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 作者:房玄齡年代:唐朝1497   

《晉書》帝紀 帝紀·第十章

◎安帝恭帝
安皇帝名德宗,字德宗,是孝武帝的長子。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被立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帝去世。辛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癸亥,任命司徒、會稽王道子為太傅,代理朝政。冬十月甲申,將孝武皇帝葬在隆平陵。天降大雪。

安皇帝諱德宗,字德宗,孝武帝長子也。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帝崩。辛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癸亥,以司徒、會稽王道子為太傅,攝政。冬十月甲申,葬孝武皇帝於隆平陵。大雪。
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初一,皇帝加冕,改年號,給文武官員增加一等官級。太傅、會稽王道子稽首還政。任命尚書左仆射王殉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尚書左仆射。二月,呂光的部將禿發烏孤自稱為大都督、大單於,國號為南涼。在金昌攻打呂光的部將竇苟,大敗他的軍隊。三月甲寅,尊奉皇太後李氏為太皇太後。戊午,立王氏為皇後。呂光的兒子呂纂被乞伏幹歸打敗。呂光的部下建康太守段業自號為涼州牧。慕容實在薊打敗魏軍。夏四月甲戌,兗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起兵,名義是討伐尚書左仆射王國寶、建威將軍王緒。甲申,殺掉國寶和王緒來取悅於王恭,王恭才罷兵。戊子,大赦天下。五月,前司徒長史王廠在吳郡謀反,王恭征討平定了他。慕容實的部將慕容詳在中山即位為偽皇帝,慕容寶逃奔黃龍。秋八月,呂光受到他的仆射楊軌、散騎常侍郭摩攻打,呂光的兒子呂纂打跑了他們。九月,慕容實的部將慕容麟在中山斬殺了慕容詳,隨後即位為偽皇帝。冬季十月,慕容麟被魏軍打敗。

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增文武位一等。太傅、會稽王道子稽首歸政。以尚書左仆射王珣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尚書左仆射。二月,呂光將禿發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單於,國號南涼。擊光將竇苟於金昌,大破之。甲寅,尊皇太後李氏為太皇太後。戊午,立皇後王氏。三月,呂光子纂為乞伏乾歸所敗。光建康太守段業自號涼州牧。慕容寶敗魏師於薊。夏四月甲戌,兗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舉兵,以討尚書左仆射王國寶、建威將軍王緒為名。甲申,殺國寶及緒以悅於恭,恭乃罷兵。戊子,大赦。五月,前司徒長史王廞以吳郡反,王恭討平之。慕容寶將慕容詳僭即皇帝位於中山,寶奔黃龍。秋八月,呂光為其仆射楊軌、散騎常侍郭黁所攻,光子纂擊走之。九月,慕容寶將慕容麟斬慕容詳於中山,因僭即皇帝位。冬十月,慕容麟為魏師所敗。
二年春三月,龍舟兩次失火。夏五月,蘭汗殺慕容實後自稱為大將軍、昌黎王。秋七月,慕容寶的兒子慕容盛斬蘭汗,僭稱為長樂王,攝天子位。兗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南蠻校尉楊佺期等人起兵反叛。八月,江州刺史王愉逃奔到臨。丙子,寧朔將軍鄧啟方在管城和慕容德的部將慕容法交戰,王師被打敗。丙戌,慕容盛在黃龍僭位稱皇帝。桓玄在白石大敗王師。九月辛卯,加太傅、會稽王道子黃鐵。派遣征虜將軍會稽王的世子元顯、前將軍王殉、右將軍謝琰討伐桓玄等人。己亥,在牛渚打敗庾楷。丙午,會稽王道子屯兵中堂,元顯守石頭。己酉,前將軍王殉防守北郊,右將軍謝琰守備宣陽門。輔國將軍劉牢之駐在新亭,派兒子敬宣打敗王恭,王恭逃奔曲阿長塘湖,湖尉拘捕他送到京城,斬了他。於是派遣太常殷茂曉諭仲堪和桓玄,桓玄等到尋陽。冬十月,新野報告說有義獸出現。丙子,大赦天下。壬午,仲堪等人在尋陽結盟,推舉桓玄為盟主。十一月,任命琅邪王德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任命領軍將軍王雅為尚書左仆射。十二月己醜,魏王拓跋珪登皇帝位,年號為天興。京兆人韋華率襄陽的流民反叛,向姚興投降。己酉,前新安太守杜炯在京1:3反叛,會稽王世子元顯討伐斬了他。禿發烏孤自稱為武威王。

二年春三月,龍舟二災。夏五月,蘭汗弑慕容寶而自稱大將軍、昌黎王。秋七月,慕容寶子盛斬蘭汗,僭稱長樂王,攝天子位。兗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南蠻校尉楊佺期等舉兵反。八月,江州刺史王愉奔於臨川。丙子,寧朔將軍鄧啟方及慕容德將慕容法戰於管城,王師敗績。丙戌,慕容盛僭即皇帝位於黃龍。桓玄大敗王師於白石。九月辛卯,加太傅、會稽王道子黃鉞。遣征虜將軍會稽王世子元顯、前將軍王珣、右將軍謝琰討桓玄等。己亥,破庾楷於牛渚。丙午,會稽王道子屯中堂,元顯守石頭。己酉,前將軍王珣守北郊,右將軍謝琰備宣陽門。輔國將軍劉牢之次新亭,使子敬宣擊敗恭,恭奔曲阿長塘湖,湖尉收送京師,斬之。於是遣太常殷茂喻仲堪及玄,玄等走於尋陽。冬十月,新野言騶虞見。丙子,大赦。壬午,仲堪等盟於尋陽,推桓玄為盟主。十一月,以琅邪王德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將軍王雅為尚書左仆射。十二月己醜,魏王珪即尊位,年號天興。京兆人韋華帥襄陽流人叛,降於姚興。己酉,前新安太守杜炯反於京口,會稽王世子元顯討斬之。禿發烏孤自稱武威王。
三年春正月辛酉,封宗室中的司馬蘊為淮陵王。二月甲辰,河間王國鎮去世。林邑的範胡達攻陷日南、九真,接著侵擾交吐,太守杜瑗討伐打敗了他。段業自稱涼王。仇池公楊盛派遣使者來表示願為藩屬,獻上土產物品.。三月己卯,追尊生母陳夫人為德皇太後。夏四月乙未,加授尚書令王殉為衛將軍,任命會稽王世子元顯為揚州刺史。六月戊子,任命琅邪王德文為司徒。基窖德攻陷青州,害死龍驤將軍辟間渾,於是在廣固僭號登皇帝位。秋八月,禿發烏孤死,他的弟弟利鹿孤繼承偽位。冬十月,姚興攻陷洛陽,俘虜河南太守辛恭靖。十一月甲寅,妖賊孫恩攻陷會稽,內史王凝之死難,吳國內史桓謙、臨海太守新蔡王司馬崇、義興太守魏隱都棄官逃走,呈璺太守謝邈、丞台太守司馬逸都被害。派遣衛將軍謝琰、輔國將軍劉牢之迎擊,打跑了他。十二月,擔室襲擊,型業刺史壁壘哩、南蠻校尉楊佺期一起被害。呂光立他的太子呂紹為天王,自稱太上皇。當天,呂光死,呂纂殺呂紹然後自立。造一年,荊州發大水,平地水深三丈。

三年春正月辛酉,封宗室蘊為淮陵王。二月甲辰,河間王國鎮薨。林邑範胡達陷日南、九真,遂寇交阯,太守杜瑗討破之。段業自稱涼王。仇池公楊盛遣使稱藩,獻方物。三月己卯,追尊所生陳夫人為德皇太後。夏四月乙未,加尚書令王珣衛將軍,以會稽王世子元顯為揚州刺史。六月戊子,以琅邪王德文為司徒。慕容德陷青州,害龍驤將軍辟閭渾,遂僭即皇帝位於廣固。秋八月,禿發烏孤死,其弟利鹿孤嗣偽位。冬十月,姚興陷洛陽,執河南太守辛恭靖。十一月甲寅,妖賊孫恩陷會稽,內史王凝之死之,吳國內史桓謙、臨海太守新蔡王崇、義興太守魏隱並委官而遁,吳興太守謝邈、永嘉太守司馬逸皆遇害。遣衛將軍謝琰、輔國將軍劉牢之逆擊,走之。十二月,桓玄襲江陵,荊州刺史殷仲堪、南蠻校尉楊佺期並遇害。呂光立其太子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是日,光死,呂纂弑紹而自立。是歲,荊州大水,平地三丈。
四年春正月乙亥,大赦天下。二月己醜,有彗星出現在奎宿和婁宿之間,進到紫微星座。三月,彗星出現在太微。夏四月,地震。孫恩侵擾這旦。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衛將軍、束亭侯王曲卒。己卯,盒稽內史邀墮被莖墨打敗,戰死。孫恩轉而侵擾臨海。六月庚辰初一。有日食。旱。輔國司馬劉裕在南山打敗孫恩。孫恩部將盧循攻占廣陵,死者三千多人。任命琅邪王的師傅坦迢為尚書左仆射。秋七月壬子,太皇太後奎壓去世。丁卯,大赦天下。當月,姚興討伐乞叢越匿,使他投降。八月丁亥,尚書右仆射王雅去世。壬寅,將文太後安葬在脩平陵。九月癸醜,地震。冬十一月,寧朔將軍高雅之在餘姚和莖墨交戰,王師被打敗。任命揚州刺史元顯為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揚豫徐兗青幽冀並抱絲司壅鑾益奎盧十六州諸軍事,任命前將軍劉牢之為鎮北將軍,封豆題的兒子童建為塞捏王。十二月戊寅,有彗星出現在天市星一帶。遣一年,回右各郡把涼武昭王李玄盛奉為台痙二州牧、涼公,年號庚子。

四年春正月乙亥,大赦。二月己醜,有星孛於奎婁,進至紫微。三月,彗星見於太微。夏四月,地震。孫恩寇浹口。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衛將軍、東亭侯王珣卒。己卯,會稽內史謝琰為孫恩所敗,死之。恩轉寇臨海。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旱。輔國司馬劉裕破恩於南山。恩將盧循陷廣陵,死者三千餘人。以琅邪王師何澄為尚書左仆射。秋七月壬子,太皇太後李氏崩。丁卯,大赦。是月,姚興伐乞伏乾歸,降之。八月丁亥,尚書右仆射王雅卒。壬寅,葬文太後於修平陵。九月癸醜,地震。冬十一月,寧朔將軍高雅之及孫恩戰於餘姚,王師敗績。以揚州刺史元顯為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揚豫徐兗青幽冀並荊江司雍梁益交廣十六州諸軍事,前將軍劉牢之為鎮北將軍,封元顯子彥璋為東海王。十二月戊寅,有星孛於天市。是歲,河右諸郡奉涼武昭王李玄盛為秦涼二州牧、涼公,年號庚子。
五年春丙子,孫恩再次侵犯浹。呂超殺呂纂,讓他的兄長呂隆即偽天子位。三月甲寅,很多星星向西墜落,經過太微星垣。夏五月,孫恩侵擾滬瀆,吳國內史袁山鬆戰死。沮渠蒙遜殺死段業,自稱為大都督、北涼州牧。六月甲戌,孫恩到丹徒。乙亥,內外全部戒嚴,百官住進台省官署。冠軍將軍高素、右衛將軍張崇之守衛石頭,輔國將軍劉襲用木柵阻斷淮口,丹楊尹司馬恢之駐守南岸,冠軍將軍桓謙、輔國將軍司馬允之、遊擊將軍毛邃守備白石,左衛將軍王嘏、領軍將軍孑安國駐屯中皇堂。征召豫州刺史、譙王尚之來保衛京師。寧朔將軍高雅之在廣陵的鬱洲攻打孫恩,被俘虜。秋七月,段璣殺慕容盛,慕容盛的叔父慕容熙殺光了段氏家族的人,隨後自稱皇帝。九月,呂隆投降姚興。冬十月,姚興統率軍隊侵犯魏,大敗而回。逭一年,有饑荒,禁止造酒。

五年春二月丙子,孫恩複寇浹口。呂超弑呂纂,以其兄隆僭即偽位。三月甲寅,眾星西流,曆太微。夏五月,孫恩寇滬瀆吳國,內史袁山鬆死之。沮渠蒙遜殺段業,自號大都督、北涼州牧。六月甲戌,孫恩至丹徒。乙亥,內外戒嚴,百官入居於省。冠軍將軍高素、右衛將軍張崇之守石頭,輔國將軍劉襲柵斷淮口,丹楊尹司馬恢之戍南岸,冠軍將軍桓謙、輔國將軍司馬允之、遊擊將軍毛邃備白石,左衛將軍王嘏、領軍將軍孔安國屯中皇堂。征豫州刺史、譙王尚之衛京師。寧朔將軍高雅之擊孫恩於廣陵之鬱洲,為賊所執。秋七月,段璣弑慕容盛,盛叔父熙盡誅段氏,因僭稱尊號。九月,呂隆降於姚興。冬十月,姚興帥師侵魏,大敗而旋。是歲,饑,禁酒。
五興元年春正月庚午初一,大赦,改年號。任命後將軍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任命鎮北將軍劉牢之為元顯前鋒,前將軍、譙王尚之為後部,去討伐桓玄。二月丙午,皇帝身著戎裝在西池給元顯餞行。丁巳,派遣兼侍中、齊王柔之用鶸虞幡通告荊、江二州。丁卯,桓玄在姑孰打敗王師,譙王尚之、齊王柔之一起死難。任命右將軍吳隱之為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廣州刺史。三月己巳,劉牢之背叛而向桓玄投降。辛未,王師在新亭大敗,驃騎大將軍、會稽王世子元顯,束海王彥璋,冠軍將軍毛泰,遊擊將軍毛邃一起遇害。壬申,桓玄自任侍中、丞相、錄尚書事,任命桓謙為尚書仆射,將太傅、會稽王道子遷居到安城。桓玄不久又自稱為太尉、揚州牧,總理政事,以琅邪王德文為太宰。墮擅太守圭量攻打逐墨,殺了他。當月,禿毖鹿孤死,弟弟僻檀繼承偽位。秋七月乙亥,新蔡王司馬崇被他的奴仆害死。八月庚子,尚書的私宅發生火災。冬十月,冀州刺史劉軌背叛逃奔基查擅。十二月庚申,會稽王道王被但玄殺害。特赦廣陵、彭城犯大逆罪以下的罪人。

元興元年春正月庚午朔,大赦,改元。以後將軍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鎮北將軍劉牢之為元顯前鋒,前將軍、譙王尚之為後部,以討桓玄。二月丙午,帝戎服餞元顯於西池。丁巳,遣兼侍中、齊王柔之以騶虞幡宣告荊、江二州。丁卯,桓玄敗王師於姑孰,譙王尚之、齊王柔之並死之。以右將軍吳隱之為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廣州刺史。三月己巳,劉牢之叛降於桓玄。辛未,王師敗績於新亭,驃騎大將軍、會稽王世子元顯,東海王彥璋,冠軍將軍毛泰,遊擊將軍毛邃並遇害。壬申,桓玄自為侍中、丞相、錄尚書事,以桓謙為尚書仆射,遷太傅、會稽王道子於安城。玄俄又自稱太尉、揚州牧,總百揆,以琅邪王德文為太宰。臨海太守辛景擊孫恩,斬之。是月,禿發利鹿孤死,弟傉檀嗣偽位。秋七月乙亥,新蔡王崇為其奴所害。八月庚子,尚書下舍災。冬十月,冀州刺史劉軌叛奔於慕容德。十二月庚申,會稽王道子為桓玄所害。曲赦廣陵、彭城大逆以下。
二年春二月辛醜,建威將軍劉裕在束陽打敗徐道覆。乙卯,桓玄自稱為大將軍。丁巳,冀州刺史孫無終被桓玄殺害。夏四月癸巳初一,有日食。秋八月,桓玄又自稱為相國、楚王。九月。南陽太守庾仄起兵,被桓玄打敗。冬十一月壬午,桓玄將皇帝遷到永安宮。癸未,把太廟裹的祖先牌位移到琅邪國。十二月壬辰,桓玄篡奪皇帝位,讓晝壹作平固王。辛亥,皇帝被囚禁在尋陽。

二年春二月辛醜,建威將軍劉裕破徐道覆於東陽。乙卯,桓玄自稱大將軍。丁巳,冀州刺史孫無終為桓玄所害。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秋八月,玄又自號相國、楚王。九月,南陽太守庾仄起義兵,為玄所敗。冬十一月壬午,玄遷帝於永安宮。癸未,移太廟神主於琅邪國。十二月壬辰,玄篡位,以帝為平固王。辛亥,帝蒙塵於尋陽。
三年春二月,安帝在尋陽。庚寅夜,江水湧入互題,衝走財物淹死人。乙卯,建武將軍劉裕統率沛國人劉毅、束海人何無忌等起兵。丙辰,在塞旦斬擔寶委任的鱉蛆刺史但愷,在盧墮斬擔寶委任的壹業刺史但叢。丁巳,義軍渡過墾逗。三月戊午,劉裕在江乘斬桓玄的部將吳甫之,在醚斬皇直蘇。己未,擔玄的部眾潰亂逃跑。庚申,劉裕設留台,置百官。壬戌,桓玄的司徒王箠推舉塑噬暫為鎮軍將軍、塗業刺史、都督蕩塗蠻邀壹冀幽差八州諸軍事、假節。型整任命王贛兼任握蛆刺史、綠尚書事。辛酉,塑隘殺尚書左仆射王愉、王愉的兒子荊州刺史王綏、司州刺史退謹。辛未,垣室挾持窒童西走。丙戌,秘密下韶說因為被桓玄幽禁逼迫,國事無法處理。命令武陵王司馬遵依照舊有的典章規定,秉承皇帝旨意總領百官處理政事,加授侍中,其餘官職如舊。並且大赦除了謀反大逆罪以下的犯人,僅有魚室同族人不能寬恕。夏四月己醜,大將軍、武陵王司馬遵行使皇帝權力,總理朝政。庚寅,寶童到達遼廬。庚戌,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擔在魚旦和垣寶部將厘整、何適之交戰,大敗他們的軍隊。桓玄挾持安帝束走。五月癸酉,冠軍將軍劉毅與桓玄在崢嶸洲交戰,又打敗敵軍。己卯,帝再一次到江陵。辛巳,荊州別駕王康產、賣登太守王剩之侍奉帝住在直璺。壬午,督護馮遷在貊盤洲斬了桓玄。皇帝從江陵返回京城。甲申,下詔說:“奸賊凶人篡位謀逆,自古就有。朕不能遏製防止他們,以至於流亡在外。依靠鎮軍將軍劉裕發揮英才大略,有絕代的忠誠和勇武,以及冠軍將軍劉毅等忠臣名將,共同製定良策。義兵的聲威傳開後,士人庶民來效忠,江山才得以安定,四海黎民一起歡慶。特此大赦,凡是因威逼而事奉屈服於叛逆者的,一概不問罪。”戊寅,將祖先牌位歸位太廟。閏月己醜,盤舊部揚武將軍擔遞攻陷堰,劉塹、包軀;退守到曼堡,窒童再次被劫持到賊營裹。六月,墊刺史王壁討伐偽鑾業刺史墮畫,斬了他。秋季七月戊申,永安皇後何氏去世。八月癸酉,將疊童童皇後合葬在丞堊墮。九月,前給事中旦壁、秘書丞王豔謀反,被處死。冬十月,盧鍾侵擾盧叢,刺史呈廬之被盧鍾打敗,俘虜了墮興相醫腆主而離去。摹查擅死,兄長的兒子慕容超繼承偽位。

三年春二月,帝在尋陽。庚寅夜,濤水入石頭,漂殺人戶。乙卯,建武將軍劉裕帥沛國劉毅、東海何無忌等舉義兵。丙辰,斬桓玄所署徐州刺史桓修於京口,青州刺史桓弘於廣陵。丁巳,義師濟江。三月戊午,劉裕斬玄將吳甫之於江乘,斬皇甫敷於羅落。己未,玄眾潰而逃。庚申,劉裕置留台,具百官。壬戌,桓玄司徒王謐推劉裕行鎮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假節。劉裕以謐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辛酉,劉裕誅尚書左仆射王愉、愉子荊州刺史綏、司州刺史溫詳。辛未,桓玄逼帝西上。丙戌,密詔以幽逼於玄,萬機虛曠,令武陵王遵依舊典,承製總百官行事,加侍中,餘如故。並大赦謀反大逆已下,惟桓玄一祖之後不宥。夏四月己醜,大將軍、武陵王遵稱製,總萬機。庚寅,帝至江陵。庚戌,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規及桓玄將庾稚、何澹之戰於湓口,大破之。玄複逼帝東下。五月癸酉,冠軍將軍劉毅及桓玄戰於崢嶸洲,又破之。己卯,帝複幸江陵。辛巳,荊州別駕王康產、南郡太守王騰之奉帝居於南郡。壬午,督護馮遷斬桓玄於貊盤洲。乘輿反正於江陵。甲申,詔曰“奸凶篡逆,自古有之。朕不能式遏杜漸,以致播越。賴鎮軍將軍裕英略奮發,忠勇絕世,冠軍將軍毅等誠心宿著,協同嘉謀。義聲既振,士庶效節,社稷載安,四海齊慶。其大赦,凡諸畏逼事屈逆命者,一無所問”戊寅,奉神主入於太廟。閏月己醜,桓玄故將揚武將軍桓振陷江陵,劉毅、何無忌退守尋陽,帝複蒙塵於賊營。六月,益州刺史毛璩討偽梁州刺史桓希,斬之。秋七月戊申,永安皇後何氏崩。八月癸酉,祔葬穆帝章皇後於永平陵。九月,前給事中刁騁、秘書丞王邁之謀反,伏誅。冬十月,盧循寇廣州,刺史吳隱之為循所敗。執始興相阮腆之而還。慕容德死,兄子超嗣偽位。
盞塑元年春正月,玄童在紅塵。一太守疊塞之興義兵,襲擊攻破塞屋。己醜,型塹進駐墨堊。擔握帶著塞童駐屯在絲達。辛卯,塞主在韭選打敗但鍾的部將溫揩,進兵駐在挺直,被擔鏟打敗。振武將軍型道捏攻打擔遂,打跑了他。塞童回來,與墮巫王回到道捏的船上。戊戌,下詔說:“朕因為缺乏仁德,過早繼承洪大的基業。不能夠使遠近四方安定和平,製服好人叛逆。逆臣蛙乘機肆行作亂,竟然欺瞞上天和百姓,篡奪皇帝的位置。朕遭流亡,淪落到荒遠的地方,宣皇的基業,衰頹敗落。幸有鎮軍將軍劉裕忠誠勇武英明果斷,忠誠冠絕古今。運籌謀劃定計時,堅貞賢良的人協同他一起費心;含憤揮淚率眾誓師時,忠義的戰士被他的忠心感動。所以揮戈一擊,奸猾奔走逃散,將帥威風勢不可擋,大惡之人授首伏罪。可是餘孽桓振仍然猖狂,繼續逞凶於型豎。慶幸的是上天保佑社稷,義軍接連報捷,凶暴的惡黨沮喪潰敗,朕得以返回。逭實在是祖宗神靈的庇護,勤王者的功勳。朕豈能獨自一人享受那份福氣,想和億兆百姓,共慶遣國運的新生。特此大赦,改年號,衹有桓玄桓振的族人和同黨不在赦免之列。賜百官官秩二級,賜鰥寡孤獨每人五斛穀,大會飲宴五天。”二月丁巳,留台備好車馬,去江陵迎回皇帝。弘農太守戴寧之、建威主簿徐惠子等人圍謀反叛,被處死。平西參軍譙縱害死平西將軍、益州刺史毛璩,領蜀地反叛。三月,桓振再次襲擊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逃奔到襄陽。建威將軍劉懷肅討伐桓振,斬了他。帝自江陵到達京城。乙未,百官到宮門請罪。下韶說:“這不是各位的過錯,還是回去各司其職吧。”戊戌,為章皇後舉哀三日,在西堂臨吊。劉裕和何無忌等人上表請求準許讓位,沒有準許。庚子,任命琅邪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司馬遵為太保,加授鎮軍將軍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甲辰,下詔說:“自從不久前國難發生之後,人口物產大量減少,可是日常的供給,還沒有改變舊有的規定,豈是古人告誡的對百姓像對待傷口一樣愛護,像禹湯那樣將過失歸於自己的行為!可以斟酌減免和儉省。”夏四月,劉裕回去鎮守京口。戊辰,在東堂餞行。五月癸未,禁止製造絹扇和賭博遊戲。遊擊將軍、章武王司馬秀,益州刺史司馬軌之謀反,被處死。桓玄的故將桓亮、苻宏、刁預侵犯湘州,守將打跑了他們。秋八月甲子,封臨王的兒子脩之為會稽王。冬十一月,乞伏幹歸攻打仇池,仇池公楊盛大破他們。這一年,涼武昭王玄盛派遣使者上表願稱藩國。

義熙元年春正月,帝在江陵。南陽太守魯宗之起義兵,襲破襄陽。己醜,劉毅次於馬頭。桓振以帝屯於江津。辛卯,宗之破振將溫楷於柞溪,進次紀南,為振所敗。振武將軍劉道規擊桓謙,走之。乘輿反正,帝與琅邪王幸道規舟。戊戌,詔曰“朕以寡德,夙纂洪緒。不能緝熙遐邇,式遏奸宄。逆臣桓玄乘釁肆亂,乃誣罔天人,篡據極位。朕躬播越,淪胥荒裔,宣皇之基,眇焉以墜。賴鎮軍將軍裕忠武英斷,誠冠終古。運謀機始,貞賢協其契。抆淚誓眾,義士感其心。故霜戈一揮。巨猾奔迸,三率棱威,大憝授首。而孽振猖狂,嗣凶荊郢。幸天祚社稷,義旗載捷,狡徒沮潰,朕獲反正。斯實宗廟之靈,勤王之勳。豈朕一人,獨享伊祜,思與億兆,幸茲更始。其大赦,改元,唯玄振一祖及同黨不在原例。賜百官爵二級,鰥寡孤獨穀人五斛,大酺五日”二月丁巳,留台備乘輿法駕,迎帝於江陵。弘農太守戴寧之、建威主簿徐惠子等謀反,伏誅。平西參軍譙縱害平西將軍、益州刺史毛璩,以蜀叛。三月,桓振複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奔於襄陽。建威將軍劉懷肅討振,斬之。帝至自江陵。乙未,百官詣闕請罪。詔曰“此非諸卿之過,其還率職”戊戌,舉章皇後哀三日,臨於西堂。劉裕及何無忌等抗表遜位,不許。庚子,以琅邪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遵為太保,加鎮軍將軍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甲辰,詔曰“自頃國難之後,人物凋殘,常所供奉,猶不改舊,豈所以視人如傷,禹湯歸過之誡哉。可籌量減省”夏四月,劉裕旋鎮京口。戊辰,餞於東堂。五月癸未,禁絹扇及摴蒲。遊擊將軍、章武王秀,益州刺史司馬軌之謀反,伏誅。桓玄故將桓亮、苻宏、刁預寇湘州,守將擊走之。秋八月甲子,封臨川王子修之為會稽王。冬十一月,乞伏乾歸伐仇池,仇池公楊盛大破之。是歲,涼武昭王玄盛遣使奉表稱藩。
二年春正月,益州刺史司馬榮期在白帝攻打譙縱的部將譙子明,打敗了他。夏五月,封高密王的兒子法蓮為高陽王。秋七月,梁州刺史楊孜敬犯了罪,被處死。冬十月,根據匡複的功勞,封車騎將軍劉裕為豫章郡公,撫軍將軍劉毅為南堊郵公,右將軍何無忌為安成郡公,其餘人的封賞各有等次。乙亥,任命左將軍孔安國為尚書左仆射。十二月,盜賊殺死零陵太守阮野。

二年春正月,益州刺史司馬榮期擊譙縱將譙子明於白帝,破之。夏五月,封高密王子法蓮為高陽王。秋七月,梁州刺史楊孜敬有罪,伏誅。冬十月,論匡複之功,封車騎將軍劉裕為豫章郡公,撫軍將軍劉毅南平郡公,右將軍何無忌安成郡公,自餘封賞各有差。乙亥,以左將軍孔安國為尚書左仆射。十二月,盜殺零陵太守阮野。
三年春二月己酉,車騎將軍劉裕來朝見。殺東陽太守殷仲文、南巒校尉殷叔文、晉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駱球。己醜,大赦,解除造酒的禁令。夏五月,大水災。六月,姚興部將赫連勃勃在朔方自稱天王,國號夏。秋七月戊戌初一,有日食。汝南王遵之犯了罪,被處死。八月,派遣冠軍將軍劉敬宜持節監督征討蜀的各種軍務事宜。冬十一月,赫連勃勃大敗禿發僻檀,僻檀逃奔到南山。遣一年,高雲、馮跋殺死慕容熙,高雲僭登皇帝位。

三年春二月己酉,車騎將軍劉裕來朝。誅東陽太守殷仲文、南蠻校尉殷叔文、晉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駱球。己醜,大赦,除酒禁。夏五月,大水。六月,姚興將赫連勃勃僭稱天王於朔方,國號夏。秋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汝南王遵之有罪,伏誅。八月,遣冠軍將軍劉敬宣持節監征蜀諸軍事。冬十一月,赫連勃勃大敗禿發傉檀,傉檀奔於南山。是歲,高雲、馮跋殺慕容熙,雲僭即帝位。
四年春正月甲辰,任命琅邪王德文兼任司徒,車騎將軍劉裕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庚申,侍中、太保、武陵王司馬遵去世。夏四月,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孑安國去世。甲午,加授吏部尚書孟昶為尚書左仆射。冬十一月辛卯,大風拔樹。癸醜,有雷。梁州刺史楊思平犯了罪,處死後陳屍街頭。當月,禿發雇檀僭登涼王位。十二月,陳留王曹靈誕去世。

四年春正月甲辰,以琅邪王德文領司徒,車騎將軍劉裕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庚申,侍中、太保、武陵王遵薨。夏四月,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孔安國卒。甲午,加吏部尚書孟昶尚書左仆射。冬十一月癸醜,雷。梁州刺史楊思平有罪,棄市。辛卯,大風拔樹。是月,禿發傉檀僭即涼王位。十二月,陳留王曹靈誕薨。
五年春正月辛卯,大赦天下。庚戌,任命撫軍將軍劉毅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輔國將軍何無忌為鎮南將軍。戊戌,尋陽發生地震。二月,慕容超部將慕容興宗侵犯宿豫,陽平太守劉千載、南陽太守趙元都被賊人俘虜。三月己亥,下大雪,平地雪深好幾尺。車騎將軍劉裕率領軍隊討伐慕容超。夏六月丙寅,太廟遭雷擊。劉整在臨朐大破慕容超。秋七月,姚興部將乞伏莖鱷在苑川僭稱西秦王。九月戊辰,離班殺高雲,高雲部將馮跋攻打離班,殺了他。馮跋僭登王位,仍舊號為燕。冬十月,魏的清河王拓跋紹殺其主拓跋珪。

五年春正月辛卯,大赦。庚戌,以撫軍將軍劉毅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輔國將軍何無忌鎮南將軍。戊戌,尋陽地震。二月,慕容超將慕容興宗寇宿豫,陽平太守劉千載、南陽太守趙元並為賊所執。三月己亥,大雪,平地數尺。車騎將軍劉裕帥師伐慕容超。夏六月丙寅,震於太廟。劉裕大破慕容超於臨朐。秋七月,姚興將乞伏乾歸僭稱西秦王於苑川。九月戊辰,離班弑高雲,雲將馮跋攻班,殺之。跋僭即王位,仍號燕。冬十月,魏清河王紹弑其主珪。
六年春丁亥,劉裕進攻慕容超,戰勝了他,蠻地完全平定。當月,盧業刺史盧循反叛,侵犯絲業。三月,禿發侵擅在塞基和沮渠蒙遜交戰,儔檀戰敗。壬申,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在豫章和盧循交戰,王師戰敗,無忌戰死。夏四月,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並州刺史劉道憐來保衛京師。五月丙子,刮大風,拔倒樹木。戊子,衛將軍劉毅在桑落洲和盧循交戰,王師戰敗。尚書左仆射孟昶害怕,自殺。己未,大赦。乙醜,盧循到達淮口,京城內外戒嚴。大司馬、琅邪王德文都督宮城諸軍事,駐在中皇堂;太尉劉裕駐在石頭,梁王珍之屯兵在南掖門,冠軍將軍劉敬宣屯兵在北郊,輔國將軍孟懷玉屯兵在南岸,建武將軍王仲德屯兵在越城,廣武將軍劉懷默屯兵在建陽門;淮口築起祖浦、藥園、廷尉三座營壘來抵擋敵人。丙寅,太廟屋頂的裝飾建築遭雷擊。秋七月庚申,盧循逃遁。甲子,讓輔國將軍王仲德、廣太守劉鍾、河間內史蒯恩等率領部眾追擊。當月,盧循侵犯荊州,刺史劉道規、雍州刺史魯宗之等打敗了他。又在華容打敗徐道覆,賊人再次逃往尋陽。八月,姚興部將桓謙侵犯江陵,劉道規打敗了他。冬十一月,蜀地的賊人譙縱攻陷巴束,守將溫祚、時延祖戰死。十二月壬辰,劉裕在豫章打敗盧循。

六年春二月丁亥,劉裕攻慕容超,克之,齊地悉平。是月,廣州刺史盧循反,寇江州。三月,禿發傉檀及沮渠蒙遜戰於窮泉,傉檀敗績。壬申,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及循戰於豫章,王師敗績,無忌死之。夏四月,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並州刺史劉道憐乃入衛京師。五月丙子,大風,拔木。戊子,衛將劉毅及盧循戰於桑落洲,王師敗績。尚書左仆射孟昶懼,自殺。己未,大赦。乙醜,循至淮口,內外戒嚴。大司馬、琅邪王德文都督宮城諸軍事,次中皇堂,太尉劉裕次石頭,梁王珍之屯南掖門,冠軍將軍劉敬宣屯北郊,輔國將軍孟懷玉屯南岸,建武將軍王仲德屯越城,廣武將軍劉懷默屯建陽門,淮口築柤浦、藥園、廷尉三壘以距之。丙寅,震太廟鴟尾。秋七月庚申,盧循遁走。甲子,使輔國將軍王仲德、廣川太守劉鍾、河間內史蒯恩等帥眾追之。是月,盧循寇荊州,刺史劉道規、雍州刺史魯宗之等敗之。又破徐道覆於華容,賊複走尋陽。八月,姚興將桓謙寇江陵,劉道規敗之。冬十一月,蜀賊譙縱陷巴東,守將溫祚、時延祖死之。十二月壬辰,劉裕破盧循於豫章。
七年春二月壬午,右將軍劉藩在始興斬了徐道覆,將首級傳送到京師。夏四月,盧循逃奔交州,刺史杜慧度殺了他。秋七月丁卯,任命荊州刺史劉道規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冬十月,沮渠蒙遜討伐涼,涼武昭王玄盛和他交戰,打敗了他。

七年春二月壬午,右將軍劉藩斬徐道覆於始興,傳首京師。夏四月,盧循走交州,刺史杜慧度斬之。秋七月丁卯,以荊州刺史劉道規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冬十月,沮渠蒙遜伐涼,涼武昭王玄盛與戰,敗之。
八年春二月丙子,任命吳興太守孔靖為尚書右仆射。三月甲寅,山陰的地麵沉陷四尺,有響聲像雷鳴。夏五月,乞伏公府殺乞伏幹歸,幹歸的兒子熾磐殺公府,自登偽皇帝位。六月,任命平北將軍魯宗之為鎮北將軍。秋七月甲午,武陵王季度去世。庚子,征西大將軍劉道規去世。八月,皇後王氏去世。辛亥,高密王純之去世。九月癸酉,將僖皇後葬在休乎陵。己卯,太尉劉裕害死右將軍兗州刺史劉藩、尚書左仆射謝混。庚辰,劉裕假傳詔書說:“劉毅包藏禍心,在南夏陰謀叛逆,劉藩、謝混協助叛亂,一心想犯法作亂。仰仗安邦定國的臣子們能夠明察,平息危機而挫折鋒銳,凶頑的叛黨被鏟除,社稷太平無事。愛惜生靈的德行,使承受恩德的人感激歸服,赦免有罪的人而廣施仁德,有助於天子恩澤的推行。況且事件由大惡人興起,禍害出自幾個元凶。特此大赦天下,惟有劉毅不在赦免的範圍內。文武官員普遍提升一級。凡是孝順忠義,隱居埋名的人,一定要向上奏報。”己醜,劉裕統領軍隊討伐劉毅。劉裕的參軍王鎮惡攻陷江陵城,劉毅自殺。冬十一月,沮渠蒙遜僭號為河西王。十二月,任命西陵太守朱齡石為建威將軍、益州刺史,統率軍隊討伐蜀。從荊州分出十個郡設置湘州。這一年,廬陵、南康四次發生地震。

八年春二月丙子,以吳興太守孔靖為尚書右仆射。三月甲寅,山陰地陷四尺,有聲如雷。夏五月,乞伏公府弑乞伏乾歸,乾歸子熾盤誅公府,僭即偽位。六月,以平北將軍魯宗之為鎮北將軍。秋七月甲午,武陵王季度薨。庚子,征西大將軍劉道規卒。八月,皇後王氏崩。辛亥,高密王純之薨。九月癸酉,葬僖皇後於休平陵。己卯,太尉劉裕害右將軍兗州刺史劉藩、尚書左仆射謝混。庚辰,裕矯詔曰“劉毅苞藏禍心,構逆南夏,藩、混助亂,誌肆奸宄。賴寧輔玄鑒,撫機挫銳,凶黨即戮,社稷乂安。夫好生之德,所因者本,肆眚覃仁,實資玄澤。況事興大憝,禍自元凶。其大赦天下,唯劉毅不在其例。普增文武位一等。孝順忠義,隱滯遺逸,必令聞達”己醜,劉裕帥師討毅。裕參軍王鎮惡陷江陵城,毅自殺。冬十一月,沮渠蒙遜僭號河西王。十二月,以西陵太守朱齡石為建威將軍、益州刺史,帥師伐蜀。分荊州十郡置湘州。是歲,廬陵、南康地四震。
九年春三月丙寅,劉裕害死前將軍諸葛長民和他的弟弟輔國大將軍黎民、堂弟寧朔將軍秀之。戊寅,加授劉裕為鎮西將軍、豫州刺史。林邑人範胡達侵犯九真,交州刺史杜慧度殺了他。夏四月壬戌,取消皇後在臨沂、湖熟的脂澤田四十頃,用來賜給貧窮的人,放寬湖池管理的禁令。封鎮北將軍魯宗之為南陽郡公。秋七月,朱齡石攻克成都,殺了譙縱,益州平定。九月,封劉裕的次子義真為桂陽公。冬十二月,安平王球之去世。這一年,高句麗、倭國和西南夷銅頭大師都來進獻地方特產。

九年春三月丙寅,劉裕害前將軍諸葛長民及其弟輔國大將軍黎民、從弟寧朔將軍秀之。戊寅,加劉裕鎮西將軍、豫州刺史。林邑範胡達寇九真,交州刺史杜慧度斬之。夏四月壬戌,罷臨沂、湖熟皇後脂澤田四十頃,以賜貧人,弛湖池之禁。封鎮北將軍魯宗之為南陽郡公。秋七月,朱齡石克成都,斬譙縱,益州平。九月,封劉裕次子義真為桂陽公。冬十二月,安平王球之薨。是歲,高句麗、倭國及西南夷銅頭大師並獻方物。
十年春三月戊寅,地震。夏六月,乞伏熾磐率領軍隊討伐禿發僻檀,消滅了他。秋七月,淮北大風,毀壞了茅屋房舍。九月丁巳初一,有日食。林邑國派遣使者來進獻地方特產。這一年,築束府的城牆。

十年春三月戊寅,地震。夏六月,乞伏熾盤帥師伐禿發傉檀,滅之。秋七月,淮北大風,壞廬舍。九月丁巳朔,日有蝕之。林邑遣使來獻方物。是歲,城東府。
十一年春正月,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一起舉兵背叛塑齷,劉整統率軍隊討伐他們。庚午,大赦。丁醜,任命吏部尚書謝裕為尚書左仆射。三月辛巳,淮陵王司馬蘊去世。壬午,劉裕在江津和休之交戰,休之戰敗,逃奔襄陽。夏四月乙卯,青、冀二州刺史劉敬宣被他的參軍司馬道賜殺害。五月甲申,兩次出現彗星。甲午,休之、宗之出逃到姚泓那裹。根據平定蜀地的功勞,封劉裕的兒子義隆為彭城公,朱齡石為豐城公。己酉,霍山山崩,出土六隻銅鍾。秋七月丙戌,京師遭大水,淹壞了太廟。辛亥晦,有日食。八月丁未,尚書左仆射謝裕去世,任命尚書右仆射劉穆之為尚書左仆射。九月己亥.大赦.

十一年春正月,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並舉兵貳於劉裕,裕帥師討之。庚午,大赦。丁醜,以吏部尚書謝裕為尚書左仆射。二月丁未,姚興死,子泓嗣偽位。三月辛巳,淮陵王蘊薨。壬午,劉裕及休之戰於江津,休之敗,奔襄陽。夏四月乙卯,青、冀二州刺史劉敬宣為其參軍司馬道賜所害。五月甲申,彗星二見。甲午,休之、宗之出奔於姚泓。論平蜀功,封劉裕子義隆彭城公,朱齡石豐城公。己酉,霍山崩,出銅鍾六枚。秋七月丙戌,京師大水,壞太廟。辛亥晦,日有蝕之。八月丁未,尚書左仆射謝裕卒,以尚書右仆射劉穆之為尚書左仆射。九月己亥,大赦。
十二年春正月,姚泓派他的部將魯軌侵犯襄陽,雍州刺史趙倫之打跑了他。二月丁未,姚興死,兒子姚泓承嗣偽位。這個月,加授劉裕為中外大都督。夏六月,赫連勃勃攻打姚泓的秦州,攻陷了它。己酉,新任尚書令、都鄉亭侯劉柳去世。秋八月,劉裕和琅邪王德文統率部眾討伐姚泓。丙午,大赦。冬十月丙寅,姚泓部將姚光率洛陽城投降。己醜,派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繕拜謁五陵。

十二年春正月,姚泓使其將魯軌寇襄陽,雍州刺史趙倫之擊走之。二月,加劉裕中外大都督。夏六月,赫連勃勃攻姚泓秦州,陷之。己酉,新除尚書令、都鄉亭侯劉柳卒。秋八月,劉裕及琅邪王德文帥眾伐姚泓。丙午,大赦。冬十月丙寅,姚泓將姚光以洛陽降。己醜,遣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謁五陵。
十三年春正月甲戌初一,有日食。二月,涼武昭王李玄盛去世,世子士業繼承他的地位為痙州牧、涼公。三月,龍驤將軍王鎮惡在潼關大破姚泓的部將姚紹。夏季,劉裕在河曲打敗魏的將領鵝青,斬了鵝青的裨將阿薄幹。當月,涼公奎±塞在鮮支澗大敗沮渠蒙遜。五月,塑隧攻克潼關。丁亥,會稽王脩之去世。六月癸亥,林邑國進獻馴象、白鸚鵡。秋季七月,劉裕攻克長安,俘虜姚泓,沒收了他的彝器,送回到京師。南海賊人徐道期攻陷廣州,始興相劉謙之討伐平息了他。冬十一月辛未,左仆射、前將軍劉穆之去世.

十三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蝕之。二月,涼武昭王李玄盛薨,世子士業嗣位為涼州牧、涼公。三月,龍驤將軍王鎮惡大破姚泓將姚紹於潼關。夏,劉裕敗魏將鵝青於河曲,斬青裨將阿薄幹。是月,涼公李士業大敗沮渠蒙遜於鮮支澗。五月,劉裕克潼關。丁亥,會稽王修之薨。六月癸亥,林邑獻馴象、白鸚鵡。秋七月,劉裕克長安,執姚泓,收其彝器,歸諸京師。南海賊徐道期陷廣州,始興相劉謙之討平之。冬十一月辛未,左仆射、前將軍劉穆之卒。
十四年春正月辛巳,大赦。青州刺史沈田子在長安害死龍驤將軍王鎮惡。夏六月,劉裕任相國,進封為宋公。冬十月,任命涼公士業為鎮西將軍,封為酒泉公。十一月,赫連勃勃在青泥以北大敗王師。雍州刺史朱齡石焚燒長安的宮殿,逃奔到潼關。不久又大潰敗,齡石因此而死。十二月戊寅,安帝在束堂去世,時年三十七。葬在休平陵。

十四年春正月辛巳,大赦。青州刺史沈田子害龍驤將軍王鎮惡於長安。夏六月,劉裕為相國,進封宋公。冬十月,以涼公士業為鎮西將軍,封酒泉公。十一月,赫連勃勃大敗王師於青泥北。雍州刺史朱齡石焚長安宮殿,奔於潼關。尋又大潰,齡石死之。十二月戊寅,帝崩於東堂,時年三十七。葬休平陵。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故桓玄之篡,因此獲全。初讖雲“昌明之後有二帝”,劉裕將為禪代,故密使王韶之縊帝而立恭帝,以應二帝雲。恭帝諱德文,字德文,安帝母弟也。初封琅邪王,曆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領司徒、錄尚書六條事。元興初,遷車騎大將軍。桓玄執政,進位太宰,加袞冕之服,綠綟綬。玄篡位,以帝為石陽縣公,與安帝俱居尋陽。及玄敗,隨至江陵。玄死,桓振奄至,躍馬奮戈,直至階下,瞋目謂安帝曰“臣門戶何負國家,而屠滅若是”帝乃下床謂振曰“此豈我兄弟意邪”振乃下馬致拜。振平,複為琅邪王,又領徐州刺史,尋拜大司馬,領司徒,加殊禮。義熙五年,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加羽葆鼓吹。十二年,詔曰“大司馬明德懋親,太尉道勳光大,並徽序彝倫,燮和二氣,髦俊引領,思佐鼎飪。而雅尚衝挹,四門弗辟,誠合大雅謙虛之道,實違急賢讚世之務。昔蒲輪載徵,異人並出,東平開府,奇士向臻,濟濟之盛,朕有欽焉。可敕二府,依舊辟召,必將明敡俊乂,嗣軌前賢矣”於是始辟召掾屬。時太尉裕都督中外諸軍,詔曰“大司馬地隆任重,親賢莫貳。雖府受節度,可身無致敬”劉裕之北征也,帝上疏,請帥所蒞,啟行戎路,修敬山陵。朝廷從之,乃與裕俱發。及有司以即戎不得奉辭陵廟,帝複上疏曰“臣推轂閫外,將革寒暑,不獲展情埏遂,私心罔極。伏願天慈,特垂聽許,使臣微誠粗申,即路無恨”許之。及姚泓滅,歸於京都。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崩。劉裕矯稱遺詔曰“唯我有晉,誕膺明命,業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屬當多難,幸賴宰輔,拯厥顛覆。仍恃保祐,克黜禍亂,遂冕旒辰極,混一六合。方憑阿衡,惟新洪業,而遘疾大漸,將遂弗興。仰惟祖宗靈命,親賢是荷。谘爾大司馬、琅邪王,體自先皇,明德光懋,屬惟儲貳,眾望攸集。其君臨晉邦,奉係宗祀,允執其中,燮和天下。闡揚末誥,無廢我高祖之景命”是日,即帝位,大赦。元熙元年春正月壬辰朔,改元。以山陵未厝,不朝會。立皇後褚氏。甲午,征劉裕還朝。戊戌,有星孛於太微西藩。庚申,葬安皇帝於休平陵。帝受朝,懸而不樂。以驃騎將軍劉道憐為司空。秋八月,劉裕移鎮壽陽。以劉懷慎為前將軍、北徐州刺史,鎮彭城。九月,劉裕自解揚州。冬十月乙酉,裕以其子桂陽公義真為揚州刺史。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蝕之。十二月辛卯,裕加殊禮。己卯,太史奏,黑龍四見於東方。二年夏六月壬戌,劉裕至於京師。傅亮承裕密旨,諷帝禪位,草詔,請帝書之。帝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複何恨”乃書赤紙為詔。甲子,遂遜於琅邪第。劉裕以帝為零陵王,居於秣陵,行晉正朔,車旗服色一如其舊,有其文而不備其禮。帝自是之後,深慮禍機,褚後常在帝側,飲食所資,皆出褚後,故宋人莫得伺其隙,宋永初二年九月丁醜,裕使後兄叔度請後,有間,兵人逾垣而入,弑帝於內房。時年三十六。諡恭皇帝,葬衝平陵。帝幼時性頗忍急,及在藩國,曾令善射者射馬為戲。既而有人雲“馬者國姓,而自殺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其後複深信浮屠道,鑄貨千萬,造丈六金像,親於瓦官寺迎之,步從十許裏。
安帝不聰慧,從小到大,都不會說話,冬夏寒暑,也不知怎麼區分。凡是行動起居,都不能自理。所以桓玄篡位時,沒有被殺。當初有讖語說“昌明之後有兩位皇帝”,劉裕想要讓司馬氏禪讓帝位而由自己稱帝,所以秘密派遣王韶之縊死安帝而立恭帝,為的是應驗讖語中的“兩位皇帝”。

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溫涼寢食之節,以恭謹聞,時人稱焉。始,元帝以丁醜歲稱晉王,置宗廟,使郭璞筮之,雲“享二百年”。自丁醜至禪代之歲,年在庚申,為一百四歲。然丁醜始係西晉,庚申終入宋年,所餘惟一百有二歲耳。璞蓋以百二之期促,故婉而倒之為二百也。史臣曰:安帝即位之辰,鍾無妄之日,道子、元顯並傾朝政,主昏臣亂,未有如斯不亡者也。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回首無良,忽焉蕭散。於是桓玄乘釁,勢逾飆指,六師鹹泯,隻馬徂遷。是以宋高非典午之臣,孫恩豈金行之寇。若乃世遇顛覆,則恭皇斯甚。於越之民,詎熏丹穴,會稽之侶,寧歎入臣。去皇屋而歸來,灑丹書而不恨。夫五運攸革,三微數盡,猶高秋彫候,理之自然。觀其搖落,人有為之流漣者也。讚曰:安承流湎,大盜斯張。恭乃寓命,他人是綱。猶存周赧,始立懷王。虛尊假號,異術同亡。
恭帝名德文,字德文,是安帝的同母弟弟。起初封琅邪王,曆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侍中,兼任司徒、錄尚書六條事。元興初,升任車騎大將軍。桓玄執政後,升任太宰,加授袞衣冠冕的禮服,用綠捩綬帶。桓玄篡位後,任帝為石陽縣公,和安帝一起住在尋陽。到桓玄失敗時,隨敗軍到江陵。桓玄死後,桓振突然來到,躍馬揮戈,直到台階前,瞪著眼睛對安帝說:“臣一家有什麼對不起國家的地方,竟然屠殺誅滅成這個樣子?”帝於是走下坐床對桓振說:“逭難道是我們兄弟的意思嗎!”於是桓振下馬行禮。平息桓振後,再次為琅邪王。又兼任徐州刺史,不久任大司馬,兼任司徒,加特殊禮遇。義熙五年,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共四名屬官,加授羽葆和鼓吹。十二年,詔書說:“大司馬昭顯的德行使皇室宗親更加盛美,太尉的道德功勳光大,全都使人倫常道美善有序,使陰陽上下諧調融合,有才俊的人引領景仰,想輔佐他料理國政。可是他平素好尚謙虛自抑,四門不開,符合大雅謙虛之道,其實違背急於求賢助世之務。從前用蒲草裹輪載送征聘來的賢人,非凡的人才就不斷出現;束平開府,人才濟濟,朕心中想望。可以敕令二府,依照舊例召賢,必將選拔出賢德的人才,效法前輩。”於是開始選拔自己下屬的官員。當時太尉劉裕都督中外諸軍,有詔說:“大司馬地位尊隆責任重大,親賢沒有二心。雖然他的官府受朝廷節製,他本人可以不必遵守常規來表達敬意。”劉裕北征的時候,帝向安帝上疏,請求領本部人馬,登程出征前,拜謁先祖陵墓。朝廷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和劉裕一起出發。當有關部門提出參與戎事不得拜辭陵廟時,帝再次上疏說:“臣隨軍離京,將經過很長時間,不能夠在祖先陵墓前表達自己的情思,心中有無盡的悵惘。希望開恩,特許這一要求,使臣的誠意得以表達出來,上路便沒有遺憾了。”批準了他。等到姚泓被消滅,才回到了京都。

恭帝
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去世。劉裕詐稱遣詔說:“衹有我們大晉,順應輝煌的天命,業績統領九州,光輝庇護四海。朕因為德行不足,正逢多難之時,幸虧依靠輔政大臣,拯救了國家的顛覆。仍然憑恃著保衛佑護,戰勝消除了禍亂,於是朝廷穩固,一統天下。正要憑仗輔政大臣,更新發展洪大的事業,卻身染重病,看來難以痊愈。仰賴祖宗神靈的囑咐,要將重任交付親近賢明的人。大司馬、琅邪王,是先皇骨肉,德行昭著光大,由你來當儲君,是眾望所歸。希望你君臨晉國,繼承遣業,謹慎治理國家,融和天下百姓。實行我最後的告誡,不要敗壞了我們高祖的偉大使命。”遣一天,登皇帝位,大赦。

恭帝安皇帝諱德宗,字德宗,孝武帝長子也。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帝崩。辛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癸亥,以司徒、會稽王道子為太傅,攝政。冬十月甲申,葬孝武皇帝於隆平陵。大雪。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增文武位一等。太傅、會稽王道子稽首歸政。以尚書左仆射王珣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尚書左仆射。二月,呂光將禿發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單於,國號南涼。擊光將竇苟於金昌,大破之。甲寅,尊皇太後李氏為太皇太後。戊午,立皇後王氏。三月,呂光子纂為乞伏乾歸所敗。光建康太守段業自號涼州牧。慕容寶敗魏師於薊。夏四月甲戌,兗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舉兵,以討尚書左仆射王國寶、建威將軍王緒為名。甲申,殺國寶及緒以悅於恭,恭乃罷兵。戊子,大赦。五月,前司徒長史王廞以吳郡反,王恭討平之。慕容寶將慕容詳僭即皇帝位於中山,寶奔黃龍。秋八月,呂光為其仆射楊軌、散騎常侍郭黁所攻,光子纂擊走之。九月,慕容寶將慕容麟斬慕容詳於中山,因僭即皇帝位。冬十月,慕容麟為魏師所敗。二年春三月,龍舟二災。夏五月,蘭汗弑慕容寶而自稱大將軍、昌黎王。秋七月,慕容寶子盛斬蘭汗,僭稱長樂王,攝天子位。兗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南蠻校尉楊佺期等舉兵反。八月,江州刺史王愉奔於臨川。丙子,寧朔將軍鄧啟方及慕容德將慕容法戰於管城,王師敗績。丙戌,慕容盛僭即皇帝位於黃龍。桓玄大敗王師於白石。九月辛卯,加太傅、會稽王道子黃鉞。遣征虜將軍會稽王世子元顯、前將軍王珣、右將軍謝琰討桓玄等。己亥,破庾楷於牛渚。丙午,會稽王道子屯中堂,元顯守石頭。己酉,前將軍王珣守北郊,右將軍謝琰備宣陽門。輔國將軍劉牢之次新亭,使子敬宣擊敗恭,恭奔曲阿長塘湖,湖尉收送京師,斬之。於是遣太常殷茂喻仲堪及玄,玄等走於尋陽。冬十月,新野言騶虞見。丙子,大赦。壬午,仲堪等盟於尋陽,推桓玄為盟主。十一月,以琅邪王德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將軍王雅為尚書左仆射。十二月己醜,魏王珪即尊位,年號天興。京兆人韋華帥襄陽流人叛,降於姚興。己酉,前新安太守杜炯反於京口,會稽王世子元顯討斬之。禿發烏孤自稱武威王。三年春正月辛酉,封宗室蘊為淮陵王。二月甲辰,河間王國鎮薨。林邑範胡達陷日南、九真,遂寇交阯,太守杜瑗討破之。段業自稱涼王。仇池公楊盛遣使稱藩,獻方物。三月己卯,追尊所生陳夫人為德皇太後。夏四月乙未,加尚書令王珣衛將軍,以會稽王世子元顯為揚州刺史。六月戊子,以琅邪王德文為司徒。慕容德陷青州,害龍驤將軍辟閭渾,遂僭即皇帝位於廣固。秋八月,禿發烏孤死,其弟利鹿孤嗣偽位。冬十月,姚興陷洛陽,執河南太守辛恭靖。十一月甲寅,妖賊孫恩陷會稽,內史王凝之死之,吳國內史桓謙、臨海太守新蔡王崇、義興太守魏隱並委官而遁,吳興太守謝邈、永嘉太守司馬逸皆遇害。遣衛將軍謝琰、輔國將軍劉牢之逆擊,走之。十二月,桓玄襲江陵,荊州刺史殷仲堪、南蠻校尉楊佺期並遇害。呂光立其太子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是日,光死,呂纂弑紹而自立。是歲,荊州大水,平地三丈。四年春正月乙亥,大赦。二月己醜,有星孛於奎婁,進至紫微。三月,彗星見於太微。夏四月,地震。孫恩寇浹口。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衛將軍、東亭侯王珣卒。己卯,會稽內史謝琰為孫恩所敗,死之。恩轉寇臨海。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旱。輔國司馬劉裕破恩於南山。恩將盧循陷廣陵,死者三千餘人。以琅邪王師何澄為尚書左仆射。秋七月壬子,太皇太後李氏崩。丁卯,大赦。是月,姚興伐乞伏乾歸,降之。八月丁亥,尚書右仆射王雅卒。壬寅,葬文太後於修平陵。九月癸醜,地震。冬十一月,寧朔將軍高雅之及孫恩戰於餘姚,王師敗績。以揚州刺史元顯為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揚豫徐兗青幽冀並荊江司雍梁益交廣十六州諸軍事,前將軍劉牢之為鎮北將軍,封元顯子彥璋為東海王。十二月戊寅,有星孛於天市。是歲,河右諸郡奉涼武昭王李玄盛為秦涼二州牧、涼公,年號庚子。五年春二月丙子,孫恩複寇浹口。呂超弑呂纂,以其兄隆僭即偽位。三月甲寅,眾星西流,曆太微。夏五月,孫恩寇滬瀆吳國,內史袁山鬆死之。沮渠蒙遜殺段業,自號大都督、北涼州牧。六月甲戌,孫恩至丹徒。乙亥,內外戒嚴,百官入居於省。冠軍將軍高素、右衛將軍張崇之守石頭,輔國將軍劉襲柵斷淮口,丹楊尹司馬恢之戍南岸,冠軍將軍桓謙、輔國將軍司馬允之、遊擊將軍毛邃備白石,左衛將軍王嘏、領軍將軍孔安國屯中皇堂。征豫州刺史、譙王尚之衛京師。寧朔將軍高雅之擊孫恩於廣陵之鬱洲,為賊所執。秋七月,段璣弑慕容盛,盛叔父熙盡誅段氏,因僭稱尊號。九月,呂隆降於姚興。冬十月,姚興帥師侵魏,大敗而旋。是歲,饑,禁酒。元興元年春正月庚午朔,大赦,改元。以後將軍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鎮北將軍劉牢之為元顯前鋒,前將軍、譙王尚之為後部,以討桓玄。二月丙午,帝戎服餞元顯於西池。丁巳,遣兼侍中、齊王柔之以騶虞幡宣告荊、江二州。丁卯,桓玄敗王師於姑孰,譙王尚之、齊王柔之並死之。以右將軍吳隱之為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廣州刺史。三月己巳,劉牢之叛降於桓玄。辛未,王師敗績於新亭,驃騎大將軍、會稽王世子元顯,東海王彥璋,冠軍將軍毛泰,遊擊將軍毛邃並遇害。壬申,桓玄自為侍中、丞相、錄尚書事,以桓謙為尚書仆射,遷太傅、會稽王道子於安城。玄俄又自稱太尉、揚州牧,總百揆,以琅邪王德文為太宰。臨海太守辛景擊孫恩,斬之。是月,禿發利鹿孤死,弟傉檀嗣偽位。秋七月乙亥,新蔡王崇為其奴所害。八月庚子,尚書下舍災。冬十月,冀州刺史劉軌叛奔於慕容德。十二月庚申,會稽王道子為桓玄所害。曲赦廣陵、彭城大逆以下。二年春二月辛醜,建威將軍劉裕破徐道覆於東陽。乙卯,桓玄自稱大將軍。丁巳,冀州刺史孫無終為桓玄所害。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秋八月,玄又自號相國、楚王。九月,南陽太守庾仄起義兵,為玄所敗。冬十一月壬午,玄遷帝於永安宮。癸未,移太廟神主於琅邪國。十二月壬辰,玄篡位,以帝為平固王。辛亥,帝蒙塵於尋陽。三年春二月,帝在尋陽。庚寅夜,濤水入石頭,漂殺人戶。乙卯,建武將軍劉裕帥沛國劉毅、東海何無忌等舉義兵。丙辰,斬桓玄所署徐州刺史桓修於京口,青州刺史桓弘於廣陵。丁巳,義師濟江。三月戊午,劉裕斬玄將吳甫之於江乘,斬皇甫敷於羅落。己未,玄眾潰而逃。庚申,劉裕置留台,具百官。壬戌,桓玄司徒王謐推劉裕行鎮軍將軍、徐州刺史、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八州諸軍事、假節。劉裕以謐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辛酉,劉裕誅尚書左仆射王愉、愉子荊州刺史綏、司州刺史溫詳。辛未,桓玄逼帝西上。丙戌,密詔以幽逼於玄,萬機虛曠,令武陵王遵依舊典,承製總百官行事,加侍中,餘如故。並大赦謀反大逆已下,惟桓玄一祖之後不宥。夏四月己醜,大將軍、武陵王遵稱製,總萬機。庚寅,帝至江陵。庚戌,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規及桓玄將庾稚、何澹之戰於湓口,大破之。玄複逼帝東下。五月癸酉,冠軍將軍劉毅及桓玄戰於崢嶸洲,又破之。己卯,帝複幸江陵。辛巳,荊州別駕王康產、南郡太守王騰之奉帝居於南郡。壬午,督護馮遷斬桓玄於貊盤洲。乘輿反正於江陵。甲申,詔曰“奸凶篡逆,自古有之。朕不能式遏杜漸,以致播越。賴鎮軍將軍裕英略奮發,忠勇絕世,冠軍將軍毅等誠心宿著,協同嘉謀。義聲既振,士庶效節,社稷載安,四海齊慶。其大赦,凡諸畏逼事屈逆命者,一無所問”戊寅,奉神主入於太廟。閏月己醜,桓玄故將揚武將軍桓振陷江陵,劉毅、何無忌退守尋陽,帝複蒙塵於賊營。六月,益州刺史毛璩討偽梁州刺史桓希,斬之。秋七月戊申,永安皇後何氏崩。八月癸酉,祔葬穆帝章皇後於永平陵。九月,前給事中刁騁、秘書丞王邁之謀反,伏誅。冬十月,盧循寇廣州,刺史吳隱之為循所敗。執始興相阮腆之而還。慕容德死,兄子超嗣偽位。義熙元年春正月,帝在江陵。南陽太守魯宗之起義兵,襲破襄陽。己醜,劉毅次於馬頭。桓振以帝屯於江津。辛卯,宗之破振將溫楷於柞溪,進次紀南,為振所敗。振武將軍劉道規擊桓謙,走之。乘輿反正,帝與琅邪王幸道規舟。戊戌,詔曰“朕以寡德,夙纂洪緒。不能緝熙遐邇,式遏奸宄。逆臣桓玄乘釁肆亂,乃誣罔天人,篡據極位。朕躬播越,淪胥荒裔,宣皇之基,眇焉以墜。賴鎮軍將軍裕忠武英斷,誠冠終古。運謀機始,貞賢協其契。抆淚誓眾,義士感其心。故霜戈一揮。巨猾奔迸,三率棱威,大憝授首。而孽振猖狂,嗣凶荊郢。幸天祚社稷,義旗載捷,狡徒沮潰,朕獲反正。斯實宗廟之靈,勤王之勳。豈朕一人,獨享伊祜,思與億兆,幸茲更始。其大赦,改元,唯玄振一祖及同黨不在原例。賜百官爵二級,鰥寡孤獨穀人五斛,大酺五日”二月丁巳,留台備乘輿法駕,迎帝於江陵。弘農太守戴寧之、建威主簿徐惠子等謀反,伏誅。平西參軍譙縱害平西將軍、益州刺史毛璩,以蜀叛。三月,桓振複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奔於襄陽。建威將軍劉懷肅討振,斬之。帝至自江陵。乙未,百官詣闕請罪。詔曰“此非諸卿之過,其還率職”戊戌,舉章皇後哀三日,臨於西堂。劉裕及何無忌等抗表遜位,不許。庚子,以琅邪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遵為太保,加鎮軍將軍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甲辰,詔曰“自頃國難之後,人物凋殘,常所供奉,猶不改舊,豈所以視人如傷,禹湯歸過之誡哉。可籌量減省”夏四月,劉裕旋鎮京口。戊辰,餞於東堂。五月癸未,禁絹扇及摴蒲。遊擊將軍、章武王秀,益州刺史司馬軌之謀反,伏誅。桓玄故將桓亮、苻宏、刁預寇湘州,守將擊走之。秋八月甲子,封臨川王子修之為會稽王。冬十一月,乞伏乾歸伐仇池,仇池公楊盛大破之。是歲,涼武昭王玄盛遣使奉表稱藩。二年春正月,益州刺史司馬榮期擊譙縱將譙子明於白帝,破之。夏五月,封高密王子法蓮為高陽王。秋七月,梁州刺史楊孜敬有罪,伏誅。冬十月,論匡複之功,封車騎將軍劉裕為豫章郡公,撫軍將軍劉毅南平郡公,右將軍何無忌安成郡公,自餘封賞各有差。乙亥,以左將軍孔安國為尚書左仆射。十二月,盜殺零陵太守阮野。三年春二月己酉,車騎將軍劉裕來朝。誅東陽太守殷仲文、南蠻校尉殷叔文、晉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駱球。己醜,大赦,除酒禁。夏五月,大水。六月,姚興將赫連勃勃僭稱天王於朔方,國號夏。秋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汝南王遵之有罪,伏誅。八月,遣冠軍將軍劉敬宣持節監征蜀諸軍事。冬十一月,赫連勃勃大敗禿發傉檀,傉檀奔於南山。是歲,高雲、馮跋殺慕容熙,雲僭即帝位。四年春正月甲辰,以琅邪王德文領司徒,車騎將軍劉裕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庚申,侍中、太保、武陵王遵薨。夏四月,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孔安國卒。甲午,加吏部尚書孟昶尚書左仆射。冬十一月癸醜,雷。梁州刺史楊思平有罪,棄市。辛卯,大風拔樹。是月,禿發傉檀僭即涼王位。十二月,陳留王曹靈誕薨。五年春正月辛卯,大赦。庚戌,以撫軍將軍劉毅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輔國將軍何無忌鎮南將軍。戊戌,尋陽地震。二月,慕容超將慕容興宗寇宿豫,陽平太守劉千載、南陽太守趙元並為賊所執。三月己亥,大雪,平地數尺。車騎將軍劉裕帥師伐慕容超。夏六月丙寅,震於太廟。劉裕大破慕容超於臨朐。秋七月,姚興將乞伏乾歸僭稱西秦王於苑川。九月戊辰,離班弑高雲,雲將馮跋攻班,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晉書》

《晉書》列傳
列傳·第一章 列傳·第二章 列傳·第三章 列傳·第四章 列傳·第五章 列傳·第六章 列傳·第七章 列傳·第八章 列傳·第九章 列傳·第十章 列傳·第十一章 列傳·第十二章 列傳·第十三章 列傳·第十四章 列傳·第十五章 列傳·第十六章 列傳·第十七章 列傳·第十八章 列傳·第十九章 列傳·第二十章 列傳·第二十一章 列傳·第二十二章 列傳·第二十三章 列傳·第二十四章 列傳·第二十五章 列傳·第二十六章 列傳·第二十七章 列傳·第二十八章 列傳·第二十九章 列傳·第三十章 列傳·第三十一章 列傳·第三十二章 列傳·第三十三章 列傳·第三十四章 列傳·第三十五章 列傳·第三十六章 列傳·第三十七章 列傳·第三十八章 列傳·第三十九章 列傳·第四十章 列傳·第四十一章 列傳·第四十二章 列傳·第四十三章 列傳·第四十四章 列傳·第四十五章 列傳·第四十六章 列傳·第四十七章 列傳·第四十八章 列傳·第四十九章 列傳·第五十章 列傳·第五十一章 列傳·第五十二章 列傳·第五十三章 列傳·第五十四章 列傳·第五十五章 列傳·第五十六章 列傳·第五十七章 列傳·第五十八章 列傳·第五十九章 列傳·第六十章 列傳·第六十一章 列傳·第六十二章 列傳·第六十三章 列傳·第六十四章 列傳·第六十五章 列傳·第六十六章 列傳·第六十七章 列傳·第六十八章 列傳·第六十九章 列傳·第七十章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