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五十

王盟子勱從孫誼獨孤信子羅竇熾兄子榮定毅賀蘭祥叱列伏龜閻慶子毗史寧子雄祥權景宣
王誼,字宜君,武川人。從小就有遠大誌向,善於弓馬,博覽群書。周閔帝時任左中侍上士。這時,大塚宰宇文護執政,閔帝拱手沉默,無所事事。有一個朝臣在閔帝麵前稍有些不恭敬,王誼便勃然大怒,快步向前,準備擊殺他,那人嚇得連忙請罪,他才停止。從此朝臣在閔帝麵前沒有人敢不嚴肅恭敬的。他被遷任為禦正大夫。他的父親去世,他哀毀悲傷,超過常禮。在墓側結廬居住守衛,天天背土,堆成墳丘。

王盟,字仵,明德皇後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黃門侍郎,贈並州刺史、樂浪公。父羆,伏波將軍,以良家子鎮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攻陷諸鎮,盟亦為其所擁。拔陵平後,流寓中山,複以積射將軍從蕭寶夤西征。寶夤僭逆,盟遂逃匿人間。及爾硃天光入關,盟從之。隋賀拔嶽禽萬俊誌願奴,平秦隴,常先登力戰。及周文帝平侯莫陳悅,除盟原州刺史。孝武至長安,封魏昌縣公。大統三年,征拜司空,轉司徒。迎文帝悼後於蠕蠕,加侍中,遷太尉。魏文帝東征,以留後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與開府李虎輔太子出頓渭北。事平,進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遷太保。九年,進位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盟姿度弘雅,仁而汎愛。雖居師傅,禮冠群後,而謙恭自處,未嚐以勢位驕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疾,數幸其第,親問所欲。十一年,薨,贈本官,諡曰孝定。
武帝即位,他遷任內史大夫,被封為楊國公。他跟隨武帝討伐齊國,到達並州。武帝已經進入城中,反而被齊軍打敗,他周圍的人大多戰死。王誼率領部下驍勇士兵趕來救援,將齊軍打敗。他在相州被刺史征用為大內史。汾州稽胡變亂,王誼領軍平叛。武帝的弟弟越王宇文盛、譙王宇文儉雖然官為總管,但都受王誼指揮。叛亂平定後,朝廷封他的一個兒子為開國公。武帝去世前對皇太子說“:王誼是國家的重臣,應該讓他參與機密,不要讓他到外地任職。”皇太子即位,就是宣帝。他畏懼王誼的剛烈正直,將王誼調出京城,任襄州總管。

子勱,字醜興,性忠果有材幹。年十七,從周文帝入關。及平秦隴,定關中,周文嚐謂曰:“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銳者次也。”勱曰:“意欲兼被之。”周文大笑。尋拜散騎常侍,賜爵梁甫縣公。大統初,為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出入臥內,小心謹厚。魏文帝常曰:“王勱可謂不二心臣也。”沙苑之役,勱以都督領禁兵,居左翼,當其前者死傷甚眾。勱亦被傷重,遂卒於行間。周文深悼焉。贈使持節、太尉、尚書令、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追封鹹陽郡公,諡曰忠武。
隋文帝楊堅任北周丞相,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兵反叛,朝廷命王誼為行軍元帥前去征討,大軍還未到達鄖州,司馬消難就逃到南陳。這時,北至商、洛,南達江、淮,東西長兩千多裏,巴地蠻族大多發生叛亂,共同推選蠻族首領蘭洛州為盟主。蘭洛州自稱河南王,依附司馬消難,向北與尉遲迥聯合。王誼分兵討伐,一個來月便全部平定。朝廷派使者慰勞,一時,來慶賀和慰問的官吏不絕於路。楊堅把自己的第五個女兒嫁給他的兒子王奉孝。不久,他被封為大司徒。他認為自己與楊堅交誼深厚,也傾心依附。楊堅受周靜帝禪讓稱帝建隋,對他的禮遇更加優厚。親自來到他的府第,與他盡情歡樂。

子弼襲爵,尚魏安樂公主,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太常卿蘇威建議,因為人口日益增多,而耕地並不太多,應減少功臣們的封地,以分給百姓。王誼奏報道:“朝廷百官,都是幾代的功勳賢臣,才蒙受朝廷賞賜的土地,一旦被削去,我看沒有益處。”隋文帝也認為很對,竟把蘇威的建議壓了下來。隋文帝將要到岐州,王誼勸阻說“:陛下剛君臨天下,人情還不安穩,何必要去這一趟?”隋文帝跟他開玩笑說:“我過去與你地位和聲望相等,一朝你委曲稱臣,或許感到羞恥慚愧,我去岐州的目的,就是要張揚帝王的威風勇武,想製服天下人的心啊。”王誼笑著聽完退下。不久,他奉命出使突厥,隋文帝為表彰他圓滿完成使命,給他晉爵為郢國公。

勱弟懋,字小興。盟之西征也,以懋尚幼,留在山東。永安中,始入關,與盟相見,遂從征伐。大統初,賜爵安平縣子。後進爵為公,累遷右衛將軍。於時疆場交兵,未申喪紀,服齊斬者並墨縗從事。及盟薨,懋上表辭位,乞終喪製,魏文帝不許。累遷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左衛將軍、領軍將軍。懋溫和,小心敬慎,宿衛宮禁十有餘年,勤恪當官,未嚐有過。廢帝二年,除南岐州刺史,賜爵安寧郡公。後拜小司寇,卒於官。
不久,他的兒子王奉孝去世。過了一年,他上表說公主年紀很輕,請允許她除掉喪服。禦史大夫楊素上奏章彈劾他說“:我聽說居喪時所穿的服裝有五種,根據與死者關係的親疏有所不同;居喪的禮製有四種,投降的和被殺的人也有不同的規定。天子們也應當遵守,所以說這是不可改變的禮製。然而,儀同王奉孝既然已經娶了蘭陵公主,去年五月才故去,才剛剛一周年,而王誼便請求除去喪服。我認為公主雖然是天子的女兒,也應當遵守下嫁的禮儀。他這樣主張,就好像在改變天下人共同遵守的製度。更何況三年的服喪時間,自天子以至於百姓,期滿才能去掉喪服,在禮製上並沒有詳細規定。然而,夫婦之間的關係,是人際倫常的開端;喪禮的製度,是人道中最為重大的。如果不重視它,就會被君子取笑。所以,要求守喪的人鑽木取火,是批評他們守喪時間短;早晨守喪晚上唱歌,是諷刺忘悼哀痛太早。王誼雖然不自重,但爵位很高,想推行非禮的事情,怎麼能行呢?他淡薄風俗,損傷禮教,作為死者的父親則不仁慈;輕視禮儀,改變喪製,使他的兒媳陷於不義。如果放縱他的行為而不加以匡正,恐怕會傷風敗俗。”朝廷下詔,對王誼不予追究。然而,隋文帝對他的禮遇稍為淡薄。因而,王誼心中頗為怏怏不快。

子悅嗣,位大將軍、同州刺史,改封濟南郡公。
有人告發他謀反,隋文帝命查清這件事。告發的人說他有對朝廷不恭敬的話,實則沒有謀反的行動。隋文帝賜給他酒食以寬慰他。其時,上柱國元諧也頗為失意,王誼經常與他往來,談論的內容十分醜惡。胡地的僧人告發了他們。公卿們都奏報他大逆不道,罪當被誅。隋文帝召見他,愴然淚下,說“:我與你過去是同窗好友,我對你十分同情。可是,能對國法如之奈何?”於是朝廷下詔說:“王誼在北周時,很早就相信相麵占卜禍福的邪術。我與他同窗讀書,關係親密。然而他性情險薄,巫師神婆坐滿廳堂,稱神道怪,胡言亂語。我即位之初,便相警戒。他口中表示改悔,實在怙惡不悛。胡說按四天王的神道所示,他應登基稱帝。又說書上有他的圖讖,天上有他的星宿;在桃、鹿二川,岐州以下這片地方,在辰巳這一年,他就可以成就帝王的大業。他暗中命人占卜,窺伺朝廷中的災難,以尋機稱帝。他還說他是一代明王聖主。信用旁門左道,處處都很錯誤。又自己說相看麵容儀表,一定會稱王稱帝。如果赦免他,將來很可能會禍亂天下。為了禁暴除惡,應讓他伏守國家刑法。”隋文帝又命大理正趙綽對他說“:命運就是這樣,又有什麼辦法呢!”便在家中賜他死罪,時年四十六歲。

盟兄子顯,幼而敏悟,沉靜少言。初為周文帳內都督,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卿、鳳州刺史。賜爵洛邑縣公,進位大將軍,卒。子誼。
獨孤信,雲中人,本名叫如願。北魏開始有四十六部,他的祖先伏留屯任部落大人,與魏室一同興起。他的祖父獨狐俟尼,正光時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雲中去鎮守武川,因而在那裏定居。父親獨孤庫者,任領人酋長,從小便英勇豪邁,頗有節操信義,北州的人都很敬服他。

誼字宜君,少有大誌,便弓馬,博覽群言。周閔帝時,為左中侍上士。時大塚宰宇文護執政,帝拱默無所關預。有朝士於帝側微不恭,誼勃然而進,將擊之,其人惶懼請罪,乃止。自是朝臣無敢不肅。遷禦正大夫。丁父艱,毀瘁過禮,廬於墓側,負土成墳。
獨孤信容貌俊美,善於騎射。正光末年,他與賀拔度等人一起殺死衛可環,因此出名。後來,他被葛榮抓住。他正值青春年少,喜歡修飾服裝,軍隊中都稱他為獨孤郎。..朱氏打敗葛榮,命他為別將。他跟隨大軍征討韓婁,單槍匹馬向敵人挑戰,捉拿住敵人的漁陽王袁肆周。後來因打敗元顥的同黨,被賜爵為受德縣侯,遷任武衛將軍。賀拔勝出鎮荊州,上表要獨孤信任他的大都督。賀拔勝的弟弟賀拔嶽被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勝便命他入關招撫賀拔嶽的餘部。周文帝宇文泰統率賀拔嶽的軍隊,宇文泰與他同為鄉親,從小關係親密,見麵後極為高興,因而派他到洛陽請示朝廷。他到達雍州,朝廷派來的使者元毗又派他回荊州。不久被征入朝廷,魏孝武帝很重用他。

武帝即位,累遷內史大夫,封揚國公。從帝伐齊,至並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誼率麾下驍雄赴之。齊平,自相州刺史征為大內史。汾州稽胡亂,誼擊之。帝弟越王盛、譙王儉雖為總管,並受誼節度。賊平,封一子開國公。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皇太子即位,為宣帝,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孝武帝被高歡逼迫西遷,事情發生在倉促之間,獨孤信單人獨騎跟隨武帝來到鏶間。孝武帝感歎地說“:武衛將軍你能離開父母,舍棄妻子跟隨我。世亂識忠貞,怎麼能是虛妄之言呢?”將他晉爵為浮陽郡公。這時荊州雖然被東魏攻陷,人心仍然戀原來的朝廷。因而,朝廷便命他為衛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前去招撫懷柔那裏的百姓。他到達後,東魏刺史辛纂領兵迫不及待迎戰。獨孤信揮兵進擊,大敗敵兵。西魏都督楊忠等人奮勇向前,斬殺辛纂,於是,三荊全被收複。

及隋文帝為丞相,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兵反,帝以誼為行軍元帥討之,未至而消難奔陳。於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餘裏,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洛州為主。洛州自號河南王以附消難,北連尉遲迥。誼分兵討之,旬月皆平。帝遣使勞問,冠蓋不絕,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尋拜大司徒。誼自以與帝有舊,亦歸心焉。及隋受禪,顧遇彌厚,帝親幸其第,與之極歡。
東魏又派將領高敖曹、侯景等領重兵殺來。他認為敵我眾寡懸殊,無法取勝,便率領部隊投奔南梁。在那裏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允許他返回。他的父母都在東魏統治下的山東,梁武帝問他回到哪裏去,他答說事君不能有二。梁武帝被他的信義感動,送給他的禮物十分豐厚。

太常卿蘇威議,以為戶口滋多,人田不贍,欲減功臣之地以給人。誼奏曰:“百官者,曆世勳賢,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見其可。”帝以為然,竟寢威議。帝將幸岐州,諫曰:“陛下初臨萬國,人情未洽,何用此行。”上戲之曰:“吾昔與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為臣,或當恥愧,是行也,振揚威武,欲以服公心耳。”誼笑而退。尋奉使突厥。帝嘉其稱旨,進郢國公。
大統二年(536),他來到長安,以虧損國威上書朝廷,表示謝罪。魏文帝將他的奏表給交尚書省討論。七兵尚書、陳郡王元玄等人認為,他既經朝廷恩準投降,應赦免罪過,恢複官職。朝廷下詔任他為驃騎大將軍,加任侍中、開府。不久,拜受領軍將軍。跟隨大軍收複弘農,攻破沙苑,改封爵位為河內郡公。在俘獲東魏的兵士中有他的親屬,他才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便發喪舉哀,換上孝服。不久,被起複任命為大都督,與馮翊王元季海進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等地一起通款降服。大統四年,東魏將領侯景等人領兵圍攻洛陽,他堅守金墉城,依據地勢抗拒敵兵,堅持了十多天。直到宇文泰率援軍到達鏶東,候景等人才退走。獨孤信與李遠為右軍,作戰失利,東魏便占有洛陽。大統六年,侯景進犯荊州,宇文泰命他與李弼進向武關,侯景退兵。朝廷便命他為大使,撫慰三荊百姓。

未幾,其子奉孝卒。逾年,誼上表言公主少,請除服。禦史大夫楊素劾誼曰:“臣聞喪服有五,親疏異節;喪製有四,降殺殊文。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也。而儀同王奉孝既尚蘭陵公主,以去年五月身喪,始經一周,而誼便請除釋。竊以雖曰王姬,終成下嫁之禮;公則主之,猶在移天之義。況複三年之喪,自上達下,及期釋服,在禮未詳。然夫婦之則,人倫攸始,喪紀之製,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故鑽燧改火,責以居喪之速;朝祥暮歌,譏以忘哀之早。然誼雖不自強,爵位已重,欲為無禮,其可得乎?乃薄俗傷教,為父則不慈;輕禮易喪,致婦於無義。若縱而不正,恐傷風俗。”有詔不問。然恩禮稍薄,誼頗怨望。
不久,他被任命為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原先的守土長官昏弱無能,政令互相乖違。人們有了冤案,提出訴訟,也長年不能決斷。他上任後,事情沒有積壓滯留的。對百姓用禮儀教育,以農桑勸導,數年之間,無論公私都富裕充實,無家可歸的流人願意歸附的有數萬家。宇文泰因為他的信譽遠近馳名,所以賜名他叫信。大統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舉兵反叛,朝廷命他率兵討伐。梁人山定不久被他的部下殺死,而人山定的子弟仍然收集餘部抗拒官兵。獨孤信便率兵進向萬年,駐紮在三交穀口。叛兵拚死堅守州城,獨孤信便詭稱要攻取稠鬆嶺。敵人沒有想到官軍會突然到來,便望風奔逃。獨孤信率軍追趕,直接來到岷州城下,叛兵全都出城投降。朝廷加封他為太子太保。

或告誼謀反,帝令案其事。主者奏誼有不遜之言,實無反狀。帝賜酒而釋之。時上柱國元諧亦頗失意,誼數與往來,言論醜惡。胡僧告之。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帝見誼,愴然曰:“朕與公舊同學,甚相憐憫,將奈國法何。”於是詔曰:“誼有周之世,早預人倫,朕共遊庠序,遂相親好。然性懷險薄,巫覡盈門,鬼言怪語,稱神道。朕受命之初,深存戒約,口雲改悔,心實不悛。乃說四天王神道,誼應受命,書有誼讖,天有誼星,桃、鹿二川,岐州之下,歲在辰巳,興帝王之業。密令卜問,伺殿省之災。又說其身是明王聖主。信用左道,所在詿誤。自言相表,當王不疑。此而赦之,將或為亂。禁暴除惡,宜伏國刑。”帝複令大理正趙綽謂誼曰:“時命如此,將若之何!”乃賜死於家,時年四十六。
邙山之役,西魏的軍隊失利。他與於謹率領散兵從東魏軍隊背後攻擊,高歡正率騎兵追趕西魏的軍隊,背後受到驚擾,才停止追擊,西魏的軍隊因而得以保全。涼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據州城,不接受別人前來代理。宇文泰命獨孤信率領開府怡峰前去討伐。宇文仲和據城固守,獨孤信夜晚命諸將用衝梯攻打涼州城的東北,他親率精壯士兵襲擊城的西南,黎明攻克城池,擒獲宇文仲和,俘虜六千民戶送往長安。他因此被封為大司馬。大統十三年,西魏大軍南討。當時因蠕蠕叛亂,朝廷命獨孤信率軍鎮守河陽。大統十四年,他晉位為柱國大將軍。積累前後的功勞,增加封賞,允許他將爵位回授給自己的兒子們。因此,二兒子獨孤善被封為魏寧縣公;三子獨孤穆被封為必要縣侯;四子獨孤藏被封為義寧縣侯,食邑各為一千戶。五子獨孤順,被封為武成縣侯;六子獨孤瞓,被封為建忠縣伯,食邑各五百戶。他在隴右曆時已久,請求回朝任職,宇文泰不同意。有從東魏來的人又告訴他母親去世的消息,他立即發喪行守喪大禮。他向朝廷陳述自己的悲哀與痛苦,請求能按禮守完喪期,又不被允許。於是,朝廷追贈他的父親獨孤庫者為司空公,追封他的母親費連氏為常山郡君。大統十六年(551),他遷任為尚書令。文官製度建立,拜受為大司馬。

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人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鹹敬服之。信美容儀,善騎射。正光末,與賀拔度等同斬衛可瑰,由是知名。後為葛榮所獲。信既少年,自修飾服章,軍中號為獨孤郎。及爾硃氏破葛榮,以信為別將。從征韓婁,信匹馬挑戰,禽賊漁陽王袁肆周。後以破元顥黨,賜爵受德縣侯,遷武衛將軍。賀拔勝出鎮荊州,乃表信為大都督。及勝弟嶽為侯莫陳悅所害,勝乃令信入關,撫嶽餘眾。屬周文帝已統嶽兵,與信鄉裏,少相友善,相見甚歡,因令信人洛請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還荊州。尋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周孝閔帝即皇帝位,他升任為大宗伯,晉封爵位為衛國公,食邑一萬戶。趙貴被誅殺,他因為犯同謀罪被免官。沒過多久,晉公宇文護也想殺死他,因他的名望太重,不想顯示他的罪惡,逼迫他在家中自殺,時年五十五歲。

及孝武西遷,事起倉卒,信單騎及之於瀍澗。孝武歎曰:“武衛遂能辭父母,捐妻子從我,世亂識忠良,豈虛言哉!”進爵浮陽郡公。時荊州雖隱東魏,人心猶戀本朝,乃以信為衛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懷之。既至,東魏刺史辛纂出戰,信縱兵擊纂,大敗之。都督楊忠等前驅斬纂,於是三荊遂定。
他儀容俊美,胸有奇謀大略。宇文泰初開霸業,隻有關中這一片地方。因為隴右形勝地險,所以派他鎮守。他為當地百姓懷念,聲名震動鄰國。東魏將領侯景投奔南梁,魏收起草給南梁的文書,假稱獨孤信占據隴右,不聽從宇文氏的號令,便說東魏“不用憂慮關西的西魏”,可以全力對付梁國,是用來嚇唬梁人的啊。另外,他在秦州,曾因外出打獵天色已晚,騎馬飛奔入城時,帽子微向一旁側去。第二天一早,官吏百姓有戴帽子的,都因仰慕而模仿他將帽子側向一旁。他就是這樣被鄰國和當地的官民所喜愛。

東魏又遣其將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眾寡不敵,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載,梁武帝方許信還北。信父母既在山東,梁武帝問信所往,答以事君無二。梁武義之,禮送甚厚。大統三年至長安,以虧損國威,上書謝罪。魏文帝付尚書議之。七兵尚書、陳郡王玄等議,以為既經恩降,請赦罪複職。詔轉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尋拜領軍將軍。仍從複弘農,破沙苑,改封河內郡公。俘虜中有信親屬,始得父凶問,乃發喪行服。尋起為大都督,與馮翊王元季海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之地並款附。四年,東魏將侯景等圍洛陽,信據金墉城,隨方拒守然有餘日。及周文帝至瀍東,景等退走。信與李遠為右軍,戰不處,東魏遂有洛陽。六年,侯景寇荊州,周文令信與李弼出武關,景退。即以信為大使,尉撫三荊。尋除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訟,曆年不能斷決。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願附者數萬家。周文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GC定舉兵反,詔信討之。GC定尋為其部下所殺,而GC定子弟仍收其餘眾。信乃勒兵向萬年,頓三交穀口。賊並力拒守。信因詭道趣稠鬆嶺。賊不虞信兵之至,望風奔潰。乘勝逐北,徑至城下,賊並出降。加授太子太保。
竇熾,字光成,扶風平陵人,後漢大鴻臚竇章的後代。竇章的兒子竇統,漢靈帝時任雁門太守,為躲避竇武因誅殺宦官給家庭帶來的災難,竇統逃向匈奴,成為部落大人。後魏向南遷徙,他的子孫因而在代地定居,朝廷給他們賜姓紇豆陵氏。世代在魏做官,而且官職都很重要。竇熾的父親竇略被封為平遠將軍,後因竇熾功勳卓著,竇略被朝廷贈封為少保、柱國大將軍、建昌公。

芒山之戰,大軍不利。信與於謹帥散卒自後擊之,齊神武追騎驚擾,國因此得全。及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周文令信率開府怡峰討之。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衝梯攻其東北,信親率壯士襲其西南,達明克之。禽仲和,虜其六千戶送於長安。拜大司馬。十三年,大軍南討。時以蠕蠕為寇,令信移鎮河陽。十四年,進位柱國大將軍,錄前後功,增封,聽回授諸子。於是第二子善,封魏寧縣公;第三子穆,必要縣侯;第四子藏,義寧縣侯,邑各一千戶。第五子順,武成縣侯;第六子陀,建忠縣伯,邑各五百戶。信在隴右歲久,啟求還朝,周文不許。或有自東魏來者,又告其母凶問,信發喪行服。信陳哀苦,請終禮製,又不許。於是追贈信父庫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費連氏常山郡君。十六年,遷尚書令。六官建,拜大司馬。
竇熾性情嚴肅明達,有計謀韜略。須髯英美,身高八尺二寸,儀表不凡。從小師從範陽的祁忻,學習《毛詩》和《左氏春秋》,粗通其中的大義。他善於騎馬射箭,臂力超過常人。北魏正光末年,北部軍鎮騷亂,他隨父親逃難到定州,投奔了葛榮。葛榮想讓竇略做官,竇略不接受。葛榮懷疑他有二心,便將他留在冀州,讓竇熾和竇善兄弟二人跟隨軍隊。..朱榮打敗葛榮,竇熾才帶領全家隨..朱榮遷至並州。這時葛榮的別帥韓婁等占據薊城,..朱榮的軍隊久攻不下,便任竇熾為都督,跟從驃騎將軍侯深前往討伐,竇熾親手將韓婁斬殺。因立功被封為揚烈將軍。

周孝閔帝踐阼,遷大宗伯,進封衛國公,邑萬戶。趙貴誅後,信以同謀坐免。居無幾,晉公護又欲殺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過,逼令自盡於家,時年五十五。
魏孝武帝即位後,蠕蠕等蕃國都派使者朝拜,並奉獻貢物,孝武帝親臨朝堂設宴招待他們。這時,一隻貓頭鷹鳴叫著在殿前飛來飛去。武帝知道竇熾善於射箭,因而想向遠方的客人誇示,便給了竇熾兩隻禦箭,命他將貓頭鷹射下,貓頭鷹隨著弦聲響過便落了下來,各蕃邦的客人都驚異得連連讚歎。孝武帝十分高興。不久,他隨東南道行台樊子鵠追趕..朱仲遠,..朱仲遠奔向南梁。這時,南梁又派將領元樹入侵北魏,占據了譙城。子鴿命竇熾將譙城打破。他因功被封為行唐縣子,不久又晉爵為上洛縣伯。這時,孝武帝與高歡之間產生分岐,孝武帝因竇熾威名頗重,可以充任自己的心腹爪牙,便封他為..內大都督。遷任朱衣直..。便隨孝武帝西遷。他與兄長竇善來到洛陽城下,與武衛將軍高金龍在千秋門交戰,將高金龍打敗,進入宮城,取出四十匹禦馬並鞍韉籠頭,送到孝武帝臨時的住所。孝武帝甚為高興,賜給他們兄弟二人駿馬各兩匹,駑馬十匹。

信美風度,雅有奇謀大略。周文初啟霸業,唯有關中之地,以隴右形勝,故委信鎮之。既為百姓所懷,聲震鄰國。東魏將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為檄梁文,矯稱信據隴右,不從宇文氏,乃雲“無關西之憂”,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嚐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西魏大統元年(535),朝廷另外封他為真定縣公。他跟隨宇文泰打敗竇泰,收複弘農,破除沙苑,都立有功勞。河橋之戰,西魏軍隊敗退,他當時身邊隻有兩名騎兵跟隨,被東魏的軍隊追到邙山。他跳下戰馬,背靠邙山與敵人抗拒。不大一會兒,敵兵越來越多,射來的箭就像下雨一樣。他的兩名騎士的弓弦都被敵人射斷。他將他們的箭收攏到自己這裏射擊敵人,敵兵的人和馬,一個個應弦倒下。敵人互相告訴說:“抓住這三個人,也算不上什麼功勞。”便向後退卻。竇熾乘機突圍出去。他又跟隨太保李弼進攻白額稽胡,將敵兵打破。

子羅,先在東魏,乃以次子善為嗣。及齊平,羅至而善卒,又以羅主嗣。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後,第七女隋文獻後。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隋文帝踐極,乃下詔褒贈信太師、上柱國、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諡曰恭,信母費連氏贈太尉趙恭公夫人。
東魏的高仲密獻出北豫州歸降,竇熾跟隨宇文泰前去救援接應。到達洛陽,適逢東魏人在邙山擺下陣勢。宇文泰命輜重軍需停在鏶河的拐彎處,便率領輕裝騎兵奮力進攻敵人。中軍與右軍將敵兵打敗,將他們的步兵全部抓獲。竇熾單獨將敵兵追趕到石濟才回來。大統十三年,他被封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封為侍中。他又出任涇州刺史,任職數年,為政被稱讚為清靜廉能,朝廷改封他為安武縣公。

羅,字羅仁。父信隨魏孝武入關中,羅遂為高氏所囚。及信為宇文護誅,羅始見釋。寓居中山,孤貧無以自給。齊將獨孤永業以宗族故,哀之,為買田宅,遺以資畜。
西魏廢帝元年(552),他任原州刺史。在任上他打擊豪強地主,清理沉滯積壓的案件,任刺史十年,政績突出。原州城北有一處泉水,他經常到這裏遊覽,曾與僚屬官吏在泉水旁邊宴飲,因而斟了一杯泉水一飲而盡,說:“我在這個州,隻應當飲泉水,其他一無所求。”他離職以後,官吏百姓懷念他過去的恩惠,每到這處泉水旁,無不想念他。西魏恭帝元年(554),他被晉爵為廣武郡公。蠕蠕部落進犯廣武,他與柱國趙貴分別率兵兩路討伐。蠕蠕人撤退,他率軍渡過黃河進至..伏川,追上敵兵,把他們打得大敗。北周武成二年(560),他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周明帝顧念他是前朝舊臣,功勳和名望都很重,想單獨為他建造府第。他以天下還未平定,戰爭還未止息,不應該輕易征發工役為理由拒絕,周明帝不允許。不久明帝去世,事情才停下來。

初,信入關後,複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順、陀、整;崔氏生隋獻皇後。及齊亡,隋文帝為定州總管,獻皇後遣人求羅,得之。相見悲不自勝,侍禦者皆泣。於是厚遺車馬財物。未幾,周武帝以羅功臣子,久淪異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歸京師。諸弟見羅少長貧賤,每輕侮,不以兄禮事之。然性長者,亦不與諸弟校競長短。後由是重之。
保定元年(561),朝廷晉封他為鄧國公,食邑一萬戶,另外又將資陽縣的一千戶撥給他,以征收他們的租賦。天和五年(570),他以大宗伯的職銜任宜州刺史。先前宇文泰在渭北田獵,命竇熾與宇文護分別射殺奔走的野兔,竇熾射得十七隻,宇文護僅十一隻。宇文護為此感到羞恥,因而嫌棄他。這時,竇熾又因為武帝宇文邕年齡已經長大,因而勸宇文護將朝政歸還武帝掌管,宇文護很是惱恨他,所以降低了他的職務。宇文護被武帝處死後,征拜他為太傅。

文帝為丞相,拜羅儀同,常置左右。既受禪,詔追贈羅父。其諸弟以羅母沒齊,先無夫人號,不當承襲。上以問後,後曰:“羅誠嫡長,不可誣也。”於是襲爵趙國公。以其弟善為河內郡公,穆為金泉縣公,藏為武平縣公,陀為武喜縣公,整為千牛備身。擢拜羅為左領左右將軍,遷左衛將軍,前後賞賜不可勝計。出為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征拜左武衛大將軍。煬帝嗣位,改封蜀國公。未幾卒官,諡曰恭。
他為朝中元老,名高望隆,軍中大事,武帝常與他商議。他曾經患病,周武帝親自到家中去探視,並賜給他貴重的藥品。武帝在大德殿商議討伐北齊,竇熾年紀已經高邁,仍扼腕慷慨陳詞:“我雖然已年邁老朽,請求披堅執銳,願首先與敵人交戰,再看一看那些凶惡的人怎樣被殺戮。廓清環宇,到天下四方觀風問俗。登上山嶽祭拜天地,宣告大功告成,然後閉目屏氣,魂歸黃泉,不再有什麼遺憾。”武帝很是鼓勵他雄壯豪邁的誌氣,便任他的二兒子武當公竇恭為左二軍總管。北齊被平定之後,武帝與竇熾一起遊遍相州的齊國宮殿,他向武帝拜賀說“:陛下您真不辜負先帝的遺命啊!”武帝異常歡喜,晉封他為上柱國。

子纂嗣,位河陽都尉。
宣政元年(578),他兼任雍州刺史。周宣帝營建東京洛陽,命竇熾任京洛營作太監,宮殿苑林的布局規劃,都由他來決定。大象初年,朝廷將樂陵縣改為他的食邑,戶數和過去一樣。楊堅任宰相輔助北周朝政,停止了洛陽宮殿的興建,竇熾請求回朝。尉遲迥舉兵反叛,他便移入金墉城,與洛州刺史、平涼公元亨同心協力,共同把守,暫時負責鎮守洛陽。相州被平定,他才回到朝廷。隋文帝剛任宰相時,朝中百官都勸竇熾稱帝,他認為自己世代受朝廷恩惠,便不肯接受。人們都崇敬他的節操。隋文帝楊堅即皇帝位,封他為太傅,給他特殊的禮遇,他上朝參拜天子,可以不報自己的姓名。開皇四年(584)八月,竇熾去世,享年七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諡號為恭。

纂弟武都,大業末,亦為河陽都尉。
賀蘭祥,字盛樂。他的祖先與北魏一起興起,有一個叫乞伏的人,任賀蘭的莫何弗,因而以地為姓。後代的子孫有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入伍鎮守武川的,便在那裏定居。賀蘭祥的父親賀蘭初真從小就很出名,被鄉親們所看重,娶了魏文帝的姐姐建安長公主為妻。保定二年(562),朝廷追贈賀蘭初真為太傅、柱國、常山郡公。

庶長子開遠。宇文化及之弑逆也,裴虔通率賊入成象殿,宿衛兵士皆從逆。開遠時為千牛,與獨孤盛力戰合下,為賊所執,賊義而舍之。
賀蘭祥十一歲就失去父親,居喪完全合乎禮儀的要求。在舅父家長大,尤為周文帝宇文泰所寵愛。雖然常在戎馬逆旅中度過,舅父卻不斷為他延請儒生授業,教他讀《詩》、《書》、《左傳》。宇文泰初入關時,他與晉公宇文護都在晉陽,後來,宇文泰才派人將他們接去。他脫去布衣,被朝廷征用。他從小頗有膽量,誌在建功立業。不久被提拔,補任都督,常在宇文泰的帳下。他跟隨宇文泰平定侯莫陳悅。魏孝武帝入關,積累前後功勳,被封為撫夷縣伯。他還跟隨宇文泰進攻潼關,俘獲東魏將領薛長儒,又攻克回洛城。歸來後被封為左右直長,晉封爵位為公。

善字伏陀。幼聰慧,善騎射,以父勳,封魏寧縣公。魏廢帝元年,又以父勳,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長城郡公。周孝閔帝踐阼,除河州刺史。以父負釁,久廢於家。保定三年,乃授龍州刺史。天和六年,襲爵河內郡公。從帝東討,以功授上開府。尋除兗州刺史,政在簡惠,百姓安之。卒於州,贈持節、柱國、五州諸軍事、定州刺史。
大統九年(543),他跟隨宇文泰在邙山與東魏軍隊交戰,被升任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封為侍中。大統十四年,被朝廷任命為都督、荊州刺史,晉封爵位為博陵郡公。以前,他曾代行荊州刺史職務,雖然不到一個月,卻頗有政績。這時重新上任,百姓很安心。因此,漢水以南流離失所的百姓都背著行李投奔他的人,每天都有一千多,遠近的蠻族也無不歸順。他隨時安撫接納,都得到他們的歡心。時值盛夏驕陽,他親自巡視境內各地,看見有人發掘古墓,暴露的骸骨遍地都是,便對守令說:“這怎麼是仁者為政應該出現的情況呢!”命人趕快收葬。當天下起大雨,這年獲得豐收。荊州境內有許多古墓,當地居民相沿成俗,喜歡挖掘,這時便自動停止。他雖然與宇文泰關係親密,性情卻很清簡素淨。荊州南接襄陽,西連岷蜀,出產的物品大多珍貴奇異。西魏已與南梁通好,貨物往來,公私的饋贈,他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嶽陽王蕭鮞欽佩他的人品風貌,便贈給他竹製的屏風、粗細不等的葛布,以及經史類的書籍。他難以違背蕭鮞的心意,接受了之後就交給所司。宇文泰後來聽說後,又都拿來賞賜給他。大統十六年,朝廷授予他大將軍銜。宇文泰考慮到涇水與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壩堤堰已經被毀壞,便命他負責修建富平堰,開挖渠道,引來河水,向東注入洛陽。工程完成之後,人民大獲其利。西魏廢帝二年(553),他任華州刺史。後來改華州為同州,朝廷仍任命他為刺史。不久,朝廷又封他為尚書左仆射。文官製度建立,朝廷授他為小司馬。

子覽嗣,位右候衛大將軍。大業末卒。
孝閔帝稱帝,廢魏建周,晉封他為柱國、大司馬。這時,晉公宇文護執掌朝政,他們是中表親戚,從小又相親相愛,所以,軍國大事,宇文護都與他商量。誅殺趙貴,廢除孝閔帝,賀蘭祥都起了很大作用。

陀字黎邪。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十餘年,宇文護誅,始歸長安。隋文帝禪,拜上開府、領左右將軍,累轉延州刺史。
武成初年,吐穀渾進犯北周的許多州郡,朝廷派他與宇文貴統兵討伐。他便派他的軍司起草給吐穀渾的文告,與吐穀渾的廣定王、忠留王等交戰,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因而,攻占了吐穀渾的洮陽、洪和兩座城池,把這片地方改為洮州。他撫慰西部的百姓,整頓部隊,返回北周。他被晉封為涼國公。去世,被贈封為太師、同、岐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號為景。

陀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貓鬼,已殺其舅郭沙羅,因轉入其家。上微聞而不信。會獻皇後及楊素妻鄭氏俱有疾,召醫視之,皆曰:“此貓鬼疾。”上以陀,後之異母弟,陀妻,楊素之異母妹,由是意陀所為。陰令其兄左監門郎將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諷陀,陀言無有。上不說,左轉遷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熲、納言蘇威、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雜案之。陀婢徐阿尼言:本從陀母家來,常事貓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貓鬼每殺人者,所死家財物潛移於畜貓鬼家。陀嚐從家中索酒,其妻曰:“無錢可酤。”陀因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錢。”阿尼便咒之,居數日,貓鬼向素家。後上初從並州還,陀於園中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皇後所,使多賜吾物。”阿尼複咒之,遂入宮中。楊遠乃於門下外省遣阿尼呼貓鬼,阿尼於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曰:“貓女可來,無住宮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牽拽者,雲貓鬼已到。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興,殺其人,可以絕矣。”上令犢車載陀夫妻,將賜死於其家。陀弟司勳侍中整詣闕求哀,於是免陀死,除名,以其妻楊氏為尼。先是有人訟其母為人貓鬼所殺者,上以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詔誅被訟行貓鬼家。陀未幾而卒,
閻毗,七歲繼承父親閻慶的爵位為石保縣公。長大之後,儀表容貌矜持威嚴,十分喜好經史。曾向蕭該學習《漢書》,粗通書中大義。會寫篆書,草書和隸書更為擅長,成為當時的妙品。周武帝見了很高興,命將清都公主嫁給他。宣帝即位,封他為儀同三司。

煬帝即位,追念舅氏,聽以禮葬。乃下詔贈正義大夫。帝意猶不已,複贈銀青光祿大夫。二子,延福、延壽。
楊堅受禪稱帝建隋,他靠技藝跟隨東宮太子楊勇,多次用華麗的東西取悅於皇太子,因此很被信任,太子常常在隋文帝麵前稱讚他。不久,他被封為車騎將軍,負責守衛東宮。隋文帝曾派高赹在龍台澤檢閱軍隊,各軍隊伍多不整齊,惟有他指揮的這支隊伍肅穆齊整。高赹奏報文帝,特賞賜給他絲帛以資鼓勵。不久,任太子宗衛率長史,很快又封為上儀同。太子所賞玩的東西,大多是他送給的。太子被廢除後,他因此被打了一百杖,與妻子都淪為官府的奴婢。兩年後獲免。

陀弟整,位幽州刺史。大業初,贈金紫光祿大夫、平鄉侯。
煬帝楊廣繼承帝位,大修軍械武器。因為閻毗靈活工巧,讓他練習舊有的技能,下詔封給他官職,不久任命他為朝請郎。根據他的建議,帝王乘坐的車轎的樣式,多有改造。不久,提拔他為部郎。

竇熾,字光成,扶風平陵人,後漢大鴻臚章之後也。章子統,靈帝時為雁門太守,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後魏南徙,子孫因家代,賜姓紇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遠將軍,以熾著勳,贈少保、住國大將軍、建昌公。熾性嚴明,有謀略,美須髯,身長八尺二寸。少從範陽祁忻受《毛詩》、《左氏春秋》,略通大義。善騎射,膂力過人。魏正光末,北鎮擾亂,乃隨略避地定州,投葛榮。榮欲官略,略不受。榮疑其有異誌,遂留略於冀州,將熾及熾兄善隨軍。及爾硃榮破葛榮,熾乃將家隨榮於並州。時葛榮別帥韓婁等據薊城不下,以熾為都督,從驃騎將軍侯深討之。熾手斬婁,以功拜揚烈將軍。
煬帝曾大肆準備車駕,嫌從屬的車子太多,對閻毗說:“先帝時,從屬的車子隻有十二輛,也能滿足需要。現在定為八十一輛,用牛駕車,不足以增加禮樂典章製度,我也減去一些,究竟多少合適呢?”閻毗說:“我開始確定這個數目,與宇文愷一起參考舊例,根據漢代胡伯安、蔡邕等人的定議,屬車為八十一輛。這個數字起始於秦,後來便成了定式。所以,張衡在他的文賦中說:‘屬車九九。’天子的車駕,三分減一,為三十六輛,這是漢代的製度。另外,據南劉宋孝建年間有司奏議,說晉遷至江東,天子的車駕隻有五輛,尚書令建平王劉宏說:‘天子的車駕有八十一輛,含義包括九國。三十六輛,是沒有根據的。江東隻設五輛,勤儉但不合禮儀。但是帝王按規定所需要的旗幟的數目,以及皇冠上的玉石,都用十二這個數字,現在應該沿用,設車駕十二輛。’先帝平定南陳,因此襲用南朝的製度。現在根據往古的製度,天子出行時的大駕按照秦製,小駕依據宋法,以有差別。”煬帝說:“何必用秦時的製度!大駕三十六輛為宜,法駕為十二輛,小駕除去。”閻毗精心探究過去的舊例,都像這一樣。

魏孝武即位,蠕蠕等諸蕃並遣使朝貢,帝臨軒宴之。有鴟飛鳴於殿前,帝素知熾善射,固欲矜示遠人,乃給熾禦箭兩隻,命射之,鴟乃應弦而落,諸蕃人鹹歎異焉。帝大悅。尋隨東南道行台樊子鵠追爾硃仲遠,仲遠奔梁。時梁主又遣元樹入寇,據譙城。子鵠令熾擊破之,封行唐縣子,尋進爵上洛縣伯。時帝與齊神武構隙,以熾有威重,堪處爪牙任,拜閣內大都督,遷硃衣直閣,遂從帝西遷。仍與其兄善至城下,與武衛將軍高金龍戰於千秋門,敗之。因入宮城,取禦馬四十匹並鞍勒,進之行所。帝大悅。賜熾及善駿馬各二匹,駑馬十匹。
長城一役,他總理其事。煬帝到北嶽恒山祭奠,命他建立祭壇。不久,他任殿內丞,隨從煬帝到達張掖城。高昌國國王到煬帝的臨時住所朝拜,煬帝命閻毗持符節迎接,並將他護送到東都洛陽。不久,因母親去世離職,喪期未完,朝廷便命他複職任事。煬帝準備發動征遼戰役,從洛口開挖渠道抵達涿郡,以通漕運。閻毗奉命督管這項工程。第二年,兼任右翊衛長史,負責營建臨朔宮。大軍征討遼東時,他以原來的官職領武賁郎將的職務,負責煬帝的護衛。這時隋軍圍攻遼東城,煬帝命他到城下宣讀朝廷的諭旨,敵兵的弓箭紛紛射來,流矢射中他乘坐的馬,他麵色不變,意氣昂揚,大聲宣讀完了才離去。他又遷任為殿內少監,兼領將作少監。後來,又隨從煬帝攻打遼東。適逢楊玄感反叛,煬帝撤軍,他隨軍到達高陽郡,去世。煬帝極為痛惜,贈封他為殿內監。

大統元年,別封真定縣公。從周文帝禽竇泰,複弘農,破沙苑,皆有功。河橋之戰,諸將退走,熾時獨從兩騎,為敵人追至芒山。熾乃下馬,背山抗之。俄而敵眾漸多,矢下如雨,熾騎士所執弓,並為敵人所射破。熾乃總收其箭以射之,所中人馬,應弦而倒。敵乃相謂曰:“得此三人,未足為功。”乃稍引退。熾因其怠,遂突圍得出。又從太保李弼討白額稽胡,破之。
權景宣,字暉遠,天水顯親人。他的父親權曇騰,魏時任隴西郡守,去世後贈封為秦州刺史。

高仲密以北豫州來,熾從周文援之。至洛陽,會東魏人據芒山為陣,周文命留輜於瀍曲,率輕騎奮擊,中軍與右軍大破之,悉虜其步卒。熾獨追至石濟而還。大統十三年,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出為涇州刺史,蒞職數年,政號清靜。改封安武縣公。
景宣少小聰明穎悟,有氣概俠骨,同宗的人都對他驚異和歎服。十七歲時,魏行台蕭寶夤看見他深感驚奇,上表請求朝廷加封他為輕車將軍。蕭寶夤失敗後,他重歸鄉裏。周文帝宇文泰平定隴右,提拔他任行台郎中。孝武帝西遷後,封他為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後又加封為平西將軍、秦州大中正。大統初年,他轉任祠部郎中。他通曉用兵的方法,又有智謀膽略。跟隨宇文泰攻克弘農,打破沙苑的敵軍,他都衝鋒陷陣。被任為外兵郎中,跟從開府於謹援救洛陽,他負責督促征收糧草,軍隊的供應源源不斷。

魏廢帝元年,除原州刺史。熾抑挫豪右,申理幽滯,在州十載,甚有政績。州城北有泉水,熾屢經遊踐,嚐與僚吏宴於泉側,因酌水自飲,曰:“吾在此州,唯當飲水而已。”及去職後,人吏感其遺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懷之。恭帝元年,進爵廣武郡公。屬蠕蠕寇廣武,熾與柱國趙貴分路討之。蠕蠕引退,熾度河至麹伏川追及,大破之。武成二年,拜柱國大將軍。周明帝以熾前朝舊臣,勳望兼重,欲獨為造第。熾辭以天下未平,幹戈未偃,不宜輒發徒役,周明不許。尋而帝崩,事方得寢。
當時,洛陽剛被收複,準備修繕宮殿,他率領三千工役,先外出采運材料。適逢東魏軍隊到來,司州刺史元季海等人因敵眾我寡,獻城投降,因而道路被堵塞。景宣率領二十名騎兵且戰且走,跟隨的騎兵傷亡殆盡。他匹馬單槍突破包圍,手斬數名敵兵,飛馳而去才免於一死,到一戶人家躲藏起來。他認為這樣長久藏匿不出不是辦法,便假托宇文泰的名義發布文告,招募五百多人,保衛宜陽,並揚言大軍馬上就會來到。東魏將領段琛等人率軍隊來到九曲,害怕景宣而不敢前進。他怕段琛弄清了自己的虛實,便帶著心腹詐稱前去迎接大軍,因而得以逃回西魏。路上與儀同李延孫相遇,一起攻克孔城。洛陽以南的許多地方,很快表示歸附。宇文泰留他守衛張白塢,統領東南的義軍。東魏將領王元軌入據洛陽,他與李延孫等人率兵將王元軌趕走。因立功被封為大行台左丞。他又率軍進駐宜陽,攻打襄城,一舉克服,生擒東魏太守王洪顯。宇文泰嘉獎他,將他調入朝廷,記錄他前後立下的戰功,封他為顯親縣男,命他任南陽太守。南陽郡緊鄰敵境,舊有的製度規定征集民夫守護三十五個軍事據點,農桑因而荒廢,而奸詐刁惡之徒卻乘機竊發。他上任後,將三十五處設防全部撤除,隻修起城樓,準備許多戰守的器械,盜賊因而銷聲匿跡,人民得以安心農桑。百姓讚美他,立碑歌頌他的功德。宇文泰特意賞賜給他許多糧食布匹,以表彰他的才能。後遷任廣州刺史。

保定元年,進封鄧國公,邑一萬戶,別食資陽縣一千戶,收其租賦。天和五年,自大宗伯為宜州刺史。先是周文田於渭北,令熾與晉公護分射走兔,熾一日獲十七頭,護十一頭。護恥不及,因以為嫌。至是,熾又以周武年長,有勸護歸政之議,護惡之,故左遷焉。及護誅,征拜太傅。
侯景獻出黃河以南土地前來歸附,權景宜與仆射王思政前來負責接收處理。不久,侯景又向南朝投降。因為恐怕東魏來收複侯景獻出的土地,朝廷命景宣為大都督、豫州刺史,鎮守樂口。東魏也派張伯德任刺史。張伯德派他的將領劉貴平率領本部人馬和山蠻,多次前來進攻。景宣的軍隊不滿千人,隨機應變,奮勇反擊,劉貴平被迫撤退。朝廷又授予他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潁川被東魏攻陷,宇文泰認為樂口等地的道路被敵兵切斷,命令西魏的人馬全部撤回。襄州刺史在撤退時,因部伍零亂受到懲罰。權景宣卻號令嚴明,軍旅整齊威武,所部全都撤回,因此受到獎賞。他仍留下來鎮守荊州,同時,朝廷把亞鳥南的事情也全部委托給他。

熾既朝之元老,名望素隆,至於軍國大謀,常與參議。嚐有疾,周武帝幸其第問之,因賜金石之樂。其見禮如此。帝於大德殿將謀伐齊,熾年已衰老,乃扼腕曰:“臣雖朽邁,請執幹櫓,首啟戎行。得一睹誅翦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嶽告成,然後歸魂泉壤,無複餘恨。”帝壯其誌節,遂以熾第二子武當公恭為左二軍總管。齊平之後,帝乃召熾曆觀相州宮殿。熾拜賀曰:“陛下真不負先帝矣。”帝大悅,進位上柱國。
早先,南梁嶽陽王蕭鮞準備獻出襄陽歸順西魏,便率兵進攻駐紮在江陵的梁元帝。蕭鮞的叛將杜岸乘襄陽空虛突然進襲。權景宣便率三千騎兵幫助蕭鮞。蕭鮞因此將妻子王氏和兒子蕭寮送給景宣以作人質。景宣又與開府楊忠進攻梁將柳仲禮,攻克安陸、隨郡。過了很久,隨州城的居民吳士英殺死西魏派來的刺史黃道玉,因而聚為賊寇。他認為吳士英不過是一個毛賊,可以用計謀賺取他。如果聲討他的罪惡,恐怕與他共同為惡的人太多。他寫給吳士英一封書信,假稱黃道玉凶惡殘暴,將他殺死是吳士英的一大功勞。吳士英等人果然相信,便相率來歸。他將他們逮捕殺戮,又擒獲了他們的黨羽。他又率兵進攻應城,攻克並俘獲敵將夏侯珍洽。於是,應、禮、安、隨等地全被平定。朝廷商議,認為他在南部邊疆很有威望,便授予他並、安、郢、肆、新、應六州諸軍事、並州刺史。不久晉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任為侍中,兼督領江、北司二州諸軍事,晉封爵位為伯。唐州蠻人田魯嘉自號為豫州伯,引來齊兵,禍害當地百姓。他領兵將田魯嘉俘獲,把他占領的地方設置為郡。南梁定州刺史李洪遠先降又叛,景宣厭惡他的三心二意,暗中派兵將他打敗,抓獲他的全家和將士。他僥幸脫逃。從此,蠻族首領都被震懾而歸服,沒有人敢再背叛。

宣政元年,兼雍州牧。及周宣營建東京,以熾為京洛營作大監,宮苑製度,皆取決焉。大象初,改食樂陵縣,邑戶如舊。隋文帝入輔政,停洛陽宮作,熾請入朝。屬尉遲迥舉兵,熾乃移入金墉,與洛州刺史、平涼公元亨同心固守,仍權行洛陽鎮事。相州平,熾方入朝。屬文帝初為相國,百僚皆勸進,自以累世受恩,遂不肯署箋,時人綿高其節。及帝踐極,拜太傅,加殊禮,讚拜不名。開皇四年八月薨,時年七十八。贈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諡曰恭。
天和初年,朝廷命他為荊州刺史,總管十七州諸軍事,晉爵為千金郡公。南陳湘州刺史華皎率州投降,上表請求北周派兵援助。朝廷命景宣率水軍接應。他來到夏口,陳朝的兵馬已經到來。他因為受朝廷重用厚待,便驕傲自大,放縱自為;接受賄賂,為所欲為;指揮軍隊,朝令夕改。將士們十分憤怒,不肯聽從他的指揮,更不願為他賣命。兩國水軍一交鋒,周軍就敗北奔逃,戰船器杖,幾乎全部丟失。這時衛公宇文直統率各路人馬,因權景宣失敗,想以軍法處治。朝廷不忍心給他加罪,派使者到軍中將他赦免。不久他有病去世。

熾事親孝,奉諸兄以悌順聞。及其望位隆重,而子孫皆處列位,遂為當時盛族。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