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 作者:房玄齡年代:唐朝1497   

《晉書》誌 誌·第二章

日為太陽之精,主生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故日月行有道之國則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寧。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無主。日變色,有軍,軍破;無軍,喪侯王。其君無德,其臣亂國,則日赤無光。日失色,所臨之國不昌。日晝昏,行人無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不聊生,不去一年有大水。日晝昏,烏鳥群鳴,國失政。日中烏見,主不明,為政亂,國有白衣會,將軍出,旌旗舉。日中有黑子、黑氣、黑雲,乍三乍五,臣廢其主。日蝕,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有亡國。
太陽是旺盛的陽氣和精華,主管生養恩德,是人君的象徵。人君如果有了瑕疵,一定會顯現出它的陰暗邪惡來昭告標示出來。所以太陽月亮運行在有道之國則光輝明亮,人君吉祥昌盛,百姓安康寧和。人君馮藉著土地而稱王,其國政太平,則殞喪侯王。如果人君無德,大臣亂國,那麼太陽赤紅而無光。太陽失去了正常的色澤,所照臨的國家就不會昌盛。太陽在白晝時昏暗無光,行人沒有影子,到黃昏這種現象還沒有結束的話,上麵動用刑罰緊迫而嚴酷,下麵民不聊生,不出一年就會有大水災。太陽白晝昏暗無光,烏鴉成群鳴叫,國家就會政刑混亂。太陽正中有烏鴉出現,君主不清明,處理政務混亂不清,國中將有王室喪事,將軍出現,旌旗亂舉。太陽正中有黑子、黑氣、黑雲,三五不定,臣下將廢棄其君主。日食,陰氣侵襲了陽氣,是臣下掩蔽了君主的徵象,將會亡國。

月為太陰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罰之義;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類。故君明,則月行依度;臣執權,則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月行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權,則或進或退。月變色,將有殃。月晝明,奸邪並作,君臣爭明,女主失行,陰國兵強,中國饑,天下謀僭。數月重見,國以亂亡。
月亮是太陰的精華,用它來匹配太陽,是女主的象徵;用它來比擬德行,表現了刑罰的意義;排列於朝廷之上,屬於諸侯大臣之類。所以君主聖明,則月亮依照法度運行;臣下執掌朝政,則月亮運行就偏離了軌道;大臣當權,用兵動刑失去了原則規矩,則月亮的運行忽南忽北;王後女主和外戚擅權,則月亮的運行忽進忽退。月亮改變了常色,將要災禍。月亮在白晝非常明亮,則奸詐邪惡將同時發生,君主與臣下爭權奪勢,王後女主喪失德行,使國事昏暗戰爭不斷,中原大地鬧饑荒,天下陰謀僣越。幾個月亮同時出現,國家會因為動亂而滅亡。

歲星曰東方春木,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則罰見歲星。歲星盈縮,以其舍命國。其所居久,其國有德厚,五穀豐昌,不可伐。其對為衝,歲乃有殃。歲星安靜中度,吉。盈縮失次,其國有憂,不可舉事用兵。又曰,人主之象也,色欲明,光色潤澤,德合同。又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色亂行,主無福。又主福,主大司農,主齊吳,主司天下諸侯人君之過,主歲五穀。赤而角,其國昌;赤黃而沈,其野大穰。
歲星叫做東方春木,對於人來說,是五常中的仁,五事中的貌。如果仁有所汙、貌有所失,違逆了春的節令,損傷了木之氣,則懲罰顯現在歲星上。歲星早出晚出不同,根據它的位置確定國家的興衰。它所停留的時間長,那個國家就德政仁厚,五穀豐昌,不可征伐。它所對的如果是衝的話,那年就會有災禍。歲星安靜不變合乎常度,是吉象。它的盈滿減縮失去了常態,那個國家就有憂患,不能舉兵興事。又有一說認為是人君的象徵,色澤應該明亮,色澤光亮澗澤,政德和睦相同。還有一說認為如果它進退運行合乎常度,奸佞邪惡就止息不生;如果色澤運行變亂失常,人主將無福無祿。它又主掌福祿,主掌大司農,主掌齊、吳之地,主管天下諸侯君主的過失,主管每年的五穀收成。顏色正紅而顯出光芒,那個國家就昌盛;顏色黃紅而且深暗,其田野繁盛豐收。

熒惑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熒惑法使行無常,出則有兵,入則兵散。以舍命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所居國受殃。環繞鉤已,芒角動搖,變色,乍前乍後,乍左乍右,其為殃愈甚。其南丈夫、北女子喪。周旋止息,乃為死喪;寇亂其野,亡地。其失行而速,兵聚其下,順之戰勝。又曰,熒惑主大鴻臚,主死喪,主司空。又為司馬,主楚吳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過,司驕奢亡亂妖孽,主歲成敗。又曰,熒惑不動,兵不戰,有誅將。其出色赤怒,逆行成鉤已,戰凶,有圍軍;鉤已,有芒角如鋒刃,人主無出宮,下有伏兵;芒大則人眾怒。又為理,外則理兵,內則理政,為天子之理也。故曰,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其入守犯太微、軒轅、營室、房、心,主命惡之。
熒惑是南方夏火的精華,禮儀和微察失度,違逆了夏令,損傷了火氣,徵罰顯現在災惑星上。熒惑的法象是使運行失常,它出現就會有兵亂,它隱沒兵亂就將消散。以它的位置確定國家的興衰,有動亂有寇賊,有疾病有喪亡,有饑荒有戰亂,它所停留的國家會遭受災難。它若環繞排列,其形如鉤似已,其光亮芒角動搖不定,色澤變化,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它所造成的災難更嚴重。位居南方則男人喪亡,位居北方則女子喪亡。它的周旋運轉停止了,就是死人的徵兆,賊寇禍亂其野,土地淪喪。它偏離了軌道而且運行疾速,軍隊聚集在它的下方,順之就會取勝。又說,熒惑星主掌大鴻臚,主掌死喪,主掌司空。又主管天下群臣的過失,主管驕奢亡亂妖孽之事,主管年景的好與壞。又說,熒惑靜止不動,部隊不打仗,會誅殺將領。它出現後色澤赤紅而且強烈,逆行形成鉤子形,其光之芒角像刀鋒,人君不要出宮,其下有伏兵;芒角大則人多且氣勢強盛。又主掌治理,對外則治理軍隊,對內則治理政務,是為天子之理。所以說,雖然有聖明的天子,也必須審視熒惑星的位置。如果它的出現侵犯了太微星、軒轅星、營室星、房星和心星,是它主掌對應的對象所忌諱的。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義禮智,以信為主,貌言視德,以心為正,故四星皆失,填乃為之動。動而盈,侯王不寧。縮,有軍不複。所居之宿,國吉,得地及女子,有福,不可伐;去之,失地,若有女憂。居宿久,國福厚;易則薄。失次而上二三宿曰盈,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而下曰縮,後戚,其歲不複,不乃天裂若地動。一曰,填為黃帝之德,女主之象,主德厚安危存亡之機,司天下女主之過。又曰,天子之星也。天子失信,則填星大動。
鎮星叫做中央季夏土,是誠信、思維的象徵。仁義禮智,以誠信為主,貌言視聽,以心為正,所以四星若全部失卻常態,鎮星就會因此而動。動蕩而且早出,諸侯君王就不安寧。晚出,軍隊出戰無法返回。它所止居的宿位,國家吉祥,獲得土地女子,有福瑞,不可征伐;鎮星離開,喪失土地,或者有女憂。止留在宿位的時間長,國家就福澤就厚重;改變了宿位福澤就淺薄。偏離了它的位置向上了二三個宿位叫做盈,所主對象難以成就,否則就會發大水。偏離位次而向下叫縮,君主有災禍,其年不安,否則就會開崩或者地震。一說,鎮星為黃帝之德,是女主的象徵,主掌恩德深厚與安危存亡的跡象徵兆,主管天下女主的過失。又說,是天子之星。天子失去誠信,則鎮星激烈動蕩。

太白曰西方秋金,義也,言也。義虧言失,逆秋令,傷金氣,罰見太白。太白進退以候兵,高埤遲速,靜躁見伏,用兵皆象之,吉。其出西方,失行,夷狄敗;出東方,失行,中國敗。未盡期日,過參天,病其對國。若經天,天下革,民更王,是謂亂紀,人眾流亡。晝見,與日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又曰,太白主大臣,其號上公也,大司馬位謹候此。
太白星叫做西方秋金,是道義和言語的象徵。道義汙缺言語失理,違逆秋令,損傷了金氣,其懲罰顯現於太白星。太白星的進退能占驗出兵亂,高低快慢、靜躁隱現,動用軍隊都是仿照太白星的狀況,就吉祥平安。它出現在西方,打亂常行,夷狄就會失敗;它出現在東方,打亂常行,中原就會失敗。沒有竭盡它的周期時日,行過高天之時,會危及它所應對的國家。如果行經整個天空,天下會出現變革,百姓更換君主,這就叫做變亂常綱,百姓流亡。太白星白晝出現,與太陽爭明,強國變弱,小國變強,女主帝後強悍放縱。又說,太白星主掌大臣,其號稱上公,相當於大司馬之位,謹占候如此。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聽也。智虧聽失,逆冬令,傷水氣,罰見辰星。辰星見,則主刑,主廷尉,主燕趙,又為燕、趙、代以北;宰相之象。亦為殺伐之氣,戰鬥之象。又曰,軍於野,辰星為偏將之象,無軍為刑事。和陰陽,應效不效,其時不和。出失其時,寒署失其節,邦當大饑。當出不出,是謂擊卒,兵大起。在於房心間,地動。亦曰,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又曰,蠻夷之星也,亦主刑法之得失。色黃而小,地大動。光明與月相逮,其國大水。
辰星對應北方、冬、水,代表智慧和聽政。智慧欠缺、聽政失當,違逆冬令,損傷水氣,懲罰顯現在辰星上。辰星出現,則主掌刑罰,主掌廷尉,主掌燕地、趙地,又掌管燕、趙、代以北的地方,是宰相之象。也象徵誅殺征伐之氣,戰鬥之象,沒有戰事就會發生刑罰之事。調和陰陽,京郊而不效,其時會不和。它的出現不合時宜,寒暑混淆節氣,國家就會鬧大饑荒。它應當出現而不出現,這就叫擊卒,主天下兵革大起。它若在房星、心星之間,就會發生地震。又說,辰星出入躁進快慢,常常主掌夷狄。又說,是蠻夷之星,也對應刑罰之法的得失。它的顏色發黃,體積變小,就會發生嚴重地震。它的光亮與月亮相近時,所應對的國家會發大水。

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順時應節。色變有類,凡青皆比參左肩,赤比心大星,黃比參右肩,白比狼星,黑比奎大星。不失本色而應其四時者,吉;色害其行,凶。
五星是有顏色的,大小也不相同,各自依照自己的運行軌跡並順應著時間和節氣。顏色的改變是有規律的,凡青色可比於參宿左肩,赤可比於心大星,黃可比於參宿右肩,折可比於狼星,黑可比於奎大星。不失其本色而順應其四時,則吉祥;其顏色與其行相違,則凶禍。

凡五星所出所行所直之辰,其國為得位。得位者,歲星以德,熒惑有禮,填星有福,太白兵強,辰星陰陽和。所行所直之辰,順其色而有角者勝,其色害者敗。居實,有德也;居虛,無德也。色勝位,行勝色,行得盡勝之。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心為明堂,熒惑廟也。南鬥為文太室,填星廟也。亢為疏廟,太白廟也。七星為員宮,辰星廟也。五星行至其廟,謹候其命。
五星所出入、所運行、所當值的辰位,所對應之國得位。得位者,歲星主德,熒惑星主禮,土星主福,太白星主兵強,辰星主陰陽調和。所運行所當值的辰位,順應其顏色而且有芒角的能取勝,其顏色相違的則失敗。居於所當居,則有德;居於所不當居,則無德。顏色勝過了它的居位,運行又勝過了它的顏色,運行得以勝過其它的一切。營室是天上的清廟,是歲星的廟。心星是天上的明堂,是熒惑星的廟。南鬥是天上的文太室,是土星的廟。亢星是天上的疏廟,是太白的廟。七是是天上的員宮,是辰星的廟。五星運行到自己的廟位時,謹候其命。

凡五星盈縮失位,其精降於地為人。歲星降為貴臣;熒惑降為童兒,歌謠嬉戲;填星降為老人婦女;太白降為壯夫,處於林麓;辰星降為婦人。吉凶之應,隨其象告。
五星早出晚出或失其位次,其精華降到地麵為人。歲星降而為貴族大臣;熒惑星降而為兒童,每天唱歌嬉耍;土星降而為老人婦女;太白星降而為壯夫,身處山林之中;辰星降而為婦人。吉凶的應對,各隨其徵兆而昭示。

凡五星,木與土合,為內亂,饑;與水合,為變謀而更事;與火合,為饑,為旱;與金合,為白衣之會,合鬥,國有內亂,野有破軍,為水。太白在南,歲星在北,名曰牝牡,年穀大熟。太白在北,歲星在南,年或有或無。火與金合,為爍,為喪,不可舉事用兵。從軍,為軍憂;離之,軍卻。出太白陰,分宅;出其陽,偏將戰。與土合,為憂,主孽卿。與水合,為北軍,用兵舉事大敗。一曰,火與水合,為焠,不可舉事用兵。土與水合,為壅沮,不可舉事用兵,有覆軍下師。一曰,為變謀更事,必為旱。與金合,為疾,為白衣會,為內兵,國亡地。與木合,國饑。水與金合,為變謀,為兵憂。入太白中而上出,破軍殺將,客勝;下出,客亡地。視旗所指,以命破軍。環繞太白,若與鬥,大戰,客勝。凡木、火、土、金與水鬥,皆為戰。兵不在外,皆為內亂。凡同舍為合,相陵為鬥。二星相近,其殃大;相遠,毋傷,七寸以內必之。
凡五星,木星與土星會合,將有內亂,會發生饑荒;與水星會合,就會改變政策、變更行事;與火星會合,會產生饑荒,形成旱災;與金星會合,會有帝室之更喪,內部產生鬥爭,國內有戰亂,野有敗軍,發生水災。太白星在南方,歲星在北方,稱為牝牡,這年五穀豐收。太白星在北方,歲星在南方,年景時好時壞。火星與金星會合,其年為爍,主喪不可以舉兵興事。追隨太白,會造成軍隊覆滅;離開太白,軍隊將退卻。出現於太白之陰,將為分宅;出現於期陽,將有副將出戰。與土星會合,產生憂禍,主掌有忤逆不順的公卿。與水會合,將有失敗的軍隊,舉後用事就會慘敗。一說,火星與水星會合為焠,不能舉兵用事。土星與水星會合將會產生壅障不通的現象,不能舉兵用事,會有全軍覆滅的結果。一說,表明會有謀變更替之事,一定會產生旱災。與金星會合,會產生疾病,造成國之喪事,內有軍隊叛亂,國家喪失土地。與木星會合,國內大饑。水星與金星會合,表示有陰謀變亂之事,有戰爭之災。其入太白星之中而自上方出來,表示軍隊戰敗,將領被殺,客軍勝利;從其下文而出,客軍喪失土地。要看旗星的指向,來占卜何方為破軍。水星環繞太白星,若與太白星相鬥,將有大戰,客軍勝利。凡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與水星相鬥,都會發生戰爭。軍隊沒有出國作戰,全在國內造成內亂。凡幾個星在同一舍內為全,相淩迫為門。二星相接近,其災禍大;離開較遠,沒有傷害,相距在七寸之內一定會有應驗。

凡月蝕五星,其國皆亡。歲以饑,熒惑以亂,填以殺,太白以強國戰,辰以女亂。
凡是月亮蝕五星,其分野之國都會衰亡。月食歲星是因為饑荒,蝕火星是因為戰亂,蝕土星是因為大開殺戒,蝕太白是因為強國戰敗,蝕辰星則因女人之亂。

凡五星入月,歲,其野有逐相;太白,將僇。
凡五星入合月亮,若是歲星,則所應對的國家將有被斥逐的宰相;若是太折星,將有殺戮。

凡五星所聚,其國王,天下從。歲以義從,熒惑以禮從,填以重從,太白以兵從,辰以法從,各以其事致天下也。三星若合,是謂驚立絕行,其國外內有兵與喪,百姓饑乏,改立侯王。四星若合,是謂大陽,其國兵喪並起,君子憂,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謂易行,有德承慶,改立王者,奄有四方,子孫蕃昌;亡德受殃,離其國家,滅其宗廟,百姓離去,被滿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凡五星所聚之處,其所對應的國家將主宰天下,天下之人都會遵從。歲星表示以道義而遵從,火星表示以禮儀而遵從,土星表示以厚重而遵從,太白表示以兵力而遵從,辰星表示以刑法而遵從,各自以其所主之事而招致天下。如果三星會合,這就會有兵喪而中斷星之正常運行,這個國家的內外都會有戰爭和動亂,百姓饑寒困乏,將改立侯王。若是四星會合,這就叫太陽,戰爭和喪亡將會在這個國家同時發生,當政的君子憂慮,而下民流亡。若是五星會合,這就叫易行,有德之人承受祥慶,改立為王的人,能據有天下四方,其子孫繁盛昌茂;無德之人將遭受災禍,離開自己的國家,宗廟被毀壞,百姓離去,災難遍及四方。五顆星都很碩大,其事就大;都比較小,其事也小。

凡五星色,皆圜,白為喪,為旱;赤中不平,為兵;青為憂,為水;黑為疾疫,為多死;黃為吉。皆角,赤,犯我城;黃,地之爭;白,哭泣聲;青,有兵憂;黑,有水。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寧,歌舞以行,不見災疾,五穀蕃昌。
凡五星的顏色,都成圓圈狀,白色主喪,是旱災的徵兆;呈赤色內有不平,主戰亂;青色主憂患,是水災的徵兆;黑色主疾病瘟疫,是大批死亡的徵兆;黃色主吉祥。都出現芒角,紅色,則有敵軍侵犯本國城池;黃色,有土地之爭;白色,會出現哭泣之聲;青色,將有戰火之災;黑色,有火災。五星呈現同一顏色,則天下偃兵自武。百姓安寧。載歌載舞。見不到災難疾病,五穀豐盛。

凡五星,歲,政緩則不行,急則過分,逆則占。熒惑,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違道則占。填,緩則不還,急則過舍,逆則占。太白,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逆則占。辰,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非時則占。五星不失行,則年穀豐昌。
此五星中,歲星,政教緩和則不行,疾曆則過分,違逆則占。熒惑星,緩和則不出,疾曆則超過其居舍,違逆則占。太白星,緩和則不出,疾曆則不入,違逆則占。蜃生,緩和則不出,疾曆則不入,非其時則占。五星不失基常行,則當年五穀豐收。

凡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辰星不出,太白為客;其出,太白為主。出而與太白不相從,及各出一方,為格,野雖有軍,不戰。
從中分天為兩部,若五星聚於東方,則對中原有利;若聚於西方,則外國用兵者有利。若辰星不出現,則太折為客;辰星出現,則太白為主。辰星出現而不跟叢著太折,以及各從一方出現,就是格,國土中雖有軍隊,不會發生戰爭。

凡五星見伏、留行、逆順、遲速應曆度者,為得其行,政合於常;違曆錯度,而失路盈縮者,為亂行。亂行則為天矢彗孛,而有亡國革政,兵饑喪亂之禍雲。
凡五星之出現或隱沒、留止或運行、違逆或順從、遲緩或疾速應全曆法時度的,就符合它的規律,政教全於常規;違反曆法時度而迷失常道或縮時,就是亂行。亂行就成了天矢星、彗孛星,而國家衰亡、政令更革的變故,以及戰亂饑荒、喪亂等災禍。

○雜星氣
○晉書雜星氣翻譯

圖緯舊說,及漢末劉表為荊州牧,命武陵太守劉睿集天文眾占,名《荊州占》。其雜星之體,有瑞星,有妖星,有客星,有流星,有瑞氣,有妖氣,有日月傍氣,皆略其名狀,舉其占驗,次之於此雲。
按照河圖緯書的舊說,到漢末劉表任荊州牧時,命武陵太守劉睿號集關於天文的眾多占卜成書,定名為《荊州占》。那些雜星的本身,有瑞星,有妖星,有客星,有流星,有瑞氣,有妖氣,有的是日月旁邊的雲氣,都簡要舉出它們的名稱形狀,列舉出它們占卜應驗的情況,依次排列於此。

○瑞星
○瑞星

一曰景星,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或曰,星大而中空。或曰,有三星,在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黃星在赤方氣中,亦名德星。
第一是景星,像半個月亮,在農曆月初和月末出現,協助月亮放射光芒。有的說,此星碩大而中間空。有的說,有三顆星,在南方這雲氣興與東方之雲氣相連,黃星在南方的雲氣之中,也叫做德星。

二曰周伯星,黃色,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
第二是周伯星,呈黃色,閃閃發光,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非常昌盛。

三曰含譽,光耀似慧,喜則含譽射。
第三叫含譽,光芒似彗星,有喜事則含譽星放射光芒。

四曰格澤,如炎火,下大上銳,色黃白,起地而上。見則不種而獲,有土功,有大客。
第四是格澤,像炎炎的火焰,下麵圓渾上麵尖銳,顏色呈黃白色,從地上升起。它一出現則不用耕種而有收獲,有治水築城等工程,有尊貴的客人。

○妖星
○妖星

一曰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見則兵起,大水。主掃除,除舊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史臣案,彗體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為災。
一種叫彗星,就是所說的掃帚星。基本體像星星,其末尾像掃帚,小的數寸長,長的有貫穿整個天空。它一出現就會興起戰火,發大水。它主掌掃除,即除舊迎新。它有五種顏色,各自依照五行之精華所對應。史臣認為,彗星星體沒有光澤,依靠太陽而產生光澤,所以晚上出現則光芒指向東方,早晨出現則光芒指向西方。在太陽的南方北方,都隨著太陽的光芒而有所指向。其光芒頓挫轉折,有時長有時短,光芒所及之處就會產生災禍。

二曰孛星,彗之屬也。偏指曰彗,芒氣四出曰孛。孛者,孛孛然非常,惡氣之所生也。內不有大亂,則外有大兵,天下合謀,暗蔽不明,有所傷害。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將出,彗星何懼乎!”由是言之,災甚於彗。
第二是孛星,屬於彗星一類。光芒偏向一方就叫彗,芒氣四散發身就叫孛。孛,就是說光芒四射孛孛然不同尋常,是產生凶惡之氣的徵驗。國內無大亂,則國外有嚴重的戰爭,天下聯合謀劃,月末暗隱蔽而不明,會有所傷害。晏子說:“君主若不改過,孛星就會出現,彗星有什麼可怕的呢!”據此而言,孛星災害比彗星嚴重。

三曰天棓,一名覺星。本類星,末銳,長四丈。或出東北方西方,主奮爭。
第三叫天棓,又叫覺星。本體與星相類,末端尖銳,四丈長。有時在東方方或西方出現,標誌奮爭之事。

四曰天槍。其出,不過三月,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殃之不盡,當為旱饑暴疾。
第四種是天槍。它出現後不超過三個月,必定會有破滅的國家和亂國之君,因其罪惡伏地而死。災禍沒有完結,還會有旱災、饑荒、寇暴和瘟疫。

五曰天欃。石氏曰,雲如牛狀。甘氏,本類星,末銳。巫鹹曰,彗星出西方,長可三丈,主捕製。
第五叫天欃。石氏說,其支形狀像牛。甘氏認為,本體與星相類似,末端尖銳。巫鹹說,似彗星出現在西方,有二三丈長,主就捕捉之製。

六曰蚩尤旗,類彗而後曲,象旗。或曰,赤雲獨見。或曰,其色黃上白下。或曰,若植雚而長,名曰蚩尤之旗。或曰,如箕,可長二丈,末有星。主伐枉逆,主惑亂,所見之方下有兵,兵大起;不然,有喪。
第六是蚩尤旗,類似彗星而後部彎曲,象旗子。有人說,赤色之雲獨立顯現。有人說,它的顏色是下黃下白。有人說,像一棵直立的莞草而比較長,取名叫蚩尤之旗。有人說,像一個畚箕,有二丈長,末端有星星。主應對伐邪惡叛逆的人,主應有惑亂,在它所出現的方位的下麵會有戰亂,大興兵革;不然的話,也會有喪亡。

七曰天衝,出如人,蒼衣赤頭,不動。見則臣謀主,武卒發,天子亡。
第七叫天衝,它出現時開獎似人,穿著青黑色的衣服,光著頭,一動不動。它一出現則臣下圖謀君主,武裝的士兵奮起,天子喪亡。

八曰國皇,大而赤,類南極老人星。或曰,去地一二丈,如炬火,主內寇內難。或曰,其下起兵,兵強。或曰,外內有兵喪。
第八叫國皇,碩大而呈紅色,與南極老人星相類似。有人說,離開地一、二丈、像火炬,主應國內發生賊寇動亂。有人說,它的宿位所對應的下方有戰事,兵力很強。有人說,國外國內都有兵亂。

九曰昭明,象如太白,光芒,不行。或曰,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一曰,赤彗分為昭明,昭明滅光,以為起霸起德之征,所起國兵多變。一曰,大人凶,兵大起。
第九叫昭明,形象如太白星,光有芒角,不行。有人說,它碩大而色白,沒有芒角,忽上忽下。有人說,赤色的彗星分為昭明星,照明星的光暗淡月末滅,被認為是霸業興起、德政興起的徵兆,所對應的國家與兵多變。有人說,在上位的人不吉利,將發生嚴重的戰亂。

十曰司危,如太白,有目。或曰,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或曰,大而有毛,兩角。或曰,類太白,數動,察之而赤,為乖爭之征,主擊強兵。見則主失法,豪傑起,天子以不義失國,有聲之臣行主德。
第十叫司危,狀如太折星,有眼。有人說,出於正西方,是西方之野星,離地大約六丈,碩大而色白。有人說,碩大而有毛,有兩個角。有的說,類似太白星,經常閃動,細看它顏色發紅,是違逆爭鬥的徵兆,主應抗擊強兵。顯現則主群失去。豪傑紛起,天子會因為不義而失國,有聲望的臣下行使君主之德政。

十一曰天讒,彗出西北,狀如劍,長四五丈。或曰,如鉤,長四丈。或曰,狀白小,數動,主殺罰。出則其國內亂,其下相讒,為饑兵,赤地千裏,枯骨藉藉。
第十一叫天讒,彗尾出現於西北方,其狀如劍,長四、五丈。有人說,形狀像鉤,有四丈長。有的說,其形狀又小女白,經常閃動,主應殺戮誅罰。出現則所應對的國家內部發生動亂,在下位的臣子想到讒謗,產生饑荒兵亂,千裏赤地,到處是枯骨。

十二曰五殘,一名五鏠,出正東,東方之星。狀類辰,可去地六七丈。或曰,蒼彗散為五殘,如辰星,出角。或曰,星表有氣如暈,有毛。或曰,大而赤,數動,察之而青。主乖亡;為五分,毀敗之征,亦為備急兵。見則主誅,政在伯,野亂成,有急兵,有喪,不利衝。
第十二叫五殘,雙叫五鋒,出於正東方,是東方之星。開獎類似長星,離地大約六、七丈。有人說,蒼色的彗星散開成為五殘星,狀如辰星,有芒角。有的說,星的表麵有一層氣好像暈環,有毛。有的說,大而色赤,經常閃動,細看它呈青色。主應乘逆喪亡;分為五,是毀敗的徵兆,也象徵備充緊急戰事。顯現出則主應誅殺,政權旁落於伯,四野形成動亂,有緊急兵事,有喪亂,不利於對應分野

十三曰六賊,見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動有光。或曰,形如彗,五殘、六賊出,禍合天下,逆侵關樞;其下有兵,衝不利。
第十三叫六賊,出現於正南方,是南方之星。離地大約六丈,大而色赤,閃動而有光輝。有的說,其形如彗。五殘星、六賊星出現。災禍合降於天下,逆兵侵犯關口要塞;所對應的地方有兵災,對衛宿位所應之地不利。

十四曰獄漢,一名鹹漢,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或曰,赤表,下有三彗從橫。主遂王,主刺王。出則陰精橫,兵起其下。又為喪,動則諸侯驚。
第十四叫獄漢星,又叫鹹漢,出現於正北,是北方分野之星,離地大約六丈,大而色赤,經常閃動,仔細地觀察,中間是青色的。有人說,它表麵呈赤色,下麵有三顆彗星縱橫。它象徵著放逐君主、刺殺君主。出現則陰邪之精橫行,它所對應的地區戰事興起。又象徵動亂,它閃動則諸侯驚恐。

十五曰旬始,出北鬥旁,如雄雞。其怒,有青黑,象伏鱉。或曰,怒,雌也,主爭兵。又曰,黃彗分為旬始,為立主之題,主亂,主招橫。見則臣亂兵作,諸侯虐,期十年,聖人起伐,群猾橫恣。或曰,出則諸侯雄鳴。
第十五叫旬始,出現在北鬥星旁,形狀象雄雞。發怒時,呈青黑色,像一隻匍匐而臥的鱉。有人說,發怒時,是雌性,象徵軍事爭鬥。又說,黃彗星分為旬始星,已成為立主的標誌,象徵禍亂,象徵招致橫逆。出現則臣下謀反,戰事興作,諸侯肆虐,為期十年,聖人起兵討伐,眾多猾佞之人橫行恣縱。有人說,旬始星出現則諸侯勢力強盛。

十六曰天鋒,彗象矛鋒。天下從橫,則天鋒星見。
第十六叫天鋒星,彗尾像矛鋒。天下有戰亂時,則天鋒星出現。

十七曰燭星,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不久而滅。或曰,主星上有三彗上出,所出城邑亂,有大盜不成,又以五色占。
第十七叫燭星,形狀像太白星。它出現而不移動,出現後不久就消失了。有人說,主星上有三條彗尾出現,所出現的城邑則大亂,有強大的寇賊但於事無成,又用五色占卜。

十八曰蓬星,大如二鬥器,色白,一名王星。狀如夜火之光,多至四五,少一二。一曰,蓬星在西南,長數丈,左右兌。出而易處。星見,不出三年,有亂臣戮死。又曰,所出大水大旱,五穀不收,人相食。
第十八叫蓬星,其大如能容二鬥之器,白色,又叫王星。形狀像夜間生之光,多至四五個,少則一二個。又說,蓬星在西南方,長數丈,不出三年,應付有亂臣被告殺戮而死。又說,所出現的地方有大水或幹旱,五穀不收,人吃人。

十九曰長庚,如一匹布著天。見則兵起。
第十九叫長庚,像一匹布附著在天上。它一出現則戰亂紛起。

二十曰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六丈餘,或曰可四丈。或曰,星大而赤,去地二丈,常以夜半時出。見,十月而兵起,皆為兵起其下。
第二十叫四填星,此星出現於四角,離地高丈多遠,有人說大約是四丈。有人說,此星大而色赤,離地兩丈,常常在夜半時分出現,一出現,十月之後兵亂即起,都在它所對應的地區興起戰亂。

二十一曰地維藏光,出四隅。或曰,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見則下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
第二十一叫地維藏光,出現於四角。有人說,它大而色赤,離地二三丈,像是月亮開始升起。它一出現則下方有戰亂,作亂之人死亡,有德之人興盛發達。

《河圖》雲:
《河圖》中說:

歲星之精,流為天棓、天槍、天猾、天衝、國皇、反登、蒼彗。
歲星的精華,流散為天棓、天槍、天猾、天衝、國皇、反登、蒼彗眾星。

熒惑散為昭旦、蚩尤之旗、昭明、司危、天欃、赤彗。
熒惑星流散為昭旦、蚩尤之旗、昭明、司危、天欃、赤彗。

填星散為五殘、獄漢、大賁、昭星、絀流、旬始、蚩尤、虹蜺、擊咎、黃彗。
土星散為五殘、獄漢、大賁、昭星、絀流、旬始、蚩尤、虹蜺、擊咎、黃彗眾星。

太白散為天杵、天柎、伏靈、大敗、司奸、天狗、天殘、卒起、白彗。
太白星散為天杵、天柎、伏靈、大敗、司奸、天狗、天殘、卒起、白彗。

辰星散為枉矢、破女、拂樞、滅寶、繞綎、驚理、大奮祀、黑彗。
辰星散為枉矢、破女、拂樞、滅寶、繞綎、驚理、大奮祀、黑彗。

五色之彗,各有長短,曲折應象。
五色之彗,各有長短,曲曲折折順應天象。

漢京房著《風角書》有《集星章》,所載妖星皆見於月旁,互有五色方雲,以五寅日見,各有五星所生雲:
漢代京房氏著《風角書》中有《集星章》,文中所記載的妖星都出現在月亮旁邊,彼此間有五色的方雲,在五寅日出現,各由五星所生。

天槍、天根、天荊、真若、天榬,天樓、天垣,皆歲星所生也。見以甲寅,其星鹹有兩青方在其旁。
天槍、天根、天荊、真若、天榬,天樓、天垣,都是歲星所生的。在甲寅日出現,這些星都有兩塊青色的方雲在旁邊。

天陰、晉若、官張、天惑、天崔、赤若、蚩尤,皆熒惑之所生也。出在丙寅日,有兩赤方在其旁。
天陰、晉若、官張、天惑、天崔、赤若、蚩尤,都是熒惑之所生的。在丙寅日出現,其旁邊有兩塊赤色的方雲。

天上、天伐、從星、天樞、天翟、天沸、荊彗,皆填星所生也。出在戊寅日,有兩黃方在其旁。
天上、天伐、從星、天樞、天翟、天沸、荊彗,都是填星所生的。出現在戊寅日,有兩塊黃色的方雲在它兩邊。

若星、帚星、若彗、竹彗、牆星、榬星、白雚,皆太白之所生也。出在庚寅日,有兩白方在共旁。
若星、帚星、若彗、竹彗、牆星、榬星、白雚,都是太白之所生的。出現在庚寅日,有兩塊白方的方雲在旁邊。

天美、天欃、天杜、天麻、天林、天蒿、端下,皆辰星之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兩黑方在其旁。
天美、天欃、天杜、天麻、天林、天蒿、端下,都是辰星之所生的。出現在壬寅日,有兩塊黑色方它旁邊。

已前三十五星,即五行氣所生,皆出於月左右方氣之中,各以其所生星將出不出日數期候之。當其未出之前而見,見則有水旱,兵喪,饑亂;所指亡國,失地,王死,破軍,殺將。
此前所述三十五顆星,即由五行氣所生,都是出現在月亮左右的方氣之中,各自以其所生之星將要出現、尚未出現之時的數日之前可看到。在其未出之前出現,一出現就會有水旱災害,有戰事死亡,有饑荒動亂;所對應的國家滅亡,失掉土地,君王橫死,軍隊失敗,將領被殺。

○客星
○客星

張衡曰:“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錯乎五緯之間。其見無期。其行無度”。《荊州》占雲:“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見之國,為饑為凶,為善為惡,為喜為怒。周伯星黃色煌煌,所至之國大昌。蓬絮星色青而熒熒然,所至之國風雨不節,焦旱,物不生,五穀不登,多蝗蟲。”又雲:“東南有三星出,名曰盜星,出則人下有大盜。西南有三星出,名曰種陵,出則天下穀貴十倍。西北三大星出而白,名曰天狗,出則人相食,大凶。東北有三大星出,名曰女帛,見則有大喪。”
張衡說:“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錯乎五緯之間。其見無期。其行無度”。《荊州占》中說:“老子星呈淳白色,但是所出現的國度,會有饑荒有凶災,有善有惡,有喜有怒。周伯星色黃而明亮,它所曆經的國度會很昌盛。蓬絮星顏色青黑且熒熒然微弱,所至之國度風雨失時,天旱物焦,萬物不生,五穀不登,有嚴重的蝗災。”又說:“東南方有三顆星出現,其名叫盜星,出現則天下有強悍的強盜。西南方有三顆大星出現,名叫種陵,出現則天下大事穀價增長十倍。西北方有三顆大星出現,其色白,名叫天狗,出現則人吃人,天下大凶。東北方有三顆大星出現,名叫白帛,出現則有嚴重的死亡這事。”

○流星
○流星

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飛。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聲隆隆者,怒之象也。行疾者期速,行遲者期遲。大而無光者。眾人之事;小而有光者,貴人之事;大而光者,其人貴且眾也。乍明乍滅者,賊敗成也。前大後小者,恐憂也;前小後大者,喜事也。蛇行者,奸事也;往疾者,往而不反也。長者,其事長久也;短者,事疾也。奔星所墜,其下有兵。無風雲,有流星見,良久間乃入,為大風,發屋折木。小流星百數四麵行者,眾庶流移之象。
流星,是天使。從上麵降下來的叫流,從下麵升上去的叫飛。大的叫奔,奔也是流量。星體大的使命就大,星體小的使命就小,發出的隆隆聲響的,是發怒的徵象。行進得快的,是期限短促,行進得緩慢的,是期限遲緩。體大而無光澤的,主宰民眾之事;體小而有光澤的,主宰貴人之事;又大又有光澤的,這個人高貴而且勢眾。乍明乍災的,象徵賊寇或成或敗。前麵大後麵小的,像徵恐懼憂愁之事;前麵小後麵大的,是喜事,像蛇一樣行進的,是奸佞之事;過往得很快的,過去就不返回了。形體長的,其所發之事長久;短的,事情發生得也短促。奔星所墜落的地方,有戰事。無風無雲,有流量出現,時間很長後消失,就會有大風,毀屋折樹。有數百顆小流量在四麵流行,是眾生百姓遷移的象徵。

流星之類,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鳴,天保也;所墜國安,有喜。若小流星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墜者起兵。流星有光青赤,長二三丈,名曰天雁,軍中之精華也;其國起兵,將軍當從星所之。流星暉然有光,光白,長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相、將軍從星所之。
流星的種類,有的聲音像大火流串於地,又像野雞鳴叫,是上天之保;所墜落的國家,有喜事。如果是小流星呈青赤色的,名叫地雁,它所墜落的地方會興起兵亂。流星有光澤顏色青赤,二三丈長,其名叫天雁,是軍旅中的精華;其所對應的國家如果有戰事,將軍應該遵從流星所住的方向。流星輝然有光澤,光呈白色,其長度至天者,是人主之星,主掌相,將軍遵從流星之所住。

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此謂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然皎白,星滅後,白者曲環如車輪,此謂解銜,其國人相斬為爵祿。飛星大如缶若甕,其後皎然白,長數丈,星滅後,白者化為雲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積骨。
飛星體大如缶像甕,其後皎然泛白,前麵低而後麵高,這叫做頓頑,跟隨其後的大多死亡。飛星若體大如缶像甕一樣,其後蛟然泛白,此星滅後,白光成曲環形介車輪一般,這叫做解銜,其下之國人為爵祿而相互斬殺。飛星若體大如缶像甕一樣,其後蛟然泛白,其長數丈,此星滅後,白光變化為雲流散而下,叫做大滑,其落下的地方人死血流,屍骨堆積。

枉矢,類流星,色蒼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長數匹,著天,主反萌,主射愚。見則謀反之兵合射所誅,亦為以亂伐亂。
枉矢,類似流星,呈蒼黑色,像蛇一樣逶迤而行,看上雲像是有毛,望雲長有數匹,附在天上,主反萌,主射愚。此星出現時則謀反之兵當射所誅管家人,也就是以亂討伐亂。

天狗,狀如大奔星,色黃,有聲,其止地,類狗。所墜,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其上銳,其下員,如數頃田處。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或曰,星出,其狀赤白有光,下即為天狗。一曰,流星有光,見人麵,墜無音,若有足者,名曰天狗。其色白,其中黃,黃如遺火狀。主候兵討賊。見則四方相射,千裏破軍殺將。或曰,五將鬥,人相食,所往之鄉有流血。其君失地,兵大起,國易政,戒守禦。
天狗,形狀像大奔星,呈黃色,有聲音,其所停留之地,像狗一樣,墜落時,看上雲像火光,明亮而衝天,其上部尖銳,下部渾圓,像幾頃田地,有人說,此星有毛,旁邊有短的彗尾,下方有狗的形狀。有人說,此星一出,其形狀赤白色而有光,下麵即是天狗。一種說法是,流星有光澤,出現在人眼前,墜落無聲,好像有腳一樣,星名叫天狗。星呈白色,其中為黃色,其黃色像遺留的火光。像徵候望軍隊討伐賊寇。星出現則四方相互射殺,千裏之地政破敵軍,斬殺敵將。有人說,五將相鬥,人彼此相食,所經過的地方人死血流。那裏的君主失掉國土,戰事興起,國家易主,需要戎守衛。營頭,有雲如崩裂的山峰向下墜落,這就是所說的營頭之星。所墜之地,它的下麵會有敗軍,血流千裏。又說是流星白日隕落就叫營頭。

營頭,有雲如壞山墮,所謂營頭之星,所墮,其下覆軍,流血千裏。亦曰流星晝隕名營頭。
○雲氣

○雲氣
祥瑞之氣:第一種叫慶雲。它像是煙而又不是煙,像是雲又不是雲,盛多而紛繁,內中蕭疏而空散,外緣如圓形的車輪,這種為慶雲,又叫做景雲。這表示喜氣,是太平的徵兆。第二咱是歸邪。像星而非星,像雲而非雲。有人說,此星有兩個赤色的彗尾向上揚起,有蓋,下方與星相連。一出現,必定有歸國之人。第三種叫昌光,赤色,像龍的形狀;每逢聖人出現,君主繼位,此星則出現

瑞氣:一曰慶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蕭索輪困,是謂慶雲,亦曰景雲。此喜氣也,太平之應。二曰歸邪。如星非星,如雲非雲。或曰,星有兩赤彗向上,有蓋,下連星。見,必有歸國者。三曰昌光,赤,如龍狀,聖人起,帝受終,則見。
妖佞之氣:第一種叫虹蜺,是太陽旁邊之氣,北鬥散亂之精。象徵著惑亂人心,內部淫亂,臣下圖謀君位,天子被廢黜,後妃專寵,妻子不專一。第二種叫牜羊雲,狀似狗,赤色,長尾,象徵亂國之君,象徵戰亂死亡

妖氣:一曰虹蜺,日旁氣也,鬥之亂精。主惑心,主內淫,主臣謀君,天子詘,後妃顓,妻不一。二曰雲,如狗,赤色,長尾;為亂君,為兵喪。
○十軍

○十煇
《周禮》記載,眡昆氏掌十軍之法,以來觀察妖佞祥瑞,辨別吉凶。第一叫昆,指陰陽五色之氣,漸次深入,相互侵襲。有人說,屬於日旁氣抱珥和背璚之類,像虹而短的那種既是。第二種叫象,指雲氣成形,好像是赤色之鳥,夾日而飛之類即是。第一叫觿,是日旁之氣,直刺太陽,形狀如童子所佩帶的觿。第四種叫監,指雲氣臨罩在太陽之上。第種是暗,指日食與月食,有人說,是失去光澤。第六種是瞢,指月朦朦朧朧不甚光明。第七種叫彌,指白虹彌漫蒼天並穿過太陽。第八種叫序,指氣若高山而在太陽之上。有人說,日旁氣冠珥與背璚,其次重重疊疊,在太陽之旁。第九種叫隮,指暈氣。有人說,就是虹,即《詩經》中所說的“朝隮於西”。第十種叫想,指氣呈五色並有形可象,青色象包饑,赤色象兵,白色象喪,黑色象憂,黃色象熟。有人說,想,就是思,赤色是人狩獵之形,可以思考而知道它的吉凶。

《周禮》眡昆氏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一曰昆,謂陰陽五色之氣,浸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屬,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謂雲氣成形,象如赤烏,夾日以飛之類是也。三曰觿日傍氣,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觿。四曰監,謂雲氣臨在日上也。五曰闇,謂日月蝕,或曰脫光也。六曰瞢,謂瞢瞢不光明也。七曰彌,謂白虹彌天而貫日也。八曰序,謂氣若山而在日上。或曰,冠珥背璚,重疊次序,在於日旁也。九曰隮,謂暈氣也。或曰,虹也,《詩》所謂“朝隮於西”者也。十曰想,謂氣五色有形想也,青饑,赤兵,白喪,黑憂,黃熟。或曰,想,思也,赤氣為人狩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也。
凡遊動天氣遮蔽蒼天,日月失色,都是是風雨的徵候,陰陰沉沉,日月都沒有光輝,白天不見太陽,夜晚不見星星,有雲障蔽著,是兩敵相當,暗暗彼此圖謀。太陽蒙蒙無光,,士兵在部隊作亂。又說,幾個太陽都同時出現,好像在爭鬥,天下有兵亂興起,將發生大戰。太陽相鬥,下文就出現攻占城池之事。所謂日戴,其形呈直狀,上方微微翹起,在太陽之上所以叫戴。戴,是德的意思,象徵國家有喜事。一種說法是,立在太陽之上叫戴。國家將有喜事。青赤之氣量小而相交於太陽之下就是嬰氣,青赤之氣量小而圓,一二圍在太陽下方或左或右就是紐氣。青赤之氣像一個小的半賀月暈之狀,在太陽之上就是負氣,負氣意味著得到土地而為喜。又說,青赤之氣長而斜倚在太陽之旁就是戟。青赤之氣圓而小,在太陽的左右就是珥氣,呈黃色者有喜事。又說,有軍事行動的話,太陽旁有一珥為喜。在太陽的西邊,西軍戰勝。在太陽的東邊,東軍戰勝。南方北方也是這樣。沒有軍事行動而出現了珥氣,象徵著拜任將領。又有在太陽旁邊如半環形的,向日而環就是抱氣。青赤之氣像是月亮初生,背日而環就是背氣。又說,背氣呈青赤色而彎曲的,向外彎曲是叛亂之象,分開就是覆城之象,璚氣象帶子一樣,在太陽四方。青赤之氣長而立於日旁就是直氣,太陽旁有一直氣,敵人在一旁想要自立,順向直氣所打擊對象勝利。太陽旁邊有二直氣三抱氣,想要自立者不成事,順向抱氣打擊者勝,斬殺將領。雲氣形成三角狀,在太陽的四方就是提氣,青赤之氣橫在太陽上下是格氣。雲氣像半暈狀,在太陽之下是承氣。承,就是臣下秉承君主。又說,太陽之下有三屋黃氣像環抱一樣,名字叫承福,預示人主有吉喜之事,而且將得到土地。青白色的雲氣像鞋子的形狀,在太陽下方的就是履氣。太陽旁邊環抱著五層雲氣,若有戰爭,順向抱氣者勝利。太陽旁一包氣一背氣,是破走之氣,抱,是順氣;背是逆氣。兩軍相對,順向抱氣者攻擊逆向者而勝,所以主是破走。太陽旁有抱氣並且有兩珥氣,一條虹貫穿抱氣直達日旁,順虹而擊者必勝,斬殺將領。太陽被兩珥氣環抱並有璚氣出現,二條長虹貫穿抱氣直達日旁,順虹而攻者必勝。日旁抱氣重疊,內中還有璚氣,順抱而擊者必勝。又說,預示軍中有想謀反的人。太陽被抱氣重圍,左右有二珥氣,又有白虹貫穿抱氣,順抱而擊者必勝,獲取兩將。有三條長虹,獲取三將。日旁之抱氣呈黃白之色且很潤澤,裏麵赤紅名呈青色,預示天子有喜事,有前來投降和親的人;部隊不用開戰,敵軍就投降了,戰事結束。顏色青黃,將有喜事;赤紅,將有戰爭;呈白色,將有喪事;呈黑色,將會死人。太陽被抱氣重圍且有兩背氣,順抱而擊者必勝,獲得土地,像有疲憊之師。太陽被抱氣重圍,抱氣內外有璚氣,兩珥氣,順抱而擊者必勝,失敗之軍,軍中不和,彼此沒有誠信。太陽之旁有雲氣,圓而環繞四周,內呈赤色外呈青色,名叫暈。日暈,是軍營的象徵,從四麵環繞太陽,沒有厚薄之別,敵軍與自己力量均衡齊等。若沒有軍隊在外,天子則失去了控製,百姓多生叛亂。日暈出現五種顏色,有喜事;沒有五色的則有憂患。

凡遊氣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風雨之候也,沈陰,日月俱無光,晝不見日,夜不見星,有雲障之,兩敵相當,陰相圖議也。日蒙蒙無光,士卒內亂。又曰,數日俱出,若鬥,天下兵起,大戰。日鬥,下有拔城。日戴者,形如直狀,其上微起,在日上為戴。戴者,德也,國有喜也。一雲,立日上為戴。青赤氣抱在日上,小者為冠,國有喜事。青赤氣小而交於日下為纓,青赤氣小而員,一二在日下左右者為紐。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負者得地為喜。又曰,青赤氣長斜倚日旁為戟。青赤氣員而小,在日左右為珥,黃白者有喜。又曰,有軍,日有一珥為喜。在日西。西軍戰勝。在日東,東軍戰勝。南北亦如之。無軍而珥,為拜將。又日旁如半環向日為抱。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者為背,又曰,背氣青赤而曲,外向為叛象,分為反城。璚者如帶,璚在日四方。青赤氣長而立日旁為直,日旁有一直,敵在一旁欲自立,從直所擊者勝。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順抱擊者勝,殺將。氣形三角,在日西方為提,青赤氣橫在日上下為格。氣如半暈,在日下為承。承者,臣承君也。又曰,日下有黃氣三重若抱,名曰承福,人主有吉喜,且得地。青白氣如履,在日下者為履。日旁抱五重,戰順抱者勝。日一抱一背,為破走。抱者,順氣也;背者,逆氣也。兩軍相當,順抱擊逆者勝,故曰破走。日抱且兩珥,一虹貫抱至日,順虹擊者勝,殺將。日抱兩珥且璚,二虹貫抱至日,順虹擊者勝。日重抱,內有璚,順抱擊者勝。亦曰,軍內有欲反者。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貫抱,順抱擊勝,得二將。有三虹,得三將。日抱黃白潤澤,內赤外青,天子有喜,有和親來降者;軍不戰,敵降,軍罷。色青黃,將喜;赤,將兵爭,白,將有喪,黑,將死。日重抱且背,順抱擊者勝,得地,若有罷師。日重抱,抱內外有璚,兩珥,順抱擊者勝,破軍,軍中不和,不相信。日旁有氣,員而周匝,內赤外青,名為暈。日暈者,軍營之象。周環匝日,無厚薄,敵與軍勢齊等。若無軍在外,天子失禦,民多叛。日暈有五色,有喜;不得五色者有憂。
凡是占卜,當兩軍力量相當時,一定要謹慎地審視日月這暈氣,明白它們從何而起,其停留之遠近,應與不應,疾速遲緩,形體大小,厚薄,長短,抱將各為多少,有與無,虛與實,長久與短促,密集與疏散,潤澤與幹枯。彼此相應等的勢均力敵。近者勝遠者,疾速者勝遲緩者,大勝小,厚勝薄,長勝短,抱氣勝背氣,多勝少,有勝無,實勝虛,久勝短,密勝疏,澤勝枯。背氣重疊,將會大敗;抱氣重疊為和親,抱氣越多,親和的人就越多。背氣預示著天下不和,分散背離而彼此相去,北氣在內的離散於內,背氣在外的離散於外。

凡占,兩軍相當,必謹審日月暈氣,知其所起,留止遠近,應與不應,疾遲,大小,厚薄,長短,抱背為多小,有無,虛實,久亟,密疏,澤枯。相應等者勢等。近勝遠,疾勝遲,大勝小,厚勝薄,長勝短,抱勝背,多勝少,有勝無,實勝虛,久勝亟,密勝疏,澤勝枯。重背,大破;重抱為和親;抱多,親者益多;背為天下不和,分離相去,背於內者離於內,背於外者離於外也。
○雜氣

○雜氣
天子之氣,內呈赤色而外呈黃色,四方所出發現的地方會產生君王。如果天子想去巡遊某地,那個地方也會預先出現這種氣。有的像是城門隱隱約約籠在霧氣中,永遠帶有一股森森然的殺氣。有的像是車上的傘蓋籠在霧氣中,有的氣像一個無手的青衣人,在太陽之西,有的像龍馬,有的顏色混雜鬱鬱蔥蔥直衝蒼天,這者是帝王之氣。

天子氣,內赤外黃,四方所發之處當有王者。若天子欲有遊往處,其地亦先發此氣。或如城門隱隱在氣霧中,恆帶殺氣森森然。或如華蓋在霧氣中,或氣象青衣人無手,在日西,或如龍馬,或雜色鬱鬱衝天者,此皆帝王氣。
猛將之氣,像是龍,又像是猛獸;有的像煙之狀;有的像白色粉末沸湧;有的像是火光之狀,夜晚能夠照人;有的色白而赤色這氣環繞,有的像山林的竹木,有的呈紫黑色像門上之樓;有的上麵呈黑色下麵呈赤色,形狀像是黑色的旌旗;有的像是張開的弓弩;有的像是塵埃,頭部尖而低,根部大而高。這都是猛將之氣。此氣出現之後漸漸堆積如雲,變化為山的形狀,將會產生深遠的計謀。

猛將之氣,如龍,如猛獸;或如火煙之狀;或白如粉沸;或如火光之狀,夜照人;或白而赤氣繞之,或如山林竹木,或紫黑如門上樓;或上黑下赤,狀似黑旌;或如張弩;或如埃塵,頭銳而卑,本大而高。此皆猛將之氣也。氣發漸漸如雲,變作山形,將有深謀。
凡是軍隊取勝之氣,就像是堤壩像是阪坡,其前後磨地。有的像火光;預示將領勇敢,士兵凶猛。有的像山堤,山上好像是林木;預示將士驍勇。有的像塵埃飛揚沸湧,呈黃白色;有的像人手持大斧砍向敵軍;有的像蛇舉首噬敵;有的氣像翻船,有的雲像牛;還有的雲像爭鬥之雞,赤色與白色相隨,翻滾於氣中;有的發出黃色之氣,這都象徵著將士精悍勇猛。

凡軍勝之氣,如堤如阪,前後磨地。或如水光;將軍勇,士卒猛。或如山堤,山上若林木;將士驍勇。或如埃塵粉沸,其色黃白;或如人持斧向敵;或如蛇舉首向敵,或氣如覆舟,雲如牽牛;或有雲如鬥雞,赤白相隨,在氣中;或發黃氣,皆將士精勇。
凡是氣,若上黃下白,名叫善氣;所臨罩的軍隊,其敵人希望求和而退。

凡氣上黃下白,名曰善氣;所臨之軍,敵欲求和退。
大凡負氣,如同馬肝的顏色,或像死灰色;有的好像是偃伏的傘蓋,有的像是偃伏的魚;有的黑氣像是倒塌的山峰墜落在軍隊之上,名叫營頭之氣;有的像一群群羊和豬,處於大氣之中。這時衰氣。有的像懸掛著的衣服,像人與人相隨,有的亂紛紛如隨風飄轉的蓬草,有的像揚起的灰塵;有的雲像卷起的席子,又像布匹雜亂盛多,都是失敗的徵兆。其氣像牛,像臥倒的人,像雙蛇,飛鳥,如決口的堤壩,像倒塌的房屋,像受驚的鹿群彼此相逐,像兩隻雞相對而視,這都是敗軍之氣。

凡負氣,如馬肝色,或如死灰色;或類偃蓋,或類偃魚;或黑氣如壞山墜軍上者,名曰營頭之氣;或如群牛群豬,在氣中。此衰氣也。或如懸衣,如人相隨;或紛紛如轉蓬,或如揚灰;或雲如卷席,如匹布亂穰者,皆為敗征。氣如係牛,如人臥,如雙蛇,如飛鳥,如決堤垣,如壞屋,如驚鹿相逐,如兩雞相向,此皆為敗軍之氣。
凡是向投降之氣,就像人十五成群,都叉著手,低著頭;又說,像人叉著手麵麵相對。有的氣像黑山,以黃色為邊的,都是想要降伏的徵兆。

凡降人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又雲,如人叉手相向。或氣如黑山,以黃為緣者,皆欲降伏之象也。
大凡堅固的城池之上,有像星星一樣的黑雲,名叫軍精。有的是白氣如旌旗一般,有的是青雲黃雲臨罩城上。都是大喜大慶的事情。有的氣呈青色如牛頭觸人,有的城上之氣如同煙火。如同雙蛇,如春杵之形而向外,還有的雲分為兩個彗尾的形狀,都預示著不可攻取。

凡堅城之上,有黑雲如星,名曰軍精。或白氣如旌旗,或青雲黃雲臨城。皆有大喜慶。或氣青色如牛頭觸人,或城上氣如煙火。如雙蛇,如杵形向外,或有雲分為兩彗狀者,皆不可攻。
大凡將被屠城的氣,有的呈赤色形如飛鳥,有的是赤色之氣形如破敗之車,還有的呈赤黑色、氣似狸皮之斑點,有的城池之中雲氣聚集如樓,溢出現出現在城外;營房之上有聚雲像是眾多人頭,呈赤色,這些城池營壘都可屠殺。其氣像是雄雉臨其城上,它的下麵一定會有敗降之人。

凡屠城之氣,或赤如飛鳥,或赤氣如敗車,或有赤黑氣如狸皮斑,或城中氣聚如樓,出見於外;營上有雲如眾人頭,赤色,其城營皆可屠。氣如雄雉臨城,其下必有降者。
大凡伏兵有黑氣,渾渾沌沌又長又圓,赤色之氣在其中:有的是白氣飛揚沸湧,升起像樓的形狀;有的像幢幡符節的形狀,在烏雲之中;有的如赤杵在烏雲之中,有的像是黑人立於赤雲之中。

凡伏兵有黑氣,渾渾員長,赤氣在其中:或白氣粉沸,起如樓狀;或如幢節狀,在烏雲中;或如赤杵在烏雲中,或如烏人在赤雲中。
凡暴兵之氣,色白,像瓜蔓一樣連結在一起,像部隊一樣彼此相逐,瞬息之間疲憊而退出;有的白氣像仙人一般,像仙人的衣服,千千萬萬連結在一起,部隊彼此相逐,疲憊而又興起,會有千裏之外的軍隊前來。有的雲氣像人手持刀盾,雲形似人,呈赤色,所臨罩的城邑有軍隊來到。有的赤色之氣像人手持節,像徵兵來而戰事未息。雲氣像方虹一樣。這都是有暴虐之兵的徵兆。

凡暴兵氣,白,如瓜蔓連結,部隊相逐,須臾罷而複出;或白氣如仙人,如仙人衣,千萬連結,部隊相逐,罷而複興,當有千裏兵來。或氣如人持刀楯,雲如人,色赤,所臨城邑有卒兵至。或赤氣如人持節,兵來未息。雲如方虹。此皆有暴兵之象。
大凡戰爭之氣,青白色介膏脂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晉書》

《晉書》列傳
列傳·第一章 列傳·第二章 列傳·第三章 列傳·第四章 列傳·第五章 列傳·第六章 列傳·第七章 列傳·第八章 列傳·第九章 列傳·第十章 列傳·第十一章 列傳·第十二章 列傳·第十三章 列傳·第十四章 列傳·第十五章 列傳·第十六章 列傳·第十七章 列傳·第十八章 列傳·第十九章 列傳·第二十章 列傳·第二十一章 列傳·第二十二章 列傳·第二十三章 列傳·第二十四章 列傳·第二十五章 列傳·第二十六章 列傳·第二十七章 列傳·第二十八章 列傳·第二十九章 列傳·第三十章 列傳·第三十一章 列傳·第三十二章 列傳·第三十三章 列傳·第三十四章 列傳·第三十五章 列傳·第三十六章 列傳·第三十七章 列傳·第三十八章 列傳·第三十九章 列傳·第四十章 列傳·第四十一章 列傳·第四十二章 列傳·第四十三章 列傳·第四十四章 列傳·第四十五章 列傳·第四十六章 列傳·第四十七章 列傳·第四十八章 列傳·第四十九章 列傳·第五十章 列傳·第五十一章 列傳·第五十二章 列傳·第五十三章 列傳·第五十四章 列傳·第五十五章 列傳·第五十六章 列傳·第五十七章 列傳·第五十八章 列傳·第五十九章 列傳·第六十章 列傳·第六十一章 列傳·第六十二章 列傳·第六十三章 列傳·第六十四章 列傳·第六十五章 列傳·第六十六章 列傳·第六十七章 列傳·第六十八章 列傳·第六十九章 列傳·第七十章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