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壽年代:唐朝1556   

《北史》列傳 列傳·卷六十四

段文振來護兒樊子蓋周羅周法尚衛玄劉權李景薛世雄
來護兒字崇善,祖先河南新野人,是漢中郎將來歙的十八代孫。曾祖父來成,魏時封爵新野縣侯,後來歸順梁朝,移居廣陵,因此就在廣陵安下了家。官終於六合縣令。祖父來嶷,曆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爵長寧縣侯。父來法敏,出仕陳朝,官終於海陵縣令。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祖壽,魏滄州刺史。父威,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文振少有膂力,膽智過人,明達世務。初為周塚宰宇文護親信,護知其有器局幹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後從周武帝攻齊海昌王尉相貴於晉州,其亞將侯子欽、崔景嵩為內應,文振杖槊與崔仲方等數十人先登城。文振隨景嵩至相貴所,拔佩刀劫之,相貴不敢動,城遂下。及攻並州,陷東門而入,齊安德王延宗懼而出降。錄前後勳,將拜柱國,以讒毀獲譴,因授上儀同,賜爵襄國縣公。進平鄴都,又賜綺羅二千段,後從滕王逌擊稽胡,破之。又以天官都上士從韋孝寬經略淮南。俄而尉遲迥作亂,時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鄴城,迥遣人誘之,文振不顧。隋文帝引為丞相掾。司馬消難之奔陳,文帝令文振安集淮南,還除衛尉少卿,兼內史侍郎。尋以行軍長史從達奚震討平叛蠻,加上開府,遷鴻臚卿。衛王爽北征突厥,以文振為長史,坐勳簿不實免官。後為石、河二州刺史,甚有威惠。遷蘭州總管,改封龍岡縣公。突厥犯塞,以行軍總管擊破之,遂北至居延塞。
來護兒還未記事的時候就成了孤兒,由伯母吳氏撫養。吳氏照顧撫養,非常慈愛和順。來護兒自幼卓犖不俗,剛開始讀《詩》,讀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和“羔裘豹飾,孔武有力。”於是丟下書感歎道“:大丈夫生活在世應該像這樣,應該為國家消滅賊兵,以取得功名,怎麼能夠專門從事小小的筆墨紙硯呢!”眾人為他的話感到驚奇,認為其誌向豪壯。等到長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誌氣英偉高遠。學習書史,不尋章摘句。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為元帥秦王司馬,別領行軍總管,及平江南,授揚州總管司馬,轉並州總管司馬,以母憂去職。後拜雲州總管,遷太仆卿。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行軍總管破達頭可汗於沃野。文振先與王世積有舊。初,文振北征,世積遺以駝。比還,世積以罪誅,文振坐與交關,功遂不錄。後平越巂叛蠻,賜奴婢二百口。仁壽初,嘉州獠反,文振以行軍總管討之。引軍山穀間,為賊所襲,遂大敗。文振複收散兵,竟破之。文振性素剛直,無所降下。初,軍次益州,謁蜀王秀,貌頗不恭,秀甚銜之。及此,奏文振師徒喪亂。右仆射蘇威與文振有隙,因譖之,坐是除名。及秀廢黜,文振上表自申,帝慰諭之,授大將軍,拜靈州總管。煬帝即位,征為兵部尚書,待遇甚重。從征吐穀渾,文振督兵屯雪山,連營三百餘裏,東接楊義臣,西連張壽,合圍渾主於覆袁川以功進位右光祿大夫。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
侯景之亂開始的時候,來護兒的伯父被同鄉人陶武子殺害,吳氏常常痛哭流涕向來護兒講述這件事。陶武子的宗族有幾百家,多植黨羽。來護兒經常想著報仇,乘陶武子家舉行婚禮之機,就聯絡幾個人,直接進入陶武子家,把陶武子領出來殺了,眾賓客都恐懼不敢動。來護兒就用陶武子的人頭祭奠伯父的墳墓,於是就潛藏起來一年多。遇上周朝的軍隊平定淮南,來護兒就回了鄉裏。來護兒所住的白土村,正處於兩國交兵的戰場,經常見到軍隊,來護兒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誌向。到了隋文帝開皇初年,宇文忻、賀若弼等人鎮守廣陵,都很尊敬看重來護兒,任命他為大都督,統領本鄉之兵。打敗陳國將領曾永,因功授儀同三司。平定陳國之戰,來護兒立有戰功,晉官位上開府,賞賜財物一千段。

文振見文帝時容納突厥啟人,居於塞內,妻以公主,賞賜重疊,及大業初,恩澤彌厚,恐為國患。乃上表請以時喻遣,令出塞外,然後明設烽候,緣邊鎮防,務令嚴重,此乃萬世之長策。時兵部侍郎斛斯政專掌兵事,文振知政險薄,不可委以機要,屢言於帝。帝並弗納。及遼東之役,授左候衛大將軍。出南蘇道。在軍疾篤,上表以為“遼東小醜,未服嚴刑。但夷狄多詐,深須防擬,口陳降款,心懷背叛,詭伏多端,勿得便受。水潦方降,不可淹遲,唯願嚴勒諸軍,星馳速發,則平壤孤城,勢可拔也。若傾其本根,餘城自克。如不時定,脫遇秋霖,深為艱弊,兵糧又竭,強敵在前,靺鞨出後,遲疑不決,非上策也”。卒於師。帝省表,悲歎久之,贈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北平公,諡曰襄。
開皇十一年,高智慧占據江南造反,文帝任命楊素之子總管統兵隨楊素征討。賊兵依據浙江岸結營,長達一百餘裏,船艦覆蓋了江麵,鼓聲喧天而進。來護兒對楊素說:“吳人輕捷鋒銳,便利在於舟楫。抱定必死之心的賊兵,難以和他們爭鬥。公姑且嚴陣以待,不要和他們交戰,請求給我數千奇兵,偷偷地渡過江去,乘敵不備攻破敵兵營盤,讓敵人退兵無處可歸,進兵不能作戰,這就是韓信擊敗趙軍的策略。”楊素認為這種計謀很好。來護兒就用幾百隻輕舟,徑直登上江岸,襲擊攻破敵營,於是就放起火來,烈焰漫天。賊兵看到火光就恐懼起來,楊素於是發動進攻,一舉而大敗賊兵。智慧將要逃到海中,來護兒率兵追到閩地,消滅了高智慧的餘黨。來護兒因軍功晉位大將軍,授泉州刺史之職,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賞賜物品二千段,奴婢一百人。來護兒剛剛歸附,威勢恩惠並舉。文書慰問,前後相接,綿延不絕。當時,高智慧的餘黨盛道延興兵作亂,來護兒又去征討平定。升任建州總管。又和蒲山公李寬一起征討平定黟、歙二地的叛賊汪文進,晉位柱國,封爵永寧郡公。文帝嘉獎他的功勞,讓畫工畫來護兒的畫像進獻。開皇十八年(598),詔令來護兒入朝,賞賜給他宮女、寶刀、駿馬、錦糸采等,依舊留其長子來楷在京任千牛備身,讓來護兒仍回建州任職。

長子詮,位武牙郎將。次子綸,少以俠氣聞。
仁壽初年,來護兒改任瀛州刺史,因善於治政而聞名,頻頻受到慰勞和勉勵。煬帝繼位,來護兒被召入朝,百姓留戀懷念他。許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書請求將來護兒留下來的人,前後有幾百人。煬帝對他說“:當初國家沒安定的時候,卿是有名的將領。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為很好的刺史,可以說是雙美兼而有之了。”就任命來護兒為右驍衛大將軍,不久又升為左驍衛大將軍。又改任上柱國、光祿大夫,徙位右翊衛大將軍,晉爵榮國公,恩寵禮遇更為豐隆,朝中大臣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大業六年(610),煬帝車駕巡幸江都,對來護兒說:“穿著華麗的衣服白天巡遊,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這樣。”就賞賜給來護兒財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謁先人之墓,宴請鄉裏的父老鄉親。令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暢飲一日,朝野人士都為來護兒感到榮耀。

文振弟文操,大業中,為武賁郎將,性甚剛嚴。帝令督秘書省學士。時學士頗存儒雅,文操輒鞭撻之,前後或至千數,時議者鄙之。
遼東之戰,煬帝任命來護兒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兼任檢校東萊郡太守,率領樓船直指滄海。自氵貝水而入,距平壤六十裏。高麗主高元盡集境內之兵迎戰,列陣長達幾十裏。諸位將領都很恐懼,來護兒笑著對副將周法尚和軍官們說:“我原來以為他們會堅壁清野等待王師,如今來送死,定當一日之內殲滅他們。”高元之弟高建非常驍勇,率領幾百人的敢死隊來挑戰。來護兒命令武賁郎將費青奴和他的第六個兒子左千牛來整馳往陣前,斬高建首級,縱兵追擊,直至城下,俘虜和斬首的無法計算,乘機攻破外城,在城外安營紮寨,等待其他各路兵馬。高麗兵白天關閉城門,不敢出戰。適逢宇文述等眾軍被戰敗,就撤軍了。因軍功賞賜財物五千段,任命來護兒的第五個兒子來弘為杜城府鷹揚郎將,將先前的封爵襄陽公賜給第六子來整。

來護兒,字崇善,本南陽新野人,漢中郎將歙十八世孫也。曾祖成,魏新野縣侯,後歸梁,徙居廣陵,因家焉。位終六合令。祖嶷,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長寧縣侯。父法敏,仕陳終於海陵令。護兒未識而孤,養於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甚有慈訓,幼而卓犖,初讀《詩》,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因舍書歎曰:“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專事筆硯也!”群輩驚其言而壯其誌。及長,雄略秀出,誌氣英進。涉獵書史,不為章句學。
第二年,又一次出兵滄海道,軍隊到了東萊,適逢楊玄感造反,進攻洛陽。來護兒聽說後,召見偏將周法尚等議論回師討伐叛賊。周法尚等人都認為沒有敕令,不應擅自回師,再三固執己見,不聽從來護兒的主張。來護兒嚴厲地說“:洛陽被圍攻,是心腹大患。高麗違命,隻是像癬疥一樣。國家的事情,知道了就不能不去做,專擅之罪在我,不會與你們這些人有什麼幹係。有人再阻止命令,按軍法辦理。”當日就回師,令兒子來弘、來整馳驛入京,奏知煬帝。煬帝見到來弘等人,非常高興,說“:你的父親擅自趕赴國難,真是忠臣。”任命來弘為通議大夫,來整為公路府鷹揚郎將,頒布詔書給來護兒說“:公回師之時,就是朕敕命公之日,君臣的心意相合,雖遠而像符節一樣契合。斬除楊玄感這個罪魁禍首,日期不會遙遠的,刻名於宗廟社稷,除了公還會是誰呢?”於是,來護兒和宇文述在閿鄉大敗楊玄感,斬其首而平定叛亂。回朝後,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賞賜財物五千段、黃金一千兩、奴婢一百人,追贈其父來法敏為東陽郡太守、永寧縣公。

始,侯景之亂,護兒世父為鄉人陶武子所害,吳氏每流涕為護兒言之。武子宗族數百家,厚自封植。護兒每思複怨,因其有婚禮,乃結客數人,直入其家,引武子斬之,賓客皆懾不敢動。乃以其頭祭伯父墓,因潛伏歲餘。會周師定淮南,乃歸鄉裏。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誌。及開皇初,宇文忻、宇若弼等鎮廣陵,並深相禮重。除大都督,領本鄉兵。破陳將曾永,以功授儀同三司,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
大業十一年(615),又率軍渡海作戰,攻下高麗奢卑等二座城池。高麗集結全國的兵馬來迎戰,來護兒大敗高麗軍。準備率軍直取平壤,高元震驚恐懼,派人執縛叛臣斛斯政到遼東城下,請求投降。煬帝答應了請求,詔令來護兒回師。來護兒聚集眾軍說:“三次出兵,都沒能平定賊兵。這次回師,就不能再來了。高麗如今困窘破敗,野地裏連青草都沒有,以我們這些大軍與敵交戰,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能取勝。我想進兵,直接圍攻平壤,抓獲偽主,進獻捷報而回。”於是上表請求進兵,不願奉詔回師。長史崔君肅堅決爭辯,認為不可這樣做。來護兒說“:賊兵之勢可以打敗。我在朝廷之外,事情理應一人決斷,寧肯進兵活捉高元,回去後遭到貶斥,若要丟掉這個成功的機會,那是不行的。”崔君肅告訴眾人說“:若要聽從元帥的,違抗皇帝詔令,一定要奏知皇帝。”諸將畏懼,就一同勸請回師,來護兒才聽從詔令。煬帝在雁門關被突厥兵圍困,準備挑選精銳的騎兵保駕突出重圍,來護兒和樊子蓋一同堅決勸阻,煬帝才作罷。

十一年,高智慧據江南反,以子總管統兵隋楊素討之。賊據浙江岸為營,周亙百餘裏,船艦被江,鼓噪而進。護兒言於素曰:“吳人累銳,利在舟楫。必死之賊,難與爭鋒。公且嚴陣以待之,勿與接刃,請假奇兵數千,潛度江,掩破其壁,使退無所歸,進不得戰,此韓信破趙之策也。”素以為然。護兒乃以輕舸數百,直登江岸,襲破其營,因縱火,煙焰張天。賊顧火而懼,素因是動,一鼓破之。智慧將逃於海,護兒追至閩中,餘黨皆平。進位大將軍。除泉州刺史,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賜物二千段、奴婢百人。護兒招懷初附,威惠兼舉。璽書勞問,前後相屬。時智慧餘黨盛道延阻兵為亂,護兒又討平之。遷建州總管。又與蒲山公李寬討平黟、歙逆黨汪文進,進位柱國,封永寧郡公。文帝嘉其功,使畫工圖其像以進。十八年,詔追入朝,賜以宮女、寶刀、駿馬、錦彩等物,仍留長子楷為千牛備身,使護兒還職。
大業十二年,煬帝巡幸江都,來護兒勸諫說“:自從皇家受天命,將近四十年,薄賦稅,輕徭役,人口增加。陛下因為高麗違抗命令,稍稍興兵,百姓沒有見識,輕易生出谘嗟怨怒,在外結群為盜,常常聚集在一起,皇上車駕巡遊,恐怕很不合適。希望陛下駐聖駕於洛陽,根據時節休養生息,出動軍隊,任命將領,掃蕩清除眾多醜類,上秉承聖命,指日克敵取勝。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裏是臣衣錦還鄉之地,臣深受恩寵,不敢隻為自己打算。”煬帝聽後,神色嚴厲地站了起來,好多日子不得相見。後來,煬帝怒氣消解,才令人領來護兒入見,說:“公竟然有這樣的意思,朕還有什麼指望?”來護兒於是不敢再說話。不久,代替宇文述為左翊衛大將軍。

仁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後數百人。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仍除右驍衛大將軍。尋遷左。又改上柱國為光祿大夫,徙右翊衛大將軍,進封榮國公,恩禮隆密,朝臣無比。大業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遊,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賜物二千段,並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裏父老。仍令三品已上並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
宇文化及發動叛亂,十分忌恨來護兒。這一天早晨將要朝見時,被抓了起來。來護兒問道“:陛下如今在哪裏?”身邊的人回答說“:今天被抓了起來。”來護兒歎息說:“我身為大臣,擔負著國家的重任,不能夠肅清凶惡的叛逆,以至於讓王室到了這種地步,隻能抱恨於黃泉,還能再說什麼呢!”於是就被殺害了。

遼東之役,以護兒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兼檢校東萊郡太守,率樓船指滄海。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裏,高麗主高元掃境內兵以拒之,列陣數十裏。諸將鹹懼,護兒笑謂副將周法尚及軍吏曰:“吾本謂其堅城清野以待王師,今來送死,當殄之而朝食。”高元弟建驍勇絕倫,率敢死數百人來致師。護兒命武賁郎將費青奴及第六子左千牛整馳斬其首,乃從兵追奔,直至城下,俘斬不可勝計,因破其郛,營於城外,以待諸軍。高麗晝閉城門,不敢出。會宇文述等眾軍皆敗,乃旋軍。以功賜物五千段,以第五子弘為杜城府鷹揚郎將,以先封襄陽公賜其子整。明年,又出滄海道,師次東萊,會楊玄感反,進攻洛陽,護兒聞之,召裨將周法尚等議旋軍討逆。法尚等鹹以無敕,不宜擅還,再三固執不從。護兒厲聲曰:“洛陽被圍,心腹之疾。高麗逆命,猶疥癬耳。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專擅在吾,當不關諸人也。有沮議者,軍法從事。”即日回軍。令子弘及整馳驛奏聞。帝見弘等甚悅,曰:“汝父擅赴國難,乃誠臣也。”授弘通議大夫,整公路府鷹揚即將,乃降璽書於護兒曰:“公旋師之時,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授弘意合,遠同符契。梟此元惡,期在不遙,勒名太常,非公而誰也!”於是護兒與宇文述破玄感於閿鄉,斬平之。還,加開府儀同三司,賜物五千段、黃金千兩、奴婢百人,贈父法敏東陽郡太守、永寧縣公。
來護兒重視許諾,交往誠厚,對財物名利很清廉,不修治產業。至於行軍用兵,謀略特別多,每次觀覽兵法,就說:“這難道也和人們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嗎?”善於安撫士兵,賞罰處置嚴明,所以都能夠為他效死盡力。

十一年,又率師渡海,破高麗奢卑等二城。高麗舉國來戰,護兒大破之。將趣平壤,高元震懼,使執叛臣斛斯政詣遼東城下請降。帝許之,詔護兒旋軍。護兒集眾軍謂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賊。此還也,不可重來。今高麗困弊,野無青草,以我眾戰,不日克之。吾欲進兵,徑圍平壤,取其偽主,獻捷而歸也。”於是拜表請行,不肯奉詔。長史崔君肅固爭之,以為不可。護兒曰:“賊勢破矣。吾在閫外,事合專決,寧征得高元,還而獲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君肅告眾曰:“若從元帥,違拒詔書,必當奏聞。”諸將懼,乃同勸還師,方始奉詔。及帝於雁門為突厥所圍,將選精騎潰圍而出,護兒及樊子蓋並固諫,乃止。
來護兒有十二個兒子,來楷任通議大夫,來弘任金紫光祿大夫,來整任左光祿大夫。來整特別驍健英勇,善於撫慰治理部卒,討伐打擊群盜,所向皆能奏捷。諸賊歌唱說:“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千萬眾,隻怕榮公第六郎。”到了宇文化及叛亂,都一起遇害。來護兒的子侄死於難的有十人,隻有小兒子來恒、來濟二人幸免。

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自皇家受命,將四十年,薄賦輕徭,戶口滋殖。陛下以高麗逆命,稍興軍旅,百姓無知,易為谘怨,在外群盜,往往聚結,車駕遊幸,深恐非宜。伏願駐駕洛陽,與時休息,出師命將,掃清群醜,上稟聖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帝聞之,厲色而起,數日不得見。後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複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尋代宇文述為左翊衛大將軍。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歎曰:“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複何言!”乃遇害。
樊子蓋字華宗,廬江人。祖父樊道則,梁朝時任越州刺史。父樊儒,侯景之亂中逃奔齊國,官至仁州刺史。

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於財利,不事產業。至於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鹹得其死力。
樊子蓋出仕齊國,曆任東海、北陳二郡太守,員外散騎常侍,封爵富陽侯。周武帝平定齊國,授樊子蓋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隋文帝受禪,樊子蓋以儀同之職兼領鄉兵,後又任樅陽太守。平定陳國之戰,樊子蓋以功加授上開府,改封上蔡縣伯,曆任辰、嵩、齊三州刺史,轉任循州總管,文帝允許他遇事不待上奏,自行裁斷處置。開皇十八年(598),入朝奉獻嶺南地圖,文帝賞賜給他良馬和雜物,增加統領四州,令回歸任職之處,派遣光祿少卿柳謇之在灞上為樊子蓋餞行。

子十二人,楷通議大夫,弘金紫光祿大夫,整左光祿大夫。整尤驍勇,善撫禦,討擊群盜,所向皆捷。諸賊歌曰:“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千萬眾,隻怕榮公第六郎。”至是,並遇禍,子侄死者十人,唯少子恆、濟二人免。
隋煬帝即位,樊子蓋轉任涼州刺史,改授銀青光祿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於理政聞名。大業三年(607),樊子蓋入朝,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大業五年,煬帝車駕西巡,將要進入吐穀渾。樊子蓋因為那裏多有瘴氣,奉獻青木香,用以防禦霧氣和露水。煬帝回來後,對樊子蓋說:“人們都說公清廉,肯定像這樣嗎?”樊子蓋說“:臣怎麼敢稱清廉,隻是小心謹慎不敢受賄而已。”煬帝於是賞賜給他食物一百多斛,加授右光祿大夫。樊子蓋說:“希望能夠侍奉陛下。”煬帝說:“公侍奉朕隻是侍奉一人罷了,把西方委托給你,則是一人可敵萬人,你應該明白朕這種心意。”大業六年(610),煬帝在隴川宮避暑,又說想要巡幸河西。樊子蓋渴望煬帝的車駕,希望煬帝巡幸武威郡。煬帝知道後,下詔書慰問勸勉樊子蓋。這一年,樊子蓋在江都行宮朝見煬帝,煬帝說“:富貴之後不回鄉,真正是穿著華麗的衣服夜間行走,誰人知曉?”於是敕令廬江郡設置三千人大會,賞賜米和麥子六千石,讓樊子蓋拜謁祖墳,宴請家鄉父老,當時的人都為樊子蓋感到光榮。回京後任戶部尚書。這時,處羅可汗和高昌王來通好,煬帝又任樊子蓋檢校武威太守,接應二藩王。遼東之戰,樊子蓋兼領左武衛將軍,出兵長岑道。後來因在宮中擔任警戒沒有成行。加授左光祿大夫。這一年,煬帝回到東都洛陽,命樊子蓋為涿郡留守。

樊子蓋,字華宗,廬江人也。祖道則,梁越州刺史。父儒,侯景之亂奔齊,位仁州刺史。子蓋仕齊,位東海北陳二郡太守、員外散騎常侍,封富陽侯。周武帝平齊,授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隋文帝受禪,以儀同領鄉兵,後除樅陽太守。平陳之役,以功加上開府,改封上蔡縣伯,曆辰、嵩、齊三州刺史,轉循州總管,許以便宜從事。十八年,入朝,奏嶺南地圖,賜以良馬雜物,加統四州,令還任所,遣光祿少卿柳謇之餞於灞上。
大業九年,煬帝又臨幸遼東,命樊子蓋留守東都洛陽。適逢楊玄感叛亂,兵臨城下,樊子蓋派遣河南讚務裴弘策迎擊,反而被楊玄感打敗,遂將裴弘策斬首示眾。國子祭酒楊汪略有不恭,子蓋又要殺他。楊汪拜求,磕頭流血,很久才釋免他。於是三軍無不驚恐,將吏沒有人敢仰視。楊玄感每次都是選擇精銳部隊攻城,樊子蓋緩緩地設置防備抵禦,攻城部隊一到就被打敗。碰巧來護兒等救兵來到,楊玄感才解圍而去。樊子蓋誅殺的人總計達萬人。又任檢校河南內史。煬帝車駕到高陽,樊子蓋追到煬帝的行所,煬帝慰勞他,拿他和蕭何、寇恂相比,加授光祿大夫,封爵建安侯,賞賜給他歌女五十人。煬帝對他說“:朕派遣越王留守東都,是用來顯示皇家枝幹堅如磐石,國家大事,最終是委托給公。特別應該持重,有五百兵士衛護而後才出,這就是用勇士重重阻隔的意思。若有無賴之人欲謀不軌,就可誅殺之,凡是可以施行的,就不要勞動形跡了。如今為公另造玉麒麟符節,用來代替銅製獸狀符節。”又指著越王和代王說“:如今我就把這兩個孫子委托給你和衛文升了。應該選擇忠貞善良德行高潔品格端正的人教導他們。”於是賞賜給樊子蓋良田和宅第。

煬帝即位,轉涼州刺史,改授銀青光祿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聞。大業三年,入朝,加金紫光祿大夫。五年,車駕西巡,將入吐穀渾。子蓋以彼多瘴氣,獻青木香,以禦霧露。及帝還,謂曰:“人道公清,定如此不?“子蓋謝曰:“臣安敢清,止是小心不敢納賄耳。”於是賜之口味百餘斛,加右光祿大夫。子蓋曰:“願奉丹陛。”帝曰:“公侍朕則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則萬人之敵,宜識此心。”六年,帝避暑隴川宮,又雲欲幸河西。子蓋傾望鑾輿,願巡郡境。帝知之,下詔慰勉之。是歲,朝於江都宮,帝謂曰:“富貴不還故鄉,真衣繡夜行耳。”因敕廬江郡設三千人會,賜米麥六千石,使謁墳墓,宴故老,當時榮之。還除戶部尚書。時處羅可汗及高昌王款塞,複以子蓋檢校武威太守,應接二蕃。遼東之役,攝左武衛將軍,出長岑道。後以宿衛不行。加左光祿大夫。其年,帝還東都,使子蓋涿郡留守。
大業十年,煬帝車駕回東都洛陽,對樊子蓋說:“楊玄感造反,是神明故意用來顯示公的赤膽忠心。分頒王圭玉,晉封爵位,應該有良策。”當日晉封樊子蓋爵位為濟公。說的是樊子蓋功勞濟於天下,隻是給他設立名號,而不是有這樣一個郡國。後來,和蘇威、宇文述一起在積翠池陪煬帝宴飲,煬帝親自用一隻金杯給樊子蓋斟酒,說:“良算嘉謀,等待公然後才會出現,就把這個金杯賞賜給公,用來作為長久的瑞兆。”

九年,駕複幸遼東,命子蓋東都留守。屬楊玄感作逆,逼城,子蓋遣河南讚務裴弘策逆擊之,反為所敗,遂斬弘策以徇。國子祭酒楊汪小不恭,子蓋又將斬之。汪拜謝,頓首流血,久乃釋免。於是三軍莫不戰栗,將吏無敢仰視。玄感每盡銳攻城,子蓋徐設備禦,至輒摧破。會來護等救至,玄感乃解去。子蓋凡所誅殺萬人。又檢校河南內史。車駕至高陽,追詣行在所,帝勞之,以比蕭何、寇恂,加光祿大夫,封建安侯,賜女樂五十人。謂曰:“朕遣越王留守東都,示以皇枝盤石,社稷大事,終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後出,此勇夫重閉之義。無賴不軌者,便誅鋤之,凡可施行,無勞形跡。今為公別造玉麟符,以代銅獸。”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孫委公與衛文升耳。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之。”於是賜以良田、甲第。
大業十一年,跟從煬帝車駕到雁門,被突厥兵圍困。煬帝想挑精銳騎兵突出重圍,樊子蓋和來護兒勸諫,流著淚說:“希望陛下暫停遼東之戰,以撫慰眾人之心。皇上親自出去安撫,厚加勳位,人人自然奮勇,突厥兵之圍不足以為憂慮。”煬帝聽從樊子蓋的建議。後來援兵趕到,突厥兵才離去。納言蘇砘追論勳位太重,應該加以斟酌。樊子蓋執意奏請不應失信。煬帝說“:公想收買人情嗎?”樊子蓋默默不語,不敢對答。

十年,駕還東都,帝謂子蓋曰:“玄感之反,神明故以彰公赤心耳。析珪進爵,宜有令謨。”是日進爵為濟公,言其功濟天下,特為立名,無此郡國也。後與蘇威、宇文述陪宴積翠池,帝親以金杯屬子蓋酒,曰:“良算嘉謀,俟公後動,即以此杯賜公,用為永年之瑞。”
樊子蓋跟從煬帝車駕回東都洛陽。這時,絳郡盜賊敬..陀、柴保昌等人擁兵數萬,汾、晉二地之民深受其苦,詔令樊子蓋進兵征討。當時人力物產富實,樊子蓋不分善惡好壞,將他們集中在汾水北村塢全部焚燒。百姓十分驚恐,相繼成為盜賊。對那些自首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一概活埋。樊子蓋擁有數萬兵馬,一年多仍然不能破賊,詔令征回京師。樊子蓋又領兵打擊宜陽之地的盜賊,因疾病而停止,死於東京。煬帝悲傷很久,對黃門侍郎裴矩說“:樊子蓋臨終時有什麼話?”裴矩答道“:樊子蓋病得厲害的時候,深恨雁門被圍之恥。”煬帝聽說後甚為感慨,命令百官前去吊唁,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曰景。安葬時,送葬的有一萬多人。武威郡的百姓官員聽說樊子蓋的死訊,沒有不歎息悲痛的,立碑頌揚其德行。

十一年,從駕至雁門,為突厥所圍。帝欲選精騎潰圍出,子蓋及來護諫,因垂泣:“願暫停遼東之役,以慰眾望。聖躬親出慰撫,厚為勳格,人心自奮,不足為憂。”帝從之,後援兵至,虜乃去。納言蘇威追論勳格太重,宜在斟酌。子蓋執奏不宜失信。帝曰:“公欲收物情邪?”子蓋默然不敢對。
樊子蓋沒有別的權術和謀略,統領軍隊很謹慎穩重,不曾有過失敗,蒞臨官位明於審察,屬下沒有敢欺瞞他的。嚴厲殘酷。缺少恩惠,殺戮武斷,臨死的時候,見到斷頭鬼紛紛前來索命,成為厲鬼雲雲。

從駕還東都。時絳郡賊敬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數萬,汾、晉苦之,詔子蓋進討。時人物殷阜,子蓋善惡無所分別,汾水北村塢盡焚之。百姓大駭,相率為盜。其歸首者,無少長悉坑之。擁數萬眾,經年不能破賊,詔徵還,又將兵擊宜陽賊,以疾停,卒於東京。上悲傷者久之,顧黃門侍郎裴矩曰:“子蓋臨終何語?”矩曰:“子蓋病篤,深恨雁門之恥。”帝聞之歎息,令百官就吊,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景。會葬萬餘人。武威人吏聞其死,莫不嗟痛,立碑頌德。
衛玄字文升,河南洛陽人。祖父衛悅,魏時任司農卿。父衛..,官侍中,左武衛大將軍。

子蓋無他權略,在軍持重,未嚐負敗,蒞官明察,下莫敢欺。嚴酷少恩,果於殺戮,臨終之日,見斷頭鬼前後重遝,為之厲雲。
衛玄幼時有器量見識,周武帝為藩王時,引薦衛玄為記室。升任給事上士,襲爵為興勢公。周武帝即位,任命衛玄為益州總管長史,賜給他萬釘寶帶。不久,升任開府儀同三司、太府中大夫,攝領內史事,兼任京兆尹,時人稱其強力貫通天下。

周羅,字公布,九江尋陽人也。父法皓,仕梁,至南康內史、臨蒸縣侯。羅年十五,善騎射,好鷹狗,任俠放蕩,收聚亡命,陰習兵書。從祖景彥誡之曰:“吾世恭謹,汝獨放縱,若不喪身,必將滅吾族。”羅終不改。仕陳,為句容令。後從大都督吳明徹與齊師戰於江陽,為流矢中左目。齊師之圍明徹於宿預也,諸軍相顧,莫有鬥心。羅躍馬突進,莫不披靡。太仆卿蕭摩訶副之,斬首不可勝計。進師徐州,與周將梁士彥戰於彭城,摩訶臨陣墮馬,羅進救之於重圍之內,勇冠三軍。明徹之敗,羅全眾而歸。後以軍功除右軍將軍。封始安縣伯,總檢校揚州中外諸軍事。賜金銀三千兩,盡散之將士,分賞驍雄。陳宣帝深歎美之。出為晉陵太守,進爵為侯。後除使持節、都督豫章十郡諸軍事、豫章內史。獄訟庭決,不關吏手,人懷其惠,立碑頌德。
隋文帝作丞相,衛玄任檢校熊州事。隋文帝受禪繼位,衛玄升任淮州總管,晉封同軌郡公,因受牽連免官。不久,任嵐州刺史。適逢又起修築長城之役,詔令衛玄監督修築長城。後來改任衛尉少卿。仁壽初年,山獠叛亂,任命衛玄為資州刺史前往鎮壓安撫。衛玄到任之後,山獠正圍攻大牢鎮,衛玄單人獨騎到山獠營地,對眾獠人說:“我是資州刺史,奉天子詔令安撫養育你們,你們不要驚怕。”眾獠人沒有人敢動。於是,衛玄向他們陳述利害,獠人主帥受到感動,十多萬人繳械投降。文帝非常高興,賜給衛玄細絹二千匹,升任遂州總管,仍令為劍南安撫使。

至德中,除持節、都督南州諸軍事。江州司馬吳世興密奏羅甚得人心,擁眾嶺表,意在難測。陳主惑焉。蕭摩訶、魯廣達等保明之。外有知者,或勸其反,羅拒絕之。還除太子左術率,信任愈重,時參宴席。陳主曰:“周左率武將,詩每前成,文士何為後也?”都官尚書孔範曰:“周羅執筆製詩,還如上馬入陣,不在人後。”自是益見親禮。及隋伐陳,羅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以拒秦王俊。及陳主被禽,上江猶不下,晉王廣遣陳主手書命之。羅與諸將大臨三日,放兵士散,然後乃降。文帝慰喻之,許以富貴。羅垂泣對曰:“本朝淪亡,臣無節可紀。陛下所賜,獲全為幸,富貴榮祿,非臣所望。”帝甚器之。賀若弼謂曰:“聞公郢、漢捉兵,即知揚州可得。王師利涉,果如所量。”羅答曰:“若得與公周旋,勝負未可知也。”其年秋,拜上儀同三司,鼓吹送之於宅。先是,陳裨將羊翔歸降,使為鄉導,位至開府,班在羅上。韓禽於朝堂戲之曰:“不知機變,位在羊翔下。”羅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問,謂公天下節士。今日所言,殊匪人臣之論。”禽有愧色。曆幽、涇二州刺史,並有能名。
隋煬帝即位,又征召入京為衛尉卿。夷獠之人懷戀衛玄,相送之人幾百裏內不斷。分別的時候,都是揮淚而去。升任工部尚書。後來任魏郡太守,仍兼任工部尚書。不久,任右侯衛大將軍,檢校左侯衛事。改任刑部尚書。遼東之戰時,衛玄任檢校右禦衛大將軍,率兵由增地道而出。當時各路兵馬多有不利,隻有衛玄全師而還。授任金紫光祿大夫。

開皇十八年,征遼東,徵為水軍總管。自東萊泛海趣平壤城,遭風,船多漂沒,入功而旋。十九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從楊素致討,羅先登,大破之。進大將軍。仁壽元年,入為東宮右虞候率,賜爵義寧郡公。轉右衛率。煬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將軍,副楊素計平漢王諒,進授上大將軍。及陳主卒,羅請一臨哭,帝許之。衰絰送至墓,葬還,釋服而後入朝。帝甚嘉尚之,世論稱其有禮。時諒餘黨據絳、晉等三州未下,詔羅行晉、絳、呂三州諸軍事,進兵圍之。中流矢,卒。送柩還京,行數裏,無故輿馬自止,策之不動,不飄風旋繞焉。絳州長史郭雅稽首祝曰:“公恨小寇未平邪?尋既除殄,無為戀恨。”是時風靜馬行,見者莫不悲歎。其年七月,子仲隱夢羅曰:“我明日當戰。”其靈坐所有弓箭刀劍無故自動,若人帶持之狀。絳州城陷,是其日也。贈柱國、右翊衛大將軍,諡曰壯。子仲安,位上開府。
大業九年(613),煬帝駕幸遼東,令衛玄和代王楊侑留守京師,任命衛玄為京兆內史,仍兼任刑部尚書,允許他遇事不便上奏,自行裁處決斷,敕令代王以對待師傅的禮節對待衛玄。適逢楊玄感圍困東都洛陽,衛玄率領步兵騎兵七萬人增援。到了華陰,發掘楊素墓塚,焚燒其屍骸遺骨,將其祖塋鏟平,向士卒顯示必死的決心。兵出潼關之後,有人擔心崤山和函穀關之處有伏兵,請求從陝縣順流而下,直奔河陽,攻擊楊玄感的後方。衛玄說:“這種計謀不是小子所能想到的。”於是就擊鼓前進。過了函穀關之後,終於像他猜測的那樣。衛玄就派遣武賁郎將張峻從南路進發作為疑兵,自己則親率大軍直奔城北。楊玄感率兵迎戰。衛玄一邊戰一邊行,大軍在金穀駐紮下來。衛玄在軍中清掃一片場地,祭祀文帝說:“如果社稷長久,應該讓楊玄感這些醜類像冰塊一樣破碎;如果隋朝大勢已去,就請讓老臣先死吧!”詞氣激昂,三軍將士莫不流涕嗚咽。當時,衛玄寡不敵眾,與賊兵頻頻作戰都不利,士卒死傷大半。衛玄率兵苦戰,賊兵才稍稍退卻,大軍進屯於北芒。適逢宇文述、來護兒等援兵趕到,楊玄感向西逃遁。衛玄派遣通議大夫斛斯萬善、監門直閣龐玉為先鋒追擊,趕到閿鄉,與宇文述等合兵擊敗叛軍。煬帝車駕到高陽,征召衛玄到其所在的地方。煬帝慰勞衛玄說:“公真是社稷之臣啊!使朕得以沒有西顧之憂。”晉升衛玄為右光祿大夫,賜給他良田、宅第,財物數萬。衛玄回去鎮守京師,煬帝對他說:“函穀關以西全部委托給公了。公安然無恙,國家就安然無恙;公有危險,國家也就危險了。公出入必須有兵士保衛,坐臥應該經常自我安穩。如今特意給公一千名士兵,充當侍衛隨從。”和樊子蓋一起,都賜給玉麒麟符節,因用以代替銅獸符節。

周法尚,字德邁,汝南安成人也。祖靈起,梁廬、桂二州刺史。父炅,定州刺史、平北將軍。
大業十一年,詔令衛玄安撫關中。當時,關中盜賊蜂起,百姓饑餓至死,衛玄竟然不能賑濟撫恤。而官方敗壞紛亂,賄賂公行。衛玄認為自己年紀已高,上表乞求告老還鄉。煬帝派遣內史舍人封德彝馳往京師,告訴他說:“京師是國家的根本,是宗廟園陵的所在地,借助公臥居以鎮守之。”衛玄才作罷。義師進入關中,衛玄自知不能守禦,憂愁恐懼,自稱有病,不理政事。京城陷落,衛玄歸居家中,隋恭帝義寧中卒。

法尚少果勁,有風概,好讀兵書。其父卒後,監定州事,督父本兵。數有戰功,為散騎常侍,領齊昌郡事,封山陰縣侯。既而其兄武昌縣公法僧代為定州刺史。法尚與長沙王叔堅不相能,叔堅言其將反。陳宣帝執禁法僧,發兵欲取法尚。其下將吏皆勸之歸北,法尚未決。長史殷文則曰:“樂毅所以辭燕,良不獲已也。”法尚遂歸周,拜開府、順州刺史,封歸義縣公,賜良馬五匹、女妓六人、彩物五百段,加以金帶。陳將樊猛濟江討之,法尚遣部曲督朗韓朗詐為背己奔陳,偽告猛曰:“法尚部兵不願降北,若得軍來,必無鬥者。”猛引師急進。法尚設奇兵,大敗之,猛僅以身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北史》

《北史》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