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四十一

萬俟普子洛可硃渾元劉豐破六韓常金祚劉貴蔡俊韓賢尉長命王懷任祥子胄莫多婁貸文子敬顯厙狄回洛厙狄盛張保洛賀拔仁曲珍段琛尉摽摽子相貴康德韓建業封輔相範舍樂牒舍樂侯莫陳相薛孤延斛律羌舉子孝卿張瓊宋顯王則慕容紹宗叱列平步大汗薩薛修義慕容儼厙狄伏連潘樂彭樂暴顯皮景和綦連猛元景安獨孤永業鮮於世榮傅伏
韓賢,字普賢,廣寧石門人。體格健壯,頗有武功,最初隨葛榮作亂,葛榮被平定後,爾朱榮選拔他作自己的左右隨從。爾朱榮死後,爾朱度律任他為帳內都督,封為汾陽縣伯。後來任廣州刺史。

萬俟普,字普撥,太平人,其先匈奴之別也。少雄果,有武力。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構逆,逼授太尉。後歸魏,累遷第二鎮人酋長。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隨入關,拜司空。神武平夏州,普自覆靺城率部歸齊神武。神武躬自迎接,封河西郡公,位太尉,薨。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子洛。
天平初年,他被東魏朝廷任命為洛州刺史。州人韓木蘭等人起兵造反,被他率軍鎮壓。他親自檢收戰場上丟棄的盔甲武器,有一個敵兵因形勢危迫藏在亂屍中間,看他快到旁邊,突然跳起揮刀砍來,韓賢的小腿被砍斷死去。漢明帝時,西域用白馬馱佛經送到洛陽,因而建造了白馬寺。這些經書被保存在這座寺內,代代相傳。經書的形狀古樸厚重,世代都作為文物珍藏。韓賢知道後,故意用刀將經書砍破。他不久死去,人們都認為這是他砍破佛經招致的災禍。

洛,字受洛幹,隨孝武入關,除尚書左仆射。天平中,隨父東歸,封建昌郡公,再遷領軍將軍。初,神武以其父普尊老,特崇禮之,嚐親扶上馬。洛免冠稽首,願出萬死力以報深恩。及河陰之戰,諸軍北度橋,洛以一軍不動,謂西人曰:“萬俟受洛幹在此,能來可來也!”西人畏而去之。神武名其所營地為回洛。洛慷慨有氣節,勇銳冠世。卒,贈太師、大司馬、太尉、錄尚書,諡曰武。
薛孤延,代地人,少小驍勇果敢,跟隨神武帝高歡起兵,因建立軍功多次受封,位至儀同三司。跟隨高歡西征,到達蒲津。當時竇泰與宇文泰交戰失利,高歡率軍撤退。薛孤延斷後,且戰且退,一天砍斷了十五把刀。高歡曾在北邊的草原檢閱騎兵,路上遇著暴雨,隆隆的雷聲震動著大地,雷電擊燃了一座佛塔,高歡命他去看看是怎麼一回事。他挺起長矛向前衝去,大聲呼喊著環繞佛塔奔走,火焰便熄滅。他回來後,胡須和馬尾都被燒焦。高歡很佩服他的勇猛,說:“薛孤延能和霹靂爭鬥!”被封為平秦公。後來,與諸將討伐潁川,他負責建造土山,因醉酒誤事,被敵人偷襲占領。潁川被討平,諸將返回京師。朝廷在華林園宴請各位將領。文襄帝高澄將薛孤延貪杯誤事的情況奏聞魏帝,魏帝讓他坐在台階上喝酒以示羞辱。齊文宣帝受禪稱帝後,朝廷另外賞賜他為都昌縣公。

可硃渾元,字道元,自雲遼東人也。曾祖護野肱,為懷朔鎮將,遂家焉。元寬仁有武略,少與神武相知。爾硃榮以為別將,隸爾硃天光。平萬俟醜奴等,以功封東縣伯。孝武帝立,累遷渭州刺史。元既早為神弄知遇,兼其母兄在東,恆表疏與神武往來。周文帝有疑心,元乃率所部三千戶,發渭州,西北度烏蘭津,曆河、源二州境,乃得東出。靈州刺史曹掞待元甚厚。掞女婿劉豐生與元深相結,遂資遣元。元從靈州東北入雲州界。周文每遣兵邀元,元戰必摧之。神武聞其來,遣平陽太守高崇持金環一枚賜元,並運資糧候接。元至,引見執手。後進並州刺史,以貪汙劾,特見原。累以軍功拜司空。天保初,封扶風郡王,位太傅、太師。薨,贈假黃鉞、太宰、太師。錄尚書。元用兵務持重,未嚐敗。皇建初,配享文襄廟庭。子長舉襲。
慕容紹宗,字紹宗。他氣度恢宏剛毅,寡於言詞,深沉穩重,頗有膽略。爾朱榮是他的從舅的兒子,爾朱榮率兵進向洛陽,私下裏告訴他:“洛陽一帶人馬眾多,驕傲奢侈已成為時俗,不除掉他們,恐怕難於將他們製服。我想趁朝廷的官員們出來迎接時,將他們全部殺死,怎麼樣?”他答道:“太後荒淫暴虐,天下人都很厭惡她,您既然主持正義,忽然又想誅殺那麼多人,實在不是好的計謀。”爾朱榮不聽從。後來,他因建立軍功被封為索盧侯,遷任爾朱兆的長史。爾朱兆失敗後,他在鳥突城拜見神武帝高歡,便帶著爾朱榮的妻子和爾朱兆的餘部歸順高歡。高歡對他很是禮遇,他原有的官職爵位全部保留,軍中的計謀韜略,不斷請他參與。

道元弟天元,亦有將略,便弓馬,封昌陽縣伯。天保初,位殿中、七兵二尚書。卒,贈都督、滄州刺史,諡曰恭武。
遷都鄴都,建立東魏,朝廷命紹宗與高隆之共同管理府庫、圖書典籍等事。又遷任青州刺史。這時,丞相記室孫搴請托紹宗,想任命他的哥哥為青州主簿,紹宗沒有答應。孫搴向神武帝詆毀紹宗說“:紹宗曾經登上廣固城長長地歎息,對他親近的人說‘:大丈夫有恢複祖先基業的道理嗎?’”因此,朝廷將他調回京城。元象初年,他因建立軍功被晉封爵位為公。多次升遷,官至禦史中尉。南梁人劉烏黑進犯徐州一帶,朝廷任他為徐州刺史。他打敗梁人,活捉劉烏黑並將他殺死。歸來,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

天元弟天和,以道元勳重,尚東平長公主,賜爵宜安鄉男。文宣受禪,加駙馬都尉,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成皋郡公。濟南即位,加特進,改封博陵郡公。與楊愔同被殺。追贈司空。
侯景反叛,朝廷命他為東南道行台,加封為開府,改封為燕郡公。又與大都督高嶽在寒山擒獲南梁貞陽侯蕭明,然後,又回軍渦陽,進討侯景。這時,侯景的軍隊十分強大,最初聽說韓軌去討伐他,他竟輕蔑地罵道:“這個吃豬腸的小孩子。”聽說清河王高嶽帶兵前往,他仍不屑一顧,說:“這支部隊士兵精銳,將領凡庸。”東魏的將領都被他輕視。聽說紹宗率軍攻來,侯景敲著馬鞍說:“誰讓鮮卑族的小兒派慕容紹宗來?如果這樣,高歡還沒有死嗎?”等到與侯景交戰,魏軍將領因多次失敗,沒有人願意首先出戰。紹宗指揮軍隊首先進攻,其他將領都跟隨著攻來,因而大獲全勝。

劉豐,字豐生,普樂人也。有雄姿壯氣,果毅絕人。破六韓拔陵之亂,以守城功,除普樂太守,山鹿縣公,靈州鎮城大都督。賀拔嶽與靈州刺史曹掞不睦,豐助掞守。嶽將自討掞,為侯莫陳悅所殺。周文帝遣行台趙善、大都督萬俟受洛幹複來攻圍,引河灌之,掞與豐堅守不下。豐乃東奔神武,神武以豐為南汾州刺史。河陰之役,豐功居先,神武執其手嗟賞之。及王思政據長社,豐與高嶽等攻之。先是訛言大魚道上行,百姓苦之。豐建水攻策,遏洧水灌城。水長,魚鱉皆遊焉。城將陷,豐與行台慕容紹宗見忽有暴風從東北來,正晝昏暗,飛沙走礫,船纜忽絕,漂至城下。豐拍浮向土山,為浪激,不時至。西人鉤之,並為敵所害。豐壯勇善戰,死日,朝野駭惋。贈大司馬、司徒公、尚書令,諡武忠。子曄嗣。
西魏派王思政占據潁川。朝廷又命紹宗為南道行台,與太尉高嶽、儀同劉豐一起率兵圍攻潁川,堵塞洧水灌入城內。這時,紹宗常做惡夢,因而心裏十分厭惡,私下裏對左右的人說:“我多年以來,頭上已經有斑白的蒜發,近來蒜發忽然消失。蒜,就是算的意思,難道是我的運數盡了?”不久,他與劉豐到堤堰上察看,看見北麵塵氣升騰,兩人進入船內坐下,這時,風暴從東北方向襲來,折斷了纜繩,戰船向敵人把守的城池飄去。紹宗自己揣度不能免於一死,便投水自盡。三軍將士莫不悲痛惋惜,朝廷也替他嗟歎傷感,追贈為太尉,贈諡號為景惠。

第三子龍,有巧思,位亦通顯。隋開皇中,曆將作大匠,卒於領軍大將軍。
薛修義,字公讓,河東汾陽人。他年紀小卻狡詐豪俠,輕財好義。北魏正光年末,天下動亂,烽火四起,朝廷下特詔招募,能得到三千兵馬的,封為別將。修義召集了七千多人,被封為安北將軍、西道別將。因建立軍功,拜受龍門鎮將。

八子俱非嫡妻所生。每一子所生喪,諸子皆為製服三年。武平中,所生喪,諸弟並請解官,朝廷義而不許。
後來,北魏皇帝宗族的元鳳賢等人作亂,攻城略地。修義看到天下紛亂擾攘,也舉兵反叛,自稱為黃鉞大將軍。朝廷命都督宗正珍率兵討伐他,大軍還未到來,他慚愧悔恨,上表請求給一大將的職銜就接受招安。鳳賢等人仍然占據顯要,不肯投降。修義寫信勸諭,他才投降。朝廷授鳳賢為龍驤將軍、陽夏子,又改封為汾陰縣侯。爾朱榮認為薛修義反複無常,將他送到晉陽,與高昂等人一起被拘禁。爾朱榮率兵進入洛陽,讓修義等人隨軍出發,被安置在駝牛署。

破六韓常,單於之裔也。初呼廚貌入朝漢,為魏武所留,遣其叔父右賢王去卑監本國戶。魏氏方興,率部南轉,去卑遣弟右穀蠡王潘六奚率軍北禦。軍敗,奚及五子俱沒於魏,其子孫遂以潘六奚為氏。後人訛誤,以為破六韓。世領部落。父孔雀,少驍勇,背其宗人拔陵,率部降爾硃榮。詔封永安縣侯,第一領人酋長。常,孔雀少子,沉敏有膽略,善騎射。爾硃榮死,常居河西。天平中,與冀州刺史萬俟受洛幹等東歸,神武上為武衛將軍。齊受禪,封廣川縣公,拜太子太保。卒於滄州刺史。贈尚書令、司徒公、太傅、第一領人酋長、假王,諡曰忠武。
爾朱榮被處死,魏孝莊帝命修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這時,神武帝高歡任晉州刺史,見他到後,對他招待得十分優厚。高歡在韓陵打敗爾朱氏的軍隊,取得大捷,命修義代行並州的政務。孝武帝入關西逃,高歡命他為關右行台,他從龍門渡過黃河,招降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

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俠。魏末,以軍功至太中大夫,隨元天穆討平邢杲。曆涇、岐二州刺史。後大行台賀拔嶽表授東雍州刺史,令討仇池氏楊紹先於百頃。未還,嶽為侯莫陳悅所殺。祚克仇池還,莫知所歸。俄而神武遣行台侯景慰諭,祚遂解甲而還,封安定縣公。後隨魏孝武西入,周文帝以祚為兗州刺史。曆太仆、衛尉二卿。尋除東北道大都督、晉州刺史,入據東雍州。神武遣尉景攻降之。芒山之戰,以大都督從破西軍,除華州刺史。文宣受禪,加開府儀同三司,別封臨濟縣子。卒,贈司空公。
當初,神武帝高歡想大修晉州城,中外府司馬房毓勸諫“:假如敵兵到了這個地方,雖然有城又有什麼用處?”便停止不修。北魏軍在沙苑失敗後,遷移秦、南汾、東雍三州的百姓到並州,又想放棄晉州,把家屬遷向英雄城。修義進諫:“如果晉州失敗,定州也不能保全。”神武帝發怒,說:“你們都想背叛我,前些時候不讓我修建並州城,使我無處安身。”修義說“:如果晉州失守,就請您殺死我。”斛律金也勸說道“:還要依靠這個漢族的小子守晉州,收留他的家口作人質,不要給他兵馬。”神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命修義掌管晉州的事務。西魏的儀同長孫子彥率兵逼至晉州城下,修義打開城門,埋伏好人馬在等待他。長孫子彥無法揣測城中虛實,於是撤兵。神武帝很是讚許他,封他為晉州刺史。

劉貴,秀容陽曲人也。剛格有氣斷。曆爾硃榮府騎兵參軍。榮性猛急,貴尤嚴峻,任使多愜榮心。普泰初,行汾州事,棄戍歸齊神武。累遷禦史中尉、肆州大中正,加開府、西道行台仆射。貴所曆,莫不肆其威酷,非理殺害,視下如草芥。性峭直,攻訐無所回避。雖非佐命元功,然與神武布衣舊,特見親重。卒,贈太保、太尉公、錄尚書事,諡忠武。齊受禪,詔祭告其墓。皇建中,配享神武廟庭。
後來又任齊州刺史,因貪取財貨被免去官職。追念他守晉州的功勞,又恢複了他原來的官爵。不久因立軍功,晉封為正平郡公,加封為開府。天保時,死在太子太保的官職上,被追贈為司空。

次子洪徽嗣樂縣男。卒,贈都督、燕州刺史。
慕容儼,字恃德,清都人,是鮮卑大單於慕容蝅的後代。他容貌出眾,身材偉岸,不喜歡讀書,頗愛學習兵法。爾朱氏敗落後,他歸順了神武帝。因建立功勳,多次升遷,官至五城太守。他去見東雍州刺史潘相樂,隻是雙手一揖。丞尉以下的官吏,都多次因為他的傲慢而遭受刺史的責罰。大家都勸他:“府君,您為了部下,多少受點委曲吧。”他一抖衣襟說“:我儀表堂堂,隻希望別人跪拜我,我怎麼能跪拜別人?”神武帝聽說他與刺史在邊境不和睦,將潘相樂調回朝中,讓慕榮儼代他任刺史。慕榮儼又遷任荊州刺史,走到長社,他忽然被部下的人抓住,準備投奔山賊張儉。因為被看守他的王崇祖偷偷釋放,才逃了出來。神武帝授給他軍司的職銜,平定張儉,他才到達東荊州。沙苑之役失敗,當時許多州郡都被攻陷,惟有慕容儼的東荊州得以保全。

蔡俊,廣寧石門人也。父普,北方擾亂,走奔五原,守戰有功,拜寧朔將軍。卒,贈燕州刺史。俊豪爽有膽略,齊神武微時,深相親附。俊初為杜洛周所虜,時神武亦在洛周軍中。神武謀誅洛周,俊預其計。事泄奔葛榮。仍背榮歸爾硃榮。從入洛。及從破葛榮,平元顥,封烏洛縣男。隨神武舉義,及平鄴,破韓陵,並有戰功,進爵為侯。出為齊州刺史。為政嚴暴,又多受納。然亦明解,有部分,吏人畏服之。性好賓客,頗稱施惠。天平中,卒於揚州刺史,贈尚書令、司空公,諡曰威武。齊受禪,詔祭告其墓。皇建初,配享神武廟庭。
北齊天保初年,他因建立軍功被任命為開府儀同三司,天保六年,南梁司徒陸法和、儀同宋艸臣等獻出郢州城歸順北齊。這時,清河王高嶽率領軍隊駐紮地處長江沿線,他認為郢州城在長江外麵,應該找一個忠勇過人的官吏守衛,朝臣們都推舉慕容儼。朝廷便派他鎮守郢州城。他剛到達郢城,南梁大都督侯王真、任約率水陸兩軍逼進城下,在長江的上遊鸚鵡洲栽植蘆荻和水草,以堵塞航道。眾人都很恐懼,慕容儼卻很高興,並安慰大家。郢城內原有一所神祠,俗稱城隍廟。他於是順應將士們的心情到廟中祈禱,不大一會兒風起浪湧,衝走了蘆荻和水草。任約又用鐵鎖將水草連結,防禦得更加嚴密。慕容儼又率將士到城隍廟中祈禱,夜晚風浪又起,水草又一次被衝散。如此再三,郢城人十分高興,認為有神明相助。慕容儼率兵出城攻擊,將敵兵打得大敗。侯王真、任約又調集士兵,包圍城池。因城中斷糧,隻能煮槐樹、楮樹的葉子,以及糸寧麻根、水葒、葛、艾等,以及皮鞋、皮帶等東西吃。人死了,用火將肉烤熟分著吃,隻剩下骨頭。雖然如此,慕容儼仍然賞罰分明,與將士百姓同甘共苦。從正月一直堅守到六月,城內人沒有別的想法。後來,南梁敬帝蕭方智即位,向北齊請求講和。文宣帝因郢城地處江南,下詔命慕容儼撤還。他回到京城,看見文宣帝悲痛得無法自抑。文宣帝拉著他的手,捋著他的胡須,脫下他的帽子看看他的頭發,歎息了很久,說:“自古以來的忠臣烈士,難道還有超過慕容儼的嗎?”任命他為趙州刺史。

韓賢,字普賢,廣寧石門人也。壯健有武用。初,隨葛榮作逆,榮破後,爾硃榮擢充左右。榮死,爾硃度律以賢為帳內都督,封汾陽縣伯。後為廣州刺史。及齊神武起義,度律以賢素為神武所知,恐有變,遣使徵之。不願去,乃密遣群蠻多舉烽,若有寇至。使者遂為啟,得停。賢仍潛使人通誠於神武。後拜建州刺史。天平初,為洛州刺史。州人韓木蘭等起兵,賢破之。親自案檢收甲仗,有一賊窘迫藏屍間,見將至,忽起斫賢,斷其脛而卒。始漢明帝時,西域以白馬負佛經送洛,因立白馬寺。其經函傳於此寺,形製厚樸,世以古物,曆代寶之。賢知,故斫破之,未幾而死。論者謂因此致禍。贈尚書令、司空。子裔嗣。
齊後主天統四年(568),另外封他為寄氏縣公,並賞賜給他金銀酒杯各一隻、胡馬一匹。天統五年,晉爵為義安王。武平元年(570),任光州刺史。他從小跟隨軍隊征戰討伐,指揮打仗雖非所長,卻有將帥的風度。他所任職的州郡,自己雖然不能清正廉潔,堅守正道,也不貪婪殘酷,貽害百姓。去世後,追贈為司徒。

尉長命,太安狄那人也。父顯,魏代郡太守。長命性和厚,有器識。參預齊神武起兵,破爾硃氏於韓陵,拜安南將軍。樊子鵠據袞州反,除東南道大都督,與諸軍討平之。徙幽州刺史,督安、平二州。雖多聚斂,然以恩撫人,少得安集。卒,贈司空,諡曰武壯。
厙狄伏連,字仲山,本名伏憐,訛音連,代人。他歸附爾朱榮,官至直閣將軍。後來跟隨神武帝高歡,被賜爵為蛇丘男。天保初年,被封為儀同三司,不久加封為開府。他性情質樸,勤於公事。守衛宮殿,朝夕不離開皇帝的住所,因此很被天子知遇。然而,卻貪婪愚蠢凶狠。任鄭州刺史時,喜歡聚斂財富。對人十分嚴酷,蒼蠅如飛進他的住室,他就用棍棒打看門人,問:“為什麼放它們進來?”他的妻子有病,用一百錢買藥治療,都心疼錢財。他不賞識讀書人,開府參軍一職大多由官紳士族擔任,但他照樣鞭撲拷打,逼迫他們去修築城牆。武平年間,他被封為宜都郡王,任領軍大將軍。不久,與琅邪王高儼假傳詔命殺死和士開,被朝廷誅殺,肢解。

子興,字敬興。便弓馬,有武藝,位冠軍將軍。
他家有一百多口人。盛夏,每人給米二升,不發給鹽和菜,因而,家人臉上常有饑色。冬至這一天,親友們都向他慶賀,他的妻子用豆餅招待大家。他問豆餅從哪裏弄到的,妻子說是從馬料中逐漸省減出來的。他聽說後十分惱怒,典馬和掌管馬料的人都受到他的杖罰。朝廷每年賜給他的東西,都藏在一個倉庫裏,派一名婢女專門掌管鑰匙。他每次入庫檢查,都一定告誡妻子,說這是朝廷的東西,不能輕易取用。到死的時候,他隻穿著一條破褲子,而積攢的絲絹竟有兩萬匹,登記後又都歸還給朝廷。

王懷,字懷周,不知何許人也。少好弓馬,頗有氣尚。隨齊神武於冀州起兵,討破爾硃兆於廣阿,又從破四胡何於韓陵,以功封盧鄉縣侯。天平中,為都督、廣州刺史。後從神武襲克西夏州。還,為大都督,鎮下館。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卒,贈司徒公、尚書仆射。
潘樂,字相貴,廣寧石門人。他家本來是廣宗的大姓,北魏時被分配鎮守北部邊境,因而在那裏定居。父親潘永,有技藝才能,繼承了廣宗男的爵位。

懷以武藝勳誠,為神武所知。誌力未申,論者惜其不遂。皇建初,配饗神武廟庭。
他剛出生時,一隻鳥兒落在他母親的左肩上。占卜者都說這是富貴的象征,因而取名相貴,後來名才變為字。長大後,為人寬厚,很有膽略。最初歸附葛榮,葛榮命他為京兆王。當時,他才十九歲。葛榮失敗,他又跟隨爾朱榮。被任命為別將,去討伐元顥,因立功被封為敷城縣男。

任祥,字延敬,廣寧人也。少和厚,有器度,初從葛榮,榮署為王。榮敗,擁所部先降。拜廣寧太守,賜爵西河縣公。隨齊神武起兵,封魏郡公。後兼尚書左仆射,進位開府儀同三司。祥位望既重,能以寬和接物,人士稱之。及斛斯椿釁發,祥棄官北走,歸神武。天平初,拜侍中,遷徐州刺史。在州大有受納,然政不殘,不為人所疾苦。潁川長史賀若徽執刺史田迅,據城降西魏。祥戰失利,還北。與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共攻拔潁川。元象元年,卒於鄴。贈太尉公、錄尚書事。
齊神武帝高歡任晉州刺史,命潘樂為鎮城將軍。後來,他跟著高歡在廣阿打敗爾朱兆,被晉爵為廣宗縣伯。積累軍功,被任命為東雍州刺史。神武帝曾議論想廢去州一級的建製,潘樂認為東雍州有大河高山的險峻形勢,四境連接胡地和蜀地,是一個位置重要的地方,不可廢棄掉。所以,東雍州被保留下來。後來,他又跟著神武帝在河陰打敗北周的軍隊,並討論是否追擊。神武帝命同意追擊的人站到西邊,不同意的站在東邊,隻有潘樂和劉豐站到了西邊,神武帝對他很欣賞。因為多數將領不同意,才停止追擊,改封他為金門郡公。

子胄,性輕俠,頗敏慧,少在神武左右。天平中,擢為東郡太守。家本豐財,又多聚斂,動極豪華;賓客往來,將迎至厚。興和未,神武攻王壁還,留清河公嶽為行台,鎮守晉州,以胄隸之。胄飲酒遊縱,不勤防守,神武責之。懼,遂潛遣使送款於周。為人所糾,推勘未得實,神武特免之。胄內不自安,乃與儀同爾硃文暢、參軍房子遠、鄭仲禮等陰圖弑逆,伏誅。
文宣帝高洋管理朝政,潘樂鎮守河陽,打敗北周的將領楊瞯等人。當時,文宣帝認為懷州刺史平鑒等人修築的城池深入敵人境內,想放棄掉,潘樂認為軹關地處要塞,必須牢固防守,便進一步修理,增加兵將,而後才回來。仍鎮守河陽,被封為司空。北齊受東魏禪讓,潘樂晉封為爾綬,被任命為河東郡王,遷任為司徒。

莫多婁貸文,太安狄那人也。驍果有膽氣。從神武起兵,破爾硃兆於廣阿,封石城縣子。從破四胡於韓陵,進爵為侯。從平爾硃兆於赤谼嶺,兆自縊,貸文獲其屍。天平中,進爵為公,晉州刺史。元象初,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南道大都督,與行台侯景攻獨孤信於金墉城。周文帝出函穀,景與高昂議待其至。貸文請率所部擊其前鋒,景等固不許。貸文性勇而專,不受命,以輕騎一千,軍前斥堠,死於周軍。贈尚書左仆射、司徒公。
周文帝宇文泰率軍東至崤、陝一帶,派他的行台侯莫陳崇自齊子嶺進逼軹關。儀同楊瞯從鼓鍾道出建州,攻陷孤公戍。北齊朝廷命潘樂率大軍抵禦周軍。潘樂率軍日夜兼程,到達長子,派儀同韓永興從建州西部迎擊侯莫陳崇,周軍失敗逃跑。

子敬顯嗣,強直勤幹,少以武力見知。恆從斛律光征討,數有戰功。光每令敬顯前驅置營,中夜巡察,或達旦不眠。臨敵置陣,亦命部分將士,深見重。位至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七年,從後主平陽敗歸,在並州與唐邕等推立安德王稱尊號。安德敗,武將皆投周軍,唯敬顯走還鄴,授司徒。周武帝平鄴,執之,斬於閶闔門外,責其不留晉陽也。
潘樂又充任南道大都督討伐侯景。他從石鱉出發,南行一百多裏,到達南梁的涇州。涇州過去在石梁,侯景改稱為淮州。潘樂占領這片地方,仍建立涇州。他又領軍攻克安州一帶的土地。被任命為瀛州刺史,仍攻略在淮河、漢水之間。天保六年(555),死在懸瓠,朝廷追贈他為假黃鉞、太師、大司馬、尚書令。

厙狄回洛,代人也。少有武力,儀貌魁偉。初事爾硃榮。榮死,隸爾硃兆。神武舉兵於信都,回洛擁眾來歸。從破四胡於韓陵,以軍功封順陽縣子,累遷夏州刺史。昭帝即位,封順陽郡王。大寧初,為朔州刺史,轉太子太師。卒,贈太尉、定州刺史。
彭樂,字子興,安定人。勇健猛悍,善於騎馬射箭。最初跟隨杜洛周,知道他不會長久,又投奔爾朱榮。曾跟隨爾朱榮在滏口打敗葛榮。又以都督的職銜跟隨神武帝高歡與行台仆射於暉在瑕丘打敗羊侃。後來,又背叛高歡,投降了韓樓,被封為北平王。爾朱榮派大都督侯深進攻韓樓,彭樂又背叛韓樓,向侯深投降。高歡率兵進攻山東,他又歸順了高歡。韓陵大捷,彭樂衝鋒陷陣,殺在前麵,敵兵崩潰瓦解,他被封為樂城縣公。後來因建立軍功,被晉爵為汨陽郡公,任肆州刺史。

厙狄盛,字安盛,懷朔人也。性和柔,少有武用。初為神武親信都督,從征伐。累遷幽州刺史,封長廣縣公。齊受禪,改封華陽縣公,後拜特進。卒,贈太尉公。
東魏天平四年(537),他跟隨高歡討伐西魏,與宇文泰的軍隊相持。高歡想緩和兵勢,長時間對峙。彭樂意氣奮發,請求與敵人決戰,說:“我軍數量眾多,敵兵人少,以一百人打他一個人,大概不會失利吧?”高歡同意他出擊。他酒醉後深入敵人陣地,被刺得腸子都流出來了,往肚子裏裝也裝不完,用刀截去再戰。身上多處受創傷,軍隊的威勢遭到挫折,失敗回營,高歡常常說起這件事,並因此反複告誡他。

張保洛,自雲本出南陽西鄂,家世好賓客,尚氣俠,頗為北土所知。保洛少便弓馬。初從葛榮。榮敗,仍為爾硃榮統軍。後隸齊神武。神武起兵,保洛為帳內,從破爾硃兆於廣阿及韓陵戰。元象初,為西夏州刺史,以前後功,封安武縣伯。又從戰芒山,進爵為侯。文襄嗣事,曆梁州刺史,進爵為公。齊受禪,加開府,仍為刺史。聚斂,為百姓所患。濟南初,兼侍中,尋出為滄州刺史,封敷城郡王。以聚斂免官,奪王爵。卒,贈前官,追複本封。
東魏將領高仲密反叛,宇文泰率軍援助他,高歡在芒山迎擊叛軍。負責偵查的騎兵說敵兵距離洛州四十裏,早晨吃的是幹飯。高歡聽後高興地說“:自應該把他們渴死,哪裏還需要去殺!”便布下陣勢等候敵兵的到來。西魏的軍隊來到後都喉嚨發幹。彭樂用數千名精銳騎兵為右翼,衝到西魏軍隊的北道,敵兵紛紛敗退。他便揮軍攻入宇文泰的軍營。有人報告,說彭樂叛變了。高歡說:“他背棄韓樓歸順爾朱榮,又背叛爾朱榮投降於我,現在又背叛我向西魏投降。事情的成敗哪裏在於一個彭樂?隻是記住這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啊!”不久,西北塵土飛揚,彭樂派人告捷。他俘虜了西魏的臨洮王元東、蜀郡王元榮宗、江夏王元升、钜鹿王元闡、譙郡王元亮、詹事趙善,另有督將僚佐四十八人,都被綁住脖子反捆雙手,用刀矛押解,在兩軍陣前一一地唱出俘虜的名字。東魏軍隊的將領乘勝進攻,斬首敵兵三萬多人。

從神武出山東,又有賀拔仁、曲珍、段琛、尉摽、子相貴、康德、韓建業、封輔相、範舍樂、牒舍樂,並以軍功至大官,史失其事。
西魏軍隊敗退,高歡派彭樂追擊。宇文泰十分窘迫,慌忙逃走,對前來追趕的彭樂說:“你這個傻小子,今天沒有了我,明天高歡還會要你嗎?還不趕快到前營去收拾金銀財寶?”彭樂聽從了他的勸告,拾取了宇文泰的一束金帶歸來。他對高歡說宇文泰從兵刃下逃跑,已經嚇破了膽。高歡盤問他詳細情況,他把宇文泰的話說出來,並且辯白說:“我不是因為他說了這句話才放走他。”高歡雖然因為他獲得勝利而高興,也因他放走宇文泰而惱怒,讓他跪在地上,親手按著他的頭在地上連頓了幾下,並數落他在沙苑一役中的過失,三次舉起刀想要砍下,沉默了許久才停止。彭樂請求率五千騎兵去追趕宇文泰,高歡說:“你為什麼放了又說要捉呢?”取出絲絹三千匹壓在他身上,並賜給了他。

仁字天惠,無善人。以帳內都督從神武破爾硃氏於韓陵,力戰有功。天保初,封安定郡王,曆數州刺史、太保、太師、右丞相、錄尚書事。武平元年薨,贈假黃鉞、相國、太尉、錄尚書、十二州諸軍事、朔州刺史,諡曰武。
他多次升遷,官至司徒。天保初年,被封為陳留王,遷任太尉。天保二年(551),陰謀反叛,被前任襄州刺史劉章告發,朝廷將他誅殺。

珍字舍洛,西平酒泉人。壯勇騎射,以帳內從神武。天統中,封安康郡王。武平初,為豫州道行台尚書令、豫州刺史。卒,贈太尉。
皮景和,琅邪下邳人。他的父親皮慶賓任北魏淮南王的開府中兵參軍。孝明帝正光年間,因出使遇到變亂,便定居在廣寧的石門縣。

琛字懷寶,代人。少有武用,從起兵。天保中,開府儀同三司、兗州刺史。
景和從小聰明敏捷,善於騎馬射箭,一開始就成為高歡的親信。後來跟隨高歡征討北魏長廣王步落稽,高歡懷疑敵人有埋伏,命皮景和率領五六個騎兵深入到一個山後,遇上一百多個敵人,雙方交戰,他射殺數十人,敵兵無不應弦而倒。高歡曾命他射殺一頭野豬,隻一箭就將野豬射死,他深得高歡的賞識。被任命為庫直正都督。

摽,代人,大寧初,位司徒,封海昌王。卒,子相貴嗣。
天保初年,他被北齊朝廷任為通州刺史,封爵為永寧縣子。他因身體健壯,又有武功,因而被朝廷派去進攻庫莫奚,穿越黃龍,討伐契丹,平定稽胡,進擊蠕蠕,每次都立下戰功。多次升遷,官至殿中尚書、侍中。他在武職官員中又長於吏治,加之性情平和,所以,朝廷常授給他很好的差使。北齊、北周通好後,北周的使臣不斷來訪,朝廷常命景和接待。每次與使者一起射箭,他都百發百中,很被使者推崇敬重。

相貴,武平末,開府儀同三司、晉州道行台尚書仆射、晉州刺史。及行台左丞侯子欽等密啟周武帝請師,求為內應。周武自率眾至城下。子欽等夜開城門,引軍入,鎖相貴送長安,卒。
武平時,朝廷的獄案大多讓中黃門等監察,又常命皮景和複查。他依照法律,實事求是,因此,案件處理得沒有過寬和過嚴的。後來,他被朝廷授予特進,封為廣漢郡公,遷任領軍將軍。琅邪王假借聖旨殺死和士開,領兵到達西關,朝廷內外驚慌失措,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景和請求後主到千秋門,親自發布命令。事情平息後,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

弟相願,強幹有膽略,武平末,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大將軍。自平陽至並州及到鄴,每立計將殺高阿那肱,廢後主立廣寧王。事竟不果。及廣寧被出,相願拔佩刀斫柱而歎曰:“大事去矣,知複何言!”
南陳將領吳明徹進犯淮南,朝廷命他率兵抵禦。他被任命為領軍大將軍,封為文城郡王。有個陽平人叫鄭子饒,詐稱皈依佛門,設立齋會施舍飯食,用的米麵並不多,可是供應吃的齋飯卻很多,原因是他偷偷地把做好的齋飯放在地下藏起來,然後再把飯和餅拿出來施舍,愚蠢的人認為他有很大的神力,因而,鄭子饒在魏、衛之間頗被人們迷信。他將要作亂,陰謀泄露,便悄悄渡過黃河聚眾造反,稱為長樂王,攻破了乘氏縣。皮景和派騎兵將叛軍打敗,擒獲了鄭子饒,押送到鄴城將他烹殺。南陳將領吳明徹又圍攻壽陽,朝廷派皮景和與賀拔伏恩救援。這時,與吳明徹交戰的軍隊大多被打得傾覆瓦解,惟有他的軍隊完整地歸來。他被任命為尚書令。武平六年(575)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太尉、錄尚書。

德,代人。曆數州刺史、並省尚書左仆射、開府儀同三司,封新蔡王。
綦連猛,字武兒,代地人。他的祖先姓姬,六國末年,因躲避戰亂西出塞外,居住在祁連山,因而把山名作為自家的姓氏。塞外人語言不標準,所以叫作綦連。父親綦連元成,任燕郡太守。

建業、輔相,俱不知所從來。建業位領軍大將軍、並州刺史。以輔相為朔州總管。
他從小就很有誌氣,騎馬彎弓,十分嫻熟。他開初為爾朱榮的親信,爾朱榮被朝廷處死後,他跟著爾朱兆領兵進入洛陽。他的父母都在山東,爾朱京纏想投奔高歡,讓他一起去。並舉起長矛對他說“:不聽從我的就要殺死!”他便跟從了爾朱京纏。離城五十多裏,他因平常蒙受爾朱兆的恩惠,又背叛京纏重新回到爾朱兆那裏,爾朱兆失敗,他與斛律羌舉、乞伏貴和逃跑,被抓獲後,各打了一百杖。高歡把綦連猛配給尉景,乞伏貴和配給婁昭,斛律羌舉是過去部落酋長的兒子,所以不配給別的將領。不久,三個人都成了高歡的親信。後來,都督爾朱文暢將要反叛,綦連猛雖然知道,也不告發,說:“我過去像對待父兄一樣對待他,寧可今日受死罪的懲罰,也不忍心告發他,而使他被殺害。”高歡聽了,說“:對待人就應該這樣。”沒有追問他知情不報的過錯,而且對他更加親近。

範舍樂,代人。有武藝,筋力絕人。位東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平舒侯。
他因建立軍功,被封為廣興縣侯。南梁使者前來訪問,提出要比試武藝。文襄帝高澄派綦連猛到館舍去接待他。兩個人身上帶著兩隻箭囊,騎在馬上向左右兩邊射箭。較量拉強弓,梁的使者能拉開兩張各有三石力量的大弓。綦連猛便一起拿出來四張各有三石力量的弓,疊在一起一下拉開,超過了梁朝的使者的力量,梁人感歎佩服。天保初年,他任東秦州刺史。河清三年(564),朝廷加封他為開府。突厥侵犯晉陽,朝廷命他監視敵兵。一名敵人騎兵將領超出警戒線尋戰,綦連猛立即將他斬首。

牒舍樂,武威人。開府儀同三司、營州刺史,封漢中郡公,戰歿關中。
天統五年(569),他任並省尚書令、領軍大將軍,被封為山陽王。自從和士開死後,他漸漸參與朝政,疑難問題的定奪,都谘詢他的意見。趙彥深認為他在武將之中頗嫉恨朝內的奸佞權臣,言論也不斷有可采納的,所以讓他參與朝廷機密大事。祖王廷奏報綦連猛與趙彥深過去推崇琅邪王高儼,是有用意的。於是,朝廷將綦連猛調出京城,任定州刺史,趙彥深任西兗州刺史,詔命下達的當天就要登程。早先有謠諺說:“七月刈禾太早,九月啖糕未好,本欲尋山射虎,激箭旁中趙老。”這時,謠諺中說的事便被應驗。綦連猛赴定州走到牛蘭,有人告發,說和士開被高儼殺害時,他也知道內情。於是,他又被追還京城,朝廷削去他的王爵,讓他以開府的職務到定州上任。他在刺史任上寬厚慈惠,清廉謹慎,官吏百姓都稱讚他。淮陰王高阿那肱過去與他有交情,常常想提攜他,和士開的親信韓長鸞等人在朝廷阻攔,他又被任命為膠州刺史。後來,被任命為大將軍。北齊滅亡後進入北周,去世。

侯莫陳相,代人也。祖社伏頹,魏第一領人酋長。父斛古提,朔州刺史,白水公。相七歲喪父,號慕過人。及長,性雄傑。後從神武起兵,破四胡於韓陵,力戰有功,封陽平縣伯,後改封白水郡公。天保初,累遷司空公,進爵白水王,又遷大將軍,拜太尉公,兼瀛州刺史。曆太保、朔州刺史,又授太傳,別封義寧郡公。薨於州,贈假黃鉞、右丞相、太宰、太尉、都督、朔州刺史。
元景安,河南洛陽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的第五代孫子。他的高祖元虔為陳留王。他沉穩敏捷,具有辦事的才能和氣概。從小就工於騎馬射箭,善於同人交往。父親元永啟奏朝廷,請求把自己代郡公的封爵讓景安承襲。因高歡脅迫,他隨孝武帝西奔長安。東魏天平末年,西魏與東魏交戰,他在戰場上歸順東魏。芒山之役,他因建立軍功被朝廷賜爵為西華縣男,代郡公的爵號不變。他精於騎術,儀節頗有法度,每次南梁使者到來,他都與斛律光、皮景和等人與客人一起騎馬射箭,被接待的使者都稱讚他。天保初年,朝廷另外封他為興勢伯,任定襄縣縣令,被文宣帝高洋賜姓為高,多次遷任,官至兼七兵尚書。

次子晉貴,嚴重有文武幹略,襲爵白水王,武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歸周,授上大將軍,封信安縣公。子仲宣,太常丞。子弘穎、弘信,雍州司士參軍。子行方、行儉、行恭。
這時,剛剛修築長城,邊境的鎮守防禦還未形成,朝廷下詔命他與各位將領駐紮在沿邊要塞以備防守,他統領的人馬很多,而且他的部下又都很富有,因而賄賂盛行。文宣帝聽到奏報後,派人去調查,惟有元景安秋毫無犯,一塵不染。文宣帝對他極為讚歎,便把收繳的贓物絲絹五百匹賞賜給他,以表彰他清廉的節操。孝昭帝曾與功臣們在西園飲酒射箭,靶子離廳堂一百三十步,射中的賜給良馬、金玉以及綾羅綢緞。有一個人射中了獸頭,離獸鼻還有一寸多。隻剩下景安最後一人,還有一支箭沒有射出。孝昭帝命他射出,他拉滿弓弦,正射中獸的鼻子。孝昭帝連連讚歎,賞給他二匹馬,其他玉石布帛等物又加等賜給。

薛孤延,代人也。少驍果,從神武起兵,以功累加儀同三司。從西征,至蒲津。及竇泰失利,神武班師,延後殿,且戰且行,一日斫折十五刀。神武嚐閱馬於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火燒浮圖。神武令延視之。延案槊直前,大呼繞浮圖走,火遂滅。延還,須及馬鬃尾皆焦。神武歎其勇決,曰:“延乃能與霹靂鬥!”後封平秦公,與諸將討潁川。延專監造土山,以酒醉,為敵所襲據。潁川平,諸將還京師,宴華林園。文襄啟魏帝,坐延階下以辱之。齊受禪,別賜爵都昌縣公。延性好酒,率多昏醉。以善戰,每大軍征討,常為前鋒。位太子太保、太傅。
後主天統四年(568),他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三年(572),被授予行台尚書令,刺史的職務不變。又被封為曆陽郡王。他長時間戍守邊境州郡,士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他管轄的地方蠻族人多,漢族人少,他施以恩澤和威儀,大家相安無事,平和寧靜。武平末年,他被封為領軍大將軍。北齊滅亡,他進入北周,被封為大將軍、義寧郡公。去討伐稽胡,在戰場上犧牲。

斛律羌舉,太安人也。世為部落酋長。羌舉少驍果,從爾硃兆。兆破,乃歸誠神武。神武以其忠於所事,亦加嗟賞。天平中,除大都督。後從神武戰於沙苑,時議進趣計,羌舉曰:“黑獺若欲固守,無糧援可恃。今揣其情,欲一死決,有同狾犬,或能噬人。且渭曲土濘,無所用力。若不與戰,徑趣鹹陽,鹹陽空虛,可不戰而克。拔其根本,則黑獺之首,可懸軍門。”神武欲縱火焚之,侯景曰:“當禽以示百姓,燒殺誰複信之?”諸將議既有異同,遂戰於渭曲,大軍敗績。後封密縣侯,為東夏州刺史。有疫疾,刺胸,竹筒吮之,垂愈。因怒,創裂而卒。贈儀同三司。子孝卿嗣。
開初,景安的父親元永的哥哥元祚繼承祖上元虔的陳留王的爵位。元祚去世,他的兒子元景皓繼承為陳留王。天保時,北齊朝廷誅殺北魏元姓中與皇室關係密切的人,元景安家的元姓為遠支,商議著請易姓為高。景皓說“:怎麼能放棄本來的宗族,去追逐別人家的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可瓦全。”景安將這些話報告給了文宣帝,朝廷便將景皓逮捕殺害,遷移到彭城。從此,他單獨姓文宣帝賜給的高姓,其他人允許姓原來的元姓。

孝卿少聰敏,機悟有風檢。武平末,位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封義寧王,知內省事,典外兵、騎兵機密。時政由群豎,自趙彥深死後,朝貴典機密者,唯孝卿一人差居雅道,不至貪穢。後主至齊州,以孝卿為尚書令,又以中書侍郎薛道衡為侍中,封北海王。二人勸後主作承光詔,禪位任城王。令孝卿齎詔策及傳國璽往瀛州,孝卿便詣鄴。仍從周武帝入關,授儀同大將軍、宣納上士。隋開皇中,位太府卿、戶部尚書。
獨孤永業,字世基。原來姓劉,中山人。母親改嫁獨孤氏,他因年幼跟隨母親,被獨孤氏家收養,便從了他們家的姓。天保初年,他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他精於文字和籌算,又能歌善舞,很被文宣帝所賞識。

張瓊,字連德,代人也。少壯健,有武用,初隨葛榮為亂。榮敗,爾硃榮以為都督。後曆位濟州刺史。及爾硃氏敗,歸神武,拜滄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天平中,神武襲克夏州,以瓊為慰勞大使,留鎮之。尋為周文帝所陷,卒。贈司徒、都督、恆州刺史。
後來,他任濟州刺史、河陽行台左丞,很有威信。又遷任行台尚書。他長久駐守河陽,善於招撫百姓,北周人很害怕他。他性情耿直,不結交權力勢要之家。斛律光向他要兩個婢子,沒有得到,因而在朝廷詆毀他。河清末年,朝廷調任他為太仆卿,讓乞伏貴和接替他原來的職務,因此,西部邊境的力量變得窮蹙微弱,河洛一帶百姓情緒騷動。武平三年,朝廷派他取代斛律豐洛,因而命他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河洛一帶的士農工商大多懷念他,朝廷又命他任河陽道行台、洛州刺史。

瓊子欣,尚魏平陽公主,除駙馬都尉、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建州刺史,南鄭伯。瓊常憂其太盛,每謂親識曰:“凡人官爵,莫若處中。欣位秩太高,深為憂慮。”而欣豪險,遂與公主情好不篤。尋為孝武所害。時人稱瓊先見。
周武帝宇文邕親自進攻金墉,永業率兵抵禦,問周軍:“來的是什麼達官顯貴,準備作何打算?”周人回答:“我們的天子親自到來,你這個主人為何不來看看客人?”他答道:“客人來得太匆忙,所以不出來看望。”他便連夜置辦馬槽二千個,周人聽說後,認為北齊的大隊人馬就要來到,便不戰而退。他被晉封為開府、臨川王。手中有將士三萬。聽說晉州失敗,他請求率兵向北救援,宮廷中的官員說天子白天在睡覺,不給他通報,他十分憤慨。他又聽說並州也被周軍攻破,便派兒子獨孤須達代替他向北周請降。北周朝廷封他為上柱國、應公,宣政末年,他被任命為襄州總管,大象二年(580),被行台軍總管崔彥睦殺害。

宋顯,字仲華,敦煌效穀人也。性果毅,有幹用。初事爾硃榮,稍遷為記室參軍。榮死,世隆等以為晉州刺史。後歸神武為行台左丞,拜西袞州刺史。在州多所受納,然勇決有氣幹,檢禦左右,鹹得其心力。及河陰之戰,深入,沒於行陣。贈司徒公。
傅伏,太安人。從少年時就從軍打仗,因立有戰功,逐漸升至開府、永橋領人大都督。周武帝從前率兵進攻河陰,傅伏從永橋乘夜進入中瞹城。南城陷落,傅伏被圍困二十來天,周武帝的軍隊仍不能將城攻下。援兵來後,北周的軍隊才退還。

王則,字元軌,自雲太原人也。少驍果,有武藝。初隨叔父魏廣平內史老生征討,每有戰功。老生為朝廷所知,則頗有力。初以軍功賜白水子。元顥入洛,則與老生俱降顥。顥疑老生,遂殺之。則奔廣州刺史鄭先護,與同拒顥。顥敗,為東徐州防城都督。爾硃榮之死也,東徐州刺史斛斯椿是其枝黨,內懷憂懼。時梁立魏汝南王悅為魏主,資其士馬,送之境上,椿遂降悅。則與蘭陵太守李義擊其偏師,破之。魏因以則行北徐州事,隸爾硃仲遠。仲遠敗,乃歸神武。天平初,頻以軍功,都督、荊州刺史。則有威武,邊人畏伏之。渭曲之役,則為西師圍逼,棄城奔梁。梁尋放還,神武恕而不責。元象初,洛州刺史。以前後勳,封太原縣伯。則性貪,在州不法,舊京諸像,毀以鑄錢,於時號河陽錢,皆出其家。以武用,除徐州刺史,取受狼籍。令送晉陽,文襄怒其罪。卒,贈司空,諡烈懿。
以後,傅伏任東雍州刺史。北周的軍隊攻克晉州,俘獲行台尉相貴。招降傅伏,遭到拒絕。北周的軍隊又攻克並州,派韋孝寬帶著傅伏的兒子傅世寬來勸他投降,授給他上大將軍和武鄉郡公的官爵,並送來了委任官職的文憑,又送給二隻瑪瑙製的酒盞作為禮物。傅伏拒絕接受,說:“對待君主,要至死不渝,不能懷有二心。我的這個兒子作為臣子不能盡忠,作為兒子不能盡孝,被世人仇恨,願意立即斬首,以警戒天下的其他人。”周武帝從鄴城回到晉州,派高阿那肱等人到汾水那裏去勸降傅伏。傅伏聽說齊後主已被俘獲,仰天大哭。率領眾人入城,在大堂前麵向北痛哭許久,然後才投降周軍。周武帝見了他問“:為什麼不早點投降?”傅伏痛哭流涕說“:我家三代領取齊朝俸祿,又如此被重用,為了保衛國家卻不能獻身,羞於活在天地之間。”周武帝親自拉著他的手說“:做臣子的應當這樣。我平定北齊,隻遇見你一個這樣竭盡忠心的。”便自己吃了一個羊的肋上的肉,將肋骨賜給了傅伏,說“:骨是親的,肉是遠的,所以將骨頭送給你。”便讓他與自己一同吃飯,授他上儀同,對他說:“如果立即給你加封很高的官位,恐怕那些原先主動歸順的人心裏不滿意,不要顧慮以後得不到富貴。”周武帝又問他:“上次你在河陰救援齊後主後,得到了什麼官職?”傅伏說“:承蒙後主給升了一級,被授予特進和永昌郡公。”周武帝對齊後主說“:我前三年就決定攻取河陰,正因為有傅伏在那裏駐守,所以沒有輕舉妄動。你當時對他的賞賜,為什麼這樣微薄呀?”賜給傅伏一隻金酒杯,以後任他為岷州刺史,不久去世。

則弟敬寶,位東廣州刺史,與蕭軌攻建業,不克,死焉。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