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十二

崔逞(子頤孫彧玄孫冏(休五世孫六世孫贍麃(逞兄遹王憲(曾孫昕晞皓封懿(族曾孫回回子隆之回弟肅回族弟述
王昕,字元景,從小就很愛學習,能背誦《尚書》。

崔逞,字叔祖,清河東武城人,魏中尉琰之五世孫也。曾祖諒,晉中書令。祖遇,仕石氏,為特進。父瑜,黃門郎。逞少好學,有文才。仕慕容,補著作郎,撰《燕記》。遷黃門侍郎。滅,苻堅以為齊郡太守。堅敗,仕晉,曆清河、平原二郡太守。為翟遼所虜,以為中書令。慕容垂滅翟釗,以為秘書監。慕容寶東走和龍,為留台吏部尚書。及慕容驎立,逞攜妻子歸魏。張袞先稱美之,由是道武禮遇甚厚。拜尚書,錄三十六曹,別給吏屬,居門下省。尋除禦史中丞。
王昕與太原王延業一起去見魏安豐王延明,延明非常讚美王昕。太尉、汝南王元悅任用他為騎兵參軍。按舊規矩,王外出時騎兵要穿上戎裝,持刀陪從。王昕覺得很羞恥,所以不肯跟在騎兵行列裏,元悅喜歡出遊,有時騎馬整夜在外,王昕便不管他,自己回來。元悅讓他在前騎馬,揮鞭驅趕,王昕卻放開韁繩,讓馬隨意亂跑。元悅的隨從說王昕故意怠慢,悅說:“府中有名望的隻有這個賢士,不能責備他。”元悅經常扔一些錢在地上,讓他的侍從們去爭著拾,隻有王昕不拾。有一次,元悅又扔了銀錢,並看了王昕一眼,王昕隻好拾了一個錢。元悅與他的府僚飲酒,親自起身抬床,周圍的人都爭著幫忙,隻有王昕手拿板站著。元悅變了臉色,說:“我是皇帝的孫子、兒子、弟弟和叔叔,現在親自來抬床,你為什麼那麼傲慢呢?”王昕回答說“:我的地位低下,又沒有威望,不能使殿下保持風度,怎麼敢以親王的幕僚和賓客的身份,來幹仆役幹的活呢?”元悅聽了此話便向他道歉。和元悅一起喝酒的人都斟滿酒暢飲。王昕卻先行離席,躺在一間房間裏休息,多次去人叫他,他也不去酒席前。元悅親自去找他,說:“自負有才而輕視他的主人,能說是仁嗎?”王昕說:“商紂王沉緬酒色,他滅亡也就很快,府主自身輕忽自傲,僚佐能承擔過錯嗎?”元悅大笑著走了。

道武攻中山,未克,六軍乏糧,問計於逞。逞曰:“飛鴞食葚而改音,《詩》稱其事,可取以助糧。”帝雖銜其侮慢,然兵既須食,乃聽人以葚當租。逞又言:“可使軍人及時自取,過時則落盡。”帝怒曰:“內賊未平,兵人安可解甲收葚乎!”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及姚興侵晉,襄陽戍將郗恢馳使乞師於常山王遵,書雲“賢兄武步中原”。道武以為悖君臣之體,敕逞與張袞為遵書答使,亦貶其主號以報之。逞、袞為書,乃雲“貴主”。帝怒其失旨,黜袞,遂賜逞死。
後來,王昕被任命為著作佐郎,因為各地漸有兵亂,王昕準備到僻靜的地方避難,侍中李琰之、黃門侍郎王道業認為這樣的名士遠走實在太可惜,不讓他赴外任,便上奏任命王昕為尚書右外兵部郎中,出任光州刺史,所以免於河陰之難。後又改任東萊太守。當時年成十分不好,人吃人的事時有發生。王昕勤於撫恤,多方救濟災民。王昕年輕時與河間人邢邵同為元羅的賓客。他當了東萊太守後,邢邵全家來投奔他。東萊人因邢邵是邢杲的堂弟,便聚集在一起,拿著兵器要抓邢邵。王昕用身體撲在邢邵身上,高聲叫著:“要抓子才,就先抓我。”這樣,邢邵才沒有被眾人抓去。

後晉荊州刺史司馬休之等數十人為桓玄所逐,皆將來奔。至陳留,聞逞被殺,分為二輩:一奔長安,一奔廣固。帝聞深悔,自是士人有過,多見優容。
太昌初年(532),王昕回到洛陽,吏部尚書李神亻雋上奏說“:過去因為多種原因,常侍這一職務沒有數量的規定,現在要以王元景等人為常侍,定員八人。”王昕還被加封金紫光祿大夫。太武帝有時袒露身體,和他的近臣玩笑、鬧著玩,但每次見到王昕便整好帽子,表情也莊重起來。王昕本來很胖,後遇到守喪,便漸漸變得全身瘦弱,楊..很看重王昕的品德素養,認為他可以為人師表。

逞子毅、禕、嚴、頤。初,逞之內徙,終慮不免,乃使其妻張氏與四子歸慕容德於廣固,獨與小子頤在代京。及逞死,亦以此為譴。
元象元年(538),王昕兼散騎常侍,聘問梁朝,魏收當他的副手,兩人都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們出使回來,高隆之向他們索賄卻沒能得到,便讓禦史台彈劾王昕、魏收,說他們在江南和商人做生意,王昕、魏收因此一起獲罪被關起來。齊文襄帝營救了他們。後來王昕又多次升遷,官至秘書監。

頤字太衝,散騎常侍,賜爵清河侯。太武聞宋以其兄諲為冀州刺史,乃曰:“義隆用其兄,我豈無冀州地邪?”乃以頤為冀州刺史。入為大鴻臚,持節策拜楊難當為南秦王。奉使數返,光揚朝命,太武善之。後與方士韋文秀詣王屋山造金丹,不就。真君初,卒。始崔浩與頤及榮陽太守模等,年皆相次。浩為長,次模,次頤。三人別祖,而模、頤為親。浩恃其家世魏、晉公卿,常侮模、頤。浩不信佛道,模深所歸向,雖糞壤中,禮拜形像。浩大笑曰:“持此頭顱,不淨處跪是胡神也!”模嚐謂人曰:“桃簡可欺我,何容輕我周兒也!”浩小名桃簡,頤小名周兒。太武頗聞之,故浩誅時,二家獲免。
王昕愛好作詩,他的詩句不淺不俗。在東萊時,他抓獲了一個殺了同行夥伴的人,審問後這人仍不服罪,王昕說“:那人無故不歸,你卻無恙而回,何以解釋?”邢邵後來見了齊文襄帝,把這事當作笑話來談論。王昕對邢邵說:“你不識造化。”還對人說:“子才該死,我罵他罵得厲害。”不久,王昕因受誣陷,降為陽平太守,在陽平,王昕的政績得到稱讚。齊文襄帝對人說:“王元景得到我特殊關照,被我多次戲耍,他當官員,竟成為二千石的良吏了!”

頤五子。少子睿以交通境外,伏誅。自逞之死,至睿之誅,三世,積五十餘年,在北一門盡矣。
齊文宣帝即位後,任王昕為七兵尚書。王昕因參議禮儀之事,被封為宜君縣男。曾有一次,鮮卑人聚在一起講話,崔昂開玩笑地問王昕說:“你能懂一些嗎?”王昕說:“樓羅、樓羅,實在很難懂。有時唱著染幹,好像在說我們。”

彧字文若,頤兄禕之孫也。父勳之,字寧國,位大司馬、外兵郎,贈通直郎。彧與兄相如俱自宋入魏。相如以才學知名,早卒。
齊文宣帝認為王昕怪誕不羈,不是濟世之才,罵道:“真是好門戶、惡人身。”這時,又有人進讒言,說“:王元景常感歎說魏國水運,不應當就此斷絕。”文宣帝更加生氣,就下詔說:“元景本是庸才,並無功勳,卻早得官職,走上仕途,出於京畿,擔任詹事,佩帶龍文之劍,翻閱磨礪之書,以其才能,怎能至此!正應清心自勵,略報萬一。尚書為百官之本,各項政務所歸,元景憑感情辦事,自己作威作福,以直為曲,曲反成直。危害朝政,有損公門,尚書名義何在?裝腔作勢以賞味,好詠輕薄之詩文,自以為模擬楚調,盡得風韻;除此所長,有何可取?此風不煞,後將難治,王昕官爵,應於削奪。”於是王昕被遷徙到幽州,當了平民百姓。王昕聽任時運的變化,並不改變他的操守。不久,他又被召回,奉旨送蕭莊到梁為國君,王昕任銀青光祿大夫、祠部尚書。

彧少逢隱沙門,教以《素問》、《甲乙》,遂善醫術。中山王英子略曾病,王顯等不能療。彧針之,抽針即愈,後位冀州別駕。性仁恕,見疹者,喜與療之。廣教門生,令多救療。其弟子清河趙約、勃海郝文法之徒,鹹亦有名。
皇帝很恨臨漳縣令嵇曄和舍人李文師。他把嵇曄賜給了薛豐洛,李文師賜給了崔士順當奴仆。鄭子默私下引誘王昕說“:自古以來,沒有朝廷的士大夫做奴隸的啊!”王昕說“:箕子曾做過人家的奴隸,怎麼說沒有?”鄭子默把王昕的話告訴了文宣帝,並說:“王元景把陛下比作商紂王。”楊..在一旁為王昕解釋,文宣帝對楊..說:“王元景是你的博士,你的話都是王元景教的。”後來,文宣帝召朝臣一起飲酒,王昕說他有病,因此沒有去,皇帝便派騎兵去抓他,見他正搖動著身子吟詠詩文,便將他抓到皇帝麵前殺了,他的屍體被扔進了漳水。天統末年,王昕被追贈吏部尚書,他的遺作有文集二十卷。

彧子景哲,豪率,亦以醫術知名。仕魏,太中大夫、司徒長史。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