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二十一

李靈曾孫元忠渾弟子璨璨曾孫德饒公緒李順玄孫元操李孝伯兄孫謐謐弟子士謙李裔子子雄李義深弟幼廉
李繪,字敬文。六歲時就要求上學,家裏人因為偶數的年齡按風俗為忌年,所以不允許,他就偷用他姐姐的筆墨書籍,一天不到,就學完了《急就章》,家人及外人都認為他是個非同尋常的孩子。長大後,相貌端莊魁偉,神情俊朗。他的五舅河間邢晏每次和他談話,都感歎他的談吐高雅深遠,說道:“同他交談如同罩著煙霧,像麵對著珠寶,當宰相的希望就在這外甥身上了。”後來皇帝下敕令撰寫五禮,李繪與太原人王瞴一起負責撰寫軍禮。魏靜帝在顯陽殿講解《孝經》、《禮記》。李繪和堂弟李騫、裴伯茂、魏收、盧元明等都負責記錄,他的記錄簡明扼要。他曆任中書侍郎、丞相司馬。每次滿朝文武群集,在朝廷向皇帝上奏時,總是令李繪最先發言,為群官之首。他的聲音言詞動聽,風度儀態優雅,聽者都肅然起敬,文襄帝對他更加敬重,後來他又掌管禮儀製度。

李靈,字武符,趙郡平棘人也。父勰,字小同,恬靜好學,有聲趙、魏間。道武平中原,聞其已亡,哀惜之,贈宣威將軍、蘭陵太守。
武帝初年,他兼任散騎常侍,領隊出使梁。梁武帝詢問他高相現在在哪裏?黑獺是什麼樣子?高相要做何打算?李繪對答清晰,梁武帝很滿意。他和梁人漫談氏族的問題,袁狎道:“都不如我為黃帝之後,是黃帝的十四姓子孫之一。”李繪道“:老兄的祖宗淵源流長,應可和車千秋分一個字吧!”舉座大笑。前後出使的人都帶貨物請求交易,李繪獨自清高,梁人敬重他的廉潔。

神蒨中,太武征天下才俊,靈至,拜中書博士。再遷淮陽太守。以學優,選授文成皇帝經,加中散、內博士,賜爵高邑子。文成踐阼,卒於洛州刺史,贈定州刺史、钜鹿公,諡曰簡。
出使回來後,他官拜高陽內史。高陽郡境內原來有三頭猛獸,經常危害百姓,李繪正準備修造關押它們的柵欄,它們就因為互相鬥毆一起死在郡西。手下人都認為這是感化所致,勸他申奏皇上。李繪道“:猛獸因為互鬥而死,出於偶然,把這件事據為自己的功勞,別人將看不起我。”終究沒有答應,高陽過去有很多池塘湖泊,李繪到任後,湖水都幹涸了。於是他設置了掌管農事的官員,專門負責鼓勵勸種農桑的工作,開墾的耕田較過去增加了數倍,家家生活富裕,人人衣食豐足。瀛州三個郡的百姓都到州府,請求在郡街上為李繪立碑,神武帝往東巡視各郡縣,在瀛州城西停馬站了很久,派郎中陳元康去告知並慰問他。

子恢襲,以師傅子,拜長安鎮副將,進爵為侯,假钜鹿公。後東平王道符謀反,遇害,贈定州刺史、钜鹿公,諡曰貞。恢弟綜,事見於後。
河間太守崔諶,倚仗他弟弟崔暹有權勢,向李繪索要麋鹿的角和鴿子羽毛。李繪寫信答複道:“鴿子有六扇翅膀,飛起來能直上雲霄;麋鹿有四條腿,跑起來能直到海裏。下官肌膚鬆弛、身體虛弱,手腳遲鈍,近不能追獵飛鳥走獸,遠不能逢迎佞臣小人。”當時文襄帝派崔暹選拔司徒左長史,崔暹推薦李繪,以後卻沒有回音,都認為是因為這封信的緣故。

長子悅祖,襲爵高邑侯,例降為伯,卒。悅祖子瑾,字伯瓊,襲,位大司農卿。瑾淳謹好學,老而不倦。卒,贈司空。
文襄帝即位後,普遍更換了山東各郡官員,專門下書被征召入朝的官員,隻有李繪與清河太守辛術兩個人。到了朝中,補任大將軍從事中郎,升任為司馬。文襄帝將以前司徒侯景的進賢冠賜給李繪道“:卿隻要一心一意輔佐我,將任用卿為三公重臣,不要效仿侯景叛亂。”後來文宣嗣位,李繪仍被任命為丞相司馬。天保初年,任命為司徒右長史。李繪品行端正持重,從不趨炎附勢於當權之人,因此長期得不到提升。去世後,追贈為青州刺史,諡號“景”。

悅祖弟顯甫,豪俠知名,集諸李數千家於殷州西山,開李魚川方五六十裏居之,顯甫為其宗主。以軍功賜爵平棘子,位河南太守,贈安州刺史,諡曰安。
李子雄年少時便慷慨有大誌,陝州被周攻破後,他隨著周軍進入長安。李子雄家世代都是讀書人,學業自通,他卻還獨自學習騎馬、射箭。他的哥哥子旦勸他說“:棄文而崇尚武功,不是士大夫的本分啊。”李子雄說“:自古以來忠誠的大臣文武不能兼備而得以成功的人是很少的。我又文又武,兄長你擔心什麼呢?”子旦無話可說。

子元忠,少厲誌操。粗覽書史及陰陽術數,有巧思,居喪以孝聞。襲爵平棘子,魏清河王懌為營明堂大都督,引為主簿。遭母憂去任,歸李魚川。嚐亡二馬,既獲盜,即以與之。在母喪,哭泣哀動旁人,而飲酒騎射不廢,曰:“禮豈為我?”初元忠以母多患,專心醫藥,遂善方技,性仁恕,無貴賤皆為救療。家素富,在鄉多有出貸求利,元忠焚契免責,鄉人甚敬之。孝莊時,盜賊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還經南趙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絹千餘匹。元忠唯受一匹,殺五牛以食之,遣奴為導,曰:“若逢賊,但道李元忠遣。”如言,賊皆舍避。及葛榮起,元忠率宗黨作壘以自保,坐於大槲樹下,前後斬違命者凡三百人。賊至,元忠輒卻之。葛榮曰:“我自中山至此,連為趙李所破,則何以能成大事?”乃悉眾攻圍,執元忠以隨軍。賊平,就拜南趙郡太守。好酒,無政績。
李子雄在北周做官,多次升遷任小賓部,後來跟從達奚武與齊人戰於芒山,其他各路軍隊損失慘重,隻有李子雄所領的軍隊保存了實力。他又經多次提拔任涼州總管長史。他跟隨滕王荄在青海攻破吐穀渾,因為有功而加封上儀同。周宣帝即位後,李子雄跟隨行軍總管韋孝寬平定淮南,出任亳州刺史。隋文帝總管百事時,征為司會中大夫,因為李子雄在淮南有功,給他加位上開府。後來,當隋文帝受禪時,任命他為鴻臚卿,並晉爵高都郡公。

及莊帝幽崩,元忠棄官,潛圖義舉。會齊神武東出,元忠便乘露車載素箏濁酒以奉迎。神武聞其酒客,未即見之。元忠下車獨坐,酌酒擘脯食之,謂門者曰:“本言公招延俊傑,今聞國士到門,不能吐哺輟洗,其人可知。還吾刺,勿複通也。”門者以告,神武遽見之。引入,觴再行,元忠車上取箏鼓之,長歌慷慨。歌闋。謂神武曰:“天下形勢可見,明公猶欲事爾硃乎?”神武曰:“富貴皆由他,安敢不盡節。”元忠曰:“非英雄也。高乾邕兄弟曾來未?”是時,高乾邕已見,神武因紿曰:“從叔輩粗,何肯來?”元忠曰:“雖粗,並解事。”神武曰:“趙郡醉!”使人扶出,元忠不肯起。孫騰進曰:“此君天遣來,不可違也。”神武乃複留與言,元忠慷慨流涕,神武亦悲不自勝。元忠進從橫之策,深見嘉納。又謂神武曰:“殷州小,無糧仗,不足以注大事。冀州大籓,若向冀州,高乾邕兄弟必為明公主人。殷州便以賜委。冀、殷合,滄、瀛、幽、定自然弭從。唯劉誕黠胡,或當乖拒,然非明公之敵。”神武急握元忠手而謝焉。時殷州刺史爾硃羽生阻兵據州,元忠聚眾與大軍禽斬之。神武即令行殷州事。累遷太常卿、殷州大中正。後以從兄瑾年長,以中正讓之。
晉王楊廣鎮守並州,任命李子雄為河北行台兵部尚書。皇帝對少雄說“:我的孩子年輕,你兼有文武之才,現在我誠心將他委托給你,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李子雄叩頭流淚,發誓為王室效命。李子雄為官正直,剛正不可冒犯的樣子,晉王對他很尊敬,又很害怕,吏員們都稱讚這位兵部尚書。在並州一年多,李少雄便去世了,他的兒子公扌延繼承。

魏孝武帝納神武女為後,詔元忠致娉於晉陽。每宴席論舊事,元忠曰:“昔日建義,轟轟大樂,比來寂寥無人問,更欲覓建義處。”神武撫掌笑曰:“此人逼我起兵。”賜白馬一匹。元忠戲曰:“若不與侍中,當更覓建義處。”神武曰:“建義處不慮無,止畏如此老翁不可遇耳。”元忠曰:“止為此翁難遇,所以不去。”因捋神武須大笑。神武悉其雅意,深重之。後神武奉送皇後,仍田於晉澤,元忠馬倒,良久乃蘇。神武親自撫視,封晉陽縣伯。後為光州刺史,時州境災儉,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賑貸,被報聽用萬石。元忠以為少,遂出十五萬石賑之。事訖,表陳,朝廷嘉而不責。征拜侍中。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