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五十六

豆盧寧子勣孫毓楊紹子雄王雅子世積韓雄子禽賀若敦子弼弟誼
韓禽,字子通,從小就慷慨大度,以膽略著稱。容貌魁偉,有英雄豪傑的儀表。又喜歡讀書,博覽經史子集,對各家的學說都能掌握大旨。宇文泰見到他很是驚異,命他與自己的兒子們在一起。他因建立軍功遷任儀同三司,繼承父爵為新義郡公。

豆盧寧,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後也。高祖勝,以燕。皇始初歸魏,授長樂郡守,賜姓豆盧氏。或雲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又雲避難改焉,未詳孰是。父萇,魏柔玄鎮將,有威重,見稱於時。武成中,以寧勳,追贈柱國大將軍、少保、涪陵郡公。寧少驍果,有誌氣,身長八尺,美姿容,善騎射。魏永安中,以別將隨爾硃天光入關。以破萬俟醜奴功,賜爵靈壽縣男。嚐與梁定遇於平涼川,相與肄射,乃相去百步懸莎草以射之,七發五中。定服其能,贈遺甚厚,天光敗,從侯莫陳悅。及周文討悅,寧與李弼來歸。
開皇初年,隋文帝暗懷吞並江南的雄心大誌,命韓禽為廬州總管,把平定南陳的重任委托給他,敵人很懼怕他。隋軍大舉討伐陳朝,朝廷命韓禽為先鋒。他帶領五百人晚上渡過長江,進攻采石。南陳守衛的兵士都喝醉了酒,他輕易攻下采石。然後進攻姑蘇,半天時間就已攻取。然後進軍新林,江南父老平常聽說過韓禽的威信,到軍門拜謁他的人絡繹不絕。陳朝的將領樊巡、魯世真、田瑞等人相繼投降。晉王派行軍總管杜彥與他合軍一處。南陳後主陳叔寶派領軍蔡征守衛朱雀門,聽說韓禽率軍將要到來,陳軍畏懼潰逃。陳將任蠻奴被賀若弼打敗,丟棄軍隊向韓禽投降。韓禽率精銳騎兵直入朱雀門,陳軍想要抵抗,任蠻奴嗬斥他們說:“我已投降,你們何必再戰!”陳軍一哄而散。金陵被平定,抓住了陳叔寶。這時賀若弼也立有功勞,文帝下詔給晉王說“:韓禽和賀若弼是我委派的,都符合我的心意。他們以名臣的功勳完成了統一天下,尋求太平的大業。天下最盛大的事情,哪還能超過這一件呢!”又給韓、賀二人下詔說:“你們伸張國威於萬裏之外,傳播朝廷教化於東南一隅,使那裏的百姓都從水深火熱之中脫離出來,數百年的亂臣賊子旬日之間被摧毀廓清,這是你們獨有的功勞。”

孝武西遷,以奉迎勳,封河陽縣伯,後進爵為公。從禽竇泰,複弘農,破沙苑,除衛大將軍、兼大都督。大統七年,從於謹破稽胡帥劉平伏於上郡。及梁定反,以寧為軍司,監隴右諸軍事。賊平,進位侍中、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九年,從周文迎高仲密,與東魏戰於芒山。遷左衛將軍,進爵範陽郡公。十六年,拜大將軍。羌帥傍乞鐵匆及鄭五醜等反叛,寧討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陽郡公,遷尚書右仆射。周孝閔帝踐祚,授柱國大將軍。武成初,出為同州刺史。遷大司寇,進封楚國公,邑萬戶,別食鹽亭縣一千戶,收其租賦。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屬大兵東討,寧輿疾從軍。薨於同州。贈太保、十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曰昭。
回到京城,賀若弼與韓禽在文帝麵前爭奪功勞,賀若弼說:“我在蔣山死戰,打破陳軍的精銳部隊,擒獲他們勇猛的將領,弘揚了大隋的威武雄風才得以平定陳國。韓禽沒有怎麼與敵兵交戰,功勞怎麼能跟我相比!”韓禽說“:我奉陛下聖旨,讓我與賀若弼一同攻取南陳首都。賀若弼竟然先期出發。逢賊必戰,不知變通,所以使得很多將士陣亡和受傷。我率五百名輕騎,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任蠻奴,擒獲陳叔寶,占據了陳國的府庫,搗毀了他們的巢穴。賀若弼到晚上才扣打金陵的北掖門,我開門讓他進來。他贖罪還來不及,怎麼能與我相比呢!”隋文帝說“:你們二位都立有上等功勳。”於是給他們晉位為上柱國,賞賜物品八千段。有司劾奏韓禽放縱士卒在南陳宮中奸淫,他因此坐罪,不得被封為國公與食邑。

初,寧未有子,養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讚,親屬皆請讚為嗣。寧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遂以勣嗣。時以此多之。及寧薨,勣襲爵。
後來突厥人來朝拜,隋文帝問他:“你聽說江南陳國的天子嗎?”突厥人答道“:聽說過。”文帝命人引突厥人到韓禽麵前,說:“這就是活捉陳國天子的那個人。”韓禽嚴厲地看了他一眼,突厥人惶恐不安,不敢仰視。

勣字定東。生時,周文親幸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軍,周文因字曰定東。勣聰悟,有器局。初以勳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授稍伯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改封丹陽郡公。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遊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齊王憲納勣妹為妃,恩禮愈厚。武帝嗣位,渭源燒當羌因饑作亂,以勣有才略,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大致祥瑞。烏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烏翔止前,乳子而後去,有白狼見於襄武,人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人夷,神烏來翔。”百姓因號其泉曰玉漿泉。後丁父艱,毀瘁過禮。襲爵楚國公。大象二年,累遷利州總管,尋拜柱國。隋文帝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將達奚惎等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梁睿軍且至,賊解去,授上柱國,賜一子爵中山縣公。開皇中,為夏州總管。帝以其家貴盛,勳效克彰,後為漢王諒納其女為妃,恩遇彌厚。七年,追守利州功,詔食始州臨津縣邑千戶。十年,以疾徵還京師,詔諸王並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卒,諡曰襄。
賀若弼,字輔伯,河南洛陽人,賀若敦之子。他少年就胸懷大誌,既英勇無比,弓馬嫻熟,又善於寫作,博涉典籍,文武兼備,頗有聲望。周齊王宇文憲聽說後對他十分欽佩,聘請他作記室。他與韋孝寬一起攻伐陳國,連克十餘城,大多是出於他的計謀。

子賢嗣。位顯州刺史、大理少卿、武賁郎將。次子毓。
楊堅代周立隋,決心平定江南,訪察可以擔當此任的將領。高赹推薦賀若弼有文韜武略,於是朝廷封他為吳州總管,把平定南陳的事委托給他。他欣然接受,以平陳為己任。

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氣節。漢王諒出鎮並州,毓以妃兄為王府主簿。以征突厥功,授儀同三司。及煬帝即位,諒納諮議王頍謀作亂。毓苦諫不從,因謂其弟懿曰:“吾匹馬歸朝,自得免禍。此乃身計,非為國也。今且偽從,以思後計。”毓兄顯州刺史賢言於帝曰:“臣弟毓素懷誌節,必不從亂,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裏,諒不足圖也。”帝許之。賢密遣家人齎敕書至毓所,與之計。諒將往介州,令毓與總管屬硃濤留守。毓與濤議拒之,濤拂衣不從,毓追斬之。時諒司馬皇甫誕以諫被囚,毓出之,與協計,及開府,盤石侯宿勤武等閉城拒諒。部分未定,有人告諒。諒攻之,城陷,見害,時年二十八。諒平,贈大將軍,封正義縣公,諡曰湣。
開皇九年(589),隋軍大舉進攻陳國,賀若弼被任命為行軍總管。即將渡江,他用酒祭奠,並祝告說“:我親自接受朝廷的謀略,向遠方弘揚大隋的國威。如果我傳播福善製止禍害,請江神讓大軍順利渡過;如果我的行為違背原來的心願,讓我葬身魚腹,死且不悔。”這之前,他讓沿江防守的兵士每次換防的時候,一定要聚集在曆陽。隋軍於是到處遍插旌旗,營幕遍野都是。陳人認為隋朝的大批人馬到來,便調集全國的人馬。後來弄清楚是防守長江的士兵換防,陳軍又被遣散駐防。以後習以為常,不再防備。這時,賀若弼突然率大軍過江,陳人沒有發覺。隋軍首先進攻陳國的南徐州,一舉攻克,俘獲刺史黃恪。隋軍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一名軍士到民間買酒,賀若弼立即將他斬首。大軍進屯蔣山的白土岡,陳將魯廣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孔範、蕭摩訶等人率勁旅抵禦。田瑞首先向隋軍進攻,將隋軍擊退。魯廣達等人揮軍相繼前進,隋軍一再退卻。賀若弼估計陳將正誌得意滿,而他們的兵士卻精疲力竭,於是督促隋軍將士拚死奮戰,把陳軍打得大敗。他率軍從北掖門進入金陵,這時韓禽已抓獲陳國後主陳叔寶。他到來後,喊陳叔寶出來見麵,叔寶惶恐畏懼,汗流滿麵,雙腿顫栗,一再叩拜。賀若弼對他說“:小國的國君對大國的公卿下拜,也符合禮節。進入我朝也不失作一個歸命侯,不要恐懼。”

子願師嗣。拜儀同三司。大業初,行新令,五等並除。未幾,帝複下詔改封雍丘侯,複以願師襲。
他忿恨自己沒有親自俘獲陳叔寶,於是與韓禽相詬罵,並拔刀相見。他命蔡征替陳叔寶起草投降詔書,命陳叔寶坐上騾車到自己營中來,事情沒有成功。隋文帝聽說他立有大功,十分高興,下詔表揚。晉王楊廣認為他提前與陳軍決戰,違抗了軍令,於是把他交給主管軍法的官吏去處治。隋文帝趕快召見他,見麵後極盡歡迎和慰勞,說:“收複三吳,是你的功勞啊。”讓他登上禦座,賞賜物品八千段,加封上柱國,晉爵為宋國公,賜給襄邑食邑三千戶,又把陳叔寶的妹妹賜給他為妾,還封他為右領軍大將軍。

讚以寧勳,建德初,賜爵華陰縣侯。累遷開府儀同大將軍,進爵武陽郡公。
他認為自己的功名在朝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詡。不久楊素任右仆射,他仍為將軍,所以甚感不平,怒形於色,因此被免去官職,從此他的怨氣更大。以後數載,朝廷將他關進監獄。隋文帝問他:“我命高赹、楊素為宰相,你卻經常宣揚說這兩個人隻會吃飯,是什麼意思?”他答“:高赹,是我的舊友;楊素,是我舅父的兒子。我都知道他們的為人,實在說過這些話。”公卿大臣們奏報他怨恨朝廷,罪當處死。隋文帝對他說:“大臣們執法不移,你可自己尋求不死的辦法。”他說“:我依靠您的神威,率領八千人馬渡江,擒獲陳叔寶,想依靠這點功勞求活。”文帝說:“這已格外賞賜過你,何必再談起!”他說:“平陳的時候,朝臣們不同意我去。我卻盡心報國,已蒙皇上格外給予重賞,現在還望格外給我活命。”接著,文帝低頭徘徊好幾天,因愛惜他的功勞,特令將他除名免官。一年多後,又恢複了他的爵位。文帝已忌諱他,不再任命他的職務,然而每次賜宴,對他仍禮遇甚厚。

永恩少有識度,與寧俱歸周文。以迎孝武功,封新興伯。屢從征討,皆有功,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孝閔帝踐祚,授鄯州刺史,改封沃野縣公。保定元年,入為司會中大夫。寧封楚國公,請以先封武陽郡三千戶益沃野之封,詔許焉。卒於官。贈少保,諡曰敬。子通嗣。
開皇十九年(599),隋文帝在仁壽宮宴請王公大臣,命賀若弼寫五言詩。他寫的詩蘊含著怨憤,文帝看完後寬容了他。第二年春,他又獲罪,在被拘押的地方,依然吟誦詩詞。文帝斥責他說:“人有性情善良卻行為惡劣的。賀若弼的作惡與善行一同出現。他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為是而誹謗別人的心太猛,蔑視朝廷的心太猛。過去在北周時,就教他的兒子謀反,他的心難道始終不能改變嗎?”一天,文帝對侍臣說:“剛準備平陳時,賀若弼對高赹說:‘陳叔寶可以平定。我會不會像俗語說的,高鳥盡,良弓藏呢?’高赹說:‘一定不會。’平陳以後,他向朝廷索要內史的官職,又索要仆射。我對高赹說:‘功臣適宜授給勳爵,不應參與朝政。’賀若弼後來對高赹說:‘皇太子我說什麼他聽什麼,沒有不盡心的。你終久必定要得力於我的幫助,這是多麼深厚的情誼啊!’他想鎮守廣陵,又請求任荊州總管,都是他作亂的表現,真是始終不知悔改呀。”

通字平東,一名會,弘厚有器局。在周,以父功賜爵臨貞縣侯,改封沃野縣公。位開府、北徐州刺史。開皇初,進爵南陳郡公,尚隋文帝妹昌樂縣長公主。曆定相二州刺史、夏洪二州總管,並以寬惠稱。卒官。諡曰安。子寬嗣。
楊廣為東宮太子,曾經問賀若弼:“楊素、韓禽、史萬歲三人都是良將,他們誰優誰劣?”他答道:“楊素是員猛將,但不是有計謀的將領;韓禽是員戰將,但不是統領千軍萬馬的帥將;史萬歲是員指揮騎兵的將軍,不是指揮三軍的大將。”楊廣又問“:那麼誰是大將呢?”他頓首而拜說“:隻有靠殿下您去選擇了。”他的意思是以大將自詡。煬帝楊廣即位後,他更加被疏遠和忌諱。大業三年(607),他跟隨煬帝北巡到達榆林。當時煬帝命搭起很大的帳篷,下麵可以坐下數千人。煬帝召來突厥的啟人可汗以宴饗他。賀若弼認為太奢侈,與高赹、宇文瞖等人私下議論這次行動的得失。被人告發,竟因此坐罪被殺,時年六十四歲。妻子淪為官府的奴婢,家中的其他人被流放到邊遠的地方。

楊紹,字子安,弘農華陰人也,祖興,魏新平郡守。父國,中散大夫。紹少慷慨有誌略,屢從征伐,力戰有功。普泰初,封平鄉縣男。大統元年,進爵冠軍縣公。四年,為鄜城郡守。紹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鄜州刺史,賜姓叱呂引氏。周孝閔帝踐祚,進爵儻城郡公,位大將軍。卒,贈成、文等八州刺史。諡曰信。子雄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