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十三

古弼張黎劉潔丘堆娥清伊乙瑰周幾豆代田車伊洛王洛兒車路頭盧魯元陳建來大幹宿石萬安國周觀尉撥陸真呂洛拔薛彪子子琡尉元慕容白曜和其奴苟頹宇文福
古弼,代地人,從小就忠實、謹慎,擅長騎馬、射箭。起初,他當獵郎,在門下省奏事時,以機敏正直得到稱譽。明元帝為嘉獎他正直而有用,便以筆譬直,賜名“筆”,後來才改名為弼,意思是他有輔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與劉潔等人分管機要,向皇帝奏百事。

古弼,代人也。少忠謹,善騎射。初為獵郎,門下奏事,以敏正稱。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賜名曰筆。後改名弼,言其有輔佐才也。令典西部,與劉潔等分綰機要,敷奏百揆。太武即位,以功拜立節將軍,賜爵靈壽侯。曆位侍中、吏部尚書,典南部奏事。後征馮弘。弘將奔高麗,高麗救軍至,弘乃隨之,令婦人被甲居中,其精卒及高麗陳兵於外。弼部將高苟子擊賊軍。弼酒醉,拔刀止之,故弘得東奔。太武大怒,黜為廣夏門卒。尋複為侍中,與尚書李順使涼州。賜爵建興公,鎮長安,甚有威名。及議征涼州,弼與順鹹言涼州乏水草,不宜行,帝不從。既克姑臧,微嫌之,以其有將略,弗之責。
太武帝即位後,古弼因功被拜為立節將軍,賜爵為靈壽侯。曆任侍中、吏部尚書,主管南部奏事。後來古弼征伐馮弘,馮弘要去投奔高麗,高麗派來了救兵,救兵來到,馮弘便跟隨他們前往,並讓婦女穿著盔甲藏在軍隊中間,他的精銳士卒和高麗軍隊在外麵。古弼的部將高苟子攻打馮弘及高麗軍隊。當時古弼喝醉了酒,拔刀製止了高苟子,使得馮弘能夠逃到高麗。太武帝十分生氣,將古弼罷黜為廣夏門兵卒。後來又任侍中,和尚書李順一起出使涼州。古弼賜爵建興公,鎮守長安,很有威名。當商議征伐涼州時,古弼和李順都說涼州缺乏糧草,不適宜遠征,但太武帝不聽他們的意見,攻下姑臧後,就有些討厭古弼,但因古弼有將略,才沒責備他。

宋將裴方明克仇池,立楊玄庶子保熾。於是假弼節,督隴右諸軍討仇池,平之。未幾,諸氐複推楊文德為主,圍仇池。弼攻解其圍,文德走漢川。時東道將皮豹子聞仇池圍解,議欲還軍。弼使謂曰:“若其班師,寇眾複至,後舉為難。不出秋冬,南寇必來,以逸待勞,百勝之策也。”豹子乃止。太武聞之曰:“弼言長策也。製有南秦,弼謀多矣。”景穆總攝萬機,征為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穆壽並參政事。遷尚書令。弼雖事務殷湊,而讀書不輟。端謹慎密,口不言禁中事。功名等於張黎,而廉不及也。
宋將裴方明攻下仇池,立楊玄的庶子保熾為首領。於是朝廷給古弼假持節,統率隴右諸軍討伐裴方明,平定了仇池。不久,諸氐又推舉楊文德當主帥,包圍仇池。古弼攻打他們,解了仇池之圍,楊文德逃到漢川。這時東道將領皮豹子聽說仇池已經解圍,商議回兵。古弼派人對他說:“如果要班師回去,眾寇又會來到,再發動進攻就困難了。不出秋冬,南方的敵人也必定會來,以逸待勞這是百勝之策。”皮豹子就沒有行動。太武帝得知此事,說:“古弼說的是長久之策啊,製服南秦,古弼的計謀最多。”

上穀人上書,言苑囿過度,人無田業,宜減大半,以賜貧者。弼入欲陳奏,遇帝與給事中劉樹棋,誌不聽事。弼侍坐良久,不獲申聞。乃起,於帝前捽樹頭,掣下床,以手搏棋耳,以拳毆其背,曰:“朝廷不理,實爾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聽奏事,過在朕,樹何罪?置之!”弼具狀以聞。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與百姓。弼曰:“為臣逞誌於君前者,非無罪也。”乃詣公車,免冠徒跣,自劾請罪。帝召之,謂曰:“卿其冠履。吾聞築社之役,蹇蹶而築之,端冕而事之,神與之福。然則卿有何罪?自今以後,苟利社稷,益國便人者,雖複顛沛造次,卿則為之,無所顧也。”
景穆帝總攬國家大權後,召古弼為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穆壽一起參議政事,後來他又升任為南書令,雖然政務繁忙,但古弼一直不停止讀書,他品德端正,行動謹慎,嚴守機密,從不對外說朝廷內部的事情。他功名和張黎相同,但不及張黎廉潔。

太武大閱,將校獵於河西,弼留守。詔以肥馬給騎人,弼命給弱者。太武大怒曰:“尖頭奴敢裁量朕也!朕還台,先斬此奴!”弼頭尖,帝常名之曰:“筆頭”,時人呼為“筆公”。屬官懼誅。弼告之曰:“吾謂事君使田獵不過盤遊,其罪小也。不備不虞,使戎冠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熾,南虜未滅,狡焉之誌,窺伺邊境,是吾憂也。故選肥馬備軍實,為不虞之遠慮。苟使國家有利,吾寧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幹,此自吾罪。”帝聞而歎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賜衣一襲,馬二疋,鹿十頭。後車駕田於山北,獲麋鹿數千頭,詔尚書發車牛五十乘運之。帝尋謂從者曰:“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馬運之速。”遂還。行百餘裏而弼表至,曰:“今秋穀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雁侵費,風波所耗,朝夕參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帝謂左右曰:“筆公果如朕卜,可謂社稷之臣。”初,楊難當之來也,詔弼悉送其子弟於京師。楊玄少子文德,以黃金三十斤賂弼。弼受金留文德,而遇之無禮,文德亡入宋。太武以其正直,有戰功,弗加罪責。太武崩,吳王立,以弼為司徒。文成即位,與張黎並坐議不合旨,俱免。有怨謗之言,其家人告巫蠱,俱伏法。時人冤之。
上穀地區有人給皇帝上書,說皇家的園林和獵場所占的土地太多,使許多百姓沒有田產,應當將園林、獵場減去大半,分賜給窮苦的人。古弼入朝想向皇帝陳奏,皇帝正和給事中劉樹下棋,心不在聽政事上。古弼在旁邊坐了很久,得不到機會說此事,就站了起來,在皇帝麵前揪住劉樹的頭,把他拉下床,用手扯住他的耳朵,用拳打他的背,說“:朝廷不理政事,是你的罪過!”皇帝的臉色都變了,放下棋子,說:“不聽奏事,是我的過錯,劉樹有什麼罪!放了他吧!”古弼把上穀人上書一事告訴皇帝。皇帝驚奇古弼的正直,全部批準了他的奏狀,把田分給了百姓。古弼說:“為臣的在君王麵前逞強,不是沒有罪啊!”於是他到公車令那裏,脫帽光腳,自責請罪。皇帝說“:你穿戴好鞋帽吧。我聽說築社的人,艱難地把社壇築起,又恭恭敬敬地去侍奉社神,神就給他賜福,那麼你又有什麼罪呢?從今以後隻要對社稷有利,對國對民有益的事,雖然魯莽不合規定,你隻管去做,不必顧慮。”

張黎,雁門平原人也。善書計,道武知待之。明元器其忠亮,賜爵廣平公,管綜機要。太武以其功舊,任以輔弼,除大司農卿。軍國大議,黎常與焉。以征赫連定功,進號征北大將軍。與樂安王範、濟南公崔徽鎮長安。清約公平,甚著聲稱,代下之日,家無餘財。太武征涼州,蠕蠕吳提乘虛入寇,黎與司空長孫道生拒擊走之。景穆初總百揆,黎與崔浩等輔政,忠於奉上,非公事不言。詔賜浩、黎布帛各千疋,以褒舊勳。吳王餘立,以黎為太尉。後文成即位,與古弼俱誅。
太武帝大閱兵,準備到河西打獵,古弼留守。皇帝下詔讓把壯馬給騎士,而古弼卻讓人給弱馬,太武帝大怒說:“尖頭奴,竟敢和我計較,等我回京,先殺了這個奴才!”古弼頭尖,太武帝常叫他筆頭,當時人稱他為筆公。古弼的下屬十分害怕,古弼告訴他們說:“我認為侍奉君王打獵,讓他們遊玩得不痛快,這罪小。而不準備,不防範,讓敵寇隨意自由侵入,這罪就大了。現在北狄很強盛,南方的敵人也沒消滅,他們十分狡猾,都在窺伺我們的邊境,這就是我憂慮的。所以挑選肥馬,以備軍用,是為了防備不測的遠慮。如果能使國家有利,我能怕死嗎?明主是可以用道理來說服的。”太武帝聽了這些話,感歎地說:“有這樣的大臣,真是國家之寶啊!”他賜給古弼一套衣服、兩匹馬、十頭鹿。後來皇帝的車駕到山北打獵,捕到幾千頭麋鹿,下詔書讓發來五十輛牛車。不久皇帝又對跟從的人說“:筆公肯定不給,你們不如用馬運跑得快呀!”於是返回。走了一百多裏,古弼的奏表便到了,表中說:“如今秋穀已黃,麻菽遍野,豬鹿偷吃,鳥雁侵害,風波損耗,每天加倍。請賜稍得緩行,以便收載糧食。”太武帝對左右說“:筆公果然像我預料的那樣,真是社稷之臣啊!”

劉潔,長樂信都人也。昭成時,慕容氏獻女,潔祖父生為公主家臣,乃隨入魏。賜以妻妾,生子堤,位樂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潔襲堤爵。數從征討,進爵會稽公。後與永安侯魏勤及功勞將軍元屈等擊吐京叛胡,為其所執,送赫連屈丐。潔聲氣不撓,呼其字而與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壯而釋之。後得還國,典東部事。明元寢疾,太武監國,潔與古弼等選侍東宮,對綜機要。
起初,楊難當來歸附時,皇帝下詔讓古弼把楊家子弟都送進京城。楊玄的小兒子文德,用黃金三十兩賄賂古弼,古弼收了金子也收了文德。但他對文德無禮,因此文德又逃到宋國。太武帝因古弼正直,有戰功,因此沒有加罪和責罰。太武帝去世,吳王立,任命古弼為司徒。文成帝即位,古弼和張黎都因參議政事不合皇帝心意,二人都被罷免。於是,多有抱怨和不滿的言論,他的家人上告說,古弼在家用巫覡來詛咒朝廷。於是古弼、張黎全被殺害。當時人們認為他們實在是冤枉。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及議軍國,朝臣鹹推其能。遷尚書令,改為钜鹿公。車駕西伐,潔為前鋒。沮渠牧犍弟董來距戰於城南,潔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協,擊鼓卻陣,故董來得入城。太武微嫌之。潔久在樞密,恃寵自專,帝心稍不平。時議伐蠕蠕,潔言不如廣農積穀。以待其來,群臣皆從其議。帝決行,乃從崔浩議。既出,與諸將期會鹿渾穀。而潔恨其計不用,欲沮諸將,乃矯詔更期,諸將不至。時虜眾大亂,景穆欲擊之,潔執不可。停鹿渾穀六日,諸將猶不集,賊已遠遁,追至石水,不及而還。師次漠中,糧盡,士卒多死。潔陰使人驚軍,勸帝棄軍輕還,帝不從。潔以軍行無功,奏歸罪於崔浩。帝曰:“諸將後期,及賊不擊,罪在諸將,豈在於浩?”又潔矯詔事遂發,輿駕至五原,收潔幽之。
劉潔,長樂信都人。昭成帝時,慕容氏向魏進獻女兒,劉潔的祖父劉生是侍奉公主的家臣,於是就隨公主入魏。劉生被賜給妻妾,生了兒子劉堤,劉堤官至樂陵太守,被封為信都男後去世。

太武之征也,潔私謂親人曰:“若軍出無功,車駕不返,即吾當立樂平王。”潔又使右丞張嵩求圖讖,問:“劉氏應王,繼國家後,我審有名姓不?”嵩對曰:“有姓而無名。”窮驗款引,搜嵩家,果得讖書。潔與南康公秋鄰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餘人。潔既居勢要,內外憚之,側目而視。籍其家,財產钜萬。太武追忿,言則切齒。
劉潔繼承了劉堤的爵位,他多次跟隨皇上出征,晉爵會稽公。後來,他和永安侯魏勤、功勞將軍元屈等一起攻打吐京的叛胡,被叛胡抓去,送給赫連屈丐。劉潔不屈不撓,喊著赫連屈丐的名字和他說話,神色自若。屈丐因他的勇敢而釋放了他。後來得以回國,主管東部諸事務。明元帝生病期間,太武帝主持國政,劉潔與古弼等人被選派服侍皇太子,幫他處理機要大事。

丘堆,代人也。美容儀。初以忠謹入侍。明元即位,拾遺左右,稍遷散騎常侍。太武監國臨朝,堆與太尉穆觀等為右弼。及即位,賜爵臨淮公,位太仆。與宗正娥清略地關右,而宜城王奚斤表留堆,合軍與赫連昌相拒。斤進擊赫連定,留堆守輜重。斤為定禽,堆聞而棄甲走長安。帝大怒,遣西平公安頡斬堆。
太武帝即位,認為劉潔是個像國家的柱石一樣的奇才,委以重任。在議論軍國大事時朝中大臣都認為劉潔有能力,他因此而升遷為尚書令,改為钜鹿公。不久,大軍征伐西部的沮渠牧犍,劉潔為先鋒。沮渠牧犍的弟弟董來在城南接戰,劉潔相信了占卜者的無稽之談,以日月和時辰不合,擊鼓收兵,使董來得以進城。太武帝因這件事對他有些不滿。劉潔因長久主管樞密,自恃皇帝對他的寵幸,辦事獨斷專行,太武帝為此心中也有些不安。

娥清,代人也。少有將略,累著戰功,稍遷給事黃門侍郎。明元南巡,幸鄴,以清為中領軍將軍。與宋兵將軍周幾等度河,略地至湖陸,以功賜爵須昌侯。與幾等遂鎮枋頭。太武初,乃還京師,進為東平公。後從平統萬,遂與奚斤討赫連昌,至安定。及昌弟定西走,斤追之。清欲尋水往,斤不從,遂與斤俱為定禽。克平涼,乃得還。後與古弼等東討馮弘,以不急戰,弘奔高麗。檻車征,黜為門卒而卒於家。子延,賜爵南平公。
在商議征伐蠕蠕時,劉潔提出不如廣積糧食,等待蠕蠕前來,大臣都讚成他的意見,但太武帝堅持出征,采用了崔浩的意見。出征時,皇帝和諸將約定了日期在鹿渾穀會集。劉潔因自己的計策未被采用,想阻止諸將,便改動了詔書上所規定的日期。到了約定的日期,各位大將都沒到鹿渾穀。這時候,敵兵大亂,景穆帝打算帶兵去襲擊敵兵,劉潔不讓他去。軍隊在鹿渾穀停留了六天,諸將還未到達,賊兵已逃遠了,他們追到石水,沒追上就回兵了。部隊到達大漠中間,糧食已盡,士兵死了很多。劉潔暗地裏派人騷擾部隊,趁機勸皇帝拋棄軍隊,帶少數人輕裝而回。皇帝不接受劉潔的建議。劉潔把這次軍隊出征失利的原因上奏皇帝,把罪過歸於崔浩。皇帝說:“諸將在約定日期未到,罪在他們,怎麼在崔浩呢?”後來劉潔更改詔書上的日期的事被揭發出來,當皇帝到五原時,就把劉潔幽禁起來。

伊珝,代人也。少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力曳牛卻行。神初,擢為侍郎。轉三郎,賜爵汾陽子。太武將討涼州,議者鹹以無水草諫,唯司徒崔浩勸行。群臣出後,珝曰:“涼州若無水草,何得為國?宜從浩言。”帝善之。及克涼州,大會於姑臧。帝謂群臣曰:“崔公智計有餘,吾亦不複奇之。正奇珝弓馬士,所見能與崔同耳。”顧謂浩曰:“珝智力如此,終至公相。”浩曰:“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衛青、霍去病亦不讀書而致公輔。”帝欲以珝為尚書,封郡公。珝以尚書務殷,公爵至重,辭之;中、秘二省,多諸文士,請參其次。帝賢之,遂拜秘書監,賜爵河南公。拜司空。清約自守,為政舉大綱而已,不為苛碎。大安二年,領太子太保。三年,與司徒陸麗等並平尚書事。薨。子蘭襲爵,位庫部尚書。卒。
太武帝這次出征時,劉潔曾私下對他的親信說:“如果這次出師不利,太武帝不能回來,我應當立為樂平王。”劉潔又向右丞張嵩詢問讖書,他問:“劉氏應當統治天下,以繼魏國,不知有我名姓沒有?”張嵩回答說“:有姓而無名。”於是窮追查證,搜查張嵩的家,找到了那本讖書。劉潔和南康公秋鄰、張嵩等都被夷滅三族,死的有一百多人。劉潔身居要職,朝廷內外都怕他,對他側目而視。劉潔的家被抄沒,抄出家產巨萬。太武帝十分後悔和氣憤,每次說起劉潔便咬牙切齒。

子盆生,驍勇有膽氣,累有戰功,遂為名將。以勳賜爵平城子。為西道都督,戰歿。贈雍州刺史。
王洛兒,京兆人。明元帝當東宮太子時,王洛兒因善於騎馬、射箭,得以在明元帝帳下任給事。他謹慎小心,從來沒有過失。一次,明元到飈南打獵,座騎掉入冰窟窿,王洛兒跳進冰水中把明元帝救出,自己卻幾乎被凍死。明元帝把自己的衣服脫下賜給他,從此,王洛兒更是一天比一天受寵。天賜末年,明元帝在外避難,王洛兒日夜侍奉、守衛,出自真誠而不辭辛勞。元紹叛亂時,明元帝身邊隻有王洛兒和車路頭兩人,他們白天躲在山裏,夜裏回到王洛兒家。王洛兒的鄰居李道暗中也送來食物。一到早晨,他們又回到山中。百姓們知道一些他們的情況,高興地彼此相告。元紹知道後,抓了李道,把他斬首。王洛兒冒險往返京都,向大臣們通報消息。於是大臣們出來迎接明元帝,百姓們也都奔走前來。明元帝回到皇宮,國家得到保全,王洛兒立有大功。

乙瑰,代人也。其先世統部落。太武時,瑰父匹知遣瑰入貢,帝留之。瑰善騎射,手格猛獸。尚太武女上穀公主,除駙馬都尉,賜爵西平公。從駕南征,都督前鋒諸軍事,勇冠三軍。後進爵為王,又為西道都將。薨,年二十九,贈太尉公,諡曰恭。子乾歸襲爵。
明元帝即位後,拜王洛兒為散騎常侍,賜爵新息公,並加封直意將軍。又追贈他父親為列侯,賜給僮仆、奴隸五十戶。王洛兒死後,追贈為太尉、建平王。皇帝賜給他宮中生產的棺材,用鍂車京車運載,派宮中衛士為靈車開路,皇帝親臨哀哭多次,並毒死了王洛兒的妻子周氏,讓她和王洛兒合葬,他的兒子長城繼承了他的爵位。

乾歸有氣幹,頗習書疏,尤好兵法。尚景穆女安樂公主,除駙馬都尉、侍中。獻文初,為秦州刺史,有惠政。孝文即位,為中道都將。卒,諡曰康。子海,字懷仁,位散騎侍郎。卒,諡曰孝。
來大幹,代郡人。他的父親來初真,曾經跟隨道武帝在叱侯山避難,在建立北魏政權中有功業,官至後將軍、武原侯,是皇帝的八議之臣。

海子瑗,字雅珍,尚孝文女淮陽公主,除駙馬都尉,累遷西兗州刺史。天平元年,舉兵應樊子鵠,戰敗死。
來大幹勇猛果敢,善於騎馬射箭,永興初年,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中散大夫。到了朝賀的日子,來大幹常常穿著禦賜的盔甲,騎著馬在宮廷的院子中繞圈子,朝廷中的大臣無不驚歎。後來,來大幹被提拔為內三郎、幢將,掌管宿衛禁旅。大幹執法十分嚴明,上下肅然。大幹曾跟隨明元帝去打獵,見一隻野獸在很高的岩石上,大幹手持長矛上前直刺,手到獸死,明元帝誇獎他的勇猛果敢。

周幾,代人也。少以善射為獵郎。明元即位,為左部尚書,以軍功封交趾侯。太武以幾有智勇,遣鎮河南,威信著於外境。幾常嫌奚斤等綏撫關中失和,每至言論,形於聲色,斤等憚焉。進號宋兵將軍,率洛州刺史於栗磾以萬人襲陝城,卒於軍,軍人無不歎惜之。歸葬京師。諡曰桓。子步襲爵。
太武帝即位,來大幹與襄城公盧魯元等七人都是太武帝的常侍,他常常手持武器侍衛,在皇帝旁邊日夜不離。他多次跟隨太武帝出征作戰,因有戰功而受賜盧陵公的爵位,鎮守雲中,並兼統領白道的軍事。太武帝因大幹的強健、勇敢,多次有戰功,又很熟悉北方邊境的險要地理情況,下詔派他巡撫六鎮,以防禦敵寇。來大幹的治軍方法、謀略安排都十分妥當。

豆代田,代人也。明元時,以善騎射為內細射。從攻武牢,詔代田登樓射賊,矢不虛發。以功遷內三郎。從討赫連昌,乘勝追賊,入其宮門。門閉,代田逾宮而出。太武壯之,拜勇武將軍。後從討平涼,破赫連定,得奚斤等,以定妻賜之。詔斤膝行授酒於代田。敕斤曰:“全爾身命者,代田功也。”以從討和龍戰功,封長廣公。卒於統萬鎮大將。贈長廣王,諡曰恭。子周求襲爵。
後來,吐京胡人叛亂,朝廷任命來大幹為都將,前去討伐,討平後,他死在吐京。靈柩運了回來,停在平城城南。太武帝出遊回來,見到靈柩就問是怎麼回事,左右將實情告訴了他,太武帝哀悼、歎息了很久。他下詔允許在城內舉行葬禮,並賜給他司空的頭銜,諡號“莊公”。大幹的兒子丘頹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降為晉興侯。

車伊洛,焉耆胡也。世為東境部落帥,恆修職貢。延和中,授平西將軍,封前部王。伊洛規欲歸闕,為沮渠無諱斷路,伊洛連戰破之。無諱卒。伊洛前後遣使招喻其子乾壽等,及其戶五百餘家,送之京師。又率部眾二千餘人伐高昌,討破焉耆東關七城。正平二年,伊洛朝京師,拜都官尚書,將軍、王如故。卒,諡康王,葬禮依盧魯元故事。子歇襲爵。
慕容白曜是慕容晃的玄孫。他的父親慕容琚,任官時以清廉著稱,賜爵高都侯。慕容琚在任尚書左丞時去世,諡號“簡”。

王洛兒,京兆人也。明元在東宮,以善騎射給事帳下,謹願未嚐有過。明元嚐獵於氵壘南,冰陷沒馬。洛兒投水奉帝出,殆將凍死。帝解衣賜之,自是恩寵日隆。天賜末,帝避難居外,洛兒晨夜侍衛,恭勤發於至誠。元紹之逆,帝左右唯洛兒與車路頭。晝居山嶺,夜還洛兒家。洛兒鄰人李道潛相奉給,晨複還山。眾庶頗知,喜而相告。紹聞,收道斬之。洛兒猶冒難往返京都,通問於大臣,大臣遂出奉迎,百姓奔赴。明元還宮,社稷獲全,洛兒有功焉。明元即位,拜散騎常侍,賜爵新息公,加直意將軍。又追贈其父為列侯,賜僮隸五十戶。卒。贈太尉、建平王。賜溫明秘器,載以巉輬車,使殿中衛士為之導從,親臨哀慟者四焉。乃鴆其妻周氏,與合葬。子長城襲爵。
白曜年輕時為中書吏,因淳厚、正直,做了宮中給事並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來又升遷為北部尚書。文成帝死後,慕容白曜與乙渾一起執掌朝政,升為尚書右仆射,晉爵南鄉公。

車路頭,代人也。少以忠厚選給東宮,為帳下帥。天賜末,明元出於外,路頭隨侍竭力。及即位,封宣城公、忠意將軍。帝性明察,群臣多以職事遇譴,至有杖罰,故路頭優遊不任事。性無害,每評獄處理,常獻寬恕之議,以此見重於朝,帝亦敬納之。卒,明元親臨哀慟,贈太保、宣城王,諡曰忠貞。喪禮一依安城王叔孫俊故事。陪葬金陵。子眷襲爵。
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兗州刺史畢眾敬一起以城來歸附,鎮南大將軍尉元、鎮東將軍孔伯恭前去接受二城。但是宋東平太守申纂屯兵無鹽,並州刺史房崇古屯兵升城,阻止大使前去。皇興初年,加封慕容白曜為持使節、都督諸軍事,征南大將軍,晉爵上黨公。領兵屯守..郂,作為各軍的後繼。他帶兵在無鹽攻打申纂,奪取了無鹽城東郭。申纂倉皇逃跑,白曜派兵追擊,抓住了申纂。他又回兵攻打升城。肥城守兵主將聽到慕容白曜的軍隊來了,便棄城逃走,慕容白曜的軍隊進了肥城得到三十萬石糧食。他又領兵攻下麋溝、垣苗二處戍鎮,得糧十多萬斛,因此軍糧充足。原先,淮陽公皮豹子多次攻打垣苗都沒能成功,慕容白曜在一旬之內奪取了四座城池,威震齊地。獻文帝下詔讚賞他。房崇古盤踞升城不投降,慕容白曜率兵逼近升城,殺了幾百人,房崇古趁夜逃走,白曜撫慰了升城人,百姓紛紛歸附於他。他抓獲了房崇古的母親和妻子,以禮待之。宋派將領吳喜公攻打彭城,鎮南大將軍尉元請求朝廷派援兵,獻文帝下詔讓慕容白曜前去。白曜到達瑕丘便生了病,因此停留在那裏。這時房崇古和堂弟房法壽盜取宋盤陽城,用以贖房崇古的母親和妻子。慕容白曜派將軍長孫觀等人率騎兵自馬耳關前去盤陽。長孫觀到了盤陽,各縣都前來歸降。慕容白曜從瑕丘進攻曆城。皇興二年(468),崔道固及兗州刺史梁鄒的守將劉休賓一起自縛投降。慕容白曜將他們都釋放了,並送崔道固、劉休賓及他們屬下到京都,後來又將兩城的有名望的人遷到下館,朝廷設置了平齊郡懷寧、歸安二縣,讓遷來的人住在城中。其餘的都作為奴婢,分賜給百官。慕容白曜雖在軍旅,但待人接物寬容和氣又有禮貌,他抓到了崇古的母親、妻子,申纂的婦女都另設營安置,不讓士兵喧擾。到了攻克東陽時,抓獲沈文秀,繳獲了八十五萬斛糧食。這次作戰,前後用三年時間,雖然修工事、攻城、追擊敵人,士兵有死傷,但沒有人怨恨和叛逃。於是三齊人歡欣鼓舞,安居樂業。攻克東陽那天,因為沈文秀倨傲,不肯下拜,慕容白曜生氣而毆打沈文秀,隻有這件事受到人們的譏諷。慕容白曜因功而官拜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青州刺史,晉爵濟南王。

盧魯元,昌黎徒河人也。曾祖副鳩,仕慕容氏,為尚書令、臨澤公。祖、父並至大官。魯元寬和有雅度。明元時,選為通直郎,以忠謹給侍東宮,太武親愛之。即位,以為中書侍郎,寵待彌渥。而魯元益加謹肅,帝愈親待之。內外大臣,莫不敬憚。性多容納,善與人交,好掩人過揚人美,由是公卿鹹親附之。以工書有文才,累遷中書監,領秘書事。賜爵襄城公,贈其父為信都侯。從征赫連昌,太武親追擊,入其城門,魯元隨帝出入。是日微魯元,幾至危殆。後遷太保、錄尚書事。帝貴異之,臨幸其第,不出旬日。欲其居近,易往來,乃賜甲第於宮門南。衣食車馬皆乘輿之副。真君三年,駕幸陰山,魯元以疾不從。侍臣問疾,醫藥傳驛,相屬於路。及薨,帝甚悼惜之,還臨其喪,哭之哀慟。東西二宮,命大官日送奠。晨昏哭臨,訖則備奏鍾鼓伎樂。輿駕比葬三臨之。喪禮依安城王叔孫俊故事而賵送有加。贈襄城王,諡曰孝。葬於崞山,為建碑闕。自魏興,貴臣恩寵,無與為比。
起初,乙渾專權,白曜依附過乙渾,後來追查起來就成為罪責。皇興四年(470)被殺,說他陰謀反叛。當時的議論都認為這是冤枉的。

子統襲爵,以父任,侍東宮。太武以元舅陽平王杜超女南安長公主所生妻之。車駕親自臨送,太官設供具,賞賚千計。文成即位,典選部、主客二曹。卒,贈襄城王,諡曰景。無子。弟彌娥襲。卒,贈襄城王,諡曰恭。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