馬緝為高陽王。吳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朱買來降。這一年,開鑿陝南山,挖開河水,東流入洛水,以便漕運。武帝鹹寧元年(275)春正月初一,實行大赦,改年號。二月,因軍中將士已娶妻者多,家中有五個女兒的免服兵役。辛酉這天,因原鄴令夏謖有清廉之名,賜給穀一百斛。因俸祿薄,公卿以下賜帛不等。叛虜樹機能送來人質請求投降。夏五月,下邳、廣陵刮大風,大風拔起樹木,吹倒房舍。六月,鮮卑力微派遣其子進貢。吳人侵擾江夏。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討伐逃往鮮卑的叛軍,擊破鮮卑軍,斬其首領。二十四日,設置太子詹事官職。

七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蝕之。乙卯,詔曰:“比年災異屢發,日蝕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臧,實在朕躬。公卿大臣各上封事,極言其故,勿有所諱。”夏五月,郡國十三旱。鮮卑慕容廆寇遼東。秋七月,硃提山崩,犍為地震。八月,東夷十一國內附。京兆地震。九月戊寅,驃騎將軍、扶風王駿薨。郡國八大水。冬十一月壬子,以隴西王泰都督關中諸軍事。十二月,遣侍禦史巡遭水諸郡。出後宮才人、妓女以下三百七十人歸於家。始製大臣聽終喪三年。己亥,河陰雨赤雪二頃。是歲,扶南等二十一國、馬韓等十一國遣使來獻。
秋七月三十日,日蝕。郡國發生螟害。八月十八日,沛王司馬子文死。以已故的太傅鄭衝、太尉荀豈頁、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驃騎將軍王沈、安平獻王司馬孚等以及現任太保何曾、司空賈充、太尉陳騫、中書監荀勖、平南將軍羊祜、齊王司馬攸等,皆刻名列於朝廟受饗。九月十一日,青州發生螟害,徐州發大水。冬十月初二,常山王司馬殷死。初十,彭城王司馬權死。十一月十一日,在宣武觀舉行大規模閱兵,十七日結束。十二月初五,追尊宣帝廟號叫高祖,景帝叫世宗,文帝叫太祖。這個月發生大瘟疫,洛陽人死的有一大半。封裴危頁為巨鹿公。

八年春正月戊申朔,日有蝕之。太廟殿陷。三月乙醜,臨商觀震。夏四月,齊國、天水隕霜,傷麥。六月,魯國大風,拔樹木,壞百姓廬舍。郡國八大水。秋七月,前殿地陷,深數丈,中有破船。八月,東夷二國內附。九月,改營太廟。冬十月,南康平固縣吏李豐反,聚眾攻郡縣,自號將軍。十一月,海安令蕭輔聚眾反。十二月,吳興人蔣迪聚黨反,圍陽羨縣,州郡捕討,皆伏誅。南夷扶南、西域康居國各遣使來獻。是歲,郡國五地震。
二年春正月,因瘟疫流行停止朝會。賜給諸散吏及士卒絲不等。二月初五,河間王司馬洪死。十三日,赦免五年以下囚徒。東夷八國歸化,並州胡虜侵犯邊塞,監並州諸軍事胡奮擊破胡虜軍。當初,敦煌太守尹璩死,州裏以敦煌令梁澄兼管太守事,議郎令孤豐廢黜梁澄,自己處理郡事。令狐豐死,其弟令狐宏接任此職。到鹹寧二年二月,涼州刺史楊欣殺令狐宏,首級傳到京師。此前,武帝身體不適,康複後,群臣祝壽。武帝下詔說:“每想到在最近瘟疫流行中可能死亡,心中為之悲傷。怎能自己安息於地下,而忘百姓之艱辛呢?那些送壽禮的一概謝絕不收。”夏五月,鎮西大將軍、汝陰王司馬駿討伐北胡,斬其魁首吐敦。建立國子學。二十一日,舉行求雨大祭。六月癸醜這天,以荔枝作祭品獻於太廟。甲戌這天,有彗星出現於氐星旁。入春即旱,本月才下雨。吳京下督孫楷率眾來投降,任命為車騎將軍,封為丹楊侯。兩條白龍出現於新興井中。秋七月,有彗星出現於大角星旁。吳臨平湖自漢末已壅塞,此時又自行通水。當地父老相傳說:“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初五,安平王司馬隆死。東夷十七國歸附中國。河南、魏郡暴雨成災,淹死百餘人,下詔供給棺材。鮮卑人阿羅多等侵擾邊疆,西域戊己校尉馬循出兵討伐,斬首四千餘級,俘虜九千餘人,阿羅多來降。八月初二,河東、平陽地震。二十一日,以太保何曾為太傅,太尉陳騫為大司馬,司空賈充為太尉,鎮軍大將軍齊王司馬攸為司空。有彗星出現於太微星旁,九月又出現於翼星旁。二十九日,在城東建太倉,在東西市建常平倉。閏月,荊州五郡發大水,衝毀四千餘家。

九年春正月壬申朔,日有蝕之。詔曰:“興化之本,由政平訟理也。二千石長吏不能勤恤人隱,而輕挾私故,興長刑獄,又多貪濁,煩撓百姓。其敕刺史二千石糾其穢濁,舉其公清,有司議其黜陟。令內外群官舉清能,拔寒素。”江東四郡地震。二月,尚書右仆射、陽夏侯胡奮卒,以尚書硃整為尚書右仆射。三月丁醜,皇後親桑於西郊,賜帛各有差。壬辰,初並二社為一。夏四月,江南郡國八地震;隴西隕霜,傷宿麥。五月,義陽王奇有罪,黜為三縱亭侯。詔內外群官舉守令之才。六月庚子朔,日有蝕之。徙章武王威為義陽王。郡國三十二大旱,傷麥。秋八月壬子,星隕如雨。詔郡國五歲刑以下決遣,無留庶獄。九月,東夷七國詣校尉內附。郡國二十四螟。冬十二月癸卯,立河間平王洪子英為章武王。戊申,青龍、黃龍各一見於魯國。
冬十月,以汝陰王司馬駿為征西大將軍,平南將軍羊祜為征南大將軍。二十一日,立皇後楊氏,實行大赦,賞賜王公以下直至民間孤寡不等。十一月,兩條白龍出現於梁國。十二月,征召民間處士安定人皇甫謐為太子中庶子,封皇後之父楊駿為臨晉侯。這個月裏,因平州刺史傅詢、前廣平太守孟桓為政清廉,賜帛傅詢二百匹,孟桓一百匹。三年春正月初一,日蝕,立皇子司馬裕為始平王,安平穆王司馬隆的弟弟司馬敦為安平王。下詔說:“宗室親屬,是國家的枝葉,要讓他們以身作則,奉行德義,為天下楷模,然而處於富貴地位而行為謹慎的人少,西周召穆公集合兄弟們賦《唐棣》之詩,這是姬氏根枝茂盛,百世不衰的原因。今以衛將軍、扶風王司馬亮為管教宗室子弟的宗師,宗室親屬要做的事,都要征求宗師的意見。”十五日,始平王司馬裕死。有彗星出現於西方。使征北大將軍衛馞討伐鮮卑力微。

十年夏四月,以京兆太守劉霄、陽平太守梁柳有政績,各賜穀千斛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晉書》

《晉書》列傳
列傳·第一章 列傳·第二章 列傳·第三章 列傳·第四章 列傳·第五章 列傳·第六章 列傳·第七章 列傳·第八章 列傳·第九章 列傳·第十章 列傳·第十一章 列傳·第十二章 列傳·第十三章 列傳·第十四章 列傳·第十五章 列傳·第十六章 列傳·第十七章 列傳·第十八章 列傳·第十九章 列傳·第二十章 列傳·第二十一章 列傳·第二十二章 列傳·第二十三章 列傳·第二十四章 列傳·第二十五章 列傳·第二十六章 列傳·第二十七章 列傳·第二十八章 列傳·第二十九章 列傳·第三十章 列傳·第三十一章 列傳·第三十二章 列傳·第三十三章 列傳·第三十四章 列傳·第三十五章 列傳·第三十六章 列傳·第三十七章 列傳·第三十八章 列傳·第三十九章 列傳·第四十章 列傳·第四十一章 列傳·第四十二章 列傳·第四十三章 列傳·第四十四章 列傳·第四十五章 列傳·第四十六章 列傳·第四十七章 列傳·第四十八章 列傳·第四十九章 列傳·第五十章 列傳·第五十一章 列傳·第五十二章 列傳·第五十三章 列傳·第五十四章 列傳·第五十五章 列傳·第五十六章 列傳·第五十七章 列傳·第五十八章 列傳·第五十九章 列傳·第六十章 列傳·第六十一章 列傳·第六十二章 列傳·第六十三章 列傳·第六十四章 列傳·第六十五章 列傳·第六十六章 列傳·第六十七章 列傳·第六十八章 列傳·第六十九章 列傳·第七十章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