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00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原文】
原文

熙寧中,新法方行,州縣騷然,邵康節閑居林下,門生故舊仕宦者皆欲投劾而歸,以書問康節。答曰:“正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矣。投劾而去何益?”[邊批:正論。]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的新法正大力推行,地方州縣紛紛騷動。邵雍正隱居山林,一些做官的門生舊友,都想自舉罪狀辭官回鄉,寫信問邵雍的看法。邵雍回答他們說:“現在正是你們應當盡力的時候。新法固然嚴苛,但能寬鬆一分,百姓就能得一分好處,辭職不幹於國於民又有什麼好處呢?”

[馮述評]
馮述評

李燔[馮注:朱晦庵弟子]常言:“人不必待仕宦有職事才為功業,但隨力到處,有以及物,即功業也。”
李燔常常說:“不必非得等到做官了才能建功立業,隻要處處盡力,於人有益,就是功業。”

蓮池大師勸人作善事,或辭以無力,大師指凳曰:“假如此凳,欹斜礙路,吾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覺臨難投劾者是寶山空回。
蓮池大師勸人做善事,有人以自己能力不足為借口,大師指著麵前的一個凳子說:“假如這張凳子傾斜在地阻礙通路,我把它擺正放好,這也是一件善事啊!”如果心中有這樣的境界,便會明白遇到困難辭官不做就猶如進入寶山卻空手而回一樣。

鮮於侁為利州路轉運副使,部民不請青苗錢,王安石遣吏詰之,曰:“青苗之法,願取則與,民自不願,豈能強之?”東坡稱侁“上不害法,中不廢親,下不傷民”,以為“三難”,仕途當以為法。
鮮於侁擔任利州路轉運副使時,他所管轄的農民不申請青苗錢,王安石派官吏前往質問責難,鮮於侁回答說:“青苗法規定:願意申請的百姓就貸給他,百姓自己都不願意,又怎麼能勉強他們呢?”蘇軾稱讚鮮於侁“對上不妨害法令施行,居中可以照顧到親人,對下又不傷害百姓”,三方麵都能夠兼顧到,實在不容易。做官的人都應該向他學習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