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五十三

達奚武若幹惠怡峰劉亮王德赫連達韓果蔡祐常善辛威厙狄昌梁椿梁台田弘子仁恭孫德懋
達奚武,字成興,代地人。他少年時倜儻瀟灑,喜好騎馬射箭。賀拔嶽征討關中,命他為副將。賀拔嶽被侯莫陳悅害死,他與趙貴替賀拔嶽收屍並運至平涼,兩人一起跟隨宇文泰平定侯莫陳悅,他被封爵為須昌縣伯。

達奚武,字成興,代人也。祖眷,父長,並為鎮將。武少倜儻好馳射,賀拔嶽征關右,引為別將。及嶽為侯莫陳悅所害,武與趙貴收屍歸平涼,同翊載周文帝。從平悅,封須昌縣伯。大統初,自大丞相府中兵參軍出為東秦州刺史。齊神武與竇泰、高敖曹三道來侵,周文欲並兵擊泰,諸將多異議,唯武及蘇綽與周文意同,遂禽之。周文進圖弘農,遣武從兩騎覘候。武與其候奇遇,即交戰,斬六級,獲三人而反。齊神武趣沙苑,周文複遣武覘之。武從三騎,皆衣敵人衣,至暮,下馬潛聽其軍號,曆營若警夜者,有不如法者,往往撻之。具知敵情以告,周文遂從破之。進爵高陽郡公。
大統初年,他出任東秦州刺史。高歡與竇泰、高敖曹三路人馬前來侵犯,宇文泰準備合力進擊竇泰,將領們大多持不同意見,惟有他和蘇綽與宇文泰的意見相同。兩軍交戰,生擒竇泰。宇文泰進而攻打弘農,派達奚武率兩名騎兵前去偵察。他們與敵人的偵察部隊相遇,雙方交手,達奚武等斬殺敵兵六名,俘獲三名返回。高歡進攻沙苑,宇文泰又派他去偵察。他帶了三名騎兵,都穿上敵人的服裝,晚上,他們下馬偷聽敵軍軍號的內容,發現各營如果巡夜的不按規定執行,往往被鞭打。他了解到詳細的敵情後回去報告,宇文泰便打敗了敵人。他被晉爵為高陽郡公。

四年,周文援洛陽,武為前鋒,與李弼破莫多婁貸文。又進至河橋,力戰,斬其司徒高敖曹。再遷雍州刺史。複從戰芒山,時大軍不利,齊神武乘勝進軍至陝。武禦之,乃退。十七年,詔武經略漢川。梁梁州刺史宜豐侯蕭修固守南鄭。武圍之,修請服。會梁武陵王遣其將楊乾運等救修,修更不下。武擊走乾運,修乃降。自斂門以北悉平。明年,振旅還京師。朝議欲以武為柱國,武曰:“我作柱國,不應在元子孝前。”固辭。以大將軍出鎮玉壁。
大統四年(538),宇文泰救援洛陽,他任前鋒,與李弼一起大敗莫多婁貸文。他又率軍進至河橋,奮力作戰,斬殺東魏司徒高敖曹。

周孝閔帝踐祚,授柱國、大司寇。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舉州來附,詔武與楊忠迎消難以歸。武成實,轉大宗伯,進封鄭國公。齊將斛律敦侵汾、絳,武禦之,敦退。武築柏壁城,留開府權嚴、薛羽生守之。保定三年,遷太保。其年,大軍東伐,隨公楊忠引突厥自北道,武以三萬騎自東道期會晉陽。武至平陽,後期不進,而忠已還,武尚未知。齊將斛律明月遣武書曰:“鴻鶴已翔於寥廓,羅者猶視於沮澤也。”武覽書,乃班師。出為同州刺史。明年,從晉公護東伐。時尉遲迥圍洛陽,為敵所敗。武與齊王憲於芒山禦之。至夜,收軍。憲欲待明更戰。武曰:“洛陽軍散,人情駭動,不因夜速還,明日欲歸不得。”憲從之,遂全軍而返。天和三年,轉太傅。
他沒有顯達時,生活奢侈浮華,身居高官重位之後,外出卻不要儀仗。常單身獨騎出去,最多帶一兩個隨從。府第的大門外不設持戟的崗哨,白天大門隻關上一扇。有人問他:“您位冠群臣,為何這樣輕視自己?”他回答“:我過去為布衣百姓時,哪裏想著會有榮華富貴!今天有了榮華富貴,不能馬上忘掉過去。況且天下還未平定,朝廷的大恩大德還沒有報答,怎麼能過分地追求威儀呢?”勸告他的人很慚愧地退去。他在同州時遇上旱災,武帝命他去華山祭祀求雨。華嶽廟過去就在山下,是人們經常祈禱的地方,他對僚屬們說:“我位居三公,不能協調陰陽。所以不能與別人一樣也在山下廟內祭祀,必須登上峰頂以表達我的誠心,並尋找雨神的奧秘。”華山極為高峻,人跡罕至。他年逾六十,隻帶著幾個隨從攀援葛藤登上峰頂,於是叩首祈禱降雨。晚上無法下山,他們便在山頂鋪上草住宿。他夢見一個白衣人握著他的手說:“好辛苦!”極為誇讚。他被驚醒,更加虔誠嚴肅。清晨,山中雲霧四起,不久降下大雨,遠近都被潤澤。

武微時,奢侈好華飾。及居重位,不持威儀,行常單馬,左右從一兩人而已,門外不施戟,恆晝掩一扉。或謂曰:“公位冠群後,何輕率若是?”武曰:“吾昔在布衣,豈望富貴!今日富貴,不可頓忘疇昔。且天下未平,國恩未報,安可過事威容乎?”言者慚而退。武之在同州,時旱,武帝敕武祀華嶽。嶽廟舊在山下,常所祈禱。武謂僚屬曰:“吾備位三公,不能燮理陰陽,不可同於眾人,在常祀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聖奧。”嶽既高峻,人跡罕通。武年逾六十,唯將數人攀藤而上,於是稽首祈請。晚不得還,即於嶽上藉草而宿。夢一白衣來執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驚覺,益用祗肅。至旦,雲霧四起,俄而澍雨,遠近沾洽。武帝聞之,璽書勞武,賜彩百匹。
他的性情貪婪吝嗇。他任大司寇,庫房中有一根萬釘金帶,是當時的寶物,他卻從庫中拿回家。管理庫房的人告訴了晉公宇文護,宇文護因為他功高勳重,不便張揚他的過失,因而把金帶賜給了他。人們議論起來都很鄙視他。

武性貪吝,其為大司寇也,在庫有萬釘金帶,當時寶之,武因入庫,乃取以歸。主得白晉公護,護以武勳重,不彰其過,因而賜之。時論深鄙焉。薨,贈太傅、十五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曰桓。子震嗣。
蔡祐,字承先,祖先為陳留國人,後來徙居高平。他聰明敏捷,頗有道德。長大後臂力過人,宇文泰將他召至帳下當作親信。宇文泰遷至夏州,任他為都督。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嶽,諸將迎接宇文泰。宇文泰準備出發,夏州官吏彌姐、元進等人暗中醞釀計謀,宇文泰知道了,便召集元進等人到府中議事,不久用眼色暗示蔡祐。他立即到外麵換上盔甲,握刀直接闖入,叱責元進並將他殺死,又將他的黨羽全部處決。在座的人都驚恐顫栗。宇文泰於是與將領們設盟發誓,要同心誅殺侯莫陳悅。宇文泰因此很看重他,對他說:“我今天把你看作兒子,你要把我當成你的父親。”他後來跟隨宇文泰生擒竇泰,收複弘農,征戰沙苑,都立有戰功。

震字猛略。少驍勇,走及奔馬。周文嚐於渭北校獵,時有兔過周文前,震與諸將競射之,馬倒而墜。震足不傾躓,因步走射之,一發中兔。顧馬才起,遂回身騰上。周文喜曰:“非此父不生此子。”乃賜震雜彩一百段。後封魏昌縣公。明帝初,拜司右中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武成初,進爵廣平郡公,除華州刺史。震雖出自膏腴,少習武藝,然頗有政術。天和六年,拜柱國。建德初,襲爵鄭國公。從平鄴,賜妾二人、女樂一部,拜大宗伯。震父嚐為此職,時論榮之。宣政中,出為原州總管。隋開皇初,薨於家。
他又跟隨宇文泰戰於河橋。他下馬與敵兵決鬥,隨從的人勸他騎上馬以應付緊急情況,他發怒說:“丞相待我如親生兒子,今天怎麼能考慮自己的生命?”便率領身邊的十多個人一齊大聲呼喊,殺傷很多敵兵。敵人認為他們沒有後援,將他們包圍十多重。蔡祐彎弓搭箭,四麵抵抗。東魏軍便組織起穿厚甲拿長刀的人直接進攻蔡祐。敵人離他隻有三十步時,左右的人勸他射箭,他說“:我們的性命就在這一支箭上啊,怎麼能虛發呢?”敵人距離他們隻有十來步,他才將箭射出,射中敵兵的麵部,敵兵倒下。蔡祐便用長矛刺殺,東魏軍隊才退卻,蔡祐也帶著人馬慢慢退去。這一戰,西魏軍隊失利,宇文泰已經撤退。蔡祐到達弘農,晚上與宇文泰會麵。宇文泰寫給他一句話:“承先,你來了我就沒有憂慮了!”宇文泰因為受驚,不能入睡,枕在蔡祐的大腿上才安穩熟睡。他因立功晉爵為公,被授予京兆郡太守的官職。

震弟惎,大象末,為益州刺史,與王謙據蜀起兵,被誅。
東魏的高仲密獻出北豫州降服,宇文泰率軍接應他,與高歡的軍隊在邙山相遇。蔡祐這時身穿明光閃亮的鐵甲,所向披靡。齊軍都說“:這是一隻鐵打的猛獸啊!”紛紛躲避他。宇文泰患病,他與晉公宇文護、賀蘭祥等人侍候他。宇文泰去世,蔡祐悲痛不已,因此生病。

若幹惠,字惠保,代武川人也。其先與魏俱起,以國為姓。父樹利周,從魏廣陽王深征葛榮,戰沒,贈冀州刺史。惠以別將從賀拔嶽,以功封北平縣男。及嶽為侯莫陳悅所害,惠與寇洛、趙貴等同謀翊戴周文。仍從平悅,拜直閣將軍。從禽竇泰,複弘農,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陣。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封長樂郡公。大統四年,從魏文帝東巡洛陽,與齊神武戰於河橋,力戰破之。七年,遷領軍。及高仲密舉北豫州來附,周文迎之。軍至洛陽,齊神武屯於芒山。惠為右軍,與中軍大破之。齊神武兵乃萃左軍,軍將趙貴等戰不利。會日暮,齊神武進兵攻惠,惠擊之,皆披靡。至夜中,神武騎複來追惠。惠徐下馬,顧命廚人營食。食訖,謂左右曰:“長安死,此中死,異乎?”乃建旗鳴角,收軍而還。神武追騎憚惠,疑有伏兵,不敢逼。至弘農,見周文,陳賊形勢,恨其垂成之功,虧於一簣,噓唏不自勝。周文壯之,遷司空。惠性剛質,有勇力,容貌魁岸。善於撫禦,將士莫不懷恩。及侯景內附,朝議欲收輯河南,令惠以本官鎮魯陽。遇病,薨於軍。
周孝閔帝稱帝,封蔡祐為少保。他與尉遲綱一起掌握禁軍。這時閔帝信任司會李植等人,陰謀害死宇文護。他常哭泣著勸諫,閔帝聽不進去。不久閔帝被廢除。明帝沒有即位前,與蔡祐關係親密,即位後,對他的禮遇更加厚重,授予他小司馬的職務。禦膳中若有不同尋常的山珍海味,必分一份賜給蔡祐,群臣宴會,他常被明帝單獨留下來,有時到深夜,明帝才派人排列火炬,吹著胡笳將他送回府第。他不願過分地蒙受殊遇,因而常常稱病避開。至於兒女婚嫁,更不願與權臣政要們相聯結。朝廷命他為宜州刺史,沒有上任,便去世了。

惠於諸將年最少。早喪父,事母以孝聞。周文嚐造射堂新成,與諸將宴射。惠竊歎曰:“親老矣,何時辦此!”周文聞之,即日徙堂於惠宅。其見重如此。及薨,為流涕久之。惠喪至,又臨撫焉。加贈秦州刺史,諡曰武烈。子鳳嗣。
他少年時與同鄉人李穆名望相等,二人常互相告誡說“:大丈夫應當建立功名,以博取富貴,怎麼能長久地處於貧賤之中呢!”說完便都仰天大笑。後來兩個人的作為都如自己所立下的誌向一樣。每次征戰,他都衝在士卒前麵。軍隊回來後,將領們都爭奪功勞,他卻從不自誇。宇文泰常感歎說“:承先自己不誇說功勳,我當替他敘說。”他生性節儉,得到的俸祿,都分給宗族裏的人。去世時家裏沒有多餘的錢財。

鳳字達摩,有識度。襲父爵長樂郡公,尚周文女。位開府儀同三司、大馭中大夫。後錄惠佐命功,封鳳徐國公,拜柱國。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